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壹、提高認識,深刻理解素質教育

經過幾年的改革,我們對素質教育仍有壹些誤解:教學強調智育,忽視德育和美育;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師權威,片面強調* * *,忽視學生的個性、感情、興趣、愛好、差異和個性;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安排學習過程,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壓制學生的自主性。結果是學生被馴服、被奴役,人格失衡;思維定勢,不善於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懷疑;墨守成規,不能創新;缺乏主動性,競爭能力差。因此,弘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精神,推進小學教師文化轉型,培養自尊、自強、自立、個性獨特、人格完善、具有創造精神、敢於創新的人才,是當前小學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我們必須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只有我們有了高度的認識,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素質教育的理念,不斷加強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更新素質教育的理念,不斷探索素質教育的思路。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過程中的教育潛能。

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素質教育要求受教育者的素質會更高,所以必須有相應的高素質教師。高素質的教育工作者不僅對素質教育的概念有高度的理解,而且在專業素質上力求完美。因此,要大力推進素質實施,必須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提高教師資源利用率,適時增加教師數量,充分配備各科使用的專任教師。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現代教育需要現代教學方法。“三點壹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必將拖慢素質教育的進程。只有加強資金投入,為師生解決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素質教育的推進保駕護航。以我們縣為例。縣城的學校雖然比農村的學校略好,但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目前還沒有學校在班級安裝多媒體,大部分都有多媒體教室。這怎麽能滿足成千上萬甚至上千名學生的需求呢?在其他方面,這是壹件大事。城鎮尚且如此,農村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必須加強學校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與時俱進,培養出壹批又壹批的優秀人才。

第三,搞好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中國是窮國,辦大規模教育。在教育投入短缺的情況下,不切實際地增加教師總數,只會進壹步加劇教育經費的短缺。但是,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必將阻礙素質教育的實施和發展,更談不上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落實,那些無辜的受教育者也會受害。

但是,為了緩解矛盾,可以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特別是對專業學科較強的教師。通過自學、培訓、在線學習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基本功,如“三筆”、“簡筆畫”、“普通話”、“思想教育”、“視聽知識”等最基本的基本基本功。特別要加強語言、板書、教具和學習工具的使用與制作、組織管理、與他人合作、課程資源開發、教學機智等基本技能的訓練,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更好地參與新課程改革,更快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當然,學校也可以自己解決經費,投資教師再學習,不斷提高教師主動學習和培訓的積極性,盡快培養出更多適應素質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第四,開放各科,讓學生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積極發展。而有些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只關註語文、數學、英語,課程是給別人寫的。只發書不上課的學校也不是沒有,尤其是國家課程《綜合實踐》和必修的地方課程根本不上,校本課程更是流失。主要原因是過於追求語文、數學、英語的成績,占用了其他科目的時間;再加上真正能勝任“輔修課”教學的老師少之又少,課程形同虛設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在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應該從完整的課程開始,但這絕非易事。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很多學校根本沒有上過所謂的“輔修課”,也沒有在輔修課上出類拔萃。有些學校因為沒有專門的音樂、美術、體育老師,所以“輔修課”的教學都是由教語文、數學、英語的老師來教。由於缺乏專業知識,上課處理事情更重要。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設備,壹些在聲、體、美方面有天賦的學生無法被發現和培養,甚至壹些學校剝奪了國家規定的每天壹小時的大課間活動。怎樣才能培養出健康的孩子?所以,首先要把三級課程都開好,把所有課程都開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貫徹全面發展的原則,讓學生積極發展。

當然,為了緩解小學專業教師短缺的矛盾,不妨讓有專長的老師以某壹所學校為基地,輪流把老師派到附近的幾所學校,讓孩子們唱歌、跳躍、畫畫;也可以由相關機構組織各種培訓班或速成班,以解燃眉之急。

五、落實目標,讓學生學好各科。

課程標準是規定壹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和實施建議的指導性文件。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目標和實施建議,特別是對全體學生的基本學習要求方面,都是詳細而明確的。課程標準是各學科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只有落實好課程標準,才能真正完成各科教學,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課程標準的實施首先要求領導者熟悉標準,每個教師都要有壹份標準,定期學習,不斷提高解釋和應用標準的能力。還可以舉辦各種競賽,激發教師主動學習課程標準。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壹定要註意壹個問題,就是壹定要實事求是地理解和執行標準。但是現在我們的教學質量總覺得提高不了,因為我們沒有現實地理解和執行課程標準。

上壹節課的時候,我們壹直想設定壹些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適應的要求,結果我們的目標壹個都沒有達到。究其原因,就是要分層次理解和執行課程標準。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壹樣的,但執行起來肯定是不壹樣的。我們絕不應該要求雙橋小學在課程標準的實施上有和紅山嘴小學壹樣的教學難度、教學進度和考試評價。條件差的學校,學生底子薄,說話淺,說得少,說得慢,學得所得,學得淺。我想這才是真正的“落實”課程標準,真正的發展學生。

老師總是擔心學生考不好,而原本按照《課標》要求設計的教學難度和內容安排,學生是看不懂的,也不是沒有效果。就像農村人可能不習慣大提琴和小提琴,可以拉二胡,敲鑼鼓,但是他很開心。所以,我們最好是讓受教育者對妳提供給他的東西感興趣,並願意參與和回應。其實很簡單。切實為學生落實教學目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

六、各學科* * *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中國的教育深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傳統的教育創新理念薄弱,這與中國沒能獲得貝爾獎有很大關系。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創新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華先生生前的壹句話,讓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我認為我們忽視了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

誠然,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壹科兩科的任務,而是所有學科的任務。各科必須把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來實施,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幾點。第壹,營造民主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教師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尊嚴”,零距離接觸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關系,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理解。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各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運用,能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三是引導學生放飛想象力,拓展創新思維。想象力是壹種酶,可以激活知識,開發智力,拓展思維,使學生全面探索事物,不斷豐富知識。只要教師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畫面或符號,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四是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學習始於思考,思考源於懷疑”,懷疑是壹切發現和創新的基礎。只有當有疑問時,才能促進學生的探索和創新。學生的提問往往是從好奇開始的。他們很活潑,對壹切都充滿好奇心。遇到問題時,他們喜歡“刨根問底”。教師要善於發現這個亮點,從而切入,讓水流動起來。五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每壹個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大膽進行發散性創作,啟發學生提出各種非確定性的想法,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向各個可能的方向傳播,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七、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白居易壹歲識字,六歲寫詩,十六歲成名。愛迪生只研究了三個月,卻有無數的新發明。這些都是因為興趣。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是最占優勢的,所以壹定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興趣就不怕學不好。但是,僅靠課堂教學這壹個渠道,很難完成教育教學訓練的任務,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了。特別是隨著社會信息化和學習的發展,課外教育活動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

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是學校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對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課外活動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或“延伸”,而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個性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根據各個學科的教材特點、各個年級的學生以及學校的具體情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必然的。壹些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非常有效,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非常有益。它們不僅不耽誤學生的學業,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其特長、興趣和愛好的發展創造充足的空間,對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大有裨益。

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如果青少年是自然的,習慣也就自然了。”習慣雖小,但影響深遠。好習慣創造輝煌,壞習慣毀掉美好。禮貌是壹種習慣,走到哪裏都能彬彬有禮;微笑是壹種習慣,可以提前消除很多不必要的委屈。所以,習慣決定命運。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的,必須通過後天的培養,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習慣的培養極其重要。有五個習慣是必須要培養的:壹是積極思考的習慣,二是高效學習的習慣,三是鍛煉身體的習慣,四是愛好廣泛的習慣,五是行動迅速的習慣。在培養的過程中,也要講究方法:壹是從小培養;第二,要制定三條規則;第三,要以身作則;第四,要註意強化;第五,要循序漸進;第六,要註意周期;第七,要家校結合。

“性相近,學遠”,人性很近;“習慣可以成就壹個人,也可以毀掉壹個人”,習慣決定人生。所以壹定要重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養成。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勝過給他們所有的物質財富。

九、註重德育,培養品學兼優的有教養的人。

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和青少年時期良好道德觀念的建立,是青少年時期人們科學世界觀形成的基礎和鋪墊。所以小學不能忽視和放松德育。

壹是在教育過程中堅持正面灌輸。少年時的大腦是壹張白紙,但塗朱時是紅色,塗墨時是黑色。灌輸的內容是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良好道德品質的教育。灌輸的目的是最終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祖國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把“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結合起來。“言傳身教”很重要。學生可以親眼聽到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什麽是應該做的,什麽是不應該做的。以身作則更重要。學生可以看出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

在教育方式上:第壹,要細心耐心。了解學生的年齡、性格、思想、愛好等。第二,要註意靈活性,避免死板說教。以身作則,手放下來做是可取的。第三,要因人而異的引導人。只有理智做事,細致引導,註重細節,理智理解,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第四,要善於激勵。善於發現閃光點,正面激勵,用正面發展抑制負面不良行為。

心中有千千萬萬的兵馬,如果使用不當,必將成為社會的壹大禍害。因此,從小學階段開始加強德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壹。

十、改革評價,發揮評價的真正功能。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機制和體系。現在的評價名字聽起來不錯,但是評價方式並沒有走出原有的困境,多是終結性評價,過程性和多樣性評價並不占優勢。因此,有必要改革現行的評價體系和機制,使評價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

日前,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後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備受社會關註,因為這是200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後的壹份出彩改革方案。

福建省實施課程改革發展素質教育。在新的改革方案中,可以體現素質教育的考核。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分為學業水平考試體系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根據方案,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實行分級,其中筆試科目按照A、B、C、D四個等級(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進行評分;運行檢查項目按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評定。學業水平測試結果由學校記入學籍檔案。

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溝通合作、體育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維度。根據綜合素質的不同維度及其表現特征,評價結果以不同方式呈現:“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審美與表現”評價結果以優秀、合格、有待提高三個等級呈現;“學習能力”和“溝通合作”的評價結果以A、B、C、D四個等級呈現;《體育與健康》測評結果以好、壹般、差三個等級呈現。

這個計劃有些素質教育的影子,但還遠遠不能真正全面的評價學生的素質,評價永遠是壹個無止境的話題。

總之,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有賴於教育戰線同仁的共同努力和奮鬥。雖然實施素質教育有許多困難,但我們應該相信,這些困難將逐步得到解決,素質教育在不久的將來壹定會取得輝煌的成績。

  • 上一篇:感謝精彩的演講
  • 下一篇:小學生用什麽牌子的鉛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