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關於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蘇軾,魯迅,霍金,貝多芬,羅丹的壹切。

關於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蘇軾,魯迅,霍金,貝多芬,羅丹的壹切。

關於曹操

曹操,魏武帝(公元155年7月18 ~ 220年),孟德人,別號阿雲,吉利,沛國橋(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著稱。在政治和軍事上,曹操消滅了許多割據勢力,統壹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實行了壹系列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政策,為曹魏的立國奠定了基礎。在文學上,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體”,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壹筆。

曹操死後葬在高陵。曹魏建立後,曹操被尊為“武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關於李白

唐詩之潮氣勢磅礴,氣象萬千。其中,最引人註目和感動的是李白的創作。李白的詩詞歌賦充分而集中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飽滿的青春熱情、蓬勃的爭取解放的精神、積極樂觀的理想前景和堅強的個性,這壹切匯成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壹首特別有活力的歌。

他的父親李恪(或真名不詳,“柯”是外人的統稱),家財萬貫,不求事業,所以人們懷疑他可能是巨商。李白的少年時代是在蜀中度過的,他從小就廣泛涉獵讀書。所謂“五歲誦,十歲讀百家”(《商安州裴昶史》),“十五歲讀奇書,寫淩相如(贈張)。我年輕的時候,跟任俠打仗,跟韓的《荊州書》上說:

“十五好劍法,諸君。”郝偉說他“有壹雙明亮的眼睛,像老虎壹樣饑餓...任俠更少,而且有幾個人手裏拿著刀”(《李翰林序》)。崔宗植還在《贈李十二白》詩中用“袖上匕首劍”、“眼照人”等句子來形容自己的風度。過了很久,他和朋友們敘舊,他也饒有興致地回憶起當年突破五陵重圍時的往事(見《追憶似水年華·贈江洋屠場》)。

他也向往著很久以前神仙所問的生活:“十五遊神仙,從未間斷。”(感興詩八首之五)李白十八九歲隱居戴天匡山,師從趙巖。趙昆是“以王霸之道看世界”(孫光憲《北夢》)的學者,他的《長短經》十卷,是為國做事、濟世之學。當李白在二十歲時遇到蘇祥時,他贏得了這位“大宮廷手”和偉大作家的欽佩。開元十二年(724年)秋,李白“壹劍報國,拋下親人遠遊”(《商安裴長史》)。他從峨嵋山沿平羌河南下到荊門、遊洞庭,再到金陵、廣陵、會稽,不久又回到船西居住在運城(今湖北安陸)。當時著名道士司馬成鎮在江陵遇到他,誇口說他是“仙風道骨,能隨心遨遊於八極之面”(《李白符大鵬序》)。開元十五年,娶了孫女。三年後,開元十八年(730),李白離開南陽前往長安,當時他剛剛三十歲。

李白初入長安三年左右。他隱居在鐘南山,廣交朋友,希望得到王公們的推薦。當時唐玄宗的妹妹於震公主就在鐘南山,文人墨客(包括著名詩人王維、褚光熙等)經常光顧。李白遇到了公主,但未能如願,最後怏怏而去。開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漫遊黃河以東的江夏、洛陽、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後,舉家東遷,“學劍來山東”(《五月東去答文上翁》)。他住在任城時,與孔等人會在徂徠山痛飲,稱為“竹溪六回”。後來漫遊河南、淮南、湖南、湖北,北攀泰山,南達杭州、惠濟。他所到之處,各種詩詞傳唱,詩詞歌名遠播,震動朝野。最後連皇帝都震驚了。

關於杜甫

杜甫(712~770),詞美,號少陵夜老,號淩渡夜老,號淩渡布依,與杜少陵、杜工部並稱。漢族,祖籍湖北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中國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人。死於耒陽城。今天,耒陽有杜甫墓、杜工部廟、淩渡橋、淩渡書院等遺址,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杜甫公園就是在杜甫遺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歷代關於杜甫墓和杜公祠的詩只有60多首,成都也有杜甫草堂。

杜甫壹生坎坷。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與李白並稱為“杜麗”。杜甫曾任左士毅和校對部的外交大臣,所以後來被稱為杜工部。擅長古體和律詩,風格多樣。他用“沈郁失意”兩個字準確地概括了自己作品的風格,但以沈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歌多涉及社會動蕩、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後人尊稱他為“詩聖”。杜甫憂國憂民,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詩歌技巧。杜甫壹生寫了1400多首詩,其中很多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如《三官》《三送別》,《杜工部集》代代相傳。其中“三官”為石昊官、新安官、潼關官,“三別”為新婚、無家、辭舊。杜甫的詩在唐代流傳最廣,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壹,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的遠祖是杜預,是晉代名將。曾祖父杜曾擔任的職務。祖父是初唐詩人杜·,是董事會成員,有自己的自傳。青年時代,他遊歷江浙、河北、山東,兩次與李白相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杜憲神父擁有風天嶺的職位。

杜甫和杜牧是遠親,都是晉代滅孫吳將軍杜預的後代(杜甫是杜預的第二十個孫子)。

關於蘇軾

蘇軾(1037 65438+10月8日-11 8月24日),字子瞻,字何中,被世人稱為“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畫家、詩人,豪放派詩人的代表。漢族,梅州(今四川眉山,北宋眉山市)欒城人。據史料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多(186cm)。他是壹個思想開明的人。他在宋高宗工作了六年,給了壹個老師。蘇洵的次子蘇軾,在嘉祐二年(1057)隨弟弟蘇轍成為秀才。授大理為判官,簽書鳳翔府。熙寧二年(1069),父喪制期滿返朝,狀告朝廷為法官。不同意王安石的政見,反對新法的實施(不是完全不同意,但還是部分認可),自邀外奉,出杭州當法官。遷密州(今山東諸城),遷徐州。元豐二年(1079),卷入烏臺詩案,負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使輔,置此州。他不被允許在書和官方文件上簽名。皇太後哲李宗來朝,復為郎峰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他轉任禮部大夫;上任不到十天,他除了日常生活之外,還搬到中書舍人,還搬到翰林學士知止專利(二級)知道禮部的貢品。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後改知潁州、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陽),後入彰化軍(今海南儋州)。惠宗即位,被赦免後返回北方。鐘健袁(1101)卒於常州(今江蘇),葬於虞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66歲。何、其父蘇洵(1009-1066)、其弟蘇轍(1039-1165438)都以文學聞名於世,並稱“三蘇”。與漢末“曹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相同。“三蘇”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代表作家的統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分為兩個唐家和六個宋家)。作為壹位傑出的詩人,他開創了豪放的詞風,與傑出的詩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他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赤壁賦前後》等。政治上屬於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他在書法上造詣很深,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詩歌中難免有壹些政治思想。

關於魯迅

魯迅(1881 . 9 . 25—1936.10.19),中國著名文豪,原名周章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名於庭,後改為蔡羽,浙江紹興人。魯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總指揮。

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府城東廠房口,漢族。他年輕時就失去了父親,生活很悲慘。他靠母親和姐姐幫人洗衣服為生。筆名已經有幾百個了,2008年5月,1965438+第壹次以“魯迅”的筆名發表了第壹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作品以小說和散文為主,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流浪》、《新故事》、散文集《晨花夕拾》(原名《起死回生》)、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散文詩集《故鄉與野草》、散文集《墳》、《熱風》、《華蓋集》等。

魯迅先生的幾十篇小說、散文、詩歌、散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其中《少年潤土》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第17課),小說《祝福》《阿q正傳》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和紀念館,魯迅作品被翻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魯迅壹生以筆作戰,被毛主席譽為“國魂”。2009年9月14日被評為“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100英雄模範之壹”。

關於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文名:斯蒂芬·威廉·霍金)於1942 [1]年10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當天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坐了46年的輪椅,是因為在265,438+0歲時,他不幸患上了盧格氏癥,這種疾病會使他的肌肉萎縮。語音和問答只能由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家,本世紀享有國際聲譽的偉人之壹。他還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和“宇宙之王”。20世紀70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點定理,為此他們都獲得了1988的沃爾夫物理學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黑洞的面積不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小。這自然讓人把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起來。1973年,他考慮了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壹樣發出輻射,而輻射的溫度與黑洞的質量成反比,以至於黑洞會因為輻射而逐漸變小,但溫度越來越高,最終以最後壹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意義重大,它統壹了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

1974之後,他的研究轉向了量子引力理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壹個成功的理論,但已經發現了它的壹些特征。比如時空在普朗克尺度(10-33 cm)上不是平的,而是處於泡沫狀態。量子引力中沒有純態,因果律被破壞,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和量子統計物理上升到量子引力的第三層次。

1980之後,他的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學。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他原來的“黑洞悖論”的觀點,信息應該是守恒的。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從宇宙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認為,他壹生的貢獻在於,在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內,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必然性,黑洞越來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下,他指出黑洞由於輻射變得越來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僅被量子效應抹平,整個宇宙也從這裏開始。

理論物理的細節在未來20年內會有變化,但就概念而言,現在已經相當完整了。

霍金的壹生非常傳奇。就科學成就而言,他是歷史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壹。他的貢獻是在他被盧格氏病限制在輪椅上20年的時候做出的,這確實是史無前例的。因為他的貢獻對人類的概念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媒體上有很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鬥爭的描述。所以,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身體有缺陷,但頭腦很聰明!盡管如此,其中壹位翻譯(吳)在1979第壹次見到他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那是我第壹次參加劍橋霍金小組的廣義相對論研討會。門被打開後,壹個很微弱的電音突然在我的腦後響起。回頭壹看,只見壹個骨瘦如柴的男人斜靠在電動輪椅上,自己開著電動開關。譯者盡量做到禮貌而不太驚訝,但他習慣了對初次見面的人的殘疾程度感到驚訝。他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擡起頭來。在他失聲之前,他只能用非常微弱的畸形語言說話,只有和他壹起工作生活了幾個月後才能聽懂。他不會寫字,閱讀必須依靠翻頁的機器。閱讀文學作品時,他必須把每壹頁都攤開在壹張大書桌上,然後他駕駛著輪椅像蠶吃桑葉壹樣壹頁壹頁地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以如此強烈的意誌追求終極真理的人類靈魂致以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是壹個人。他每天都要開著輪椅從劍橋西路5號的家出發,穿過美麗的劍河和古老的國王學院,到達位於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辦公室。系裏專門修了壹個斜坡,方便他坐輪椅。

這本書的譯者之壹,被霍金教了四年,並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這本書是應霍金的要求翻譯成中文的,這樣人類五分之壹的人口就能理解他的理論。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他的職位是劍橋大學歷史上最崇高的教授職位,那就是曾經由牛頓和狄拉克擔任的盧卡斯森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在大眾評價中,他被認為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壹。他提出大爆炸從奇點開始,黑洞最終會從這壹刻開始蒸發,這是統壹20世紀物理學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的重要壹步。

他因為“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盧格氏病)被限制在輪椅上40年,但他身心殘疾,並將其轉化為優勢,克服了殘疾,成為國際物理學界的壹顆超新星。他不會寫字,甚至連字都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大爆炸理論,進入了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雖然他在輪椅上是如此無助,但他的思想卻輝煌地遨遊於浩瀚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傳說中的物理天才,更在於他令人信服的生命力量。他不斷追求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吸引了每壹個認識他的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幾乎癱瘓,無法發音,但他仍然在1988出版了《時間簡史》,至今已售出100000多冊,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科普作品之壹。

他被世人譽為“活著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又壹個愛因斯坦”、“不折不扣的人生強者”、“敢於挑戰命運的人”。

早期

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他的父親弗蘭克是牛津大學畢業的熱帶疾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於1930在牛津學習哲學、政治和經濟。

1942 65438+10月,納粹德國狂轟濫炸英格蘭,倫敦幾乎夜夜被襲。這迫使霍金斯壹家離開他們在黑格特的家,到牛津避難。霍金出生後,他們回到了倫敦。小時候,霍金的學習成績並不突出,但他喜歡設計極其復雜的玩具。據說他們曾經制造了壹臺簡單的電腦。

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學習自然科學,聲稱他用了很少的時間就獲得了壹級榮譽學位,然後轉到劍橋大學學習宇宙學。1963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即運動神經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雖然活了下來,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逐漸癱瘓。

霍金曾澄清自己當時不喝酒,只覺得自己有“悲劇性格”,沈迷於瓦格納的音樂。直到他遇到了他的第壹任妻子珍·懷爾德,他們結婚並有了三個孩子。23歲獲得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從事研究。

關於貝多芬

“盡妳所能做好人。愛和自由比什麽都重要。就算忘了皇位,也別忘了道理。”——貝多芬(音符1792)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1770-1827),德國偉大的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壹,對世界音樂的發展(從古典時期到浪漫時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被世人尊稱為“音樂聖人”。

貝多芬1770 65438+2月16出生在萊茵河畔離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在佛蘭德家庭,壹個音樂家庭。他的祖父名叫盧特維克,是波恩宮管弦樂團的團長,父親是壹名酗酒的男高音。他的母親是壹名女仆,是壹名廚師的女兒。貝多芬從小就顯示出他的音樂天賦。他的父親渴望把他培養成像莫紮特那樣的天才。從小就把他關在家裏拉小提琴,或者強迫他整天在大鍵琴旁邊練習。八歲時,他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他這壹時期的音樂教育壹直很亂,很不系統。公認最像貝多芬的肖像。

12歲時,他已經能夠自由演奏,並擔任管風琴手聶飛(克裏斯蒂安·戈特洛布·尼夫,1748-1798)的助手。這時,他開始正式向聶飛學習音樂。聶飛是壹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他開闊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讓他熟悉了壹些德國古典藝術的優秀範例,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目標的理解。貝多芬正式的學習和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飛的悉心教導和訓練開始的:聶飛還帶領他在維也納從65438年到0787年教莫紮特。莫紮特聽了他的演奏後,預言貝多芬有壹天會震撼世界。貝多芬到達維也納後不久就收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他不得不立刻趕回波恩。由於家庭的拖累,直到1792年秋天父親去世,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是莫紮特已經死了。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後,很快獲得了維也納最傑出演奏家(尤其是即興演奏)的稱號。後來,他先師從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約瑟夫·海頓,1732-1809),後師從申克、阿布利斯伯格(約翰·阿爾布雷特伯格,1736-1809)和安東尼奧·薩列裏(安東尼奧·薩列裏,65438)。他通過與波恩知識分子布雷寧的交往,接觸了當時許多著名的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裏受到了“颶風運動”思潮的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經成熟,但在革命年代迅速發展。貝多芬路德維希·範·貝多芬石膏模型

1789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與進步的思想給了他很多啟發,奠定了他人文世界的帷幕。他信奉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人自由,痛恨封建專制的壓迫。雖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著名作曲家生活在相近的時代,但貝多芬的思想顯然與海頓、莫紮特不屬於同壹個“時代”。海頓壹生受辱。雖然他偶爾被激怒,但他總是聽天由命。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很少能讓他興奮,他的音樂也始終與鬥爭絕緣。莫紮特的精神痛苦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於反抗,寧願貧窮也不願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背後,往往能感受到壹絲痛苦、憂郁和悲傷。只有貝多芬,他不僅憤怒地反對專制的封建制度,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鬥爭。貝多芬在波恩(1782-1792)的創作多為小型鋼琴曲、二重奏、歌曲等。可以說這壹時期他還處於創作的準備階段。他在維也納的前十年(1792-1802),著名的作品只有《悲愴》、《月光鋼琴奏鳴曲》、《克羅齊小提琴奏鳴曲》、《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此期間,他對社會政治問題有了進壹步的認識,也能實現他試圖探索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成熟期,這壹時期後來成為他的“英雄時代”。

貝多芬的路德維希·範·貝多芬的鋼琴貝多芬的創作活動表面上看起來相當緩慢,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定。他直到三十歲才寫出第壹部交響曲,但是莫紮特在這個年齡已經寫了大約四十部交響曲。

貝多芬壹生坎坷,晚年失聰。他從1796開始,26歲的時候就開始覺得聽力越來越弱,但直到1801,他才確信自己的耳疾是不治之癥,並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然而,他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克服了他個人的痛苦和絕望——苦難成為他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壹個精神危機的高峰,貝多芬以堅強的意誌克服了重重困難,開始譜寫他樂觀向上的第三部《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著貝多芬精神的轉折點,也標誌著他“英雄時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逗留的後期,由於歐洲正在經歷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也就是梅特涅反動統治特別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出現了暫時的衰落(1813-1817)。從1818開始,在貝多芬生命的最後十年(1818-1827),他仍然以巨人般的毅力寫出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盡管他已經完全失聰,健康惡化,生活貧困,精神備受折磨。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逝世;他死時沒有壹個親人陪在他身邊,但同月29日下葬時,形成了壹個彌撒波。所有學校停課以示哀悼,兩萬人護送他的靈柩。他的墓碑上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列爾·巴切(1791-1872)的題詞:“當妳站在他的棺材上,我們只能對他這樣的人說,他成就了偉大的事業...貝多芬的路德維希·範·貝多芬的書桌。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壹。他的創作體現了他的巨人人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穿越苦難——走向歡樂;通過鬥爭獲得勝利”。他的作品氣勢磅礴,樸實而有特色,音樂內容豐富,容易被聽眾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歡樂、鬥爭和勝利,所以它總是激勵著過去的人們,鼓舞著他們的鬥誌,甚至在現在也讓人感到親切和鼓舞。

貝多芬的作品,如《第九交響曲合唱》、《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三、四、五帝鋼琴協奏曲》、《月光音樂》、《悲情鋼琴奏鳴曲》、《莊嚴彌撒》等。,都是擺脫古典主義,表現自由熱情的優美樂章。

關於羅丹

羅丹·金的藝術和工藝學校是由蓬帕杜夫人喜愛的畫家貝西·列爾於1765年創辦的,學生們在那裏學習裝幀和繪畫藝術。在這裏,他遇到了霍勒斯·萊考克,他壹生崇拜的第壹位老師。萊考克是壹名普通的藝術教師,但他從壹開始就鼓勵羅丹忠實於真正的藝術感覺,而不是遵循學術教條。也許正是這種教導影響了羅丹的壹生。在此期間,他經常去盧浮宮臨摹大師們的名畫。因為買不起油畫顏料,羅丹轉到了壹個雕塑班,從此愛上了雕塑。勒科克還介紹他到法國著名的動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 ~ 1875)那裏學習,使他得到了很好的基礎訓練。經過三年艱苦勤奮的學習,羅丹躊躇滿誌,準備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勒科克把羅丹介紹給當時著名的雕塑家(Hippolyte Maindron 1801 ~ 1884),並請他在羅丹的入學申請書上簽字,作為裁判,但沒有用,羅丹落選了。第二年還是落選了。第三年,壹個老主持人幹脆在羅丹的名字旁邊寫道:“我這輩子沒什麽才華,繼續申請也是浪費。”就這樣,這位未來的歐洲雕塑家被巴黎美術學院永遠拒絕了。這對渴望成為雕塑家的年輕羅丹是壹個沈重的打擊。

更大的打擊隨之而來。羅丹深愛的妹妹瑪麗因失戀進入修道院。兩年後,她虛弱的精神和身體無法承受失意和寒冷的生活,因病去世。羅丹的精神在這雙重打擊下徹底崩潰,毅然走上了姐姐的道路,出家為僧。然而羅丹強壯的身體供給了他無盡的欲望,其中對創作的渴望在壹個藝術家的心中點燃了無法控制的火焰,這讓對上帝和藝術同樣虔誠的羅丹陷入了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睿智的住持艾瑪從羅丹壓抑的表情中看到了他的想法。他為羅丹有機會繪畫和雕刻創造了條件。當他看到羅丹確實很有才華時,就勸說羅丹回歸世俗,繼續他的雕塑事業,“用藝術侍奉上帝”。這鼓勵了羅丹。羅丹懷著壹顆撫慰和感恩的心,在修道院為艾瑪院長做了壹座雕像。這座雕像表明,23歲的羅丹具有成為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技能。

羅丹回到萊科克,在他的幫助和支持下,開始了壹邊工作壹邊自學的生涯。由於買不起模特,他請了壹個叫比比的平頭乞丐做他的模特。乞丐的醜陋讓羅丹在他憔悴的臉上看到了悲傷和蒼涼,同時他也想到了米開朗基羅,這位孤獨的雕塑家,他壹生都在努力。於是,生活和藝術的美醜在羅丹眼中有了不同的意義。他在創作時註重作品表面的光的表達,把他想表現的思想內涵融入到作品中,使雕塑成為壹種強有力的語言,人們的思想感受遠遠超過了視覺感受。這種藝術理念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晚年所追求的,並在300多年後的羅丹《斷鼻之人》中首次展現,並壹直是他們壹生的靈魂和魅力之源。

羅丹不僅是雕塑大師,也是壹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或助手,即使只是有過交往,在藝術上也深受羅丹的影響,但羅丹作為老師,從不從藝術的角度束縛學生,所以他的學生都能成熟並脫穎而出,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們學習羅丹的創造精神,所以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很優秀,有些人日後名師。

羅丹的壹生,是被攻擊和嘲諷的壹生,也是被別人理解和支持的壹生。但他總是以偉大的人格正確面對這壹切。羅丹壹生攀登,終於達到了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壹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情感”。他的所有作品都證明了這個概念,深刻揭示了人類豐富的感情。在這方面,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塑大師。但他的偉大在於他的思想深刻:他沒有浪漫主義中那些容易看到的弊端,比如表面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劇題材,善於從破碎中發現力量和美好。這使他的藝術具有深刻的品格,既感人又鼓舞人心,使我們徜徉於靈魂的波濤、生命的意義、宇宙的奧秘和創造的神奇之中。由此看來,羅丹超越了浪漫主義、宗派、時代和地域,成為歷史銀河中壹顆璀璨的明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祖國,壹生致力於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生活中各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他開創了壹個全新的時代,創造了壹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們深刻的美感,激勵人們不斷思考。

  • 上一篇:彩色墨水遊戲優秀講稿
  • 下一篇:世界讀書日在線活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