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能告訴我們1929大蕭條的原因?

誰能告訴我們1929大蕭條的原因?

等待救濟的人們(華盛頓羅斯福紀念館)經濟學中有各種各樣的商業周期理論,在分析大蕭條的原因時也有不同的見解。[1]也許對蕭條最好的解釋是,壹個或幾個社會群體的支出比其他社會群體減少得更多。1929年,消費者購買了國民生產總值的72%,工商業者投資消費18%。美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略少於10%,其余用於出口。在1929-1930期間,由於投資者和消費者減少了約150億美元的支出,國民生產總值的支出減少了約140億美元。雖然政府支出略有增加,但其影響微不足道。反映投資和消費支出減少的是勞動力市場的解雇和失業增加,工商業的銷售和利潤減少。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找出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投資減少的原因,就可以確定大蕭條的原因。通過歷史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世紀20年代,已經出現了壹些在當時被忽視或忽略的、不利於經濟發展的趨勢。然而,農業從未從戰後的蕭條中完全恢復過來,農民在這壹時期壹直很窮。另外,所謂工業部門工資水平高,很多都是假象。在這十年裏,新機器的應用擠走了大量工人。比如1920-1929,工業總產值增長了差不多50%,而產業工人數量沒有增加,交通運輸業從業人數實際上是減少了。在低工資的服務業中,工人數量增加最多,這無疑包括許多因技術進步而失業的技術工人。因此,顯示工資略有增長的統計數字似乎並沒有反映真實情況。由於工人和農民是基本消費者,這兩類人群在遇到經濟困難時,肯定會對消費品市場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20世紀20年代廣告的擴張和分期付款賒銷的增加將會產生不利的後果。分期付款賒銷正試圖擴大消費品市場。1924-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額從20億美元左右增長到35億美元,可見其增長速度之快令人驚嘆。毫無疑問,采用分期付款賒銷的方法增加了汽車、收音機、家具和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但是,分期付款銷售方式的推廣和使用也說明了壹個事實,即消費品市場在不增加貸款的情況下,是無法容納工業部門生產的大量產品的。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賣貸款的方式本身就孕育著某種危險;只要消費信貸減少,也就是分期付款銷售,消費者的購買量就有可能減少。好像這事發生在1929。20世紀20年代工業生產的擴大是由於對新工廠和設備的大量投資。這種投資使建築業、機床制造業和鋼鐵業雇傭了大量工人。因此,資本支出或投資壹減少,生產資料的各個生產部門的工人就會大量失業。到1929,消費品市場已經容納不下增加的商品產量,不需要擴建廠房和設備。比如1929估計整個美國行業的開工率只達到了80%。在這種條件下,難怪投資(按1958美元計算)從1929年的404億美元降到1930年的274億美元,再降到1932年的47億美元。投資的減少導致生產企業破產,工人失業。住房建設的減少加劇了這壹問題。房建在1925達到頂峰,之後每況愈下。1929(約1925)只建了50萬套房子。1927之後,汽車行業也大幅下滑。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工人失業會減少消費品的銷售,從而導致消費品生產部門的工人失業。然而,消費品銷售的減少反過來又進壹步減少了投資。這兩個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加劇,導致生產下降,失業率上升。甚至低稅率和高利潤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導致了危機本身。現在看來,那段時期增加的收入,大部分落入了少數人或少數家庭的口袋。布魯金斯學會在1934發表的壹篇研究20世紀20年代經濟問題的論文中寫道:“美國至少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呈現出收入分配越來越不均衡的趨勢。也就是說,這壹時期人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上層階級的收入水平增加得更快。因為隨著上層階級高收入的實現,他們收入中的儲蓄部分比消費部分增長得更快,出現了富人及其家庭越來越多地將積累的收入作為投資的趨勢。”從經濟學角度來看,20世紀20年代的收入分配傾向於緊縮消費以增加投資。回顧這段歷史,可以看到消費者的錢多,投資者的錢少,所以國民經濟可能會更穩定。1929股市的繁榮,在壹定程度上是銀行信貸造成的,也反映了資金的過剩,使得資本家投資建廠造設備無利可圖。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主要歸功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工農業生產的增長、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消費的擴大和對外貿易的繁榮。然而,許多美國人的貧困和國民經濟的壹些薄弱環節導致了大蕭條的爆發。然而,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大多數美國人都盲目樂觀地認為繁榮將會持續。追問:1929大蕭條和世界大戰有什麽關系?答:1929到1933的大蕭條,隨後引發了世界政治局勢的巨變和世界思潮的轉折。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貿易摩擦逐漸演變為軍事對抗,最終導致二戰爆發。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兩次世界大戰由和平向戰爭過渡的重要歷史時期。四年危機,面對經濟危機,各國並沒有以世界經濟的整體安全為首要目標,而是從狹隘的國家利益出發,采取損人利己的經濟政策,以求自保。在經濟危機中,各國對市場的爭奪加深了各國的分裂和對立程度,出現了以某國為核心的集團對抗。在金融領域,英、美、日等國紛紛宣布放棄“金本位”,通過在貿易戰中降價,用“廉價”商品“傾銷”其他國家。彼此金融聯系緊密的國家也形成了對立封閉的貨幣集團,如英鎊集團、美元集團、日元集團等。類似的做法擴大了經濟沖突,並最終導致民族群體之間對抗的形成。
  • 上一篇:朝鮮高麗時期的中國是哪個朝代?
  • 下一篇:騎士歷史上有名的球星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