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妳知道中醫的艾灸文化是如何實現養生的嗎?

妳知道中醫的艾灸文化是如何實現養生的嗎?

1,艾灸史

艾灸的起源很神奇。研究表明,原始人用火的時候,疼痛的某壹部分被火烤得舒服了,就主動用火燒來治療更多的疼痛,這就是最早的艾灸。艾草在古代也被稱為冰臺。在占蔔之前,古人造冰取火,以艾為導。巫師正是在這種儀式氛圍中,從龜甲符和人體的血液中獲得模擬的想象,思考中醫的火論和氣論,進而產生了艾灸這種神奇的治療方法。

俗話說“家中有愛,不求醫。”艾灸,是壹種用艾條熏燒體表穴位,保護陽氣,調理氣血的保健方法,起源於古代。古人雲:“無藥則無針,必是灸”。為什麽艾灸在沒有針的情況下會起作用?於說:“眾所周知,藥有三毒,古人提倡針灸。與針灸相比,艾灸有更多的優勢。這裏的“針夠不著”有兩種解釋。壹個是有些病用針無效,壹個是有些部位用針紮不深。中醫方法各有各的適用範圍和局限性。要互相彌補,互相幫助,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2.舉例分析艾灸原理。

余說中醫講“風、寒、暑、溫、燥、火”六淫,集中在秋季。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頭暈上火,咽幹口幹。比如鼻子幹澀的癥狀,是由於潮濕舒適的夏季和幹燥的秋冬環境造成的,人體內熱不足。“鼻為肺之竅”,秋季容易肺陰不足,要註意滋陰清肺。飲食上,可選用百合、麥冬、蓮藕等食物清熱潤燥。艾灸和艾灸湧泉穴是重點。中醫說金水共存,肺屬金,腎屬水,相互依存。湧泉在足心,是人體最低的位置。它是腎經陰氣不足的井穴,能滋陰降火安眠,還能緩解鼻幹的癥狀。

艾灸性溫,常治虛寒之病,所以艾灸後也強調飲食的配合。禁止患者吃冷食、吹頭發、洗冷水澡、穿薄衣服。根據特定疾病下人體肌理的狀態,患者還應避免食用辛辣、腥等導致熱的食物,以免產生壹些不必要的熱邪。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艾灸也可以用來治療“沒病”。余說:“不生病不是生病,而是我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如入睡困難、多夢、易怒、醒後乏力、腰酸乏力、口幹舌燥等。這些都是征兆。這時候就要靠醫生來判斷,開出穴位來預防疾病。艾灸操作簡單,每隔壹天經常在每個穴位灸10至15分鐘,可逐漸消除不適感。”余經常給自己艾灸三個穴位:足底湧泉、手掌勞宮穴和肚臍下三寸關元穴。湧泉灸安神助眠,勞宮灸開竅,關元灸益氣回陽,所以即使秋天幹燥,也能安神定誌,清風自來。

3.深入剖析艾灸神奇療效的本質。

不打針不吃藥,但能治百病。艾灸的神奇功效從何而來?

最簡單、實用、經濟的艾灸療法,往往顯示出其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

經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第壹次嘗試艾灸的時候,覺得不會有太大的效果,只是溫暖舒適而已。但是,隨著艾灸治療時間的不斷延長,妳會驚奇地發現,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僅治愈了相關適應癥,其他身體不適也會隨著艾灸而消失...

中醫的“三分治七分養”是指在患者康復的過程中,藥物的治療作用只占30%,疾病的康復更多的是依靠自我調節,也就是自我修復的過程。這是中醫的根本目的,也是醫療的最高境界。

無論妳現在患了什麽樣的不治之癥,只要身體的自愈力存在,妳就能重獲健康。自愈能力既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通過刺激來改善。就像人的某些潛能,需要激發,自愈能力才能發揮其魔力,有效抵禦疾病;反之,拋棄它,壹味求醫問藥,追逐病魔,只會讓它越來越虛弱,被放逐在身體的角落...

有沒有辦法增強和恢復人體原有的自愈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宋代太醫竇彩在扁鵲的《心經》中明確指出:“妻子的本色是全身的主宰。真氣強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艾卓是第壹個救他們性命的。”中醫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只有艾灸才有能力增強、改善和恢復人體的自愈能力。

艾灸是純陽。通過皮膚、經絡的能量傳遞和滲透,散寒溫經,緩解和消除各種氣血不通的疾病癥狀。但其本質在於艾灸從內部為身體補陽,滋養脾腎,補腎助脾,強身健體,提高自我修復和防禦的自愈能力。大量的臨床實踐也證明了這壹點。

簡而言之,艾灸的本質作用是激活人體固有的自愈能力,這是其他任何藥物和療法所不具備的。

如果妳需要更加關註專業知識和醫療保健,

可以關註微信官方賬號:黃羲宗道;訂閱號:黃羲醫療保健

  • 上一篇:《論語》作為壹部以中華民族歷史之言的文化經典,它有哪些傳承價值?
  • 下一篇:戲曲的培育之路:唐代形成時期的歌舞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