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探索:論晚清軍事發展變化的特點

歷史探索:論晚清軍事發展變化的特點

導讀清末,由於清朝的腐敗無能,中華民族壹次次遭受西方列強的頻繁入侵。面對外力的不斷沖擊,清朝逐漸開始反思,開始了壹系列的自強救國運動,逐漸開始擺脫閉關鎖國的自我孤立,被迫對“祖法”進行了壹些修改,吸收了壹些新的東西。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軍事事業的發展變化。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西方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融合發展下,晚清軍事發展變化呈現出以下特點。1.國內外頻繁的戰爭是晚清軍事發展變化的動因。20世紀40年代初,清朝在第壹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朝野震動,對中國傳統軍事制度和軍事思想造成了嚴重沖擊和挑戰。戰後不久,道光提出了壹些加強國防的想法。他指出:“在海防事務中,造船和火炮永遠是最重要的;在陸地防禦中,火炮永遠是第壹位的,它的1200公斤炮特別合適。”於是,他要求沿海各省制造精良適用的戰船火炮,加強海防,並下令改變“缺人皆在弓箭手,不如水兵、炮、鳥、槍”的陳舊刻板印象。以上種種,對於壹向“率先”射箭的清朝來說,無疑是壹大進步。但總的來說,這壹時期的清朝在軍事發展上並沒有采取什麽大的舉措,它所思考的問題仍然脫離了舊的範疇。正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的軍事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鴉片戰爭,清朝與英法列強的矛盾暫時緩和,相互勾結鎮壓農民起義軍。這時統治階級的壹部分被稱為洋務派官僚,如易?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了“平叛”和“勤政高瞻遠矚”的雙重目的,開展了以學習西學為主要內容的“自強”運動。在“自強為重,練兵為先”的指導思想指導下,他們在大量進口西方火器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的兵工廠,制造先進的武器裝備,對晚清軍事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19年70年代,農民起義被中外反動勢力鎮壓後,邊境危機愈演愈烈。尤其是1874年,日軍入侵臺灣省,清* *覺得“海防是當今迫切的措施”,於是決定購買裝甲戰船,開始組建現代海軍。到80年代初,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大海軍已初具規模。到1888年,北洋艦隊擁有大小艦艇25艘,開始成軍。就其規模而言,已成為當時世界上壹支令人矚目的海上武裝力量。甲午戰爭失敗後,中外大臣和工人與時俱進,主張采用西方的方法,先後創建和訓練新的軍隊。清* * *也看到了日本“獨善其身,用西方方法取勝”,從而得出結論:當今急需模仿西方方法創造和訓練新兵,決定全面改革軍隊,訓練新軍。袁世凱在小站編練的“新軍”和張之洞在南京編練的“自強軍”,都是以德軍的編練為藍本,拉開了編練新軍的序幕。因此,從以上可以看出,清朝通過內外戰爭的實踐,使封建統治階級中的各個階級都或早或晚地承認了中國軍事落後的現實,不得不改變或放棄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逐漸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和軍事思想的必要性,並采取實際步驟推動了晚清軍事的發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頻繁的內外戰爭成為晚清軍事發展變化的壹個動因。二、北洋水師的武器,學習西方的“技藝”是中國現代化的起點和突破口。第壹次鴉片戰爭後,人們總結戰敗教訓時,首先看到的是英軍“船強炮利”,這是朝野公認的事實。林則徐和魏源提出的對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其著眼點也是“技”。這符合邏輯。因為技術沒有階級性,容易被人看到,所以中國人向西方學習,是從學習技術開始的,尤其是從學習西方軍事技術開始的。對於清朝的統治集團和封建官僚來說,引進外國的先進武器並非不可接受,因為這直接有利於加強他們的國家機器,維護他們的封建統治。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後,清朝決定逐步將清軍的單營制改為諸軍兵種組成的新軍。同時,各省舊雜軍被淘汰保留,改編為巡防營,使新部隊機動,巡防營維持地方治安,從而形成了類似於野戰軍與地方軍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系,標誌著晚清軍事制度進入了近代化的軌道。此外,隨著近代海軍的建立,設防思想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清* * *意識到,有了強大的海軍,才有可能“化留守為生活”,“逐步把遙遠的島嶼擴大為柵欄,把門戶變成廳堂”,擴大防禦縱深,提高防禦態勢。與第壹次鴉片戰爭中海防的防禦思想相比,顯然是壹個明顯的發展。同時,新型武器裝備的采用不僅促進了軍隊體制改革和作戰樣式的轉變,而且直接影響著軍事人才培養和選拔方式的改革。在模仿工廠和從國外購買軍艦、建立海軍之後,出現了培養海軍軍官的海軍學院;為了改變陸軍師將軍不善於使用新式武器的局面,出現了陸軍師學堂;為了掌握新的軍事技術和戰術,學生被分批送往歐美國家。清朝決定訓練新軍後,正式宣布廢除武統,並決定在全國建立各級軍校,形成比較完整的軍事教育體系。縱觀晚清軍事發展,清朝統治集團缺乏主動性,更談不上深謀遠慮。除了在進口武器裝備方面更加積極之外,他們在采用新的軍事制度和引進新的軍事學說方面速度較慢。但先進的武器既然成為士兵的作戰工具,總會突破各種束縛,為自己開辟壹條道路,從而推動中國現代軍事的發展和進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向西方“取經”成為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起點和突破口。第三,帶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烙印。毫無疑問,晚清的軍事有了很大的進步,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但由於其活動是在中國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的過程中進行的,幾乎每壹個軍事領域都帶有這種社會性質的明顯印記,尤其是在軍事工業、武器形態、人員使用、軍事制度等方面。洋務官僚建立軍事工業,仿制先進武器裝備,確實對中國軍事現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於當時中國缺乏大規模的工業和科技基礎,不僅大部分機器設備是從外國購買的,還從外國聘請技術專家。甚至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都是進口的,無法自主生產。由於兵工廠規模小,自制武器裝備遠不能自給自足,又由於封建衙門式的管理,非生產性開支巨大,產品往往質次價高,不得不繼續從各國進口大量武器裝備,導致部隊武器裝備種類繁多、形狀各異,給訓練、作戰和後勤供應帶來嚴重困難,直接影響部隊戰鬥力的提高。由於仿制和大量采購,清軍的武器裝備與當時的歐美國家和日本差距較小。但是,將軍的素養長期處於較低的狀態。雖然陸海軍培養了壹批懂現代作戰指揮的中初級軍官,為軍隊增添了新鮮血液,但在全軍畢竟是少數,以至於提督、統帥等高級職務基本上都是由各種軍銜、科舉出身的人擔任。此外還有很多派系,而且明顯平庸無能。只要是自己的下屬,還是被委以高官的重任。特別是隨著清朝統治集團政治腐敗的日益嚴重,武陟官員的政治素質每況愈下。於是,指揮有方、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的將軍越來越少,而指揮笨拙、怕死、怕敵打起來的將軍越來越多,這與武器裝備的提高完全相反。另外,士兵的構成長期得不到根本改善,實行蠢兵政策和封建宗法管理,嚴重挫傷了士兵的積極性和榮譽感。這些都影響了與人類武器的結合和戰鬥力的提升。此外,由於湘軍開了“兵將有之”的先例,清* * *雖試圖改變這種軍事力量的狀態,但力不從心,愈演愈烈,成為後來軍閥割據的重要歷史原因。清軍存在的上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印記,已經被辛亥革命的風暴所清理。但是,由於中國的封建基礎盤根錯節,中國的資產階級是壹個弱勢階級,所以它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徹底清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印記的軍事任務,只能由中國無產階級來完成。結語由於外來侵略的沖擊和頻繁的對外戰爭,為了抵禦外來侵略,清朝進行了壹系列重大的軍事變革,不僅促進了現代化軍隊的建立,而且奠定了我軍現代化的基礎,促進了中國現代化軍事的全面發展。參考資料:

相關資料如《廷極◆道光朝》《甲午中日戰爭》《晚清軍事機密》《張文祥公/王全集》

  • 上一篇:歐洲、美國和動畫史
  • 下一篇:小象關愛創始人樂樂媽媽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