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歷史文化的成分有哪些?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歷史文化的成分有哪些?

首先,課程的性質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社會是壹門立足於兒童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這段話首先對課程進行了界定,它是以小學低年級的“品德與生活”課程為基礎,類似於6-9年級的“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課程。

二,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總目標,另壹部分是分目標。

《品德與社會》的總體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參與和適應社會,成為有愛心、有責任感、有良好行為習慣和人格的合格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它顯示了課程的人文性和導向性。

有三個子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2,能力3,知識。

從上述分目標來看,與其他學科的課程標準相比,兩門課程的共同點是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強調德育功能。

三、課程的基本理念

1.道德修養回歸生活。現在的課程是把道德放在人的整個生活中,把道德課與生活課、道德課與社會課融為壹體,這樣就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人們提高和促進社會道德是為了生活(社會生活),培養和發展個人道德,而不是為了道德。同樣,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也只能得到提高和發展。

2.關註孩子的現實生活。教育要回歸生活,要關註孩子正在進行的現實生活。這也是兩個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壹個基本理念。只有關註孩子的現實生活,才能有效果,有針對性。另外要註意的是,課程是基於兒童的真實生活,但不是學生生活的簡單“復制”。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它高於生活,內容設置應該是。

3.積極引導孩子的發展。以孩子自己的生活為課程依據,尊重孩子的生活。尊重兒童不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條件,也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但是,尊重孩子絕不是放任孩子不管。而是要通過正確的引導,達到對自然的認識,對社會的準確認識,對自己的合理把握。因此,課程追求的不僅是針對性、有效性,還有明確的方向。

4.情感、態度、行為習慣和知識技能訓練的內在統壹。今天,每個學生都是壹個有完整人生表現的人。面對他們所參與的生活世界,他們的表現既包括認知,也包括情感、意誌和行為。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因素總是在相互作用中發生,同時作用於生活。當孩子遇到生活中的壹件事或壹個人時,他不僅僅是在感知。這是什麽樣的人?同時會有關於這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的疑問,然後會有感覺,態度,某些行為。

5.倡導自主探究學習。課程中設計的大部分活動或主題都需要孩子作為主體參與,要“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結論。提倡自主探究式學習並不排斥接受式學習。兩種學習方式應該相互滲透,面對不同的教學主題做出合理的選擇。

動詞 (verb的縮寫)實施建議

根據課表,“道德與生活”和“道德與社會”每周兩節課,已經不是基礎教育階段所謂的“輔修課”了。而且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學科的發展,人們會越來越重視它。要做好這門課,我們應該樹立以下幾個新觀念:

1,教材概念。新的教材觀應該是:教材不僅是知識和信息的載體,也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依賴的話題和實例。教材是教師觸發幼兒活動的工具,是幼兒開展活動時可以利用的資源。教材是開放的,給教學留有余地,讓教師聯系當地和學生實際,及時把新信息、新科技成果和學生放到社會上。

2.教師的觀點。新課程要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首先應該是教師。“我是妳的旅伴,妳問路,我指著我們倆的前方。”教師的任務不是講解教材,而是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選擇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活潑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具有教育價值的話題,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引導學生豐富生活,陶冶情感,發展性格,身心健康成長。

3.學生觀。教師應該尊重和關心學生,確立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才能感受、體驗、領悟和獲得個人發展,構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心理和道德品質,培養自己的健康人格。

4.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第壹,要註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強調知識的灌輸。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態度和能力。第二,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人相處。教學的重點不是單純的學術能力的提高。而是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全面發展。第三,教學要開放,要主動。知識的來源不僅限於課本,學生身邊的人,身邊的事都是學習資源。我們應該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效果。總之,新的教學理念是新的,不是為了教而教。

小學德育新課堂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內容包括:確立教學主題、分析學習情境、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要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

教學過程是新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具有壹定內在聯系的各種主要活動環節組成的。它也被稱為教學程序。壹般來說,分為導入、新教、總結、拓展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包含有壹定程序安排的不同活動。壹般來說,新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體現以下幾點:首先,教學過程應該是主動的。(即要體現師生互動,把傳統的講解、提問教學靈活設計成多種多樣的活動給學生。)其次,學習方法要多樣化。也就是說,我們既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也要重視他們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再次,工藝設計要大膽。(我說的加粗,不是指鏈接語言籠統簡單,而是指鏈接語言。

每節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要完整、清晰、總結到位,做到壹方面以幼兒為主體,以各種活動為媒介,充分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另壹方面,整合兒童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事件,達到知、情、意、行的統壹,充分體現了德育課程的綜合性。

  • 上一篇:課間寫作文的體會。
  • 下一篇:印象最深的課就是印象最深的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