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歐元取代了幾個國家的貨幣。

歐元取代了幾個國家的貨幣。

(溫馨提示:本文約4300字,圖56張。原創不容易。謝謝妳的耐心。)

1999 65438+10月1,作為歐盟成員國統壹貨幣——歐元發行。經過三年的過渡,於2002年6月65438+10月1日正式取代原來的法郎、馬克、裏拉、克朗等十種貨幣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貨幣。如今,歐元已成為19個歐盟成員國和6個非歐盟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是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流通手段之壹。但在70多年前的二戰期間,有另壹種貨幣在特殊情況下某種程度上具有歐元的性質,在歐洲大部分地區流通。這是德國馬克,當時德國的法定貨幣。由於德國在戰爭中占領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帝國馬克的流通大大擴大,成為掠奪占領區財富、支持德國戰爭機器的重要手段。

img src = '/large/3c 6c 0003 ee 68 AFA 7370 b?_ iz = 31825 from =文章。detailx-expires = 1698581074 x-signature = twd lf 3 jgrvhbt 2 hnu 5g 0 txe 1 qfo = index = 1 ' wid th = ' 500 ' height = ' 333 ' thumb _ width = ' 120 ' thumb _ heigh t = ' 80 ' zip _ src _ path = ' ejz s 1 u

從2002年6月65438+10月1開始,歐元取代了歐洲十多個國家的原有貨幣,成為歐盟內部的統壹貨幣。

馬克的歷史

眾所周知,在歐元出現之前,德國的傳統貨幣單位是馬克。其實馬克是古代德國的重量單位,約為半磅(227克)。它作為法定貨幣的歷史始於普魯士統壹德國時的1871。

德國統壹後,德國的貨幣體系還是比較混亂的,除了各州發行的貨幣之外還有各種外國貨幣。為適應國內統壹市場的要求,促進經濟發展,普魯士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於1873年正式發行金本位貨幣,拉開了統壹貨幣體系的序幕。繼普魯士之後,巴伐利亞、黑森州、符騰堡州等國也發行金馬克取代舊幣。從1876到1,金標成為第二帝國唯壹的法定貨幣。

img src = '/large/3c 650003 FB 585 f 19 e 5 df?_ iz = 31825 from =文章。detailx-expires = 1698581074 x-signature = VdvBdRtbAd WNdwOnrVdhJMpPnU = index = 2 ' width = ' 500 ' height = ' 486 ' thumb _ width = ' 120 ' thumb _ heigh t = ' 117 ' zip _ src _ path = ' ejzs 0v _ rmkAcx _ H _ 5 CDF-uipas

20枚印有弗裏德裏希三世(左)和威廉二世(右)頭像的金馬克金幣。金本位相對於後來的紙標、帝國標,堪稱真金白銀。

加德馬克是壹種基於金本位的貨幣。印鈔數量由國家黃金儲備決定,國家黃金儲備號稱永不貶值。在實際流通中,有各種面額的金銀幣和紙幣。1965438+2004年8月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宣布放棄金本位制。自此,發行的紙幣不再與黃金儲備掛鉤。

故稱“紙痕”。其實壹戰時流通的馬克貨幣還是金馬克紙幣,只是沒有實物黃金作為擔保。

壹戰戰敗後,德國被迫接受苛刻的《凡爾賽條約》,向戰勝國支付巨額賠款。導致金標大量流出,國家黃金儲備銳減。銀行過量發行紙幣,使得德國經濟形勢極度惡化,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惡性通貨膨脹,從1922到1923達到頂峰。那時候的紙標,因為已經變成了廢紙,所以成了真正的“紙標”。雖然紙幣的面值幾乎是天文數字,但購買力幾乎為零。

■這兩張照片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初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孩子在用大捆壹文不值的鈔票堆積木頭,大人在用手推車裝鈔票去逛街。

為了穩定市場,恢復經濟,魏瑪* *和中國政府於1923年開始進行幣制改革,用新發行的帝國馬克取代紙質馬克。當時新舊馬克的匯率高達1: 1萬億!為了保證新舊貨幣的順利更替,德國政府首先在1923年發行了所謂的“不動產抵押馬克”,用土地和工業固定資產作為抵押來代替紙質馬克,然後將不動產抵押馬克按照1: 1的比例換算成帝國馬克。1924年8月30日,德國議會通過法令,正式確立了帝國馬克作為國家法定貨幣的地位。它的輔助貨幣單位是芬尼帝國,芬尼帝國的馬克是1 =100芬尼帝國。帝國馬克與美元的匯率遵循壹戰前的金本位制,即1美元相當於4.2帝國馬克。事實上,帝國馬克和紙幣馬克壹樣,缺乏黃金儲備的保障,但對德國經濟的穩定和復蘇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在1933年納粹黨上臺後繼續使用。

■1924 2月發行的100萬億馬克紙幣,雖然面值數字驚人,但幾乎壹文不值,只能兌換100帝國馬克。

二戰前夕和二戰期間,隨著德國勢力範圍的擴大,帝國馬克的流通也從德國擴大到被德國占領的歐洲國家,成為歐洲貨幣。1938年,德國合並後,帝國馬克取代奧地利先令成為奧地利的法定貨幣,兩者之間的兌換比例為1.5: 1。戰時,德國占領當局出於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和掠奪財富資源的目的,制定了占領區貨幣與帝國馬克的匯率(見下表)。通常這個匯率遠遠低於和平時期的合理匯率,這樣德國人就可以低價購買占領區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支撐戰爭機器的運轉。

硬幣

和很多貨幣壹樣,帝國馬克的主要形式分為硬幣和紙幣,其中硬幣主要是輔幣和小面額主幣。1924最初發行的帝國馬克硬幣分為七種面額:1,2,5,10,50芬蘭馬克和1,3馬克。值得註意的是,1,3馬克幣只叫馬克,不叫帝國馬克,與1925之後發行的帝國馬克幣不同。

1924版1和2芬尼幣是銅幣,正面有面值,背面有壹串麥穗;5、10、50芬尼幣銅鋁合金材質,正面有面值,背面有幾個交錯排列的麥穗;1,3馬克硬幣由純度為500的純銀制成,正面為面值,背面為傳統的德國鷹徽。1925年發行了面值為1,2英制馬克的銀幣,同樣材質為500銀。同時發行了少量面值為3,5英制馬克的銀質紀念幣。1927年,50鰭鎳幣開始流通,面值5英制馬克的銀幣正常流通版也問世了。1931年,3枚帝國馬克銀幣的正常流通版開始進入市場。

■上圖為1924至1936之間發行的帝國芬尼幣,從上到下分別為1芬尼、2芬尼、5芬尼、10芬尼、50芬尼。註意硬幣背面正上方或正下方的廠商標識。

■1924發行的1 DM銀幣,請註意,硬幣面值下方的單位為“馬克”而非“帝國馬克”。

■1925年發行的1英制馬克和2英制馬克銀幣。

■1931年發行的3枚帝國馬克銀幣。

■1927年發行的5枚帝國馬克銀幣。

■1934發行的弗裏德裏希·席勒銀質紀念幣,面值2英制馬克,正面為席勒頭像。

■1932年發行的4枚帝國芬尼幣,只在當年鑄造過,再也沒有生產過,所以被稱為“布魯寧塔爾”。

1927年,1帝國馬克銀幣停止生產。此後,由於貴金屬匱乏,德國開始使用越來越多的鎳、鋁、鋅等金屬硬幣,質量持續下降。1933年發行1帝國馬克鎳幣,同時發行新版2、5帝國馬克銀幣。與舊版相比,新版銀幣的尺寸更小,但使用了純度更高的625銀和900銀來確保其價值。1933至1939還發行了少量面值為5英制馬克的銀質紀念幣。1935年發行了50鰭鋁幣,從1937年開始更換為50鰭鎳幣,隨後1939年恢復生產50鰭鋁幣。

■1937年發行的1帝國馬克鎳幣。註意,硬幣背面依然保持了傳統的鷹徽圖案,而不是納粹的鷹徽。

■ 1939版50芬尼鋁幣,用於替代同面值鎳幣。

從1936開始,除了1帝國馬克幣和部分1936年發行的興登堡頭像的5帝國馬克銀幣外,所有硬幣背面均有納粹鷹徽。帝國馬克硬幣上有兩種風格的納粹鷹徽。壹是鷹下帶花環的會徽尺寸較大,二是鷹紋更突出,會徽尺寸較小。自20世紀40年代初以來,大多數硬幣都采用了第二種風格的納粹鷹徽。

■與1936版第5帝國馬克幣(左)和1938版第5帝國馬爾幣(右)相比,該幣正面均為興登堡頭像,但背面的鷹徽圖案發生了變化。

■上圖為1936至1945之間發行的德國硬幣。從上到下分別是1芬尼,2芬尼,5芬尼,10芬尼,50芬尼,2賴克馬克。註意硬幣背面納粹鷹徽的風格差異。

二戰期間,銅幣和銅鋁合金幣被鋅幣和鋁幣取代,2芬尼幣不再生產,1,2,5帝國馬克幣停止鑄造,被相同面值的紙幣取代。雖然從1939開始,同面額的鎳幣逐漸被重新生產的50鰭鋁幣所取代,但50鰭鎳幣的生產直到1944才停止。從1940開始,大量低質小面額鋅幣在德國和占領區流通。最後壹批標有_的硬幣是1,5,10,50芬尼幣1944和1,10芬尼幣1945早期制作。

■上圖為二戰時期發行的鋅幣,分別為1943版1芬尼鋅幣和1940版10芬尼鋅幣。

鈔票

第壹版帝國馬克紙幣由德國帝國銀行和巴伐利亞、薩克森、巴登的國有銀行於1924年發行,面值分別為10、20、50、100和1000。從1929到1936,發行第二版帝國馬克紙幣,面值與第壹版相同。1939年新版20帝國馬克紙幣采用了100奧地利先令的設計風格,此外還印刷流通了1942 5帝國馬克紙幣。

■上圖為第壹版帝國馬克紙幣從1924到1929發行,自上而下分別為100馬克、20馬克、50馬克、100馬克和1000馬克。

■上圖為第二版帝國馬克紙幣從1929到1936發行,自上而下分別為100馬克、20馬克、50馬克、100馬克和1000馬克。

■1939年發行的新版20帝國馬克紙幣采用了100奧地利先令的未發行樣式。

■發行於1942的5德國馬克紙幣。

戰時貨幣

戰爭期間,德國還發行帝國馬克硬幣和紙幣在占領區流通,其中硬幣由鋅制成,面值為5芬尼和10芬尼,特別的是硬幣中間有壹個圓孔;紙幣面額為50芬尼,1,2,5,20,50帝國馬克。上述帝國馬克貨幣在占領區的流通能力與原有貨幣相同。占領區貨幣的硬幣鑄造於1940和1941年。它們首先由德國國內造幣廠鑄造,後來由比利時和法國造幣廠鑄造,而紙幣的制造和發行繼續了戰爭。

■上圖為1940年制造的5鰭幣和10鰭幣,用於占領區流通,特點是中間有壹個圓孔。

■上圖為1938至1945發行的帝國馬克紙幣,主要用於占領區流通。從上到下分別是50芬尼,1分,2分,5分,20分,50分。

從1942到1945,德國也發行過軍用版的帝國馬克,只是以紙幣的形式出現。第壹版軍標紙幣為單面印刷,面值設置為1、5、10、50芬蘭馬克和1芬蘭馬克,軍標與帝國標誌的兌換比例為1: 10,即1軍標=10芬蘭馬克。第二版軍標紙幣為雙面印刷,面值調整為1,5,10,50馬克,與正常的帝國標誌相當。美國福布斯公司也印制了壹批仿制德國軍標,面值與仿制帝國軍標相同。

除了占領標誌和軍事標誌,德國人甚至為集中營和戰俘營發行過貨幣,但只是在特定地區的小範圍內發行,不具備真正的貨幣功能。

■上圖為盟軍仿制的5張軍標鈔票。

■上圖為10芬尼紙幣用於戰俘營流通。

帝國標誌的消亡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四大戰勝國按地區占領德國。在占領區,原來的帝國馬克被允許繼續流通,占領當局發行的仿制馬克紙幣也並行流通。此外,在1945至1948期間,占領當局還制造了少量的帝國馬克硬幣,這些硬幣是在1945至1946期間制造的,面值分別為1和10,以及1947至65437。這些戰後的硬幣與戰爭後期的同面額硬幣風格相似,但背面鷹徽上的_符號已被去掉。

■二戰結束後,戰勝國允許帝國標記繼續流通,發行了少量硬幣,去掉了硬幣背面的納粹標誌。上圖為10芬尼幣的1946版和5芬尼幣的1948版。

帝國馬克雖然在戰後仍是流通的法定貨幣,但已經極度貶值,占領當局過量發行紙幣加劇了通貨膨脹。事實上,德國很多地方寧願以物易物,也不願使用不值錢的帝國馬克,因此進行貨幣改革勢在必行。其實早在1945,165438+10月,在新獨立的奧地利,帝國馬克就被奧地利先令取代了。1947年,法國法郎被用作薩爾地區的法定貨幣,薩爾地區回到了法國。65438年6月至0948年6月,日益分裂的西方國家和蘇聯幾乎同時在各自占領區實行貨幣改革,在西方占領區用新的德國馬克取代帝國馬克,並開始在蘇聯占領區發行新版馬克。這壹舉動意味著東德和西德的分裂。隨著冷戰的落幕,帝國印記的歷史也走到了盡頭。

■ 1948在英美法占領區發行的第壹版西德馬克紙幣,面值1馬克。

■ 1948蘇聯占領區發行的第壹版東德馬克紙幣,面值為1馬克。

相關問答:德國的貨幣叫什麽名字?德國現在使用的貨幣是歐元。德國貨幣原為“馬克”,2002年7月24日停止流通。

德國貨幣歷史:德意誌銀行發行德國“馬克”,65,438+0馬克等於65,438+000芬尼,流通的有5,65,438+00,20,50,65,438+000,200,500和65,438+0000馬克。

2002年,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成為德國的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國家之壹。

歐元是歐盟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成員國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希臘、馬耳他和塞浦路斯。

擴展數據:

德國原幣“馬克”的符號是(德國的德國馬克)-DEM,現幣歐元的符號是“_”。

正式使用歐元的國家有: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希臘、馬耳他和塞浦路斯。壹些歐元區國家的海外領地,如法屬圭亞那、留尼汪島、聖皮埃爾島、密克隆群島和馬提尼克島也使用歐元。

壹般來說,歐元是23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28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匯率與歐元掛鉤。

參考資料:

  • 上一篇:歷屆亞冠(亞洲足壇霸主的輝煌歷程)
  • 下一篇:童裝品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