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北流陶瓷北流陶瓷的歷史

北流陶瓷北流陶瓷的歷史

北流陶瓷起源於夏商時期。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嶺南地區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就出現了原始陶器。北流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新圩劉媽村石文化,除了石鏟和石斧外,沒有陶器。從夏朝到商朝,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進步,私有制萌芽,北流河流域出現了私人制陶作坊,地處南方偏遠之地,但北流沒有出土任何器物。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對這種陶器進行了檢測,發現氧化鋁含量較高,而且經過高溫燒制,具備了壹些原始瓷器的屬性。這種陶器在北流已有出土,現藏博物館“米形陶罐”,直徑22.8厘米,高28.3厘米,足徑16.3厘米。沿著溪口的邊界有壹條裂縫。是當時的器物,也是目前為止北流發現的最早的陶器制品。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浮雕陶器在當時的北流是普遍存在的。

北宋中期,瓷窯已遍布廣西,北流河谷的應慶窯遍布全國,順流而下。規模較大的瓷窯有:北流的嶺東村、蒼田村、萬窯村,榮縣的城關、大華,岑溪的杜南,藤縣的中和,瓷窯多達200座。古陶瓷專家魏仁義考證,位於北流河源頭的嶺東窯是北流河流域最好的制瓷業。豐富的陶瓷土壤資源、森林資源和水動力資源造就了其獨特的發展條件,如今嶺東仍流傳著“九十九窯”的傳說。可想而知,當時嶺東大大小小的溪流,至少有1000臺水車,800多臺水磨。車輪轉動,水車滾動,便是“重水車夾河,雨前幾聲雷”的壯觀景象。此外,與江西景德鎮瓷業的交流也日益頻繁。李宏慶在《廣西出土陶瓷》中介紹:“北流河流域宋代生產的青瓷,可與景德鎮媲美,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美譽。可以說,北流河流域的瓷窯群是素有中國瓷都之稱的景德鎮的首府。”所以達到頂峰也不足為奇。

北宋末年,北流瓷業依然呈現出繁榮的局面。此外,元兵南下,大批北方瓷藝人湧入兩廣。北流嶺東、蒼田、萬窯村等瓷窯,贏得了眾多家族的實力。雖然產量沒有增加,但產品質量更加精細,產生了大量的玉質多樣的青瓷器皿,造型各異,風格獨特。

北流的青瓷在風格上更接近景德鎮的瓷器。根據對中國名窯的初步科學總結,“宋代江西景德鎮燒制青瓷,安徽、福建、潮州的宋代瓷窯也燒制青瓷,但都不及廣西北流河流域的中和窯、嶺東窯等品種精美”。北流出土的瓷器印花圖案,由南宋嘉定元年李武都、紹興二年梁二郎制作,相當精美。中國科學院文物研究所的李德金也認為,嶺東古窯出土的大量青花瓷,為廣西之最,全國罕見。無論從質量、品種、規模來說,在當時都是世界前列的。

嶺東出土的不完整的宋代器物中,有壹些印紋是負紋,如蓮、菊、鳥等,紋飾簡單粗放,同時采用疊燒法。如“惜春二年花葉碗印象”、“影青菊花紋瓷燈”等,顯示了強調追求品質的南宋時期不成熟的瓷業繁榮衰落的跡象。

宋代制瓷業在宋末逐漸衰落,但卻達到了封建社會北流乃至嶺南制瓷業的巔峰,創造了中國南方陶瓷史最輝煌壯麗的壹頁。民國以來,北流的制瓷業雖有衰落的跡象,但仍相當繁榮,其產品在兩廣頗有名氣。據民國22年的《廣西各縣調查》,“北流瓷器出口約15000件,陶瓷約151000件”,但此時由於國家內憂外患,陶瓷業也在劫難逃。而北流,千百年來壹直是作坊管理、手工操作、技術和品種陳舊的格局。從抗戰初期到解放前夕,北流的陶瓷工業壹直處於蕭條狀態。總的來說,北流的陶瓷工業以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經歷了壹代又壹代的沈浮,這種文化是以中國陶瓷發展史為基礎的。雖然它的歷史和繁榮比耀州、景德鎮等先進地區的壹些窯址要晚,但她卻創造了嶺南乃至中國南方陶瓷發展史上最壯麗的壹頁。對南方的歷史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上一篇:離中考只有兩三天了。歷史有什麽技巧嗎?
  • 下一篇:c級AMG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