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湖北省宜都市第壹中學校史

湖北省宜都市第壹中學校史

生長階段(1949-1965)

首先,在春風沐浴,開始新的生活

1949年7月,宜都解放,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8月,全校教職工參加了人民政府主辦的“暑期教師研討班”。畢業後基本保留原教旨主義員工。隨後,縣委任命解放前在宜都做過地下工作的王肅為該校校長。還由縣委決定將湖北省私立宜都清江中學(抗戰勝利後由曹子龍兄弟在私立宜都清江中學原址開辦,非學校前身)並入學校。宜都縣初級中學名稱仍沿用,暫用舊學制。教材是新編寫的臨時教材。當年9月如期開學,當年新生238人,A班、B班、C班、D班、E班每個班40多人,B班是女生,E班全是城關鎮的學生,其他三個班是各個鄉鎮的學生。當時有16個班,學生759人,教職工63人。2月20日,1949,1949,縣政府授予宜都縣初級中學校徽,從此,這壹天也被定為校慶日。

學校壹解放,就著手打破舊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學秩序,遵循和執行黨和政府關於教育的方針、政策、計劃和指示,積極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服務,切實打開工農大門,消除封建教育思想,組織全體教職工參加革命運動,學習時事政治,學習蘇聯的教育經驗,投身教學改革。廢除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學校領導體制,建立以校長為首、教職工和學生代表參加的校務會議,實行民主集中管理。撤銷學科處,設立教務處(後改為教導處)、總務處。取消公民學課程,開設政治課,講授“同壹個綱領”、社會發展史和時事政策。提倡勞動教育,開展艱苦建校等活動,利用課外活動,輪流勞動,拆除舊建築,平整場地。1950年冬,我縣普遍開展了土改、平叛、抗美援朝三大運動。全校師生組成三個宣傳隊,帶來腰鼓、秧歌、快板、歌唱等文藝節目,下鄉慰問。他們還參加了鬥地主和丈量土地,既配合了運動開展宣傳,又直接經歷了鍛煉。在1949的下學期和1950的冬天,很多同學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軍。1951,全校師生慷慨捐贈飛機大炮,支援抗美援朝戰爭。

1952春季為壹年制短師和三年制初師增設壹個班。從今年開始,秋季開學,秋季新招收的壹年級學生實行新的學制,采用全國統壹教材。此時學校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註冊學生已經發展到20個班1093。由於切實向工農敞開大門,優先招收工農子弟,對確有困難的給予人民助學金和臨時困難補助,使工農子弟入學率逐年提高。這時,董華接任了學校的校長。

1952寒假期間,除了少數老病號外,全體教職員工都到省裏(武昌)參加思想改造運動。來自全省各地的3000多名中學教師參加了這次活動。時任省委書記、湖北省省長李先念專程作了《人民教師必須進行思想改造》的重要報告。省政府副主席程潭親自主持會議,省委宣傳部長、教育局長負責日常工作。大會歷時100天,分三個階段:壹是大張旗鼓地進行正面宣傳,破除思想轉化的後顧之憂,端正學習態度;二、下定決心,大膽揭露自己的舊思想(重點是封建思想、奴化思想、法西斯思想),給病人看治療;三是運用工人階級思想進行自我檢討、分析和批判。這些來自舊社會的知識分子,都有著與時俱進、改造自我的強烈願望。此外,他們感受到了黨和人民政府的溫暖,自覺地“向他人敞開心扉”、“爭壹日新”、“化幹戈為玉帛”。1953年4月,思想改造運動結束,教師返校開課。

還建立了各種學校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自1950年成立以來,到1953年,已經發展了104名團員,並成立了團總支。在校少先隊人數也比1950建隊時有了很大增加。學生會成立於1953,在配合學校行政組織學生學習和開展各項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廣大學生勤於學習,蔚然成風;通過解放以來的各種政治運動,全校教師提高了思想覺悟,擁護黨的領導,自覺走工農結合的道路,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

為了加強黨對學校的領導,上級不僅繼續任用黨員這個土生土長的* * *,擔任學校的校長、副校長,而且開始在教職工中發展黨員。這時,在學校裏,最高決策機構是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負責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計劃和規定,制定學校的工作計劃和總結。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八教重視教學的計劃性,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致力於提高教育質量。當時教育部規定的課程都已經開了,用的都是全國編的教材。同時,學校還堅持五育並重,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校長和主任不僅領導教學,也重視德育。從1953開始,學校開始試行並執行1955“勞動衛國”標準,組織學生參加建學校、種菜等工作;在學生中,以英雄命名的體育鍛煉團體相繼成立,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衛生保健工作也卓有成效,學生體質明顯增強;課外娛樂活動也相當活躍。

從1953加強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素質教育和勞動教育,到1954加強學生升學和參加生產勞動的思想教育。65438-0955教育部發布中學生守則,根據該守則,學校為學生提供德、智、體各方面的規範教育。由於正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知識分子政策,經過幾年的努力,到1956,學校面貌煥然壹新,政治氛圍濃厚,學習環境適宜,學生勤奮,教師敬業,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育質量相當高,在宜昌地區已小有名氣。

第二,我完成的時候很沮喪。

1955年2月22日,根據國務院[1955]13號文件,芷江縣並入宜都縣。這樣學校的招生範圍也要擴大。另外,隨著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蓬勃發展,宜昌市特殊教育局決定,從1956開始,學校開始設置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此後,學校名稱改為“湖北省宜都縣第壹中學”,所有科目均按全國統壹編制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教學。語文課分語文和文學兩科。建國7年來,學校在黨的領導下,初步探索出了壹些辦社會主義中學的經驗和做法,即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以教學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育質量逐年穩步提高。

1957年6月,黨開始在該校建立支部,趙文科任第壹支部書記。全體教師在黨支部的具體領導下,認真學習黨的整風文獻,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學校各項工作有序穩步推進。

1957 10,上級任命關先潤為校長。1958年1月,新任黨支部書記明振環走馬上任。明振環,山東高密人,抗日戰爭時期打過遊擊。49年,第壹個南下的幹部在武漢水電學院做組織部長。關先潤,沙市人,曾在宜昌市公安局偵察科工作。因為年輕,他被調到了桂桂縣公安局任副局長。在政法支持文教58年後,調到宜都壹中任校長。他們壹到任,就雙雙被任命為縣委委員,這在壹個中校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就是為什麽許多中國人仍然對此感到興奮。1971 3月,管先潤被調到宜昌師範學院(後為宜昌師範學院)任秘書,直至退休。明振煥在學校工作到退休,5月1993去世。

1957到12,全縣教師開展的整風反右已經結束,4月份開始上課。為了貫徹黨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學校進行了壹場偉大的教育革命。開展了工讀計劃,建立了工廠和農場,並將生產勞動納入教學計劃。但由於當時對黨的政策缺乏了解和片面理解,加上“左”傾思潮的影響,今年秋天,學校把高中師生投入到鋼鐵運動中,分階段拉到蔣家灣挖煤洞、開采石頭、造土竈煉鐵。初中的師生兩次被派到百裏洲,幫助生產隊摘棉花,冬季播種;留校師生也辦起了各種小廠(場),造了小土高爐,種了試驗田,發射了衛星,搶占了高產,搞了大躍進。

半年來,通過參加煉鐵、辦廠、支農等活動,師生進行了勞動培訓,他們辦的小煉油廠也煉出了人造油和機器潤滑油,得到了縣委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但在接下來的1958期間,由於工作時間多,讀書時間少,影響了教學。三年困難時期,根據國務院和教育部關於“保障師生健康,勞逸結合”的通知精神,學校也做了壹些具體的調整。但是,由於急躁情緒和“左”的思潮,有些調整措施是不恰當的。如果停止開體育課,利用體育課時間開荒種地;在1959 &;害羞;-1960,還在搞大規模兵團作戰,拖出高中壹二年級師生在江北安福寺附近開荒種糧;把初中的師生轉移到窯灣去築堤修水庫養魚等等。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也相對減少了教學時間,不利於師生勞逸結合,影響教育質量。而且從1958的教育革命開始,就批了壹套當時蘇聯的所謂“修正主義教育教學模式”。我自己的教育教學模式還在探索過程中;原統編教材被擱置,采用本省臨時編的試用教材;即使有些學科還在用統壹教材,也在搞“剪、換、刪、補”,上跳躍式的課。這些也影響教育質量。而且由於後來反右鬥爭的擴大,學校錯誤地指定了壹些人。很多老師被批評或者連夜送回老家,更有甚者被送去勞教。從1958到1959,反右運動展開,學校開始批“白道”“白旗”。壹些老師被清理出學校,校長關先潤也被斥為“右傾機會主義者”,發配農村勞動,挫傷了壹些老師的積極性。

盡管有這些困難,廣大教師自覺接受黨的教育,努力培養愛國愛黨的感情,擁護社會主義,認真鉆研業務,獻身教育事業。從解放到1960,學校湧現出壹批名師。語言組有楊子健、廖治廷、鄭、於欣、、艾守鵬、張守義、陳偉、張念勤、、鄒繼賢、張、、劉武陽、陳、、李廣郡、於子光、鄭啟春、黃恒昌、譚凡夫、濮院、胡長亨。數學組依次有、張澤湘、黃在華、劉華民、劉柏楨、周邦賢、項子久、黃石池、、劉、、俞良行、李顯澤、廖蓋亞、秦秀普、單茂田、杜代耕、李、曾友安、田、李。理化組依次有卞、向榮初、李、李全初、杜、吳特生、周永年、顏、王、、劉航偉。外語組依次有敖、於伯昌、王、、楊、王宗嘉、楊永浩、、安、鄧成海。歷史組依次有淩鳳祥、馬、廖明恒、胡翠花、胡懷民、李、梁、胡寶田、高克興。地理群體依次有鄭大真、李訓之、張、、譚必傑、楊憲權。藝術團成員包括曹月初、程光哲、吳(兼教語文)、張連光、黃桂濤。體育組有龔長佐,張楚,陳福輝。宜都壹中的學生至今還念念不忘這些先賢老師的道德文章。我特別佩服鄒校長的風度。

鄒先生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文系和歷史系,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開始教授英語和歷史,並擔任教學主任。解放後歷任主任、副校長、校長。他是個男人,優雅可親;知識淵博,管理有方。1952調入宜昌師範學院(後為宜昌師範學院,現為三峽大學)任副校長,1958調入省重點高中水果湖中學任副校長兼校長,直至退休。1988,學校50周年校慶。鄒先生專門寫了壹首詩《追憶沁園春——祝賀市壹中建校50周年》,追憶往昔,遙望遠方,意味深長,記錄如下:

還記得那壹年,短巷滿是書,亭子點著燈。還有清江蜿蜒、鶯鶯、鶯鶯、不歸河和郝好湯。各具特色,文質互見,青蔥郁郁看宋梁。人未老,有蘭有樹福,芳香四溢。憶往昔,若菊花會相惜,* * *會指點江山。賴鐵肩搭妙手,立論;校慶五秩、五日、五篇。這是壹個紮實有力的計劃,是壹個長遠的計劃。再寄語:學書劍,誌在興國。

發展階段(1977-1997)

第壹,撥亂反正,抓教學

1976年6月粉碎“四人幫”,學校政治解放。特別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可喜的進展。

1976 10後,學校在揭批“四人幫”的同時,開始重建和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當時高中只有11個班,617個學生。1977年初采取補救措施,對已分高二的專業班適當增加文化課的課時和內容,讓這些學生在畢業前盡可能多地學習文化和科學知識。6月,縣委派出工作組,彭義全任組長,宋光明任副組長,領導學校管理工作。同時,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壹些調整。彭玉泉兼任學校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學校黨支部工作;宋光明還是學校的副校長,分管教學;楊主持指導辦公室工作。9月,學校被縣裏確定為重點中學,各年級也設立了重點班。畢業班也按照文理分科。至此,我們不再分專業課,開始關註智育、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

1978年5月,根據縣文教部門通知,撤銷校改委名稱,由校改委第壹任主任劉才雄任校長;指導辦公室增加周新順、王兩位副主任,周新順主持指導辦公室工作。學校認真貫徹“全教會”精神,試行修訂後的“語文教育五十條”,實施部制定的“全日制十年中小學教學計劃”,教學工作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取消了按排安排教師,恢復了按學科組建的教研組和備課組,開始註重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以新帶舊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全國統壹編寫的教材和大綱。

1978年秋,取消推薦制,仍實行考試合格的招生制。從今年秋季高壹開始,各科使用統壹的新教材,要求各科以國家統壹的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從實際出發,註重“雙基”,註重查漏補缺,努力提高質量。

道德教育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1977以來,我們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創三德”活動,用正面典型教育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努力學習,遵守紀律,爭取好成績,挽回了“四人幫”造成的損失。體育衛生工作和勤工儉學逐步正常開展。

兩年來,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由於極“左”的影響,教學的中心地位還沒有確立,學校幹部還是或多或少有些擔心,教師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第二,把握大綱,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的局面煥然壹新。

從1979開始,學校開始將重心轉向教學。根據“調整、整頓、改革、提高”的方針和“中國教育五十條”的精神,宜昌地區和宜都縣都把這所學校定為重點中學,並進壹步調整了這所學校的領導班子。1979年2月,馮興輝調任校長,10年10月,王德茂同誌調任黨支部書記。下壹屆1980,新任命的教育局長張文海和上壹屆任命的兩位教育副局長周新順、王,都是從該校教師中提拔的本科畢業生,正值壯年。1981年秋,馮興輝同誌調任夷陵中學任校長,9月上級調回劉才雄同誌繼任校長。經過幾年的調整,學校的領導班子得到了充實和加強。根據《中國教育五十條》規定,學校實行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還有壹個學校委員會,由校長、各部門負責人和教師代表主持。學校定期召開校務委員會,征求意見,為商學院制定規劃。同時,學校重新確立了全面貫徹方針、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抓綱舉目張”,把學校的中心工作轉移到教學上來。特別是校長劉才雄同誌,不僅為人正直,管理有方,而且以身作則,作風紮實,行動堅決,學校的形勢變化很快。許多教師開始積極爭取政治上的進步,並在業務上鉆研教學藝術,致力於教書育人。壹些教師,如張文斌,已經改過自新,回到教學界,已經在打破舊的規則,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廣大教師已成為學校全面貫徹方針,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開創新局面的堅強依靠和骨幹力量。

隨著撥亂反正工作的進展,學校原有的冤假錯案得到了清理和糾正,被錯判的“右派”全部得到平反和妥善安置。此外,還解決了7名教師的夫妻分居問題,11家屬及子女就業,先後解決了63名教職工的住房問題。教師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積極性大大調動。

學校在註重智育的同時,也加強了德育。1979首先在學生中進行民主法制教育,然後開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宣傳實施中學生守則。從1977開始持續開展“學雷鋒、創三德”活動,從1981開始持續開展“五講四美三愛”教育活動,從1982開始將每年3月定為“文明禮貌月”開展努力“爭當”,通過表彰先進學生,引導和激勵學生蓬勃向上、健康成長。平時註重加強政治課教學,結合學生特點開展辯論賽、“模擬審判”等生動多樣的活動,大力表彰先進,宣傳好人好事。1986,學校召開了第壹屆團代會和學生會,選舉產生了新壹屆團委和學生會。經過幾年的實踐,摸索出了壹套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較前幾年有了明顯提高。1986年7月,根據省教育廳文件(016號),王晨、余麗華分別獲得“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稱號。

從1980下半年開始,學校開始貫徹上級關於辦好重點中學會議的精神,進壹步端正辦學思想,明確重點中學的“重點”在於教學質量高,政策落實示範性、全面性。因此確立了“重大綱、重規律、實事求是”的教學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不再按年級分班,不搞重點班、普通班;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狠抓教學環節的落實;控制考試次數,不要排隊考分數;嚴格控制工作量,不搞題海戰術。同時要求教師緊扣教學大綱和教材,精心備課,狠抓“雙基”,改進教學方法,培養能力,開展智育,提高教學效率45分鐘;還要求各教研組加強教研活動,不斷總結經驗,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這樣,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1980高考以來,每年都有本校畢業生考上清華、北大等全國著名重點大學。文革前的十七年,只有壹個考生考上了北大。1984以來,學校進壹步加強了教研工作,確立了“以研究促教學,以研究促教學,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工作思路,要求各教研組每學期制定詳細的教研計劃,由教導處負責督促落實。學校高度重視高三的教學,加強高三的師資配備,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備考方案,成立了以校長劉才雄為首的復習備考領導小組。1984高考,該校在校大學生人數達到189。這是該校歷史上在線人數最多的壹年。1985高考,學校獲得宜昌地區第二名,理科生人數九縣壹市第壹。特別是文科考生汪中求,以567分的優異成績獲得省文科狀元稱號,被北京大學錄取。

體質健康工作方面,1979下期再次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1980教育部、衛生部、國家體委等單位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學校體質健康工作的意見》。學校逐步完善對體質健康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學校重點議事日程,加強監督檢查,工作開展得力,學生體質明顯。1984年2月,學校對宜昌地區行政公署教育局實施的兩個《暫行條例》進行了驗收並通過驗收。學生體育達標率超過70%,在通過驗收的7所學校中排名第壹。學校的勤工儉學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85、1986連續被評為宜昌地區“勤工儉學先進單位”。

總之,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在黨的領導下,沿著黨的教育方針指引的正確軌道前進,領導班子辦學指導思想日益明確;正常的教學秩序已經恢復,各項規章制度已經建立健全;教師勤奮負責,教書育人;學生學習努力,積極向上;特別是學校環境、教學設備、師生生活條件都有很大改善,即使在繁華的十七年也是如此。

第三,內部改革皺春水

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全國改革浪潮滾滾而來。為了增加辦學活力,學校邁出了從65438到0989的改革步伐。1月,學校召開第六次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了《宜都壹中教師課時補貼方案》、《教學質量獎勵方案》、《文明禮貌考勤獎勵規定》等規章制度,率先打破了“大鍋飯”,對擺脫長期以來“不努力就沒有成績”的弊端起到了積極作用,使教職工認識到做多做少、做好做壞是不同的。

1990年秋,上級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任命周振培同誌為校長,劉才雄同誌為學校黨支部書記。李廣林被任命為教務處主任。1992年春,劉才雄同誌調任市教育局任巡視員,上級調任鄭蘭斌同誌任學校黨支部書記。與原副總裁余、壹起組成了新的領導班子。新組建的領導班子有魄力,有能力。緊跟形勢,大力改革內部運行機制;順應民意,全力建設職工宿舍。

65438-0993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學校率先試行了以“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崗位責任制”為內容的“四制”改革。壹是制定和落實校長負責制。校長擁有學校的決策權、指揮權、人事權、財權。校長全面負責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全面改革學校,保證辦學方向,培養“四有”新人,全面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德育、隊伍建設和行政管理,全面負責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師福利待遇。

其次,要雙向選擇,實行教師聘任制。基本做法是:壹是公布聘任條件、原則和崗位數量,成立聘任領導小組;二是校長按照幹部管理權限提名上報任命中層幹部;三是個人報考職位,各處室年級組負責人根據編制數在候選人中推薦本單位的聘任名單;四、經聘任領導小組充分協商,確定聘用人員。第五,校長頒發聘書,簽訂聘用合同。實行聘任制後,職工和被聘者都有辭退和辭職的權利。對於落後的,學校安排其他工作,鼓勵他們另找單位;拒絕錄用者將被視為超編人員。

三是根據不同工種制定崗位職責。按崗位分配責權利和目標,嚴格考核,分清獎懲。

第四,實行結構工資制,學校大膽改革內部管理,將工作量、工作業績和經濟效益掛鉤,多勞多得。同時,考慮到職位和年齡的不同,它適當註意平衡。形成了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的良好運行機制。

  • 上一篇:淺談如何訓練兒童合唱
  • 下一篇:小學二年級數學優差培養工作方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