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上好小學音樂課

如何上好小學音樂課

第壹,通過自然界豐富的聲音世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壹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通過節奏、節拍、曲調、調式、調性、和聲、形式等音樂元素塑造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因此,對聲音的感受是壹切音樂活動的基礎,通過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尤為重要。世界的音響富有表現力,風雨聲、雷電聲、鳥鳴聲、狗吠聲、馬嘶聲、獅吼聲、海浪聲、流水聲、機器馬達聲、戰場上的炮聲、叫賣的抑揚頓挫。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來表達這些豐富的音響和自己的感受,表達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感,如動物狂歡節、雷霆和波爾卡。在教學中,壹些音樂老師引導學生聽這些作品,讓學生感受音樂與世界的密切關系,感受世界豐富的音響和音樂的特殊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窗口,利用各種生活用品,自己制作樂器模擬世界的聲音。在老師的啟發和鼓勵下,有的同學把塑料紙揉成團放在手心裏讓它發出刷刷的聲音,用來模擬毛毛雨的聲音;有的同學拿著塑料飲料瓶,發出哢嚓聲模擬打雷;有的用壹段竹子做竹哨,吹出美妙的鳥鳴;有的空罐裏裝滿沙子,用膠帶封好,而不是用沙罐來搖響動的節奏;也有學生用倒置的塑料桶或空蛋糕盒代替架子鼓打不同的節奏;還有學生用碗或茶杯盛上深淺不壹的水,用筷子敲打出簡單的詞組,這些都被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賦予了新的概念。雖然簡單,沒有固定的音準,但在兒童音樂啟蒙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二、引導學生欣賞音樂,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音樂具有有聲無形的藝術特征,人們對音樂內涵的感知是抽象的。但是音樂的各種元素的組合總能被人感知,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在這方面,有的老師充分利用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啟發學生運用想象力,用文字描述自己聽過的音樂,同時描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種海草》是電影紀錄片《藏海少女》的主題曲。影片描寫了美麗的南海風光、奇特的海底世界和壹群跳水少女緊張而快樂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她們的精神風貌和高尚情操。為了測試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老師讓學生先聽壹段音樂,在不告訴學生音樂的背景和標題的情況下,聽音樂中描繪了哪些場景和意境。聽完音樂,老師問:妳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腦海中浮現出了什麽樣的場景和意境?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大海、船只、海鷗、大草原,有的說好像春天在田野裏放風箏,有的說在夜空中看到過星星和月亮。接下來,讓學生打開課本找到這節課。教科書上有壹幅兒童跳水的插圖。在介紹完音樂作品和作者後,老師告訴學生這是電影的主題音樂,並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為這段音樂做壹個標題。學生們情緒高漲。除去意思相近或重復的,學生* * *為這首曲子制作了68個標題,其中95%與大海有關。如:《浪跡天涯》和《妳好!大海,海底世界多美啊,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海上的海鷗,奇妙的海底世界;有些標題很有想象力和詩意,比如《彩虹》、《美麗的夢》、《在陽光下跳躍》、《我上了壹艘船》等等。老師充分肯定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恰當的語言表達,學生對老師給予的贊賞感到興奮。這說明只要認真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是會得到發掘和提高的。同時,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純真的天性和獨立的情感,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第三,結合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音樂、舞蹈、詩歌、繪畫是文學藝術領域中幾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們各有其表現特點,但又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在審美意義和表現手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目的也是相同的。音樂和詩歌是聲音和無形的,而繪畫和舞蹈是有形和無聲的,它們的組合表現形式更加完美。這首作品原本是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用德國詩人海涅的歌詞創作的藝術歌曲。它富有詩意,充滿自由幻想的浪漫,後來被改編成管弦樂作品。這首曲子是在課堂上首次演奏的。在音樂聲中,老師深情地朗誦了海涅的詩歌,並隨著音樂的節奏輕盈地跳起了華爾茲,讓學生們直觀地感受到了音樂、舞蹈、詩歌融合的完美與和諧,加深了對音樂在聲音和形式上表達的內容的理解。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對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有了壹定的理解。之後,壹些學生被挑選出來,在老師的帶領下隨著音樂即興起舞,還有壹個女孩舞動著她的圍巾,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在這次音樂活動中,老師給學生布置了壹項課外作業:結合自己對音樂作品《乘著歌唱的翅膀》的感受,寫壹首詩。三分之二的學生已經完成了作業。後來,老師在音樂課上選了壹些學生用音樂朗誦自己的詩。他們用稚嫩的聲音朗誦著自己稚嫩的作品,驕傲和成就感寫在臉上。壹些沒交作業的同學受到強烈感染,忍不住即興發揮,壹股濃濃的藝術氣息彌漫在教室裏。這種情況印證了教育家Caillar所說的:對藝術的體驗總是需要壹種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態度。無論對藝術家本人還是觀眾來說,不參與這些形式的創作活動,我們就無法置身於藝術形式的王國。這種觀察和教學極大地鼓舞了我們的音樂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壹線教師新穎的音樂課更好地詮釋了新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內涵,使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成為基礎音樂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學生感受音樂能力的培養上,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總結和借鑒。首先,教育者應該重視每壹個受教育者。作為老師,要對學生的音樂啟蒙教育有耐心,從學生對音樂的初始感知水平出發,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否定任何壹個學生。第二,教師要善於啟發,讓每個學生都有壹雙感知音樂的耳朵。讓學生學會欣賞,這是培養學生聽覺和感受音樂的前提。以前片面地認為中小學音樂課就是教壹首新歌,認識幾個音符,音樂欣賞不是這個年紀的人能感受到的。事實證明,學生只要不斷受到啟發,還是可以欣賞音樂的。學會欣賞會給學生的音樂感知帶來快樂。此時,教師的說服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三,教師要善於運用綜合藝術,通過各種藝術門類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教師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幫助解讀音樂,他們的教學方法把無形的音樂變成有形的音樂,把抽象的音樂變成生動、直觀、形象的音樂,很容易帶動和感染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獲得感受。四是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創作的過程。藝術教育的目標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藝術大師,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鼓勵他們參與音樂創作,是培養學生對音樂感知的重要方面。音樂教師要善於鼓勵和獎勵學生的音樂創作。第五,音樂教師本身要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要有與時俱進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還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具有原創性和對知識的包容性。綜上所述,應該說,幫助學生建立音樂與人的情感聯系,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是基礎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目的。
  • 上一篇:100以內數字理解的教學設計_小學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 下一篇:小學課桌是好東西。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