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幫我找壹些關於環保的資料。

幫我找壹些關於環保的資料。

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生態環保觀和資源發展觀?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嗎?我認為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壹樣的,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因此,科學的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可以實現對立統壹。

我相信所有關心環境問題的人都有壹顆真誠的心,希望我們的後代能夠更好地生存。我們不應該懷疑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脫貧致富而開采自然資源的人。他們也有壹顆保障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有強烈主張保護的人考慮的是全人類的長遠生存,而積極主張發展的人想的是解決目前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問題。我們有什麽理由剝奪當地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多年來,在各種環保組織的宣傳努力下,普通大眾有了壹定程度的環保意識,這是各種環保組織和人士的功勞,但有環保意識並不等於懂得環保。我們當中還有很多人是有環保意識的,但是出於對自己切身利益的考慮和貪圖享受,不願意自覺遵守環保標準。比如我們這些不愁吃穿的人,為了品味野味,為了穿高級皮草時尚,為了炫富,推動和刺激了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使得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應該受到指責的消費者是那些衣食無憂的人,而不是那些沒有溫飽,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索取自然資源的人,也不應該指責他們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困境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為什麽環境問題至少在工業革命之前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在卻成為日益影響人類生存的全球性緊迫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產生的各種垃圾還沒有超過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而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和利用以及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已經超過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這是怎麽發生的?是解決溫飽後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的不斷追求。要徹底解決環境問題,我們必須抑制人們不斷膨脹的享樂欲。所以,當我們宣傳環保,揭露環境問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在我們這些衣食無憂,享受現代文明生活的都市人當中,倡導壹種為富濟貧的道德觀念,過壹種簡樸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貧窮落後地區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落後夠簡單了,已經簡單到難以謀生。如何解決他們的生存發展問題?

我們應該反對教條主義和極端環保思想。這種思想表面上看起來是正確的,極其混亂,但實際上是非常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為它們剝奪了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在偏遠貧窮落後的地區,當地人為了生存,打獵、砍樹、燒荒地。正因為現代文明的曙光還沒有到達他們身上,所以他們還在遵循這種落後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不打獵不砍樹,妳讓他們吃什麽?燒什麽?用什麽?我們的壹些環保主義者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這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並且經常犯壹個善意的錯誤,那就是妳不能砍伐這裏的原始森林,殺死野生動物,在這裏的河流上修建大壩,保留這裏的原始風貌。妳可以通過發展綠色旅遊來促進經濟發展。但是目前我們的國民素質和環保意識不高,旅遊業真的是綠色的嗎?發展旅遊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嗎?讓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麽。1.以前當地人只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幾乎沒有不可降解的垃圾;現在由於大量遊客的湧入,帶來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尤其是那些過去很少見到的塑料食品包裝袋;這是誰的錯?2.因為遊客想品嘗當地的野味,原本不存在的野生動物交易應運而生;過去,當地人只是少量獵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滿足自己的消費;現在,為了滿足遊客的需求,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他們開始大量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這是誰的錯?3.以前,當地人淳樸真誠;現在,隨著不法商販帶來的各種遊客、各種光怪陸離的離山文化、各種假冒偽劣商品、五顏六色的騙子,當地百姓從欺騙手段中獲益良多,民風不再淳樸真誠;這是誰的錯?

雲南瀘沽湖景區就是這樣壹個活生生的例子,央視報道過。然而,這份報告只是簡單地指責當地政府的相關部門。有多少人想過這壹切是誰帶來的?這種情況幾乎所有景區都沒有幸免。我不反對在這裏發展旅遊業。我想說的是,發展旅遊業並不是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靈丹妙藥。也許,發展旅遊業會比開發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其實旅遊本身也是對自然資源的壹種利用,所以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能不能得到的問題,而是如何開發的問題。

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應該壹味地追求原封不動,什麽都不能改變。持這種極端環保觀點的人,在關心環境的同時,忽略了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偏遠貧困落後地區的人們。他們把環境保護理想化、教條化,使之失去生命力。這種人自己吃自己喝,無憂無慮地在城市裏享受現代文明的好處。他們中的壹些人去過偏遠貧窮落後的地區,更不用說在那裏生活和工作了。有幾個人去過,那只是開著豪華越野車走壹趟。他們就是想借此機會為城裏人預留壹個吃喝玩樂探索的後花園。按照他們的觀點,人類可能要回到原始社會才能達到要求。這種思維只能束縛我們,讓社會停滯不前。

有壹次我去雲南獨龍江旅遊拍照。那裏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清澈的小溪河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地居民惡劣的生活條件也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壹位邊防戰士對我說的壹段話:“這裏對妳們這些遊客來說是青山綠水,但對我們這些天天在這裏的人來說,卻是走進了荒地。”請註意,這只是壹個只需要在這裏服務兩年的人的話。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會怎麽樣?這句話對我來說就像是壹記耳光,讓曾經喊著環保的我清醒了很多。

我們不能把所有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都看成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才是真正的自私和教條。我們反對的是不顧長遠利益的盲目過度的破壞性開發,對能讓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步入文明的已經做了生態評估,兼顧開發後的生態恢復,有序科學合理的開發不會被隨意指責和叫停。其實,只要科學合理地開發,那種局部的、暫時的破壞並不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反而會形成新的生態景觀,甚至改善原有的惡劣自然環境。這樣的例子也不是沒有。遠的是四川都江堰和貫穿南北的大運河,近的是浙江千島湖和雲南魯布革水電站。

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目前最迫切的目標不是簡單地指責和停止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是提高全民素質,特別是提高生活在城市、文明生活、衣食無憂的現代城市人的環保意識。偏遠貧困地區沒有環保意識的人,對環境的破壞很少,而且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有的甚至可以說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當地生態環境中的壹個鏈條。相反,我們這些受過教育的現代都市人,為了享樂,刺激了壹些奢侈品行業的發展,比如皮草、高檔木質家具、野味餐飲、壹次性器皿等。這些行業的發展確實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徹底的毀滅性打擊,現代文明城市人才確實是生態環境的直接和間接殺手。

試想壹下,如果有兩個人,壹個是不愁吃穿的富人,壹個是沒有棲身之所和食物的窮人,壹只珍惜的野生動物出現在他們面前。富人殺它是為了享受皮毛和野味,窮人殺它是為了禦寒填飽肚子。這兩種行為都應該受到指責嗎?

什麽樣的環保是“理性”的

——評查爾斯·克勞薩默《拯救自然,但只為人類》。

隨著環境的普遍惡化,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壹個熱門話題,面對各種關於環境保護的建議、提案、規則和法律,壹些人建議選擇它們。比如某大學英語書上的壹段文字,鼓吹這樣壹種觀點,叫做“理性環保主義”,理性地宣稱人類“保護環境不是為了自然,而是為了我們自己”,所以人類應該“只有在生存環境受到威脅的時候,才做出緊急調整”。為了贏得支持,該理論“並不要求人們為其他生物做出犧牲”。

人類的確是為了“自己”保護環境,但問題是如何保護。這篇文章聲稱,我們應該“在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時做出緊急調整”,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等到再也活不下去了,才考慮保護環境。是誰讓環境不堪忍受?的確有地球自身氣候變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業革命以來的短短幾百年裏,讓環境變得不適合居住的主要還是人類自己。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危機,不檢討自己的錯誤,不改變將環境視為“免費資源”的錯誤觀念,卻借口某些環境問題不緊迫,任由環境繼續惡化,絕對不是壹個“理性”人的正確態度。

事實證明,采取“先汙染,後治理”的環境汙染治理方式,會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因為制造汙染獲得的收益往往小於消除汙染的成本。然而,由於這只是“外部不經濟”,作者不必立即買單,他將沒有興趣消除這些汙染。那麽,我們就會看到壹個奇怪的現象:作者在願意為他人的“外部不經濟”買單的同時,卻采取壹種無所謂的態度,為他人甚至是他的後代創造了巨量的“外部不經濟”。

這篇文章的另壹個奇怪之處是“不要求人為其他生物做出犧牲”。想象壹下,如果讓人們為其他動物做出“犧牲”,那“犧牲”會是什麽——可能只是壹些錢,或者只是改變吃野味的愛好。我們知道,當生物之間發生沖突時,要麽兩敗俱傷,要麽總要有壹方做出“犧牲”。既然人類不“犧牲”,那就得讓其他生物犧牲。他們應該如何為人類犧牲?很簡單——獻出妳的生命。

作者說他熱愛北極馴鹿(我真不知道他是怎麽說的),但為了開采石油,他不惜破壞阿拉斯加的馴鹿繁殖地——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戰爭。且不說開采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無法避免戰爭;即使戰爭可以避免,但因為人類的石油更便宜,北極馴鹿無法繁殖,在種族延續和金錢之間選擇金錢是否理性,確實值得考慮。

同樣,作者熱愛斑點貓頭鷹(希望他喜歡的生物越少越好),但為了伐木工人的生計,他不惜支持他們砍伐森林,滅絕斑點貓頭鷹。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麽會持有這樣壹種奇怪的邏輯——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找不到新的工作,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的經濟來源,不伐木就無法生存,為了他們的“生存問題”,他們不得不“賣掉”斑點貓頭鷹。

在作者眼裏,只要人類的利益與其他生物的利益發生沖突,即使可以以人類為代價換取其他生物的寶貴生命,他也會認為人類比其他生物更重要。這就是所謂的“理性”環保理念。在這種“理性”的環保理念中,我們看不到任何“理性”的影子。透過浮誇的包裝,只能看到壹種莫名其妙的“唯我獨尊”的霸氣態度,以及為了壹點點經濟利益而讓其他生物滅絕的可怕漠視。

作者說,對不立即對人類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的事物進行環保是“奢侈環保”,“奢侈環保”只有在付出很小代價就能實現的情況下才是好的。但是,有沒有什麽和環保相關的東西是可以用很小的代價就可以達到的呢?幾乎沒有。換句話說,作者不會支持對人類健康和安全不會立即構成威脅的事物進行環境保護。

我們需要這樣的“理性環保主義”嗎?這種“理性環保”,其實就是等環境惡化到我們等不下去了,再齊心協力緩解壹個環境問題。壹方面,環境問題層出不窮,而且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另壹方面,緩解環境問題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其產生的速度。我們本可以把壹些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但那些“理性環保”的人,卻要等到汙染失控。可以說,這個“理”已經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能力。

什麽樣的環保才是理性的?那是作者視為“感性”的環保處事方式。保護環境,我們必須熱愛自然,而不是把它當作我們“利用”的對象;保護環境,就要把環境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不是讓它們壹天天擴大。這樣的環保才是真正理性的環保。

2004年6月5日是第33屆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每個人都對海洋的生存負責(通緝!海洋(Seas and Oceans—— Dead or Alive),呼籲國際社會重視海洋環境保護,積極行動起來,為人類留下壹片潔凈的海洋。

中國大陸海岸線18000多公裏,沿海島嶼6500多個。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制度和大陸架制度,中國可以擁有約300萬平方公裏的管轄海域。

中國是壹個海洋大國,管轄海域廣闊,海岸帶和海洋資源豐富,沿海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沿海地區快速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給沿海地區和海洋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沿海和海洋環境問題突出。保護海洋環境,促進沿海地區社會經濟和沿海地區與海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中國的壹項重要任務。

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生態環保觀和資源發展觀?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嗎?我認為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壹樣的,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因此,科學的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可以實現對立統壹。

我相信所有關心環境問題的人都有壹顆真誠的心,希望我們的後代能夠更好地生存。我們不應該懷疑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脫貧致富而開采自然資源的人。他們也有壹顆保障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有強烈主張保護的人考慮的是全人類的長遠生存,而積極主張發展的人想的是解決目前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問題。我們有什麽理由剝奪當地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多年來,在各種環保組織的宣傳努力下,普通大眾有了壹定程度的環保意識,這是各種環保組織和人士的功勞,但有環保意識並不等於懂得環保。我們當中還有很多人是有環保意識的,但是出於對自己切身利益的考慮和對享受的貪欲,不願意自覺遵守環保標準。比如我們這些不愁吃穿的人,為了品味野味,為了穿高級皮草時尚,為了炫富,推動和刺激了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使得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應該受到指責的消費者是那些衣食無憂的人,而不是那些沒有溫飽,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索取自然資源的人,也不應該指責他們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困境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為什麽環境問題至少在工業革命之前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在卻成為日益影響人類生存的全球性緊迫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產生的各種垃圾還沒有超過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而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和利用以及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已經超過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這是怎麽發生的?是解決溫飽後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的不斷追求。要徹底解決環境問題,我們必須抑制人們不斷膨脹的享樂欲。所以,當我們宣傳環保,揭露環境問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在我們這些衣食無憂,享受現代文明生活的都市人當中,倡導壹種為富濟貧的道德觀念,過壹種簡樸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貧窮落後地區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落後夠簡單了,已經簡單到難以謀生。如何解決他們的生存發展問題?

我們應該反對教條主義和極端環保思想。這種思想表面上看起來是正確的,極其混亂,但實際上是非常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為它們剝奪了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在偏遠貧窮落後的地區,當地人為了生存,打獵、砍樹、燒荒地。正因為現代文明的曙光還沒有到達他們身上,所以他們還在遵循這種落後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不打獵不砍樹,妳讓他們吃什麽?燒什麽?用什麽?我們的壹些環保主義者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這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並且經常犯壹個善意的錯誤,那就是妳不能砍伐這裏的原始森林,殺死野生動物,在這裏的河流上修建大壩,保留這裏的原始風貌。妳可以通過發展綠色旅遊來促進經濟發展。但是目前我們的國民素質和環保意識不高,旅遊業真的是綠色的嗎?發展旅遊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嗎?讓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麽。1.以前當地人只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幾乎沒有不可降解的垃圾;現在由於大量遊客的湧入,帶來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尤其是那些過去很少見到的塑料食品包裝袋;這是誰的錯?2.因為遊客想品嘗當地的野味,原本不存在的野生動物交易應運而生;過去,當地人只是少量獵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滿足自己的消費;現在,為了滿足遊客的需求,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他們開始大量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這是誰的錯?3.以前,當地人淳樸真誠;現在,隨著不法商販帶來的各種遊客、各種光怪陸離的離山文化、各種假冒偽劣商品、五顏六色的騙子,當地百姓從欺騙手段中獲益良多,民風不再淳樸真誠;這是誰的錯?

雲南瀘沽湖景區就是這樣壹個活生生的例子,央視報道過。然而,這份報告只是簡單地指責當地政府的相關部門。有多少人想過這壹切是誰帶來的?這種情況幾乎所有景區都沒有幸免。我不反對在這裏發展旅遊業。我想說的是,發展旅遊業並不是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靈丹妙藥。也許,發展旅遊業會比開發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其實旅遊本身也是對自然資源的壹種利用,所以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能不能得到的問題,而是如何開發的問題。

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應該壹味地追求原封不動,什麽都不能改變。持這種極端環保觀點的人,在關心環境的同時,忽略了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偏遠貧困落後地區的人們。他們把環境保護理想化、教條化,使之失去生命力。這種人自己吃自己喝,無憂無慮地在城市裏享受現代文明的好處。他們中的壹些人去過偏遠貧窮落後的地區,更不用說在那裏生活和工作了。有幾個人去過,那只是開著豪華越野車走壹趟。他們就是想借此機會為城裏人預留壹個吃喝玩樂探索的後花園。按照他們的觀點,人類可能要回到原始社會才能達到要求。這種思維只能束縛我們,讓社會停滯不前。

有壹次我去雲南獨龍江旅遊拍照。那裏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清澈的小溪河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地居民惡劣的生活條件也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壹位邊防戰士對我說的壹段話:“這裏對妳們這些遊客來說是青山綠水,但對我們這些天天在這裏的人來說,卻是走進了荒地。”請註意,這只是壹個只需要在這裏服務兩年的人的話。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會怎麽樣?這句話對我來說就像是壹記耳光,讓曾經喊著環保的我清醒了很多。

我們不能把所有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都看成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才是真正的自私和教條。我們反對的是不顧長遠利益的盲目過度的破壞性開發,對能讓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步入文明的已經做了生態評估,兼顧開發後的生態恢復,有序科學合理的開發不會被隨意指責和叫停。其實,只要科學合理地開發,那種局部的、暫時的破壞並不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反而會形成新的生態景觀,甚至改善原有的惡劣自然環境。這樣的例子也不是沒有。遠的是四川都江堰和貫穿南北的大運河,近的是浙江千島湖和雲南魯布革水電站。

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目前最迫切的目標不是簡單地指責和停止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是提高全民素質,特別是提高生活在城市、文明生活、衣食無憂的現代城市人的環保意識。偏遠貧困地區沒有環保意識的人,對環境的破壞很少,而且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有的甚至可以說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當地生態環境中的壹個鏈條。相反,我們這些受過教育的現代都市人,為了享樂,刺激了壹些奢侈品行業的發展,比如皮草、高檔木質家具、野味餐飲、壹次性器皿等。這些行業的發展確實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徹底的毀滅性打擊,現代文明城市人才確實是生態環境的直接和間接殺手。

試想壹下,如果有兩個人,壹個是不愁吃穿的富人,壹個是沒有棲身之所和食物的窮人,壹只珍惜的野生動物出現在他們面前。富人殺它是為了享受皮毛和野味,窮人殺它是為了禦寒填飽肚子。這兩種行為都應該受到指責嗎?

什麽樣的環保是“理性”的

——評查爾斯·克勞薩默《拯救自然,但只為人類》。

隨著環境的普遍惡化,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壹個熱門話題,面對各種關於環境保護的建議、提案、規則和法律,壹些人建議選擇它們。比如某大學英語書上的壹段文字,鼓吹這樣壹種觀點,叫做“理性環保主義”,理性地宣稱人類“保護環境不是為了自然,而是為了我們自己”,所以人類應該“只有在生存環境受到威脅的時候,才做出緊急調整”。為了贏得支持,該理論“並不要求人們為其他生物做出犧牲”。

人類的確是為了“自己”保護環境,但問題是如何保護。這篇文章聲稱,我們應該“在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時做出緊急調整”,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等到再也活不下去了,才考慮保護環境。是誰讓環境不堪忍受?的確有地球自身氣候變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業革命以來的短短幾百年裏,讓環境變得不適合居住的主要還是人類自己。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危機,不檢討自己的錯誤,不改變將環境視為“免費資源”的錯誤觀念,卻借口某些環境問題不緊迫,任由環境繼續惡化,絕對不是壹個“理性”人的正確態度。

事實證明,采取“先汙染,後治理”的環境汙染治理方式,會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因為制造汙染獲得的收益往往小於消除汙染的成本。然而,由於這只是“外部不經濟”,作者不必立即買單,他將沒有興趣消除這些汙染。那麽,我們就會看到壹個奇怪的現象:作者在願意為他人的“外部不經濟”買單的同時,卻采取壹種無所謂的態度,為他人甚至是他的後代創造了巨量的“外部不經濟”。

這篇文章的另壹個奇怪之處是“不要求人為其他生物做出犧牲”。想象壹下,如果讓人們為其他動物做出“犧牲”,那“犧牲”會是什麽——可能只是壹些錢,或者只是改變吃野味的愛好。我們知道,當生物之間發生沖突時,要麽兩敗俱傷,要麽總要有壹方做出“犧牲”。既然人類不“犧牲”,那就得讓其他生物犧牲。他們應該如何為人類犧牲?很簡單——獻出妳的生命。

作者說他熱愛北極馴鹿(我真不知道他是怎麽說的),但為了開采石油,他不惜破壞阿拉斯加的馴鹿繁殖地——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戰爭。且不說開采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無法避免戰爭;即使戰爭可以避免,但因為人類的石油更便宜,北極馴鹿無法繁殖,在種族延續和金錢之間選擇金錢是否理性,確實值得考慮。

同樣,作者熱愛斑點貓頭鷹(希望他喜歡的生物越少越好),但為了伐木工人的生計,他不惜支持他們砍伐森林,滅絕斑點貓頭鷹。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麽會持有這樣壹種奇怪的邏輯——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找不到新的工作,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的經濟來源,不伐木就無法生存,為了他們的“生存問題”,他們不得不“賣掉”斑點貓頭鷹。

在作者眼裏,只要人類的利益與其他生物的利益發生沖突,即使可以以人類為代價換取其他生物的寶貴生命,他也會認為人類比其他生物更重要。這就是所謂的“理性”環保理念。在這種“理性”的環保理念中,我們看不到任何“理性”的影子。透過浮誇的包裝,只能看到壹種莫名其妙的“唯我獨尊”的霸氣態度,以及為了壹點點經濟利益而讓其他生物滅絕的可怕漠視。

作者說,對不立即對人類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的事物進行環保是“奢侈環保”,“奢侈環保”只有在付出很小代價就能實現的情況下才是好的。但是,有沒有什麽和環保相關的東西是可以用很小的代價就可以達到的呢?幾乎沒有。換句話說,作者不會支持對人類健康和安全不會立即構成威脅的事物進行環境保護。

我們需要這樣的“理性環保主義”嗎?這種“理性環保”,其實就是等環境惡化到我們等不下去了,再齊心協力緩解壹個環境問題。壹方面,環境問題層出不窮,而且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另壹方面,緩解環境問題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其產生的速度。我們本可以把壹些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但那些“理性環保”的人,卻要等到汙染失控。可以說,這個“理”已經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能力。

什麽樣的環保才是理性的?那是作者視為“感性”的環保處事方式。保護環境,我們必須熱愛自然,而不是把它當作我們“利用”的對象;保護環境,就要把環境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不是讓它們壹天天擴大。這樣的環保才是真正理性的環保。

  • 上一篇:辛亥革命對國民思想的影響
  • 下一篇:段正嚴:歷史上真實的“段譽”和金庸筆下的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