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導語:提問對於壹堂課來說至關重要。提問不僅可以檢驗課堂的教學效果,還可以活躍教學氣氛,拉近師生距離。提問是大多數老師喜歡的壹種教學方法,但是很多學生不喜歡。他們討厭被提問,甚至遠離提問的老師。學生對老師的不喜歡,甚至對課堂的恐懼,都是提問方式不正確造成的。那麽小學老師應該如何科學正確地提問呢?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1 1。這些問題很有趣。

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因此,教師的提問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就會有學習的動力,這是啟發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以引人入勝、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出有趣的問題,用科學、藝術、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積極思考。

比如讓學生想象壹張白紙的厚度,告訴他們只有0.083 mm,對折三次後的厚度是0.083×2×2×2=0.664 mm,小於1 mm..如果折疊50次,它的厚度是多少?會比課桌高還是比教學樓高?當老師宣布結果:“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學生們都很驚訝,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是怎麽連續計算出來的。這種提問形式可以讓枯燥的數學內容變得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二,問題是深思熟慮的

新課程倡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提問是壹種有效的載體。教師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的提問是學生思考的展示。面對同樣的問題情境,提出不同的問題,教學效果會有所不同。教師提問時,尤其需要考慮問題是否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是必要的,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以引起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思考。

比如在講授“直線”時,根據學生認知領域的六種不同層次的行為,對直線的概念也有不同的提問方式:

妳知道什麽是直線嗎?②妳會畫直線嗎?妳能告訴我畫直線的步驟嗎?妳能在這兩點之間畫壹條直線嗎?下圖中,哪張圖片代表的是壹條直線?沒有尺子怎麽畫直線?6.下列哪條線是曲線?什麽是直線?

六種不同的提問方式導致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思考。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它們?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實際教學情況,采取相應的提問方法,引起學生不同層次的思考。壹般來說,前三種提問方式常用於直接教學模式,後三種提問方式常用於間接教學模式。

第三,問題要有探索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具有現實性、意義性和挑戰性,應當有利於學生積極的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和交流活動,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壹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個性化的過程。“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不要把所有的過程和答案都展示出來,而要給學生的活動、想象和交流留下充分的空間,給學生留下積極思考和探索的機會。老師的提問應該更有挑戰性。

比如在梯形面積公式的教學中,可以設計問題:妳知道兩個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接成壹個平行四邊形,那麽拼接後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度與原梯形的高度有什麽關系?平行四邊形的底與原梯形的哪兩條線段有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原梯形的面積有什麽關系?如何求這個梯形的面積?

這樣設計的問題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間,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習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第四,問題具有創新性

教學時,教師在講壹個知識點到另壹個知識點時,要與自然相銜接,否則學生會感到困惑,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註重知識點的聯系,從多個角度、多個方向設計各種問題,發展學生的橫向、類比、逆向、聯想思維,使學生既能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又能運用已有知識,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創造和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比如在講授“圓的面積”時,教師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成近似的矩形,利用矩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裏知識的內在聯系是組裝的近似矩形的面積和原圓的面積是什麽關系,組裝的近似矩形的長和寬是什麽。為了及時提出這兩個問題,老師讓學生先操作,把壹個圓平均分成8份和16份,並剪成壹個近似的長方形。

第五,問題是時空的。

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後點名回答。思考時間要照顧到所有學生,以平均水平以上的學生為標準。這樣的標準對於水平差的學生來說很難,但通過努力可以跟上;對於高水平的學生來說,不會因為節奏慢而影響學習情緒。如果老師提問僅兩秒鐘就開始點名,脫口而出就能回答的問題沒有很強的價值。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通常會因為思考時間不足、精神緊張、準備不充分等原因而無法回答或急於回答。

所以在教學中,我經常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至少讓學生思考2 ~ 5秒,然後讓學生回答。如果問題是開放式的,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循序漸進地發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優化提問內容,把握提問時機,註重提問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提問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提問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第二部分課堂有效提問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貫徹新課程理念,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思維能力;提升師生互動水平,增進師生感情。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從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特點出發,提出具有挑戰性、清晰性、思考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以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百萬的出發點是問。”有經驗的老師總是精心設計獨特的問題來吸引學生進入狀態,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讓枯燥乏味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有效。

然而,在日常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壹些新教師往往只註重多提問,而不考慮提問的策略,很少關註什麽是有效提問以及如何提問,往往提出的問題過於籠統、簡單、形式主義。

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有以下四個功能:壹是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二是落實新課程理念,實現教學目標;三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思維能力;四是增進師生感情,提高師生互動水平。

有研究者總結,小學生學習數學出現思維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是學習數學受自身心理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制約;第二,學習數學還受到學習內容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制約。“小學生如果不能把數學語言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就容易出現壹些思維問題。

因此,根據有效提問的作用和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特點,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第壹,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心理活動。

如何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心理活動?有趣、好奇、有挑戰性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主體性。

因此,應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創設現實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活學生強烈的挑戰心理,強化探索的動力,讓學生躍躍欲試。

比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當學生已經覺得用“2+2+2+2+2+2+2”來表示“九個二相加”很麻煩時,老師及時提出問題:“妳能不能創造壹種簡單的寫法?”這樣壹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即學生們出現了“2+2登登”、“2+2+2多”、“2+2+…+2(9)”等壹系列創造。在及時肯定了學生的創作後,老師問:“能不能簡單壹點?”低年級的學生怎麽受得了這樣進壹步的挑戰,於是就有了“2+2 (9)”和“2× 9”...

學生在挑戰數學問題時是多麽有創造力啊!

第二,提出明確的問題,落實新課程理念,實現教學目標。

要落實新課程理念,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問題就要明確,否則學生就會困惑。

教師要經常提出明確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第三,提出思維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思維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問要有思想,把學生帶入設計好的問題情境中,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處於“憤怒”的心理境界。

教師要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提出深思熟慮的問題,督促學生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策略。

比如在“兩位數加壹位數(進位加)”的教學中,老師設計了壹個“摘星”的練習情境:每壹個加法公式的十位數上都布滿了星星,讓學生猜是什麽,猜對了才能摘星。

老師不是壹次展示所有的問題,而是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先展示第壹組4+25和34+8,讓學生先細讀,再獨立做數學題。

學生們做了口算後,問:“把加到幾十位的數和得到的數在公式中對比,發現什麽?”經過觀察,學生們很快發現,4+25與加數25或2的十位上的數相同,而34+8比加數34的十位上的數多1。

這其實已經觸及到了這節課的難點,老師接著問:“為什麽有的公式比幾十位數加1多了幾十位數,而有的公式就像加幾十位數壹樣多了幾十位數?”

逐壹提問,讓學生始終處於思維活躍的狀態。學生們立刻把這個聯想到兩個數字加起來是十的時候,會把壹進十。如果加起來不到十,就不要進壹。如果想知道數字是否小於十,可以通過看兩位數加起來是否為十來快速計算出數字。

這樣,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發現規律,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使學生利用發現的規律提高運算速度。

所以接下來的兩組練習,同學們都順利完成,正確率也高。

第四,提出開放性問題,發展發散思維,增進師生感情。

師生在課堂上的良好互動,或者說營造壹個民主、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因為封閉式或者簡單的問題,壹方面學生會不加思考或者猜測的回答,學生的思考量並不多。在標準答案的情況下,學生的思維成績會因為答案的公布而降低;另壹方面,學生很難在封閉式的提問中感受到自由和激情,感到輕松愉快,降低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不利於師生感情的培養。

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有時要設計壹些開放性的問題,釋放學生的發散情緒,從而更民主地引導他們。

老師將問題放大,學生經歷了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在思維中發展了發散性思維,讓學生感受到了自由、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增強了師生之間的親和力,融洽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第三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課堂提問在數學課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課堂提問是教師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它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重要手段;它是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助燃劑;它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是打開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它是促進師生思想交流的渠道。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有助於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因此,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對於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壹,精心設計,突出提問目的

問題的精心設計可以使教師自如地掌握課堂,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輕松愉快地理解知識,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數學學科特點來設計問題。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第壹,分析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狀態,科學設計問題。設計問題要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現實生活經驗為基礎,要有助於啟發所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提問的範圍和難度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其次,提問內容要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保留疑點。問題應該服務於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和復習舊知識,幫助學生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第三,把握數學的特點來設計問題。數學比其他學科更抽象。所以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高深的知識帶入生活,讓學生容易理解和享受。

二、創設情境,突出提問的樂趣

創設有效的提問情境是提高提問效率的重要途徑之壹。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註重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聯系實際生活、充滿數學氣息的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情境,表現出提問的興趣。具體來說:壹是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把數學學習當成自己的需要。二是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和生活經歷中提煉出有趣新穎的問題,借助真實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歷出發,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用生動的生活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思考,大膽地猜測,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在數學教學中,要適當穿插壹些數學遊戲,讓學生覺得數學並不枯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控制難度,突出提問的有效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提問的難度。具體來說:第壹,在學生最近的發展區提問。從心理學上講,人的認知水平有三個層次:已知區域;最近的開發區;未知區域。課堂上的問題不能在已知和未知的區域問,否則會太容易或太難。而是要提出對最近發展地區的學生來說具有挑戰性,但並不難的問題。只有挑戰性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感受到智力競賽的樂趣。問題難度太大,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必須把握問題的難度,保證問題的有效性。第二,問題數量不能太多。太多的問題讓學生感到厭惡,無法回答,滋生了學生的懶惰。問題太少影響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目的。這就需要老師控制題量,在設計題的時候力求精美、精致。第三,提問要分層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提問,壹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新的高度。設定的問題環環相扣;解決問題,壹層壹層剝竹筍。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清晰的層次感和組織感。

第四,尊重差異,突出問題的開放性。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讓每壹個學生都能自由表達不同的聲音,讓不同的聲音有存在的空間和力量。另外,學生的內在需求、思想實際、接受心理、接受規律都是不壹樣的,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面向全部,因人而異。壹種是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於學困生,重點要照顧他們,問簡單的問題,重點是鼓勵他們參與;對於中學生,問壹些稍微難壹點的問題,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對於有抱負的人來說,需要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發散思維,積極思考創新。總之,提問要因人而異,在更高的層次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是尊重學生的多樣性。數學是壹門嚴謹的邏輯學科,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時候壹道數學題的答案不是唯壹的,不同的解法可以體現學生不同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認真聽完學生的回答後,要認真對待學生的回答,充分肯定不同解答給出的答案,並對原答案進行表揚;對於不完全正確甚至完全錯誤的,也要分析其中的積極因素,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和存在的價值。

  • 上一篇:語文教學設計
  • 下一篇:教研室主任工作計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