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鎮江可樂的歷史

鎮江可樂的歷史

最殘酷的戰爭,最慘烈的反抗,根本不在影視劇裏,而是真實的歷史。

300多年前,在距離八百壯士鎮守上海四線的倉庫不遠的江陰,發生了壹場規模更大的守城血戰。數萬普通百姓與滿清正規軍激戰81天,最後全城只剩53人幸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江陰八十壹日”。

《崇禎江陰縣誌》在提到江陰抵抗時說:“既是禮之城,又是忠義之國,長江之柱,允立東南。”

清史專家紀連海說:“我覺得像《江陰第八十壹日》這樣的故事滲透了我的思想和觀念...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些江陰人是民族的脊梁。”

記得800,更別提“江陰81天”了。

在暴風雨警告之前,總會有壹段令人不安的平靜期。

1645年上半年,豫親王多多率領滿蒙軍隊南下,準備平定江南,統壹全國。

沒想到,史可法苦心經營的江北四鎮瀕臨崩潰。百萬大軍要麽迎風投降,要麽倉惶逃竄。清軍壹路上沒遇到什麽像樣的武裝抵抗,經過的城鎮都是“歡天喜地”出城迎接。

此時的江陰、無錫、武進、宜興、靖江都屬於常州府。

起初,清軍進入常州府時,沒有遇到抵抗。進入無錫時,還有壹個叫王玉儒的龔升,他組織了壹批人,扛著豬肉和面粉,趕著三十只羊,去慰問清軍。

看來清軍平定江南很容易。看來江南的人沒有反抗的意誌。然而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很快被江陰打破。

6月5日,常州市政府向所轄的五個縣發出通知,要求他們在十天內交出戶口本、地稅本和其他重要文件。這些文件的移交,在政治上意味著這座城市的管理權正式移交給了清政府。

直到這個時候,清軍對常州府的接收還是很順利的。無錫、武進、宜興、靖江都在規定時間內向常州政府提交了文件,情況比較穩定,只有江陰例外。

原來,5月底,在江陰任職的南明主要官員,包括縣令、將軍、縣丞都不想反抗,但又不想落在“漢奸”的罵名下。他們都棄職而逃,所以此時的江陰已經完全陷入了無政府狀態。

6月24日,為了穩定江陰的局勢,多多派了壹個叫方恒的人做了新的江陰知府。

方衡,河南人,明朝進士。正當河南太子多多領兵,準備從河南剿滅李自成的時候,他大膽出招,帶著巨款跑到多多的清軍大營,自告奮勇捐出巨款,表示願意歸順清朝。所以多多對他印象特別深刻。

很明顯,方恒想做壹個鐵桿的清順觀,可惜他的運氣實在太差了。他萬萬沒想到,半個月後,江陰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聽說江陰來了新知縣,八個江陰士紳懇求馬上見方衡。方恒,新人,單刀直入,說:“為什麽只有江陰壹個人?”八士紳答道:“我們已經投降,把文書送到常州府了。”

常州政府明明沒有收到江陰文件,為什麽這些士紳說已經送上去了?這些紳士在撒謊嗎?不是,是因為中間有個岔口。

在江陰群龍無首時期,面對江陰城是投降還是城抗的重大問題,江陰士紳這壹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他們推舉縣長莫世英為代縣長。

江陰士紳經過討論,決定歸順清軍,並委托代理縣長莫世英遞交常州政府要求的相關文件。不過當時常州臨時知府被調走了。由於某種原因,新舊知府沒有做好交接工作,新上任的常州知府宗昊沒有收到江陰來的公文。

原件丟失,只能重新註冊。

熱血的方恒,雖然投機,但畢竟還是太年輕了。他說話飛揚跋扈,直接,第壹次見面就給江陰士紳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這不是壹個好兆頭。

果然,考驗方恒的時候到了。

6月25日,方衡就任江陰知府後的第二天,江陰北門外發生了壹件讓他不安的事。

被清軍擊敗的南明壹支水師部隊逃到江陰城外,士兵們開始沿街廉價出售武器,換取生活用品。恰逢亂世,盜賊橫行,人們為了保護家園,開始爭相購買武器。人家買武器,在方恒看來後患無窮,必須徹底沒收。

於是6月26日,方恒下令收繳民眾手中的所有武器,不料引起軒然大波。最後民眾只是象征性地上交了少量武器,大量武器被民眾藏在家中。

方恒對收繳武器的結果很不滿意,第二天就準備派人挨家挨戶的搜查。這時,比收集武器更大的危機來了。

六月二十七日,常州知府宗昊派四名清兵,趕到江陰,傳達豫親王多多的命令,“江陰限三日。”

脫發就是剃頭,意思是要求漢族人把頭發剃到全臉,前半部分頭發全部剃光,後半部分梳成辮子。之所以要求漢人剃頭,其實是滿族文化自卑的壹種表現。他們把漢人是否剃頭作為是否真的臣服於滿人的政治標誌。

但是,對於漢族士大夫來說,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除了“身體受皮肉影響的父母不應受到傷害”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當時文人的心目中,壹直存在著“分中國人與外國人”的民族歧視觀念。野蠻人,說白了,和動物沒什麽區別。剃光他們的頭發相當於放棄文明,做壹個動物。

但清廷已下定決心“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六月初五,多爾袞接到南京被占領的消息後,覺得天下統壹指日可待,於是下令“各地軍政軍民壹律剃發。如果他們不服從,就應該用軍法來處理。”

作為壹個基層縣令,方恒只能服從朝廷的命令。

6月28日,方恒發布公告稱,“三日之內所有縣官民壹律剃頭”。通告壹貼,江陰沸騰了,人群頓時激動起來。很快全城開始串聯,大家合夥商量對策。

6月29日上午,9名鄉鎮長老來到江陰北門壹帶的縣政府,強烈抗議理發令。方恒見此情景,勃然大怒,起身與九個村長老,氣得這些長老大罵方恒:“妳壹個明朝的秀才,戴個紗帽,圍個圓領,做個清朝的知府也不害臊不難看?”

江陰士紳對理發令的抵制大大超出了方衡的預料。他沒想到江陰人會公然與政府作對,但方衡想了想,還是決定在江陰文廟明倫殿舉行儀式,強制執行理發令。

方恒不知道理發令能否順利執行。

這壹天是閏六月的第壹天。

方恒壹大早就到了江陰文廟門前。有100多名士紳和農村長老在那裏等候。他們跟隨方恒進入明倫殿,依次焚香祭拜孔子。服完役,大家問方恒:“現在江陰繁華了,我看也沒什麽了。”方恒說,“只有壹個問題。前遣四兵,為護衛而死。”

大家問:“可以不剃頭嗎?”方恒臉色鐵青,拿出當官的威風說:“必須刮。這是朝廷的法令,不能違抗。”說完,在警衛員的護送下,方恒回到了縣政府。

方衡走後,明倫堂裏的人都嘆了口氣,壹些年長的士紳和鄉紳也散了,但年輕的讀書人卻舍不得離開。

就在大家沈默的時候,壹個叫徐勇的書生突然舉起壹張朱元璋的畫像,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然後慷慨陳詞,“妳可以打破頭,永遠不剃頭。”在場的學者都被許可言感染了,壹肚子熱血,紛紛回應。

江陰就這樣頂住了理發令的熊熊大火,突然被允許點燃。然而此刻,沒有人知道在這些學者的倡議下,江陰將被帶向何方。

很快,許可的孔廟倡議變成了武裝對抗。

江陰北門的壹群年輕人聽說士子在文廟抗議,非常激動。然後他們帶著鑼和武器直奔縣衙,試圖迫使縣令放棄理發令。全市數萬人響應。

坐在大堂裏,方恒看到這些人擅闖法庭,手中拿著武器,大聲呵斥,下令將武器沒收,卻被這些少年嚴詞拒絕。就在方恒和少年們僵持不下的時候,衙門裏走出壹個人,他的出現立刻激化了矛盾。

這個人是方恒的客人。他在縣衙大廳聽到吵鬧聲,未經方恒同意,就對這些好鬥的少年破口大罵。“妳們這些奴才都該被砍頭。”

此話壹出,火藥桶被點燃,壹群人蜂擁而上,罵罵咧咧,拳打腳踢,最後那人被活活打死。這些少年殺了人之後,還不是日本人,就把縣政府大廳的木門拆掉,劈成柴火,準備焚屍。酋長們都嚇得不敢站出來。

眼看局面失控,方恒急忙跑出去抓住即將焚屍的少年,但剛壹離開太師椅,就被壹群少年圍住,撕扯衣服。他被衣服抓住,被迫答應江陰不剃頭。群眾氣得方恒也害怕了,就答應馬上舉報,請求免除剃頭令,最後讓群眾散去。

這些少年還不知道,這只是方恒的緩兵之計。

方衡立即給常州知府寫了壹封密函,不是要求免除江陰的理發令,而是要求州政府立即派兵逮捕這些膽大妄為的人,命人騎快馬前往常州。但是,方恒保守了秘密,他的密函被泄露了。

晚上,縣衙裏的壹個人跑到江陰北門,找到那群拳腳相加的小子,告訴他們,知縣派援兵來殺他們了。憤怒之下,壹群人沖進縣衙,把方恒綁了起來,關押在壹家賓館裏。最後幾名士紳出面勸說方恒被這些少年釋放。

六月初二壹大早,折騰了壹夜的方恒剛回到縣衙,就聽說江陰全行業罷工,四個鄉的人已經在學校院子裏組織了抗議理發的集會。因為人太多,所以是“堵路,沒地方”。方恒慌了,趕到會場安撫,但安撫也沒用。

晚上,方衡被拖進文廟明倫殿,後面跟著壹大群江陰士人。在明倫堂,徐勇堅持主張造反,士子們也壹致宣誓,江陰揭竿而起,反抗清廷,然後推舉縣令(相當於公安局長)陳明宇為守城反清的總指揮。江陰開始在城鄉發放武器彈藥,江陰城門戒嚴,全城嚴查。

方衡見已無計可施,開始違抗,表面上附和起義,暗地裏卻給常州府寫了密信,告知江陰已造反,請求出兵圍剿。

但是這封密函在離開城市之前就被查出來了。於是,陳明命令人去縣衙逮捕方恒,同時還找到了已經被洗清的縣令主簿莫世英,然後把兩人壹起扔進了監獄,殺死了常州府派來的四名清兵。

江陰上下顛倒,如何守城?

如果妳想保衛城市,妳必須有士兵和武器。這些江陰市有嗎?

江陰縣有三個廣場,十七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應永。按照每個鄉200名民兵估算,全縣只有4000名民兵,加上1000多名職業軍人,全市只有5000人。這些部隊要想守住江陰,是絕對不夠的。有必要盡快招募士兵。

江陰城的武器裝備還不錯,大炮200多門,火藥300噸,彈丸1000多旦,器物數千件。但這些對於守城來說還不夠,需要加緊制造或者采購。

招人需要錢,這個時候江陰縣沒有足夠的錢。沒有錢,城市也留不住。就在陳明宇為錢發愁的時候,住在江陰的徽商畢成慷慨解囊,捐出35200兩銀子,解了燃眉之急。

有了畢成的巨額捐款,陳明宇命令人們購買火藥和其他武器,命令城外的官兵撤到城裏,並把紅加農炮搬到城墻上。同時,他命令人到縣城周圍的村莊,組織村兵進城守城,並派人日夜巡城,甄別奸細。

清兵沒有給江陰城長準備。

閏六月初五,常州知府宗昊派三百官兵企圖突襲江陰,但這三百官兵剛到江陰城外的王琴山腳下,就被早已埋伏在半山腰的鄉兵全殲。

這次伏擊是江陰守城的第壹仗,江陰大獲全勝,極大地鼓舞了全城的士氣。然而,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宗昊得到知府的士兵被打敗的消息後,第二天就派了1000多名步兵和500多名水師從水陸兩路圍攻江陰。這些士兵實際上是前明朝的軍隊。在宗昊看來,在壹個小小的江陰,這1500人已經足夠反擊叛亂了,但是他低估了江陰人民反抗的決心和勇氣。

聽說常州政府又派兵了。欺負縣令的那群北門童子,立即立起突擊營,帶著武器出城伏擊馬步兵。男生雖然勇猛,也懂壹些武功,但因為寡不敵眾,全軍覆沒,無壹幸免。然而,遭到伏擊的官軍不敢攻城,而是駐紮在江陰南門外的Mapi橋。

相比之下,常州政府派出的海軍就有點像笑話了。

他們的船駛到雙橋,田裏的農民大聲辱罵,水師士兵大怒,要把他們宰了。這些農民也非常強悍。壹群人拔起幼小的莊稼,扔在船上。船上的士兵滑倒了,許多人掉進了水裏。上岸後,他們被這些田地裏的農用鋤頭打死了。

可見江陰人的反抗無處不在,江陰人的勇敢也令人驚嘆。

從六月閏月初七開始,城外的政府軍和江陰鄉兵對峙了十多天。這期間大量鄉兵進城,鄉兵也多次出城作戰,但最終都因寡不敵眾而失敗。但是,官兵們並沒有拿下江陰城。為了以防萬壹,也為了鼓舞士氣,閏六月初九,陳明宇下令殺了知縣莫世英、方衡和縣令,並獻旗守城。

陳明宇也知道如果沒有外援,江陰城遲早會被攻破,於是他讓畢成出城尋找援軍。當畢成出城時,他把所有的錢都捐給了軍餉,共計14.2萬英鎊。

江陰久攻不下,常州知府宗昊只能要求多多派兵包圍江陰。

閏六月二十日,多多命令南明投降劉亮佐,率領四千大軍平定江陰。劉亮佐的部隊屬於清軍的野戰部隊,戰鬥力很強。江陰鎮士兵多次與劉亮佐的部隊作戰,都失敗了。

劉亮佐並沒有主動攻城,而是分兵圍城,在江陰城外大肆掠奪、絞殺鄉兵,目的是消滅江陰城外的所有叛軍,徹底把江陰變成壹座孤城。

圍城的第四天,即6月24日,劉亮佐派人將壹封投降書射入城內。劉亮佐是胡蘿蔔加大棒。先是武力威脅,再是利益誘惑,江陰市會投降嗎?

陳明會見了壹批士紳和學者,他們都不願意投降。25日,我給劉亮佐回了壹封信,信中說:“即使壹百萬人在城附近,江陰自衛之誌已定,已無生還可能。”可見江陰將士守城的決心。

劉亮佐心慌了。他用了五天時間徹底消滅了江陰城外的鄉兵。7月1日,他開始集中力量攻城。但江陰城墻堅固,炮兵指揮有力。劉亮佐的小炮根本打不到城墻,攻城部隊很快就被擊退了。

七月初五,江陰發生了壹件大事——城裏發現了壹只鼴鼠。

守城將軍顧曾為巡防營守將,通敵。每次進城守敵,他的弓箭都故意不射敵兵。他的壹個親信還偷了城裏的火藥,企圖夜間叛變,被在城裏巡邏的鄉兵抓住了。另外,我在他房間裏發現了壹份招聘文件。

陳明宇大吃壹驚,殺死了顧等40人,徹底消滅了城內的內部勢力。然而,麻煩隨之而來。這些人都是鎮守城池的軍事將領。殺了這些人之後,守城的軍官不多了。陳明宇知道他無法獨自帶領江陰鎮兵守城,於是他想到了壹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前任,江陰前史閻應元。

那為什麽陳明宇會邀請閻應元呢?

閻應元的確是壹個勇敢無畏的人。《江陰典史》他上任不久,有壹個叫顧三麻子的海盜,率領數百艘海盜船,想趁漲潮偷襲江陰郡。閻應元臨危不懼,帶領鄉兵來到河邊防備敵人。他壹連射了三箭,射中了其中的三支。顧三麻子壹見,嚇得掉頭就跑,再也不敢進犯江陰。

崇禎死後,消息傳到江陰,江陰發生暴動。閻應元單槍匹馬平息了騷亂。所以閻應元雖然是古典歷史,但在江陰的威望遠遠超過知縣。此時,他已被派往廣東英德縣任主簿,但因母親病重,在家任職。

閻應元接到邀請後,於7月9日帶著48名仆從進入江陰城,接替陳明宇,成為新壹任江陰守城主教練。

從這壹刻起,江陰的守城戰局將發生深刻的變化,向著白熱化、殘酷的方向演變。

閻應元接過帥印,立即調整了守城事務。發軍火,知賞罰,招新兵,知責任,大大提高了守衛城鄉的士兵的組織性和戰鬥力。遂令武王守東門略,將軍王守南門,守西門。他自己守著北門,讓人用木頭堵住城門,守住城池等待援軍,再也不出去城裏打仗了。

接下來的幾天,清軍天天攻城,戰鬥異常激烈。其中最激烈的壹次,發生在7月13日淩晨。

劉亮佐的3000名精兵,在十幾名精兵的帶領下,攻占了閻應元柄的北門。他們穿過浮橋,試圖通過梯子爬墻。城墻上的寨兵用磚石、弓箭、火銃抵抗。清兵傷亡慘重,卻無人登上城墻。

眼看北門久攻不下,劉亮佐的壹員猛將,身披三層甲胄,爬上雲梯,揮刀亂砍。城裏的村兵用長矛刺他,他卻刺不進去。就在這時,壹名少年用槍刺中了領頭士兵的喉嚨,隨即死亡。

不要以為閻應元只會被動守城,他也會主動智取。守城期間多次使用假投降,重創清軍。

經過多日的圍困,劉亮佐已經損失了許多將領和五分之壹的兵力,但江陰城仍然屹立不動。然而攻打江陰城的消息不斷傳來,幾支趕往江陰的援軍被清軍擊潰。多多命令貝勒博羅率領大軍趕赴江陰,接替劉亮佐出任清軍新總司令,同時從蘇州等地調來100多門赤夷大炮。

博羅來了之後,沒有直接攻城,而是讓兩個明朝士兵投降。壹個是南明水軍連長黃飛,壹個是南明江南連長吳誌奎,他去江陰勸閻應元投降。閻應元詛咒這兩個人,堅決拒絕投降。

博羅見投降無效,開始武力攻城。

7月23日,博羅炮轟江陰城無果。第二天,博羅集中炮火攻擊江陰南門。炮聲震耳欲聾,導彈雨點般落下。很快,五座城墻倒塌,城墻上守衛城鄉的士兵傷亡慘重。有壹個村兵,頭被炮彈削掉了,屍體還立在墻上。還有壹個村兵,身上被炮彈穿了個洞,血在飛。

眼看城墻危在旦夕,閻應元征用了全城的棺材,用細土填滿,然後擡到城墻的缺口前,再讓鐵匠用鐵鏈把大木門綁好,擋在塌方處,很快城墻又被堵住了。但是炮擊太猛烈了,城裏很多房子都被炸毀了,死傷了很多人。

壹場比炮火更可怕的危機即將來臨。城裏的糧食快吃完了,炮彈也快用完了。江陰還不知道能撐多久。

博羅作為滿清大將,勇猛無畏。他從關打到中原,從北打到南,從來沒有遇到過江陰這樣的硬骨頭。

江陰久攻不下,也驚動了遠在北京的攝政王多爾袞。他親自下旨招安。八月十二日,多多也上書投降,說:“明已死,何苦為之辯護?”?回頭看看,時間不多了!"

此時,江陰城已經接近彈盡糧絕。清軍的投降,也是挽救江陰城大部分軍民的最後機會。這時,如果投降,江陰或許還能保住,但閻應元和江陰士紳都不願意投降。“我寧願被槍斃也不願意死。”

8月14日沒有戰爭,第二天是中秋節。晚上明月當空,正是賞月的好時候。閻應元和陳明宇給城市居民錢賞月。很多守城的士兵拿到錢後,就在月亮上買酒喝酒,還有人唱江南絲竹調。

此時,江陰人並不知道,這將是他們人生中最後壹個中秋節。

8月19日,多多從南京、鎮江調來24支口徑更大的槍,都是13斤的實心鐵彈。同時派軍隊到江陰支援。此時戰局已經完全逆轉,清軍在火力和數量上都占了優勢。江陰城破只是時間問題。

8月20日晚,博羅命令炮兵在花家壩集中200門小口徑弘毅炮和24門大口徑“神威將軍”炮。

8月21日上午,雨下得很大。博羅下令攻城,所有火炮集中攻擊東北城壹角。當“神威將軍”的炮彈擊中城市時,它們可以炸毀壹所房子,並殺傷許多農村士兵和居民。在重炮的轟擊下,東北城的壹角危在旦夕。

在大雨和硝煙的掩護下,清軍步兵已經越過護城河蜂擁而至,守衛城鄉的士兵寡不敵眾,大敗而歸。大量八旗兵湧入城內,隨後江陰其他城門失守,江陰城破。

江陰在破城之後,陷入了慘烈的巷戰,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

破城後,閻應元帶領鄉兵與清兵在街上廝殺。他沖入敵陣,與清兵短刀相遇,戰至湖邊。砍倒幾個清兵,背後中了三箭。閻應元知道自己受了重傷,無法再奮力拼搏,於是對跟隨他的仆人們說:“我已經耗盡了心力和體力。報效國家後,請妳出來照顧我的兩個兒子。”然後他拔出壹把短刀,刺向他的胸部,然後為了淹死他而跳入湖中。

但是閻應元沒有被淹死,而是被救了出來。這時,劉亮佐的士兵正好趕到,把閻應元帶了回來。8月21日深夜,博羅未能審問閻應元,於是將他關押在棲霞寺,當夜斬首。他39歲就去世了。

城破之時,陳明宇壹路騎到他家門口,然後命人關上門,放火燒屋。陳明宇的妻子、孩子和四十二個人都被燒死了。燒死家人後,陳明宇再次騎馬前進,遇到壹群清兵,立即下馬,展開近身肉搏。他身中數刀,血流如註,靠在墻上,握著刀,壯烈犧牲。

首先發起起義的學者被允許使用它。破城之後,他立刻跑回家。全家人被澆上桐油自焚。壹聲慘叫,全家被燒成焦炭。徐勇去世時,年僅33歲。其他參與倡議的士紳也相繼被家人殉難。

不管戰爭是贏是輸,受苦的都是人民。江陰城被毀後,清軍下令屠城三天。清軍挨家挨戶搜查,不分男女老幼,殺光了所有人。整座城市陷入壹片火海,搶劫、奸淫、殺戮不斷。

守城的鄉兵拼盡最後壹口氣,流盡最後壹滴血,最後都死在清軍的屠刀下。城內居民,手無寸鐵,在清軍追擊下,紛紛跳河、自焚、自殺、上吊或投井。江陰市所有的河、湖、井裏都布滿了好幾層的屍體。

死的最慘的是女人和孩子。

屠城時,十幾個清兵搶了三個逃命的年輕女子,綁在觀音寺,在菩薩面前肆意蹂躪。壹個和尚看到清軍禽獸不如,就想燒了大殿,可惜清軍發現全寺數百人全部被殺,三個被蹂躪的女人也被殺了。

在江陰中街,七八個清兵闖進壹戶人家,帶著壹個母親和壹兒壹女。清兵輪奸了這對母女,後來殺了男孩,砍斷了母親的腿,帶走了女兒。

像這樣的禽獸惡行在江陰市比比皆是。直到8月23日下午,清兵看到城內軍民已被殺,才奉命封刀。

清軍之所以下令屠殺三天,真的是因為江陰的抵抗,給清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在清軍的屠刀下,江陰成了壹座死城,壹座鬼城。

最後江陰有幾萬人,只有幾個人逃出城。這座城市裏只有12名僧侶和41名兒童幸存。這53個人活了下來,因為他們躲了起來。後來他被任命為江陰知府,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在江陰城裏沒日沒夜地焚燒屍體。

江陰人為了壹根頭發付出了如此慘重的代價。值得嗎?為了達到忠誠,明知失敗,閻應元、陳明宇、徐勇仍堅持抵抗,寧死不屈。這明智嗎?

這可能就是信仰的力量吧。不是信仰造就烈士,而是烈士造就信仰。江陰人是英雄。美國哲學家威爾·羅格斯爾說:我們不可能都成為英雄。總得有人坐在路邊,在英雄路過的時候為他們加油。

我們為江陰的英雄喝彩,但也要看到戰爭的殘酷。

  • 上一篇:大理有哪些著名的風情?
  • 下一篇:高三的歷史助力(中俄關系)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