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影響歷史解釋的因素

影響歷史解釋的因素

影響歷史解釋的因素如下:

1.生產力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影響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會制約歷史認識的視野:“只有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條件下才能理解,這些條件達到什麽程度,我們才能理解。”15世紀以前,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相互隔絕,交流有限,只能在狹小的視野中想象世界。從中外繪制的世界地圖可以窺見端倪。

16世紀前後,隨著“發現世界”的“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方人對自然的認知領域大大拓展,他們眼中和筆下的世界越來越真實;與此同時,中國逐漸閉關自守,在中外論戰中繼續錯失觀察世界的機會。19世紀中葉以後,工業時代風起雲湧,西方資產階級“按照自己的面目為自己創造了壹個世界”;

然而,固守農耕經濟壁壘的中國人,仍在閉關鎖國中做著“去中國化”的美夢。鴉片戰爭後,林則徐、魏源等人通過介紹正確的世界地理知識開始啟蒙中國人的思想,就是最好的註腳。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物質、信息、思想在全球流動、交融,人類命運與共,可謂“牽壹發而動全身”。

無論是“站在地球上”看待和理解人類的各個部分,還是立足中國看待世界,都必然會對過去的歷史有新的審視和解讀。

2.不同時代或國家的政治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

由於不同的國家意誌、集團利益、階級立場和價值觀念,對同壹歷史事物會有完全不同的歷史解讀。比如中西史家關於鴉片戰爭是侵略戰爭還是貿易戰的爭論,同樣,日本侵華戰爭、人民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的解讀也有類似的分歧。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同壹歷史事物的解釋標準和側重點也會發生變化。

比如,不同時代對辛亥革命的關註程度不同:過去關註革命,想從辛亥革命中尋找法理依據;現在關註民主法治進程,想從辛亥革命中尋求歷史資源。影響深遠的政治、文化、倫理觀念往往會形成強烈的社會心理和歷史慣性,長期頑固地影響人們的歷史認知。

比如中國古代的去鄉下化心態,這種心態根植於深厚的中央集權、以農為本、儒家倫理的傳統,不僅衍生出了崇洋媚外的觀念和閉關鎖國的政策,也是近代以來長期屈辱落後的根源。即使面對壹次又壹次的列強軍事侵略,這種可笑的對外認知殘余依然不願消失在歷史舞臺上。

3.歷史理論和概念發展的影響

歷史理論和概念的不斷發展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更豐富的視角和方法。面對同樣的和全部的歷史事實,不同的歷史學家的歷史建構會有很大的不同。

史實是基本成分,但不是全部。歷史知識和理論也在歷史建構中發揮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出現了許多解釋歷史的範式或理論,如革命史觀(階級鬥爭史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歷史觀;近年來,有壹些流行的歷史觀,如現代化、文明、整體和社會。

4.說明個體差異的影響。

同時代的人,由於性格差異,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歷史認知和解讀。這種性格差異包括社會背景(如生活區域、階級歸屬、利益訴求等。)、家庭背景、個人背景(如個人經歷、知識水平、性格心理等。),這必然會影響研究者的立場、角度、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研究方法、思維方式等。

比如,對於同壹個太平天國事件,由於階級歸屬、立場、認識角度、價值取向、對真相的把握(或對史料和真實性的占有)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就會出現帶有明顯主觀傾向的不同觀點。

  • 上一篇:可口可樂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CEO是誰?
  • 下一篇:長達壹個世紀的世仇,詳細記錄了英德之間的幾十場經典戰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