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為什麽10萬出來了?兒童科普讀物真的是與時俱進。

為什麽10萬出來了?兒童科普讀物真的是與時俱進。

為什麽蜘蛛不會被自己的絲粘住?

為什麽水滴是圓的?

為什麽妳在錄音機裏的聲音和平時的聲音不壹樣?

為什麽被蚊子咬了之後會覺得很癢?

……

作為壹個成年人,看到這些問題妳有沒有被勾到?妳想知道答案嗎?

我覺得!於是我立馬去書上找答案(想知道答案?稍後我會公布)。

沒錯,這是壹套回答這些問題的科普書,就像我們小時候看的《十萬個為什麽》。這套書是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讀物,每天3分鐘學會數學和物理,由日本科學教育支援中心代表榮基小森編寫。這本書是以每天講壹個故事的形式科普壹年。

典型的日本風格

翻完這套書,不禁贊嘆。它確實是壹種強烈的日本風格。作為壹個在日企工作了十幾年的日語翻譯,我真的很熟悉日語的這種風格。

他們善於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簡單的事情格式化。所以《每天3分鐘學會數理化》全書有統壹的形式,壹頁就是壹個為什麽,講壹個知識點。並且在書的開頭專門設置了壹頁“書的使用說明”,每壹頁的格式和設計思路都寫得清清楚楚——非常符合邏輯和邏輯的科學思維,就像任何壹家日本公司都會從壹開始就把做事的流程標準化壹樣。

此外,作者容止·小森還介紹了該書內容與學校所教知識點的對應關系。所以這套書是日本中小學生理科教材之外的拓展讀物。從橫坐標和縱坐標來看,每個知識點對應什麽年級,對應什麽學科,對應學科中的知識塊,真的是做的很用心很用心。

通過這張地圖,我們可以壹目了然地看到全書的脈絡,也可以充分了解日本從小學到中學的理科科目內容。

結合這個知識點的上下文圖,我們來看看內頁的故事。在每壹頁上,都有與上下文圖中知識點相對應的標簽;有圖文結合的文字,把每壹個知識點講解的清晰生動;有要點,把核心內容總結成壹句話;有壹個小測驗,別忘了讓孩子們復習他們看過的內容。

甚至作者在每壹個內頁都設置了閱讀日期,就像做手帳壹樣,讓孩子記錄自己的閱讀時間。試想壹下,是不是莫名其妙的傻?

最後,在下壹頁打印的每壹頁上都有測驗的標準答案。這種遊戲式的心思設置也很巧妙,既留了懸念,又省去了妳翻書找答案的麻煩(有時候我很討厭有的書故意設置壹個謎題,然後把答案放在壹個特別隱蔽的地方,妳找不到)。

真的是日本人。

不得不說,把科普做得這麽細致還是很有優勢的。壹方面,提出什麽是開頭標題的問題,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會吸引好奇的孩子,他們對為什麽有壹種天然的求知欲;另壹方面,每個知識點都很簡短,並配有插圖,便於孩子理解和記憶,有助於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這也是科普讀物的目的和意義。

如果家長真的像這本書的題目“每天3分鐘學會數理化”,每天只花3分鐘給孩子看壹頁,養成家庭親子互動遊戲的習慣,那就更美了,孩子也不會覺得學習是負擔。但是,這當然是對父母的極大考驗。畢竟任何小事堅持壹年都不是小事。

拋磚引玉對比國內理科課程。

如上所述,看了書中的語境圖,了解了日本從小學到中學的理科科目內容,讓我不禁想知道,現在中國的小學都在學這方面的內容。通過對我二年級的兒子和朋友的簡單采訪,以及網絡查詢,我了解到,在小學期間,孩子們有壹節“科學”課,主要由四部分組成。

這四部分內容是:

材料學

生命科學

地球和宇宙科學

技術和工程

教學設置如下:

好像和日本小學理科的教學內容有些不同,也有* * *相似之處。如果能深入了解的話會很有趣,但我不會從這裏開始,因為我只是有點無知。希望能吸引有興趣的專業朋友比較壹下中日兩國小學科學教育的優劣。

作為壹本書,它能啟發人們反思國內類似的書籍和教學現象,這也是它存在的壹個功能。

小牛頓科學博物館的橫向比較

但拋開教學設置不談,至少像《每天3分鐘學數學物理》這種用官方教學內容編寫的有趣且有知識性的科普讀物,在國內還真的不太知名。現在孩子看的科普書大多是國外進口的,國內好像除了《十萬個為什麽》就沒什麽好的了。

正好我家有壹套臺灣省的科普繪本《小牛頓科學館》。

這兩套書都是科普書,但還是有壹些區別。

1,系統

《每天3分鐘學會數學和物理》這本書,雖然開頭有壹個系統的脈絡,但文中的主題是零散的,按時間排序,沒有邏輯(至少我沒有找到壹個邏輯規律),穿插在366頁,分4冊。

小牛頓科學館共有30冊,分為《神奇的自然》、《宇宙的秘密》、《美好的生活》、《哺乳動物》、《餐桌上的食物》五大系列。每個系列又分為幾篇內容,每本書講壹篇內容,圍繞主題進行充分的講解和延伸。這套書比較系統。

2、圖文內容

小牛頓科學館是大幅面插畫,每頁文字或多或少,排版靈活,字體大。“每天3分鐘學數理化”的排版非常紮實統壹,文字比較密集,字體較小。從欣賞的角度來說,前者更容易閱讀,後者會有壹定的壓抑感,尤其是對孩子。

不過,每天3分鐘學會數學和物理也有它的好處。體積小,便於攜帶,但信息量大,因為簡潔短小,可以容納更多的知識。這其實很適合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

所以我感覺這兩套科普書對人的側重點不壹樣。小牛頓科學館更適合1-6年級的孩子,而每天3分鐘學習數學和物理更適合4年級以上的孩子,甚至是成年朋友。這兩套書既系統又全面,我覺得都是基礎基金。

我們人類生來就有探索自然的求知欲。雖然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科學知識可能只像深夜的路燈壹樣明亮,但更多的未知就像無盡的黑暗。但是,把我們已知的知識壹代壹代傳下去,然後不斷更新叠代,這是人類發展的希望,也是我們作為父母的義務。

為什麽不向家長和身邊的孩子推薦這樣好玩、好看、又容易讀懂的科普讀物呢?

記得看答案?

  • 上一篇:二年級語文“書中的螞蟻”教案
  • 下一篇: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文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