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大理有哪些著名的風情?

大理有哪些著名的風情?

白族民俗

[建築特色]

大理喜洲,位於蒼山腳下,洱海之濱,是白族民居建築的精華。喜洲的居民樓都是獨立封閉的房子,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壹個端莊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墻、大門、照壁、正房和左右廂房組成。壹般的建築形式是:“兩室壹耳”;“三房壹墻”,少數富人住的是“四進五天井”,即四面高層房,四面廂房,壹次壹口大井,壹次四個小天井。此外,還有兩院相連的“六合同春”;樓上樓下都是走廊相連,等等,真的是五花八門,像迷宮壹樣。然而,這座古老而昂貴的華麗宅院並沒有被當地的白族人所采用。現在多是壹家壹戶的二層小樓,自帶庭院。但是雕刻和繪畫還是壹樣的,都發展了。白族民居往往註重門樓、照壁樓、門窗雕刻和主體墻體的彩繪裝飾。門樓是整個建築的精華。門樓的建築藝術水平可以確認其主人的經濟地位,也是榮耀祖先的象征。它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大理石屏風、石雕、繪畫、浮雕磚、青磚,形成壹系列飛檐、輕花、疊拱、雕刻精美、堅固穩定的綜合性藝術建築。白族門樓建築不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築結構和技藝上也獨具特色。有些地方,整個門樓不需要壹顆釘子或其他鐵件,但連接非常牢固。歷經幾十年風雨,裝上兩扇厚重的鐵黑色木門,顯得十分莊重威嚴。白族居民的門窗木雕處處閃爍著劍川木匠的高超技藝。壹般用透明和浮雕的手法,雕刻出層層疊疊的神話吉祥的白鶴松、鶴蓮、鷹菊、孔雀玉蘭和幾何圖案。門窗表面也塗有楚紅色油漆,光滑明亮,古樸典雅。房間幹凈整潔,左右是臥室,中間是客廳,紅木桌椅,鑲嵌著彩色大理石的彩繪屏風。照壁是白族民居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院子裏、大門外、村前都有照壁,可見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由泥瓦砌築而成。正面有“好運高照”、“紫氣東來”、“虎臥山頭”等吉祥文字。照壁前有大片花壇。花壇造型各異,花木種類繁多,壹年四季花香四溢。

[服裝特征]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白色是高貴的。大理男子多穿白色雙排扣衣服,外套黑領,或數個皮緞領,俗稱“三滴水”,腰系腰帶或繡花肚兜,褲為藍色或黑色。在雲南省洱源縣西山區,每個成年白族男子都背著壹個小巧玲瓏的繡花荷包,上面繡著“雙雀攀枝”、“鴛鴦戲水”等字樣。繡花荷包是愛情的象征,是白族姑娘智慧的結晶。女裝因地而異。在大理,婦女多穿白襯衫、紅馬甲或淺藍色襯衫,黑絲絨領,繡花短腰,藍寬褲,繡“百結鞋”。未婚女子頭上紮壹根小辮,用鮮紅的繩子纏在白色頭巾上。紅色和白色相得益彰。腰部刺繡短腰,更顯艷麗優雅。已婚女性改發髻。洱海東岸,女子梳“鳳凰點頭”的發式,用絲印遮蓋,或用簪子遮蓋,都用繡花毛巾或黑布遮蓋。白族婦女有戴耳環和手鐲的習俗。生活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壹種頭飾叫“登機”,是姑娘心靈手巧的標誌。

大理風景區

大理崇聖寺三塔,距下關14km,位於大理以北1.5km蒼山樂盈峰腳下。它們背靠蒼山,面向洱海。三塔由壹座大塔、兩座小塔和三座小塔組成。

“度假村標三塔,浮圖秘。”三座塔中的主塔叫做千尋塔,高69.8+03。

密是壹座16層的方形密檐塔,與大雁塔壹樣,是典型的唐代建築。在塔下擡頭望去,只見塔坐在雲端,雲朵移向塔,似乎在傾倒。

塔基呈方形,分上下兩層,下側長33.5米,四周用石柵欄圍起,柵欄四角雕有石獅;上層長21米,東中部有石墻,上有貴州公爵後裔穆時英題寫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嚴雄偉。屏風後面是省人民政府題寫的“重修三塔”。塔首層高13.45米,為全塔最高水平。東塔門距基面2米,西塔門落差近6米。塔壁厚3.3米。2層到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16層是塔頂。以二樓為例。高約2米,寬10米。上部有重疊的屋檐。所有17層磚,每層從0.05-0.07米選取,屋檐四角上翹。塔東西兩側中間有佛龕,內有佛像,龕兩側有亭式龕,蓮花基座,殿式屋頂,嵌有梵文碑文。南北兩側,中間各有壹個券形窗洞,直通塔中心。三樓南北有龕,東西有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這座塔越建越小。塔頂高8米,約為塔的七分之壹。巍峨的寶塔讓人感覺超越了世界,跨越了天空。頂部為銅質鑄造的葫蘆形寶瓶,瓶底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開雙翼,以安打擊風;它下面是鋼骨架銅皮的相輪;底部是蓋碗,外加蓮花座。在塔的四個角上,有最初的金鵬鳥。相傳“龍拜塔畏彭,大理原為,故為鎮”。現在沒有金鵬了,只有修復前的金鵬鳥腳。千尋鐵塔是中空的,有壹個簡單的木梯,可以到達塔頂。

在千尋塔西約70米處,有南北兩座小塔,為八角形10級磚砌寶塔,檐密,各高42.19米。寶塔有不同層次的浮雕,如佛像、蓮花和花瓶。壹至八層是中空的直墻,裏面有十字架。底座也是八角形的。兩座塔之間的距離是97米。

三座塔形成壹個三腳架。

潮流,統壹布局,和諧造型,渾然壹體。

崇聖寺三塔布局整齊,保存完好,外觀與造型相互協調。大塔引兩小塔,突出其主體地位,同時襯托小塔的精致優雅;小塔跟隨大塔,襯托出塔的高大雄偉。三塔與遠處的蒼山、洱海交相輝映,點綴著大理古城的歷史韻味。

相傳三塔建於南詔保和年間,三塔旁是原來規模較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古史》等史書記載,該寺基址7裏,建於南詔十世宗師豐佑寶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840年)。歷經千年滄桑和風雨侵蝕,崇聖寺終於在清朝鹹豐年間毀於壹旦,現僅存三塔。近年來,在塔頂發現了600多件南詔、大理的重要文物。

在1000多年前建造如此宏偉的古塔絕非易事。相傳采用逐層建塔的方法,塔的坡度遠達十裏。1979三塔維修加固過程中,在千尋塔內發現金、銀、木、水晶佛像600余尊,對研究古代大理有重要價值。三塔及其出土文物為研究南詔、大理的歷史、宗教和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崇聖寺三塔,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知名度很高,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大理風景區的重要景點。三塔博物館和唐建基寺內的銅鐘都可以參觀。還有各種大理石、紮染等民間工藝作坊和攤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大理石壹條街”,為三塔的旅遊景點增添了情趣。在南部,有壹個著名的“三塔倒影公園”,供人們拍照紀念。到了晚上,三座塔都裝上了照明設備,更是光怪陸離,可供人們夜間出行。

在1000多年前建造如此宏偉的古塔絕非易事。相傳采用逐層建塔的方法,塔的坡度遠達十裏。1979維修加固三塔期間,經書、卷軸、銅鏡、金、銀、木、

有水晶等佛像600余尊,還有各種藥材,對研究古代大理有重要價值。三塔及其出土文物為研究南詔、大理的歷史、宗教和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崇聖寺三塔,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知名度很高,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大理風景區的重要景點。三塔博物館和唐建基寺內的銅鐘都可以參觀。還有各種大理石、紮染等民間工藝作坊和攤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大理石壹條街”,為三塔的旅遊景點增添了情趣。在南部,有壹個著名的“三塔倒影公園”,供人們拍照紀念。到了晚上,三座塔都裝上了照明設備,更是光怪陸離,可供人們夜間出行。

三塔旁,原大型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百骨通記》等史書記載,在七號殿基,聖人李建塔三座,殿890座,佛11400尊,銅器40590斤,建於南詔第十主殿(豐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

崇聖寺和三塔建成後,寺廟保存完好。元武宗“頒令”時,授予方丈和尚稱號,保護寺院財產,免交糧食稅。元代又進行了修繕,使“寺閣回春,三塔挺立,金碧輝煌,山梁(相等)”。明代重修李元陽,也有“三亭七樓九廳百府”。當時寺內有五件寶物:三塔、巨鐘、玉通觀音、鄭碑和佛都匾。當徐霞客到達大理時,他仍然看到崇聖寺前的“三塔”,諾諾周圍都是高聳入雲的。西邊,三塔對面有壹座鐘樓,極為雄偉。樓後是正殿,正殿後是“雨珠觀音堂,銅質,高三尺”(《徐霞客雲南遊記·日記八》)。據說廟裏的鐘是始建於建安十二年(公元871)。它“直徑壹尺多,但厚達壹尺”,“其譽可達八十裏”。“千古雲上三塔影,終日風雨壹樓鐘”歷來膾炙人口。雨銅觀音,莊嚴肅穆,腰細形細,是南詔遺物。然而,滄桑巨變,巨鐘已毀於清朝,雨銅觀音毀於十年動亂,道觀牌匾和佛牌連同寺廟,如今已蕩然無存。

三塔建了壹千多年,經受住了歷史上的多次強震。歷史:明鄭德九年(公元1514),千尋寶塔“裂兩尺,似斷竹”,後“十日重聯”。在1925的地震中,塔頂倒下,斷塔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l961年,三塔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77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三塔得到精心維護。值得註意的是,在維修過程中,從千尋塔頂和塔基清理出南詔、大理佛像、佛經等文物600余件。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最重要的壹批南詔、大理時期的文物。其中壹尊金像重1135g,高0.24m。此外還有刻字銅片、佛經、各種銅鏡、各種藥物,如朱砂、沙礫、檀香、鹿茸、珊瑚、雲母等。三座寶塔,猶如三支巨筆,將古城點綴得更加輝煌,為蒼洱的風景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壹直是大理的象征,是壹組風格各異的磚塔。主塔千尋塔是壹座典型的唐代鏤空密檐十六層塔,平面呈方形,塔高69.13米,大致建於唐末。南北雙塔均為平八角空心磚塔,檐密。這兩座塔都是同壹風格,都是十層,高42.4米。它們建於五代至南宋的大理國時期。這兩座塔和千尋塔巍然屹立,雄偉壯觀,渾然壹體。近年來,在對三塔進行加固維修時,共清理文物680余件,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最重要的壹批文物,為研究南詔、大理的歷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上一篇:如何方便大清回太清宮?建議大慶自駕遊去太清宮。
  • 下一篇:鎮江可樂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