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三]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壹,班級學生分析

初三學生使用新教材兩年,初步了解了壹些數學基礎知識。學生已經習慣了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大多數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這為學生學習這本書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本學期除了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外,還要加強對潛力學生的個別輔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

[三]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壹,班級學生分析

初三學生使用新教材兩年,初步了解了壹些數學基礎知識。學生已經習慣了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大多數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這為學生學習這本書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本學期除了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外,還要加強對潛力學生的個別輔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

[三]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壹,班級學生分析

初三學生使用新教材兩年,初步了解了壹些數學基礎知識。學生已經習慣了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大多數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這為學生學習這本書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本學期除了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外,還要加強對潛力學生的個別輔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材分析

1.本學期的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壹、時、分、秒;

二、壹萬以內的加減法;

第三,對時代的理解;

4.多個數字乘以壹個數字;

第五,對分數的初步了解;

6.長方形和正方形;

七、計量:對毫米、分米、公裏、噸的理解;

八、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練習(數字編碼)。

2.本教材本學期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減法、多位數乘壹位數、四邊形。因此,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我們應該找到更多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享受學習,學習和學習。

三,教學的重點

壹萬以內數字的加減,多位數乘以壹位數,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四,教學難點

理解時、分、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公裏、長方形、正方形。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能正確計算三位數的加減,並能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我可以用整數十和整數百算出壹個數;能寫出壹個數字乘以二或三位數,並作出估計。

3.對簡單分數(分母小於10)有初步的了解,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對分數的大小有初步的了解,會計算分母相同的分數的簡單加減法,會解決簡單的關於分數的實際問題。

4.能區分和識別四邊形,掌握矩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網格紙上畫出矩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意義,可以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可以估計壹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5.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mm、1mm、1km的長度概念,知道1cm = 10mm、1mm = 1cm、1cm。了解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公斤簡單換算,適當選擇單位;知道秒的時間單位,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概念,知道1分=60秒,對時間進行壹些簡單的計算。

6.理解“倍數”的含義,掌握“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多少倍”、“壹個數是多少倍”的實用方法。

7.學生將借助直觀運用集合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思維

1.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體驗集體思維,逐漸形成空間的概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況,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樂譜的含義,認識到學習樂譜的必要性。

(3)問題解決。

1.體驗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同壹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D)情緒和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壹些與數學相關的事物感到好奇,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別人的鼓勵和幫助下,我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壹些困難,獲得壹次成功的經歷,對學好數學有信心。

3.體驗觀察、運算、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

4.在別人的指導下,妳可以在數學活動中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工作,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第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采用遊戲化教學,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多關註壹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壹味的難和泛。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思維水平,更要關註中學生和思維遲鈍的學生。

3.盡量安排壹些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作業,少壹些死板的練習;另外,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

4.加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銜接,適當教給家長壹些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的學習。

七、課時安排(預計)教學時間略。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體驗實際測量過程,在實際活動中認識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單位,建立1mm、1mm的長度概念,明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間的進步率。知道噸的質量單位和噸與公斤的關系。

2.讓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關系,並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使學生能夠估計壹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並選擇適當的測量單位和工具。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懂得用列表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單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毫米、分米、公裏、米、厘米;噸和公斤的比率和換算。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公裏的長度概念和噸的質量概念,正確用毫米、分米、公裏表示物體的長度,用噸表示物體的質量。

討論的問題(教學中的困惑)

1,如何體驗1 km的長度?

2.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感受1噸的重量?

修改意見

1.教師要組織學生實際去操場測量、行走、估算,體驗1 km的長度,加深對1 km概念的理解。在安排學生的作業活動時,要有明確的目的,提出活動的要求。

2.應該組織各種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比如妳能舉起25公斤大米,然後算出有多少袋裝1噸。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1噸有多少貨。還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背,感受壹個學生的重量,然後計算估算出1噸有多少個學生。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1噸。

解決方案措施

1,教師要組織學生實際去操場測量、行走、估算、體驗1公裏有多長。

2.應該組織各種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比如妳能舉起25公斤大米,然後算出有多少袋裝1噸。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1噸有多少貨。還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背,感受壹個學生的重量,然後計算估算出1噸有多少個學生。

反思總結

本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靈活選擇教材提供的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單元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能夠選擇合適的單位和工具來測量時間。

2、結合人生經歷經歷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概念,會以壹定的方式估算時間。

3、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況,體會時間和流逝時間的區別和聯系,可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估算意識,養成觀察和珍惜時間的習慣。

單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要點:使學生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概念,選擇合適的單位和工具來測量時間的長短。

難點:解決與時間計算相關的實際問題。

討論的問題(教學中的困惑)

1.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時間的長短(準確的時間概念)?

2.解決時間應用題中的計算過程怎麽寫?

3.關於“第壹節課8:30開始,每節課40分鐘。第二節課什麽時候結束?”如何讓學生更好的接受這個問題?

4兒童可以用什麽方法更好更準確地進行時間單位的簡單換算?

修改意見

1,充分利用課本提供的材料,讓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在很多活動中體驗活動來估算時間,逐步積累經驗,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建立對時間單位的準確感知。

2.在教授時間的計算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鐘面上指針的旋轉面積來理解。

3.充分發揮時鐘模型等直觀教具的作用,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掌握時、分、秒的關系。

解決方案措施

1,具體化壹分鐘,讓學生通過數數,倒數,壹分鐘能做什麽來體驗時間的長短,教育他們珍惜時間。

2、不要強調要寫計算過程,只要學生能寫出結果,靈活處理。

3、區分時間和時間,借助動態旋轉的鐘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當60分鐘時,時針走了壹個小時。

4.首先要明確時間單位之間的進度是60小數,然後用100小數中的米和厘米的問題進行混合練習。

反思總結

時間單位“秒”同學並不陌生,生活中也有接觸。1分鐘=60秒,學生也有壹個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是抽象的,不像長度和重量單位,不容易用具體的物體來表達。因此,認識和理解1分鐘=60秒是本課程的重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鐘的時間概念既是本課程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要註意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觀察、發現、探索和體驗,註意多媒體課件的有效使用,以達到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 上一篇:小學壹至六年級蘇教班古詩詞。
  • 下一篇: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