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

簡介:本報告是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所與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聯合開展的項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統計分析》和國家通用項目《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相關行為調查與研究》(項目批準號:BLA090069)研究成果的壹部分。部分數據引自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所參與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本報告為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提供決策參考。

目錄:

第壹,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依然突出。

——超重肥胖嚴重。

近視的發病率持續增加。

——速度和力量的增長趨於停滯。

-耐力素質處於低谷,柔韌素質在提升。

-血壓失調很常見。

二、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原因分析

(壹)生活環境和飲食結構的重大變化導致體力活動明顯減少,加速了人體機能的退化,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水平也有所下降。

(2)以過度保護為特征的隔代教養方式剝奪了兒童促進其自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體育刺激;互聯網時代,以久坐行為為特征的靜態休閑模式,已經阻礙了青少年獲得持久而充足的運動樂趣,並形成以此為基礎的規律體育鍛煉的習慣。

(3)青少年考試升學壓力大,直接導致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學習時間延長,減少閑暇時間,尤其是體育鍛煉時間。

(D)不能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實施體育教學,導致學校體育課程失效,學生正常體育活動時間被擠出;體育課程設計缺乏科學性,脫離了學生的生長發育規律,大大削弱了鍛煉效果

(5)體育教師數量不足,教學能力下降,降低了體育教學質量。學校體育安全保障體系的缺失和場地器材的缺乏制約了學校體育的全面發展。1985至2005年,我國五次大規模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多項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指標下降趨勢呈加速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以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趨勢得到壹定程度的遏制,但總體反映的指標值仍令人擔憂,尤其是在以下指標上,問題十分突出。

——肺功能指標維持在較低水平。

肺活量/體重指數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人的肺功能。體質調查顯示,從1985到2005年,肺活量和肺活量/體重指數在整個20年間呈下降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分布顯示,優秀率為15.62%,良好率為22.59%,及格率為39.24%,不合格率為22.54%。與2008年相比,2010年各年齡組的測試成績均有小幅提升,不合格率降至20.08%。但肺功能總體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

——超重肥胖嚴重。

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學生不同營養狀況檢出率為營養不良8.58%,低體重42.21%,標準體重37.01%,超重4.55%,肥胖7.66%。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超重和肥胖分別增加到5.05%和9.41%,表明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和超重狀況繼續惡化。

1985體質調查顯示,當時超重肥胖問題並不突出,但問題是營養不良導致的體重不足,男生占28.9%,女生占36.1%。據2010統計,低體重男生和女生分別占38.88%和35.89%,說明低體重現象繼續存在。

從分析報告結果來看,目前青少年營養狀況呈現典型的“雙峰現象”,即超重和肥胖問題十分突出,營養不良和低體重現象沒有改變。

近視的發病率持續增加。

體質調查顯示,2005年中國學生視力不良發生率從1979上升。1985 7-22歲漢族學生視力不良率平均為34.26%。但此後,視力不良率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1999期間,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升至全球第二,僅次於當年“近視第壹大國”日本。1995,學生視力不良率平均超過50%。2005年的調查顯示,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小學生31.67%,初中生58.07%,高中生76.02%,大學生82.68%。

2008年,北京市65438+萬多名初中生參加了中考體育考試。結果顯示,69.28%的學生視力較差,即裸眼視力小於5.0。2008年上海市654.38+0.02萬多中小學生調查顯示,有5.059億學生視力不良,其中高中生視力不良超過80%。2008年湖南大學新生視力檢查發現,近視率居然達到了87.22%。

——速度和力量的增長趨於停滯。

速度、爆發力和力量是人類運動能力的重要基礎。根據體質調查,從65438到0995-2005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如反應速度素質的50米跑成績,反應爆發力素質的立定跳遠成績,反應力量素質的引體向上、斜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除了速度素質以外,都有明顯的下降。

分析報告顯示,從2008年到2010年,反映學生速度和力量的50米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斜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的成績基本沒有增長。根據青少年身體發育理論,男性在65,438+06歲之前速度素質發展迅速,女性在65,438+03歲之前速度素質發展迅速,男女都在20歲左右達到最好成績。但分析報告顯示,實際情況與此並不相符。從小學到大學,隨著年級的增加,優秀率下降,不合格率上升,說明大學生更加缺乏鍛煉。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女生)、引體向上(男生)成績也隨著學期的增加呈下降趨勢。其中,2010的大學男生引體向上通過率僅為70.44%。

-耐力素質處於低谷,柔韌素質在提升。

耐力素質與人體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密切相關。根據不同年齡,通過測試400米跑(或50米× 8往返跑,男女生年齡11-12),800米跑(女生年齡13-22),100米跑(13)根據體質調查,從1985到2005年,男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學生耐力素質不合格率為10%-14%,2006年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生比例為10.64%-12.84%。總的來說,大學比高中好,高中比初中好。其中,大學生耐力素質優秀率最低。總的來說,從2008年開始的三年時間裏,反映耐力素質的各項測試指標得分並沒有明顯提高。

柔韌性與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等軟組織的延展性有關。通過測試坐體的屈曲性能,反映人體的柔韌素質。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學生坐位前屈整體優秀率為27.75%,及格率為97.31%。2010年,學生前坐整體優秀率28.21%,及格率97.40%。不同班級學生的對比顯示,優秀率以大學最好,其次是小學和初中,最後是高中。2008-2010,學生各階段通過率均在96%以上,是學生各項素質的最佳指標。

-血壓失調很常見。

血壓調節能力反映了人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是身體適應性的重要指標。血壓調節能力差,容易引起體位改變引起的頭暈、昏厥。這項研究在國內並不多見。1999和2006年期間,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所體育健康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對北京市部分中小學生進行了“體位性血壓反射”測試。研究表明,總體來看,北京市中小學生血壓調節不良率在60%以上。兩項調查顯示,青少年血壓調節不良率並不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而是波動,普遍表現為血壓調節能力差的現象。從世界範圍來看,年輕壹代身體健康水平尤其是身體素質的下降趨勢並不是中國獨有的,很多國家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特別是在20世紀50年代,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問題逐漸成為世界發達國家面臨的難題,如何增強青少年兒童的體質健康也成為世界性的話題。近十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下降趨勢,也顯示出與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的背離,這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為了探究影響青少年體育健康的原因,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所體育健康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健康分會和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共同組織實施了《中國中小學體育教育基本情況調查(2006年9月-2008年6月)》和《中國學生健康相關行為和生活質量調查(2008-2009年)》。

生活環境的改善和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動空間,減少了青少年戶外活動的時間。經濟發展促進了城市的建設和城市化的進程。我國城鄉居民的居住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城市建設中高層公寓式和農村城市化聚集聚落式的推廣,客觀上限制了居民的活動空間和方式,大大減少了青少年的體育活動。與此同時,日益發達的交通和多樣化、現代化的出行方式也導致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體能節約,大大降低了體育運動對其生長發育的天然刺激。

西方快餐文化盛行,攝入過多高能量物質導致飲食不均衡或營養過剩,直接導致青少年肥胖增加。在過去的三十年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青少年的營養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然而,科學均衡的膳食結構尚未建立,洋快餐的誤導,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成為青少年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活動量和強度的降低,營養過剩是青少年肥胖日益嚴重的最重要原因。北京大學紀教授指出:在中國,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兒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越高;中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發達國家(美國除外)。

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下降趨勢,日本著名學者小泉純壹郎等腦科學家試圖從神經系統功能發育的角度揭示其規律和機制。腦科學研究認為,兒童早期“缺乏運動刺激”,後期“運動刺激不當”,是導致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的重要生理原因[1]。認為青少年和兒童在嬰兒期如果缺乏運動刺激或刺激不當,大腦得不到足夠的刺激,相應的神經系統功能就不會自然生長,人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腦科學研究認為,大腦的發育有壹系列的關鍵期和敏感期,相應的,人的生長發育也有關鍵期和敏感期。認為在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壹些後天獲得的身體機能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得到必要的外界刺激。如果外界的刺激不能滿足這些需求,就會錯過生長發育的最佳時機,人體的某些生理機能就永遠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研究指出,在現代化程度較低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環境中,青少年可以參加體育、勞動、同輩遊戲等活動,能夠滿足基本的體育需求,保持體育刺激與青少年自然成長的平衡關系,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環境的變化,運動刺激的負荷和強度在下降。如果在最重要的關鍵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運動刺激,就會導致相應的運動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學生的生長發育會逐漸失去物質基礎,表現為身體健康水平的下降。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不難發現,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與缺乏鍛煉和體育鍛煉密切相關。

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溺愛、嬌慣等養育方式的變化,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在過去的30年裏,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的流行改變了現代家庭的結構,“四二壹”的家庭結構模式帶來了育兒方式的變化。壹項調查顯示,全國0-6歲兒童中,近50%接受隔代教育。在北京,大約70%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隔代教育除了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進食需求,最大的弊端就是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出於安全考慮,孩子被限制在家庭內活動,不鼓勵戶外活動,使孩子缺乏必要的身體活動,導致嚴重缺乏鍛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年輕壹代的文化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也改變了青少年以體育鍛煉為主要內容的休閑形式。網絡時代,年輕壹代更喜歡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和快樂,更容易沈迷於虛擬時空,甚至發展成網癮。基於網絡的遊戲、閱讀、交友成為青少年的主要休閑方式,久坐不動的靜態生活習慣逐漸形成。根據基礎調查,中小學生在課後和周末花在“做作業”和“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上的時間最多。健康行為調查顯示,近20.2%的中學生每天上網、看電視、玩電子遊戲的時間接近1小時。周末有14.8%的中學生上網時間超過120分鐘。過多的時間沈迷於網絡,使得青少年沒有機會參加更多的戶外體育活動,無法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和與同齡人交往的快樂,難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近30年來,我國高考制度以文化課考試成績為標準選拔人才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我國家長對子女獲得優質高等教育機會的不懈追求,在壹定程度上導致青少年“應試”壓力越來越大。這種壓力體現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睡眠時間嚴重不足,課業負擔沈重。

健康行為調查顯示,近壹半的中小學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小學生睡眠9小時以上、初中生睡眠9小時以上、高中生睡眠8小時以上的要求。近70%的中學生早上6點左右起床。8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21∶30後睡覺。隨著年級的增加,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初中和高中畢業班學生經常在23: 00以後睡覺。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壹個人睡眠不足4小時,他的神經反應能力會下降45%。生理學研究表明,睡眠是兒童成長的主要時期。只有在晚上22:00-淩晨1的深度睡眠狀態下,人體生長激素才能大量分泌,最有效地激活人體的代謝過程,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如果睡眠不足,深度睡眠時間短,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很大影響,這無疑會嚴重危害學生的健康。

在升學和考試的壓力下,青年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大大超過國家相關規定。基礎調查顯示,60%以上的小學生在校時間超過7小時,60%以上的初中生在校時間超過9小時。由於課業負擔重,學生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也大大超過國家規定。調查顯示,大約50%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每天工作時間超過30分鐘。小學高年級約30%的學生每天工作60分鐘以上;約20%的初中生每天完成作業,超過國家標準1.5小時。有10%的中小學生每天作業時間甚至超過3小時。

中小學生不僅承擔著學校的學習任務,大部分學生還要完成父母安排的學習任務。基礎調查顯示,75%的中小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訓、學科輔導班或家庭教育。在國家規定的休息時間裏,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和完成作業上。休閑的第壹時間是看電視和上網,其次是看漫畫、書報等課外書,第三時間是打遊戲和與同齡人玩耍,而用於體育鍛煉的時間最少。

事實上,研究表明,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學習時間過長,對學生學習本身並無益處,只能嚴重降低學習效率。

基礎調查顯示,我國1/3以上學校的體育課程沒有按照“小學壹、二年級每周4小時,三年級至初中每周3小時,高中每周2小時”的國家規定實施。調查還顯示,體育課是學校課程中最容易被取消的課程之壹。

《學校體育條例》和《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學生每天應當保證壹小時的體育活動。但基礎調查顯示,只有18%的學生能做到每天1小時的身體活動,42%的學生只能做到每天0.5小時的身體活動,40%的學生不能做到每天平均0.5小時的身體活動。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長,每天能達到壹小時體育活動的學生逐漸減少。高中生的情況最差,僅占12.5%,而最好的小學生的情況也只能達到22.6%。

研究表明,新體育課程的目標體系並不是嚴格按照兒童生長發育、動作和能力發展的規律和順序來設計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更多的是根據運動訓練體系和教師能力來設計的。因此,體育教學的實施脫離了青少年神經系統發育、身體素質和機能發展的需要,不能在學生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給予最適宜的運動刺激,錯過了有效促進學生生長發育和增強體質健康的時機。

專家認為,當前我國體育課程改革仍處於“泛化”過程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評價體系,都不能圍繞提高學生身體機能和素質形成合力[2]。

高素質的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高效率、高質量的保證。高素質的體育教師足以滿足教學需要,並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能夠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然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劉海源,首都體育學院,2007)顯示,我國中小學約有60萬所,但體育教師只有43萬人左右,中小學體育教師約29萬人,其中小學體育教師最缺乏,約24萬人。在中西部廣大農村,由於學校規模的限制,學校只能保證語文、數學、外語等考試科目的師資,結構性體育教師嚴重不足。80%以上的學校都是兼職體育老師。同時,由於體育教師職業普遍被忽視,教師接受在職培訓和參與教研活動的機會較少,知識老化,技能衰退,導致教學能力得不到提高,嚴重降低了體育教學的效果。

全國中小學體育衛生專項督導(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專家參與)發現,目前,學生運動傷害缺乏健全的責任分擔機制和社會補償保障體系,導致學校體育未能依法全面實施。據調查,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沒有法律規定,教師和學校擔心承擔巨額賠償責任,這是制約學校體育正常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據此,調查發現,許多學校明令禁止開展諸如攀巖、體操、耐力跑、遊泳、足球等運動。雖然這些運動是危險和對抗性的,但它們對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是有益和有效的。

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是開展學校體育的必要條件。基礎調查顯示,60%以上的學校體育設施器材達不到國家標準(“有壹定差距”和“差距較大”各占壹半)。從區域來看,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尤為嚴重。《西部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中對農村學校的調查(曲宗虎,首都體育學院等。,2006)顯示,十五期間只有25.7%的學校能達到教育部規定的《體育器材目錄》的最低要求。阻礙農村學校體育正常開展的主要因素是“場地器材不足”。近十年來,城鎮新建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學校擴招形成的學生對體育場地和器材的需求。

【1】小泉英明。腦科學與教育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課題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吳昊,曲宗虎。中國西部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65,438+0 (3): 53-35。

上述引起青少年身體健康問題的原因,壹般都源於社會的發展變化。其中,有些原因是現代化的必然產物,無法消除,比如生活環境、交通方式、家庭結構等。,也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狀態。但是,有很多原因是可以通過社會和人類自身的努力來控制或消除的。比如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不健康的行為習慣、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學習壓力過大、體育教育不當等等。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對我們增強青少年體質,維護青少年健康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基於以上分析,本文認為,當前,從青少年教育的角度來看,促進青少年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教育幹預關鍵策略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壹是從嬰幼兒開始,大力提倡科學的家庭養育方式,消除對兒童的過度保護,確保兒童在入學前有足夠的自然運動刺激和合理的膳食營養,為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奠定重要基礎;其次,科學制定體育課程,提高體育教師的能力,以學校體育為主體,保證學生獲得足夠的與神經系統發育相匹配的適宜的運動刺激,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有效解決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再次,減輕學習壓力,保障學生的鍛煉權利,保證學生得到體育鍛煉的時間,為高質量的體育教育提供制度和條件保障。

當然,事實上,僅僅依靠教育幹預是不夠的。由於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成因,其形成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有的歷史悠久,歷史文化淵源深厚;有的是伴隨現代化而來的,是整個中國社會在面對快速推進的現代化時措手不及,沒有足夠的思想和物質準備造成的。

因此,解決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動員全社會共同努力。

(發布日期:2012-03-29來源: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初等教育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分類
  • 下一篇:求小學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及重難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