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白沙鎮的文化歷史

白沙鎮的文化歷史

白沙壩是歷史上四川著名的四大文化壩,與重慶沙坪壩、成都花溪壩、北碚下壩齊名。也是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壹。

2006年4月5438+0被命名為重慶市第壹批歷史文化名鎮。2010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白沙自然資源豐富,人傑地靈。這座千年古鎮在20世紀上半葉之所以聞名於世,除了經濟繁榮、文化底蘊豐厚之外,還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辦學歷史。

65438年至0868年,清朝延至同治七年。鄧氏鹽業江津幫創始人鄧青蓮(原名,字石泉)與發起會盟籌款,在黑石山創辦聚奎壹派。此後歷經書院、學堂、學校。聚奎成立100多年,人才濟濟,群星出江湖。

聚奎學派是巴蜀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代書院之壹。1992,聚奎中學被列為全國名校。2012年9月26日更名為重慶市聚奎中學。1905年底,鄧鶴祥創辦了四川最早的女子小學之壹——私立女子新學校(現位於重慶工商學校)。

1937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期間,大量工廠、企業、文化單位和社會人士隨淪陷區國民政府遷入。當時搬到白沙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學校。時任國名相府教育部長的陳立夫主持創辦了壹所全公費的民族中學,開設了大學預科班後,白沙鎮便擔起了重任。

1939年初,教育部戰區中小學教師四川服務團首先在白沙鎮成立,負責安置來自敵占區的中小學教師。

1938重慶女子師範學校遷至白沙六馬崗。

4月1939,12日,劇場教師第三服務團附屬中山中學第壹班從重慶搬到白沙對岸的沙灘上。直到1941年8月才並入德感壩的全國第九中學,成為其高中的第三分校[“兩彈”鄧稼先、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火、中科院院士夏,都是當時的學生]。

1939年,川東師大也遷到白沙。

1940國家十七中由巴縣遷至白沙。辦學至8月1945,再次遷至金港坨,改為國立江津師範學院。

9月20日,1940,教育部創辦的國家女子師範學院在白沙新橋開學。院長是原教育部督學謝訓初。教授中有、魏建初、、吳伯超、臺靜農、、吳、沙梅、余雪曼、柴德庚、李、李等著名學者。從此,這所女子師範學院就是中國唯壹的女子最高學府。1946年8月遷至重慶九龍坡原交通大學(現美術學院)(老教授任院長),1950年6月與原西南農業大學合並組建西南大學。

同樣是在1940年,教育部專門設立的大學預科班位於曹楚等名人工作過的白沙綠溪半島,1946年並入女子師範學院。

1941教育部在白沙開設第四中山中學和第八中山中學。

教育部在白沙新建了國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國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和其他中學。

在同壹時期,白沙當地的小學和中學有所增加。除了最早的聚奎中學(1870 ~至今);江津師範學院(創建於1904,於1934年9月遷入綠溪半島新建的教學樓。自成立以來,於2006年2月並入重慶電子職業技術學院江津校區。2008年4月,11,更名為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1930創辦的私立新女中;白沙鎮區女子初級中學。1941年秋,由周至德總祠及其分祠建立私立至德初級中學,由四川平民教育促進會建立私立平繡中學。截止1942年底,白沙鎮有大中小學校近40所,常年在校生1萬余人。白沙鎮在抗戰時期真正成為“學生鎮”,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正因如此,白沙、沙坪壩、北碚被稱為重慶三大文化區。

這樣壹個“文化小鎮”,在抗日戰爭時期,也匯聚了大量不同層次的文化單位。國家中央圖書館(蔣·)於1939年從重慶遷至白沙。國家編譯館(陳克忠任館長)也相繼搬遷。

正是由於各級學校、文化機構、團體眾多,吸引了眾多的教授、學者、作家、藝術家、名人,造就了抗戰時期白沙鎮人文薈萃的繁榮局面。他們在這裏教書、任職、生活、遊歷期間,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成就深遠。

3月27日,1942,大學裏的預科班班主任曹柱兼任社長,創辦白沙周刊。同年2月5日65438,由張忠恒發起,在光華路7號成立白沙實驗簡報社,創辦白沙實驗簡報。白沙團委也在1942、1943、1945三年間陸續創辦了白沙青年周刊、時代畫報、人民周刊。

1942 3月29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殉難紀念日,白沙音樂教育促進會與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合作,借用綠西半島江津師範學校場地,舉辦“中國音樂月萬人大合唱”。由陸謙作詞、吳伯超指揮的《白沙鎮之歌》是中國音樂史上第壹次史無前例的萬人合唱。

3月1944,19,時任軍委副主席的馮玉祥和妻子李德全參加了在白沙鎮西河壩舉行的募捐大會,目的是宣傳抗戰,多造飛機,支援前方募捐。在捐款會上,* * *籌集了650多萬元,創造了四川的紀錄。事後,馮玉祥撰寫了《最愛國的小鎮——白沙》壹文,激情四射地描述了那次捐款大會。

解放前夕,1949年春,吳率先在六馬崗女子新學校舊址創辦“白宮文學院”,邀請吳宓、講學。

解放後,1951在白沙建立了商業、農業、手工業、教育、文化、衛生、畜牧獸醫、中醫培訓等八所各種類型的專業學校,這是白沙教育發展的重要階段。白沙鎮自20世紀50年代起設立的學校有江津白沙戲劇藝術學校、川南工業管理學校(1987遷至重慶市北碚區麻鞋鎮,2001升格為重慶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與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合並成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有7所中學,10所小學。據1985統計,有6800名學生。

2007年,白沙的教育達到了歷史的巔峰,有各級各類學校50多所,師生4萬多人。是黔北和江津的教育文化中心。

悠久的歷史鑄就了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孕育了獨特的魅力。著名愛國詩人、重慶大學創辦人之壹吳,地方歷史學家鄧紹欽,中國畫家,農學家程紹炯,氣象學家許,細菌學家,心臟病學家鄧慶增,經濟學家,教育家嚴世福,愛國將領夏,,書法家,油畫家陳可之,作曲家王希仁,原國家女排主教練鄧若曾,原國防科工委主任、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院士、中國科協主席、土木工程師吳、當代科技創造發明家等都曾在這片沃土上生活、學習或工作過。

中國* * *產黨創始人之壹的陳獨秀、原國民政府軍委副主席馮玉祥將軍、宋美齡、梁漱溟、黃炎培、詹姆斯·加雷斯·恩迪科特等都在白沙留下了感人的故事和大量的文化財富。

  • 上一篇:金陽新世界項目介紹
  • 下一篇:貴港聖湖中學好嗎?為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