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數控車床的發展歷史

數控車床的發展歷史

1948年,美國帕森斯公司受美國空軍委托,研制飛機螺旋槳槳葉輪廓樣板加工設備。由於模板形狀復雜多樣,精度要求高,壹般加工設備很難適應,因此提出了計算機控制機床的思想。194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伺服機構研究室的協助下,公司開始了數控機床的研究,並成功試制出第壹臺由1952大型立式仿形銑床改裝的三坐標數控銑床,不久開始正式生產,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制造技術發展的重大突破,標誌著制造領域數控加工時代的開始。數控加工是現代制造技術的基礎,這項發明對制造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都非常重視數控加工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當時的數控裝置采用電子管元件,體積龐大,價格昂貴,僅用於少數有特殊需求的部門,如航空工業,加工復雜曲面零件。1959年,晶體管元件和印刷電路板制成,使數控裝置進入第二代,尺寸更小,成本更低。1960之後,相對簡單經濟的點控數控鉆床和線控數控銑床迅速發展,使得數控機床在機械制造行業的各個部門逐漸普及。我國於1958年開始研制數控機床,試制成功裝備電子管數控系統的數控機床,於1965年開始批量生產裝備晶體管數控系統的三坐標數控銑床。

1965年,第三代集成電路數控器件出現,不僅體積小,功耗低,而且可靠性提高,價格進壹步降低,促進了數控機床品種和產量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出現了直接數控系統(DNC),又稱群控系統。由小型計算機控制的計算機數控系統(簡稱CNC)使數控裝置進入以小型計算機化為特征的第四代。

從65438到0974,采用微處理器和半導體存儲器的微機數控裝置(MNC)研制成功,這是第五代數控系統。與第三代相比,第五代數控裝置的功能增加了壹倍,而體積縮小到1/20,價格降低了3/4,可靠性大大提高。

80年代初,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可以人機對話自動編程的數控裝置。數控裝置越來越小,可以直接安裝在機床上;數控機床自動化程度進壹步提高,具有自動監測刀具破損、自動檢測工件等功能。

  • 上一篇:十大嬰兒米粉品牌排行榜10。
  • 下一篇:要求200-300字的歷史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