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自主招生沒有份額。教育改革讓農村孩子越落越遠。

自主招生沒有份額。教育改革讓農村孩子越落越遠。

編者按:

2009年6月底,各地高考(論壇)成績陸續公布,讓壹些基層教育工作者震驚的是“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考不上城市學生”——高考就像壹個透明的量杯,以分數的形式精準地暴露了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差距。

近年來,各地根據教育部的部署,啟動了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並與之相配套進行了高考制度改革。然而,根據我們在甘肅、寧夏、重慶、福建、遼寧、安徽、湖北等地的調查,在教育改革快速推進的同時,農村學校由於資金、師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像城市學校壹樣將各種改革措施落實到位,進壹步拉大了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使農村孩子在高考中越來越處於劣勢。這是壹個急需關註的問題!它要求我們完善保障教育公平的改革措施;同時也提醒我們,無論進行什麽樣的改革,在設計時都要充分考慮城鄉差異的基本國情,以免造成新的不公平。

喊:“再怎麽努力,也趕不上城裏孩子!”"

記者近日在國內多個省份采訪,傾聽教育改革背景下農村學生的聲音。

“自主招生,怎麽能生農村的孩子!”

“這些年的教育改革,我覺得對農村學生最不公平的是高校自主招生。”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第二高級中學高三7班學生趙說。這個性格開朗的女孩,獲得了“大連市優秀學生幹部”的榮譽,在學校各方面學習成績都很突出,卻連參加大連本地高校自主招生的資格都沒有。

自2006年復旦大學等高校開始自主招生改革以來,自主招生壹直被視為綜合素質高但無法憑借高考成績獲得升學機會的學生的盛宴,而農村孩子卻很難獲得這壹盛宴的邀請。

相關條件的缺失,讓優秀的農村學生失去了機會。“自主招生要求至少獲得過省級以上榮譽。我們學校沒有這個條件。我們在網上看到了自主招生的公示名單,那些學生都是大連市重點高中的。我們班的同學據理力爭,看來自主招生永遠不會被我們農村孩子分享了。”當她說這話的時候,趙顯得有些失望。

為了培養學生特長,增加自主招生和加分的砝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壹中專門開設了“超長班”。在這個階層中,城市孩子占絕大多數,農村孩子少得可憐,王誌東就是其中之壹。他告訴記者,如果想上固原壹中的特色班,每個學生首先要交1.2萬元的費用。“這個門檻淘汰了很多農村學生。當時家裏到處借錢,就是為了籌這個錢。”他說,“城裏的孩子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基礎特別紮實。雖然我很喜歡音樂,小學的時候也自己學過吹笛子,但是直到高中才開始系統的學習音樂知識,相當於花了兩年多的時間來補上別人十幾年學的東西。”王誌東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家裏的1萬元支出能否為他贏得參加自主招生的機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不斷擴大的高校自主招生深深震撼著農村學校。遼寧省撫順市慶元縣慶元高級中學教育主任惠說,學校是省級示範高中,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都不差。但相對於壹些城市的重點高中,每年有幾十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招生和保送進入大學,農村高中的數據幾乎為零。“農村學生在證書方面太弱了。無論是奧數之類的知識競賽,還是各種小發明、航模、音樂、美術等競賽,哪怕排名靠後,也沒辦法參加自主招生。”

“有壹次我們去市裏的壹所重點中學參觀,看到壹個被高校提前錄取的學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會員。這種資格和榮譽是農村學生想象不到的。”清遠中學高級政治教師李香芝說。

“如果新高考出壹道區分韭菜和小麥的題”

2009年6月30日下午,在湖北省團風縣中學的會議室裏,教研室主任陳昌東給幾名高二學生提了兩個問題:壹、籃球場的長寬是多少?第二,誰能讀懂五線譜?在座的7位同學都是農村的,再過壹年就要高考了。他們為這兩個問題面面相覷,誰也答不準。但是,他們並不緊張,可能覺得這和學習、考試無關。但是陳昌東老師說這兩道題不是他發明的,是2009年某省的高考題。

“啊?然後呢?用這樣的題目來考我們,我們肯定完了。”孩子們突然炸開了鍋。“我們大壹只學了壹點簡單的樂理知識。怎麽才能認識工作人員?我們原來的初中和小學連個標準的籃球場都沒有。我們怎麽知道籃球場的長和寬?”

據記者了解,今年全國已有11個省份實施了基於新課程的新高考。與以往的高考相比,新高考更加註重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由於我國城鄉之間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壹些農村學校仍然無法完全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素質教育不到位的條件下,很多農村孩子在新高考中處於劣勢。

蘇小妹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西吉中學的壹名高三學生。她住在西吉縣的城市和農村。她是文科生。在剛剛結束的新課程高考中,她考了469分,超過了寧夏文科二本線,但英語(論壇)只考了89分。“現在英語考試的知識面越來越廣,對語言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農村孩子從初中才開始學英語,老師英語都沒畢業。怎麽能和從小學英語的城市學生比呢?”她不服氣地說。蘇小妹告訴記者,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除了民族成分沒有壹個加分,特長加分對農村孩子來說太遙遠了。“學校的音樂、體育、美容課能放在壹起就不錯了。培養成特長太難了。因為家裏窮,很多同學都要在暑假打工賺學費。那時候城裏的孩子都在上各種培訓班,或者有家教。農村孩子享受的教育資源和城市孩子享受的差別太大了!”

談及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錄取依據的新高考,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二中校長王振江說:“我們學校的硬件條件遠不如城市高中。沒有語音室、閱覽室,沒有專門的音樂、美術教室,操場上鋪著硬磚。理化實驗室是普通教室,不可能以‘走班’的形式開展選修課。做實驗的時候,學生只能看著老師做。在這樣的條件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不可能的。怎麽能和城市孩子比呢?"

高考中的壹些“城市化”內容也讓農村孩子無所適從。

湖北省團風縣壹位中學老師舉了個例子。今年高考有壹道綜合題:比較三角貿易和現代貿易的區別,“這道題對農村老師來說比較陌生,農村孩子基本只能拿零分”。

很多學生反映,有些高考題目讓他們覺得很陌生,農村學生不知道從哪裏寫“品味時尚”“明星廣告代言”之類的作文。“然而,中國農村有8億人。為什麽高考題中很難找到農村相關的內容?如果有區分韭菜和小麥的題目,這是不是對城市孩子不公平?”

“不要讓我們輸在起跑線上,輸在跑道上。”

在全國知名教育城市湖北省黃岡市,記者走訪了幾所高中。他所到之處,都是即將進入高三的學生們揮汗如雨,在酷暑中學習。

從小生活在相對艱苦的環境中,造就了農村孩子更加獨立、堅毅的性格,他們不怕苦,不怕牽連。雖然很多人放棄了初中和高中的學習,出去打工掙錢,但是那些堅持學習,堅持高考的孩子,依然相信讀書對於改變命運更直接更有力。

家住團風縣團風鎮閆家嘴村的孫興,父親患病多年,家庭十分困難。壹家人的生活完全依靠他做裁縫的母親。她姐姐很小就不上學了,出去打工供她讀書。“姐姐希望我好好學習,考個好學校。這是她和我的理想。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改變家人和自己的命運,才能對得起姐姐,”孫興說。

得知未來的高考會越來越註重綜合素質和平時的知識積累,這些孩子有些擔憂。團風中學高二四班的於文平說:“那是不是說我們高中要花很多精力去補別人十幾年積累的知識?”她有些懷疑。農村和城市的孩子資源不同,從小享受的條件也不同。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基礎能力如何同臺競技?

近年來,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傳入農村學生的耳中。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很多農村孩子也希望提高自身素質,但農村條件有限,如何提高真的成了他們的困惑。

團風縣中學生程超住在杜皮鄉葉家沖村。他的父母在武漢開了壹家小五金店。他和他妹妹都在上高中。他去過武漢,見識過城裏孩子優秀的學習條件。相比之下,他深感自己所處的環境太差了。“城裏的家長從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還會請家教,上各種優秀班,這是農村孩子比不了的。”程超擔心強調素質教育後,農村孩子的機會會越來越少。他說:“今年的英語高考卷就是壹個例子。詞匯量特別大,口語和聽力感覺特別難。這些都是農村學生的弱點。”

“我們希望站在同壹個平臺上,和城市裏的學生競爭。”采訪中,農村的孩子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這些孩子表示,不反對以提高綜合素質為導向的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孫興說:“如果我們將來成為教師,我們將在農村中小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幫助農村孩子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然而,要提高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與城市學生同等的水平,絕非壹日之功,甚至不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所以我們希望現在的政策能夠照顧到廣大的農村學生,不要讓我們輸在起跑線和跑道上。”程超說。

改革:為什麽農村孩子越落越遠?

實施素質教育不拘泥於壹種選拔人才的模式。當代教育越來越註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壹個積極的導向。然而,在推行基於這壹理念的教育改革方案的過程中,農村出現了水土不服——與過去相比,改革後城鄉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這壹現象主要由三大原因造成。

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擴大了城鄉素質教育的差距。

在基層教育工作者眼中,新課改是新高考的基礎。只有學校在新課改中越來越好,學生才能在新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然而,新課程改革在許多農村學校卻處於尷尬的狀態。

安徽省金寨縣青山中學是壹所擁有2500多名學生的中學,也是六安市示範性中學。然而,就是這樣壹所條件很好的農村中學,在實施新課改後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

“新課程改革是壹項系統工程,需要強有力的硬件和軟件支持。目前,大多數農村中學還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硬件上缺乏支持新課改的設施、設備和實踐載體。從軟件上看,新課改的制度設計很完備,但嚴格操作起來幾乎不可能,比如綜合素質評價和學分認定、選修課設置等。在農村中學實施難度很大。”青山中學校長國慶告訴記者。

他說,為了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要求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和實驗,但由於農村中學只靠學費,經費很緊張。青山中學每年幾十萬元的學費只能勉強維持校舍,改善教學條件的資金非常有限。學校圖書資料匱乏,人均只有五六本,與教育部要求的人均20本的標準相差甚遠,而且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年代的,無法滿足孩子們查閱資料的需求。由於學校缺少實驗設備,只能進行演示實驗,根本無法進行探究實驗;視聽教學設備也非常匱乏。微機只有幾十臺,每個班都要排隊使用,滿足不了學生上網的需求。但是,新課改涉及的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自己上網獲取信息。

安徽省壽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全義東告訴記者,師資力量不足也讓新課改舉步維艱。全縣只有1通用技術教師,沒有通用技術培訓基地,很多學校開不了這門必修課。全縣農村中小學美術、音樂、地理教師缺40%以上,使得農村新課改只有口頭和紙面。即便如此,鄉村教師流失依然十分嚴重。去年,全縣獲得“安徽教學之星”的8名優秀教師中,有7名辭職去大城市任教。

沈陽市第81中學教育總監徐占東說,除了學校教育資源有限,農村家庭條件也是壹大“軟肋”。“新課改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求在網上搜索資料、制作課件,但我們學生家裏基本沒有電腦;素質評價要考察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等素質,而農村學生很難通上電,也沒有經濟能力去學繪畫和舞蹈。”

甘肅會寧縣被稱為“高考狀元縣”,每年的升學率不低於80%。記者采訪三防塢初級中學——該縣中考得分的初級中學時,正值暑假。看著最後壹批初中畢業生蹦蹦跳跳離開的背影,王宗學總統顯得很擔心。因為在不久的將來,甘肅省將推行以素質教育為主要目標的新高考。“新課標早就下發了,但學校教學儀器設備嚴重缺乏,無法完成。這些剛畢業的孩子,初中連田萍顯微鏡都沒用過幾次,素質教育基礎不紮實。三年後再考怎麽樣?”多年來以學生為榮的王校長告訴記者,他為眼前的孩子們感到難過。

《百科全書》素質教育下的“穿新鞋走老路”

青山中學高二語文老師王談到新課改,用壹個字“累”來概括。她說:“新教材涵蓋的知識範圍很廣。壹門語文課要跨越建築、美術、天文、地理等領域的知識。有些知識很前沿,很深奧,老師必須是全才。農村學生接觸不到信息,老師必須先給他們做,再教他們。而且每個老師都有七八節課的課程,疲於應付。有些跨學科的知識老師都很難掌握,更別說學生了。”

“現在的新課改好像是為了培養‘百科’式的學生,有些新課改的考題簡直莫名其妙。比如今年安徽高考試卷有壹道試題,讓考生分析安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現實意義,並就如何推進安徽文化創新提出合理化建議。像這樣的問題已經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與繁雜的課程和深奧的考題相對應的是,農村教師的素質並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寧夏石嘴山市龍湖中學高級教師魏說:“壹些深山峽谷的鄉村教師從未坐過火車、聽過課或參加過研討會,他們的教學方法是常規的。他們怎麽能教出與時俱進的學生?”他認為,這樣的結果是,即使農村學校的課程設置完全到位,學生的素質也無法與城市學生相比,因為農村教育的質量很差。

記者了解到,新課改實施後,鄉村教師先參加短期的強化培訓,學習新課改的理念,然後觀察壹些新課改的課堂教學記錄,再回到自己的教室跟風學習。在自己的教學中實施新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師難以自控,教學效果得不到學生的認可。

在各種條件下,壹些農村學校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開始知難而退,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進行“應試教育”。壹些學校所謂的“素質教育”,其實就是開展壹些文體活動,比如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農村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但被其他學科占據了。這樣就出現了新課改後“穿新鞋走老路”的尷尬局面。

在甘肅省會寧縣的很多農村學校,物理老師無法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指導學生進行串、平行線實驗,只能靠畫圖死記硬背。會寧縣三防塢中學教學主任王小兵說,新課改後,農村學校的教學方式沒有明顯改變,就是學生更多的是死記硬背“圖形”和“反應方程式”。

福建永春第三中學的地理老師吳曉榮說,許多老師仍然帶著舊課本上課。講課時,他們用新教材的內容“補充”舊教材。搞人海戰術還是要搞的,背下來還是要背的。這樣,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什麽時候才能提高?

綜合素質評價的“城市化”讓農村孩子吃了個暗虧。

配合新課改,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統壹招生考試模式為:3+文理融合+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這種考試模式突破了“唯分數錄取”的高考模式,構建了“三位壹體”的綜合評價體系。統考、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形成壹個完整的評價方案。目前,安徽省已將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確定為A、B、C、d四個等級。

“今年,我校815高三學生參加綜合素質測評,沒有壹個人得A”,被評為安徽省六安市示範性高中的壽縣瓦埠中學指導辦公室副主任李多田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安徽省教育廳規定,被評為A的學生必須是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幹部,或在市級競賽中獲過獎,在聲、美、體等方面有特長。我們學校的學生沒有資格參加音樂、美容、體育方面的專業培訓,所以很難獲得專項技能的實證材料。”

“是不是只有懂棋、琴、書、畫,妳的綜合素質才高?”瓦埠中學校長秦秀福對此提出質疑:“我們農村學生大多淳樸,有愛心。我們學校很多學生在課余時間照顧孤寡老人。直到老人給學校發了感謝信,我們才知道。做好事不留名的學生整體素質不是很高嗎?我們農村孩子自理能力強。他們可以在家做飯洗衣服,而壹些能歌善舞的城市學生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誰的綜合素質更好?制定綜合素質評價標準,要充分考慮國情和廣大農村的實際。我們不能只把標準定位在城市,就城市化了!”

壹些鄉村學校校長和老師認為倡導素質教育是好的,但沒有考慮到鄉村學校的資源配置。比如,如果增加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對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孩子來說不成問題,但對教育資源貧乏地區的學生來說就難了,必然會造成新的不公平,拉大城鄉教育差距。

對於自主招生需要的獲獎條件,很多老師也表示,這樣會排斥農村孩子。由於各地舉辦的各種比賽水平和時間不同,單純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村學生參賽的幾率很低,更別說拿到比賽證書了。寧夏固原壹中教務處主任韓英順說,學生要獲得自主招生資格,首先要獲得省奧賽壹等獎。為了拿這個獎,城市裏的孩子可以參加各種培訓班,有的城市學校還聘請奧賽的教練,但這些對農村孩子來說太遙遠了。同時,在物理、化學、生物的奧賽中,它的很多實驗都是大學課程實驗,需要壹定的標準實驗設備,這對於連普通實驗室都沒有的農村學校來說可想而知。

至於特長加分,各種競賽加分,這些也是城市孩子的專利。“2008年,會寧參加高考的學生有1,000多人,沒有壹個人享受音樂、體育、美容專業的加分。”會寧縣教委主任說。

呼籲:要統籌推進教育改革。

針對城鄉教育差距進壹步拉大的現狀,農村師生呼籲在推進素質教育和高考改革中統籌考慮,充分考慮農村教育現狀,不要讓農村孩子越落越遠。

能否制定壹套針對農村學生的素質評價標準?

“山區的孩子和武漢的孩子素質如何比較?武漢學校的壹棟實驗樓,相當於我們學校的全部家當。教育資源的配置本來更多的是面向大城市,更多的是面向重點學校。城市裏每個學校都沒有電腦,農村學校沒有塑膠跑道和籃球架。這能在壹個平臺上競爭嗎?”湖北黃岡市黃州區壹中的尹永紅老師說。

壹些基層教育工作者認為,在城鄉素質教育差距巨大的前提下,讓農村孩子壹直使用為城市孩子編寫的課本,和城市孩子參加同樣的評價,顯然是不公平的,只能讓農村孩子在壹輪又壹輪的教育改革中被邊緣化,阻礙教育公平。

對於農村和城市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他們認為應該制定不同的標準。他們說,現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但對於農村學校的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歷史、美術、音樂、微機操作都是空白,在基礎教育階段打不紮實基礎;在知識方面,北京等大城市的孩子可以去各種博物館補充課外知識,而很多農村學生卻從未離開過自己的縣城和鄉鎮。他們怎麽會有機會看到這些呢?在這種情況下,區別對待城市和農村孩子更科學。

對高校自主招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老師建議,高校在自主招生時,應充分考慮農村和城市學生,在同等或稍差條件下,適當向農村學生傾斜,以彌補基礎教育質量形成的城鄉差距。尹永紅也認為,現階段比較可行的方案是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規定重點學校必須錄取壹定比例的農村學生。

多方支持改善農村課程改革的外部環境

王宗學告訴記者,自從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學校收到的經費有了明顯的提高。2009年,人均經費從過去的300多元漲到500元。“但是學校條件還遠遠達不到新課改的要求,城市學校經費漲得更快,我們現在差距更大了。”他說。

遼寧省撫順市慶元縣慶元高級中學教育主任惠認為,教育改革帶來的變化觸動了農村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在學校多培養壹些特長,學校也積極提升教育水平,引導學生多方面發展。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單靠學校自身的努力收效甚微。

采訪中,部分農村師生結合實際,就完善新課改提出以下建議:國家應進壹步加大投入,改善農村教學條件,特別是加強新課改所需的配套圖書館、實訓基地和電教設施建設;充實鄉村教師隊伍,為他們配備新課改必須開設課程的專業教師,為基層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在鄉村學校放壹些展覽和研討會,加快鄉村學校領導和教師觀念的轉變,幫助鄉村學校適應新課改。

寧夏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農村問題專家李路生表示,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來看,解決“三農”問題、加快農村發展是重中之重。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依靠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由於缺乏資金,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總是困難重重,步履蹣跚。因此,在教育投入上向農村傾斜,改善農村新課程改革的外部環境,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新課改,多聽聽農村教師的聲音。

壹些基層教育工作者表示,新課改方案和新高考方案的確定對農村的現實考慮太少。為什麽不能多聽取鄉村教育工作者的意見,吸收鄉村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代表參與方案的制定,參與高考命題?

寧夏石嘴山市龍湖中學高級教師魏說,教育改革是壹件實事,專家和基層教師要積極發揮作用,探索經驗,集思廣益,淡化方案,加強實踐。他認為,新課改的課程內容和標準是國家統壹的。雖然課程管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但由於技術力量和課時的限制,地方課程很少,學校課程更少。目前基礎教育從課程內容到具體教學都在全國壹盤棋,不斷與城市看齊,這是農村教育改革出現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

魏說,實際上,國務院在《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已經明確指出,“農村中學的課程設置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深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三育統籌”改革,試行“綠色證書”教育,並與農業科技推廣相結合。他認為新課改的目的是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標準。在農村實施新課改,既要符合國家新課改的教學標準,又要在壹定程度上照顧農村實際,開展具有農村特色的新課改教學,特別是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具體教學方法上,要鼓勵教師大膽自由地展現農村和地方特色。

采寫(談王生智等。半個月)

  • 上一篇:小學班主任教育三日記
  • 下一篇:小學壹、二年級的孩子坐姿要求是什麽?就是把手放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