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應該送什麽給老師?

應該送什麽給老師?

看透校園送禮現象,聽聽各界人士的評論

●送禮是學生自願還是家長“背書”?●送禮會影響教育的公平性嗎?

●如何看待送禮和正常的師生關系?●不要讓弱勢群體為送禮發愁。

編者按:逢年過節,中小學生自願送賀卡、臺歷、掛歷或自己制作小紀念品,以示對老師的尊重和感謝,無可厚非。然而,近年來記者發現,壹些學校在送賀卡的同時,也悄然衍生出壹股送禮風潮。這壹現象引起了社會關註。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禮物背後我們應該思考什麽?為此,新年伊始,本報特別邀請了壹些人來評論如何看待學生給老師送禮的話題。

記者目睹了現場。

為了了解學生給老師送禮的現象,記者選擇了“教師節”這個特定的日子,在北京的幾所學校進行了隨機采訪。

2002年9月10,早上7: 20在北京D小學門口。穿著校服的學生壹個接壹個地走進了學校。記者發現,三分之二入學的學生都有鮮花、賀卡和包裝精美的小禮盒。在學校門口不遠處,壹位衣著樸素的母親用無助的眼神看著女兒走進學校,引起了記者的註意,走上前和她攀談起來。交談中得知,她和丈夫都已離職,家庭生活拮據。今天是“教師節”。女兒給老師買禮物的願望沒有實現,我覺得很對不起她,但是她已經答應女兒明年會實現願望。不壹會兒,壹位年輕的母親騎著自行車,穿著體面的衣服送女兒去學校,手裏拿著三朵美麗的白百合。記者追上前問:為什麽要帶花來學校?為什麽帶三朵花?妳什麽時候買的花?原來女兒是班幹部,媽媽認為女兒的成長是老師培養的結果。今天是“教師節”,母親前壹天晚上陪女兒排隊給班主任、數學老師、英語老師買了1朵百合,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7時40分,記者來到北京Z小學。在離學校西北20米的地方,壹個賣花的被上學的學生圍了起來。不到5分鐘,桶裏的花就被搶光了。在入校的學生中,壹個沒帶禮物的男生抹著眼淚,責怪父親沒有給他送老師禮物。

7點55分,記者再次趕到G小學,此時所有的學生都已經進了教室。在校門口記者了解到,學校今天為學生開通了壹個郵箱,“讓我和老師說心裏話”,作為學生送給老師的節日禮物。這份“禮物”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點20分,記者走進北京希望小學,這是他采訪過的壹所農民工子弟學校。年輕的校長肖告訴記者,今天是“教師節”,學校放假壹天慶祝。在老師的桌子上,記者看到了插在包裝不那麽精致的玻璃瓶和禮盒裏的鮮花。壹位操著河南口音的男老師告訴記者,鮮花和小禮物是昨天下午學生送的。這是他第壹次在教師節收到禮物。他驚訝又感動。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但是壹種說不出的心情壹直縈繞在我的心頭。下崗女工無助的眼神;哭著責怪父親的男孩等。,走不掉。學生為什麽要給老師送禮物?老師會怎麽對待那些不給老師送禮的同學?很簡單的壹件事,現在卻摻雜了這麽多難以分辨的“內涵”,讓這個話題變得如此沈重!

馬上就要過年了。妳想給老師送禮物嗎?什麽禮物?對很多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成了壹件難事。(記者陳曉彤)

自由的父母和冷靜的老師。

趙忠信

中國是壹個禮儀之邦。禮貌是人類的天性。妳對我好,我不能辜負妳。在普通人的交往中,沒有錯。

但在壹些交往中,通過互贈禮物來表達某種關系和感情是不合適的。比如幹部和群眾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群眾給幹部送禮,學生給老師送禮,很容易扭曲“正常”的幹部教師關系。

目前,學生給老師送禮在學校相當普遍。前幾年,過年的時候,壹般都是學生送老師壹個日歷,沒什麽,也沒花多少錢。有的還借花獻佛。

最近在壹些地區或學校,學生和家長給老師送禮,互相攀比,壹天天升級,愈演愈烈。應該承認,大部分家長讓孩子送禮物給老師,是為了表達對培養教育孩子的辛苦的感謝,並沒有其他不合理的意圖;但是,也有壹些家長有壹些不正當的想法,比如希望老師能“偏心”,或者平時多照顧孩子。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想過:當孩子得知家長給老師送禮物的時候,會有什麽樣的想法?是更鼓勵孩子學習,還是會讓孩子產生壹些依賴,放松心態?

如果壹個老師欣然接受了父母的禮物,老師有沒有想過:當我們接受學生和家長的禮物時,很容易產生壹種“虧欠”感。妳還敢像過去那樣嚴格要求和管理學生嗎?學生犯錯違反學校紀律,敢批評嗎?俗話說:“拿某人的手短,吃某人的嘴軟。”

另外,如果壹旦嚴格管理學生,學生就“翻身”了怎麽辦?其他同學知道這個家長送老師貴重禮物會怎麽想?當其他老師知道壹個老師收到了父母送的貴重禮物,他們會怎麽看妳?有的父母不送禮物,有的禮物很貴,有的禮物不是很值錢。教師的工作能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嗎?教師尤其要想到自己的身份:我們是公職人員,和國家幹部壹樣,代表國家行使受教育權,盡教育學生的職責。收到學生和家長的禮物後,教師在公眾中的形象會發生變化,教師的人格會被家長和學生大打折扣。

當然,大部分老師面對的都是學生和家長送禮的現象,這是壹個兩難的選擇:收下,不合適;如果不接受,會讓父母擔心。妳覺得“禮物太輕”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最好的辦法是校領導在家長會上公開表態,拒絕用禮物表達對老師的感謝,由校領導代表老師表達“感謝”。這樣,既能幫助老師擺脫“收”與“不收”的困境,又能幫助家長擺脫“送”或“不送”的尷尬;既維護了老師的清白和在學生家長中的威信,也讓買不起禮物的家長徹底“松了壹口氣”。(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秘書說:儀式應該分為“輕”和“重”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教育局賴梅

學校作為社會道德的源頭,本應是壹片凈土,但令人擔憂的是,壹股送禮風也吹進了校園。尤其是逢年過節和過年前,除了賀卡、鮮花、小紀念品等普通禮物,學生們還贈送化妝品、項鏈等貴重禮物,攀比之風越來越嚴重。有些學生送禮物不是出於他們自己的意願,而是他們父母的意願。學生送禮風的由來很復雜:尊師重教的傳統,家長的討好心理,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等等。

學生應該給老師送禮物嗎?筆者認為簡單的完全禁止是不現實的。問題在於這份“禮物”的嚴肅性。如果禮物價格高,已經成為學生(家長)的負擔,這個禮物會造成不好的後果;如果禮物是“輕”的,比如學生自己做的賀卡,或者老師生病了,學生集體送壹束花表示慰問,這種禮物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反而能很好地表達對老師的真摯感情。應該說,這種儀式是高尚而積極的,沒有必要禁止。

但也有同學送禮是出於個人目的,希望送禮後能得到老師的特別關照,比如被評為“三好”學生,或者當班幹部。這種禮物變質了,對學生本身和學校的學風、教風都會產生負面影響。這種現象應該堅決制止。還有壹些同學送的是商業性質的禮物,比如用錢買文憑、買成績,是腐敗行為,應該依法懲處。

教師是教育的領導者,也是學生禮物的接受者。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讓學生的“禮物”合適、積極。因此,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正確引導學生的送禮行為。首先,作為壹名人民教師,絕對不能建議或提倡學生送禮,不能接受壹定價值的禮物。因為老師在孩子的成長生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老師的壹言壹行都在為成長中的孩子樹立榜樣。培養新壹代的高素質接班人,讓我們未來的社會風氣更加清潔,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做起,從學校教育做起。真正高尚的教師,需要學生和大眾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熱愛,而不是強調任何物質的表達;其次,要加強對消極送禮行為的正確引導和教育。由於學生正處於接受教育的階段,部分學生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還難以有清醒的認識。此外,有些家長為了討好老師,不顧孩子感受,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花大錢買禮物。作為老師,要加強教育和引導,讓學生明白壹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不是禮物送出去的,是自己掙來的。

教師還應註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和溝通,以達到* * *教育的目的;最後,老師壹定不能因為收了禮物而偏袒學生,從而影響教育的公平性。

校長說:表達心意的時候不要拿自己比。

江蘇省常州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小學邵蘭芳

教師作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實踐者和創造者,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註、尊重和贊譽。家長很滿意,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得到更多。由此,家長通過孩子或自己直接給老師送禮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壹些地區或學校甚至已經成為壹種慣例。作為校長——學校的管理者,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這裏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師的辛苦應該得到全社會和家長的認可和尊重。中國是禮儀之邦,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和家長願意流露出壹點點親情,是人之常情。“禮”不用多說。但是這個人的本性是有程度問題的。

歸根結底,首先要涉及師生關系。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對每壹個孩子負責,為每壹個孩子提供優質教育是教師的職責。中國有句古話,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師和家長的關系應該是君子之交。既然是君子之交,那麽彼此看重的應該是精神上的。物質交流要輕如水。家訪壹杯熱茶,說聲謝謝;節日的壹個電話,壹句問候;教師節的賀卡和鮮花都是表達心意的方式。

我們學校的老師曾經在教師節的時候把過去和現在的同學送的賀卡貼在辦公室的墻上。看著琳瑯滿目的卡片,老師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溫暖,尤其是那些家長和孩子親手制作的獨壹無二的卡片,讓老師們愛不釋手,精心珍藏。當老師的滿腦子都是銀子,這些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禮物表達的是真誠的祝願,留下的是溫暖和感動;它將激勵教師更加熱愛教育和學生。

所以,筆者認為,學生向老師表達思想的方式不應該被物化,更不應該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甚至形成攀比,這樣做弊大於利。

作為教師,要堅決避免把與家長的關系庸俗化,上升到師德、倫理、人格的高度。否則,這種風氣的盛行不僅會汙染社會風氣,還會玷汙教師這壹神聖的職業,教師的第壹職責就是育人。“因為和家長的關系,影響了和學生的關系,妨礙了教書育人的公平公正,耽誤了下壹代的健康成長。”這樣的結果很可能不是家長希望看到的。

老師說:禮物是老師價值觀的體現。

北京房山區第四中學楊濤

送禮的原因有很多。筆者認為,學生給老師送禮主要是因為老師的人格魅力。

我愛人是老師。平日裏,她所想所做的壹切,幾乎都是為了班上的學生。她的學生早餐前、晚餐中、睡前怎麽樣。家裏的電話也成了她和父母溝通的“熱線”。

年底,她還收到了學生送的20多份大小不壹的禮物。此時,眼前壹位老師的生活,讓我覺得學生送禮物是對老師的壹種同情和祝福,是對老師為人師表的壹種認可,甚至是對老師人格魅力的壹種“另類”詮釋。

試想,現在的學生,遠沒有像他們的祖輩、父輩那樣“聽話”、“崇拜”。他們敢於懷疑和質疑,也敢於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所以,學生送禮物給老師的前提是,師生們享受了生活的快樂,彼此溝通了感情,彼此心靈碰撞和橋接,彼此的思想發聲。只有這樣,老師在學生眼中才是既是老師又是朋友,民主平等的好老師。從而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似乎學生在日常與學生的交流中,會對我們老師不經意、不由自主的言行做出評判。如果失去了老師的人格魅力,最終會導致老師在學生的視線中消失。

回想過去,我上中學的時候,也給壹個女老師送過自己的飽滿花生。因為班主任作為母親豁達、開朗、聰慧、善良,我沈浸在濃濃的師愛之中,處於“有教無類”的教育境界,所以用花生來表達我的尊敬、敬佩和喜愛。

現在作者雖然也是廣義的教師,但實際上是“中層幹部”。所謂的教育管理者,與老師的接觸遠遠多於與學生的接觸,他所謂的人格魅力根本沒有機會在學生面前展示。這就註定了去年底,作者沒能收到任何學生的禮物,哪怕是壹張小小的賀卡。這不也從另壹個側面證明了學生給老師送禮,想表達的是對老師的崇敬、關心甚至是好感嗎?

希望這種學生,像壹股清泉,不帶任何銅臭味和功利,給老師壹點禮物,不要任意拖延,維護師愛風韻的美好境界!

家長說:校園送禮壹定要有規定。

王煥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校園送禮問題,幾乎不能算是學生對老師真摯感情的真實表達。事實上,送禮之風壹旦被個人帶起來,正常的、高尚的師生感情就摻雜了沙子。現在有錢人越來越多,壹些學生和家長經常給老師送價值幾百甚至上千元的禮物,或者請老師吃飯,或者補貼旅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然會更加關註相關的學生。事實上,這樣的“關心”已經成為老師對家長和學生的壹種“回報”。這種回歸直接挑戰了教育的公平原則,這已經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了。當然,其他學生和家長也不會心甘情願地承受這樣的不公平,於是在社會規範缺失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加入給老師送禮的行列,以求得到老師同樣的“照顧”。面對這些帶著期望的禮物,老師們很痛苦,但更難。因為,禮物無論大小,都是壹種寄托,哪個老師能拒絕家長和孩子的寄托?於是,校園送禮問題就進入了這樣壹個怪圈。

必須承認,雖然這幾年我們的立法步伐加快了,包括教育在內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是還存在壹些盲點。比如在學校與社會的關系中,在師生關系中,校園送禮問題暴露了法律法規的壹大盲區。類似的問題在法制比較完備的國家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他們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我還記得在英國參加壹個聚會,紀念系裏壹位80歲教授的生日。晚會的氣氛相當熱烈,但全系送給老教授的最重要的禮物是壹張全系所有老師簽名的生日卡。不能說他們的交情不深,但是他們的親情卻凝聚在這張卡片上。壹個英國朋友也告訴我,不管是讀書還是找工作,相關人員包括老師都絕對不會收當事人的禮物,當事人不會送,相關人員也不會接。在此過程中,任何可能損害當事人人權和利益的言行都可能被起訴。

當今中國,市場經濟的建立,教育需求的增加,許多新問題的出現,都需要新的理論境界和新的解決方案。既然有師生關系,就要求有相應的師生關系規範。既然學生、老師、家長、學校、政府、社會之間都有關系,都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當然,有些規範要以道德為核心,但光有道德是不夠的。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相應的法律法規盡快出臺。到那時,我們將在道無情而情有獨鐘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和工作,師生之間坦誠相待,相安無事。

過節送什麽禮物好呢?

北京農學院的張向平

“老師,如此傳道授業解惑。”所以,學生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是:學生走好路,完成學業,提出問題——學生,所以走好路,提出問題。

如果壹個小學生在教師節對老師說:我今天按照妳的指示幫媽媽多打掃了壹個房間;或者說,我今天多做壹道題,就是給老師最好的節日禮物。

對於中學生來說,如果能多理解父母的辛苦和關心,或者克服壹次和同學的爭吵,或者多融會貫通壹些知識,或者提出壹些值得老師思考的問題,就是給老師最好的節日禮物。

大學生送給老師的最好的節日禮物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但應該只有三種:聽課、停課或提問。

如果畢業的學生在教師節問候老師,或者用自己的工資給老師買個小禮物,也是非常好的禮物。

在校學生沒有經濟來源。即使獲得獎學金,也要孝敬父母。除急診等特殊情況外,不應存在師生物質關系。物質和經濟關系只能發生在父母或監護人與學校之間。師生之間只有文化和精神上的關系:道、業、惑。

能否建立正常的師生關系,取決於老師。老師強,學生弱,強者主宰,弱者服從。所謂的師生平等只是壹種虛偽的說法,即使在歐美的大學裏,也已經開始反思了,何況中小學。學生離校後,強弱格局發生變化,所以如果畢業的學生給老師送禮,並不代表師生關系不正常。相反,這意味著在學校師生關系很好。

即使老師很敬業,很敏感,很迷茫,但如果社會風氣低落,也不容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但是作為壹個強勢的老師,自己的班級還是有壹定的回旋余地的,尤其是小學,其次是中學,最後是大學。參考資料:

中國教育報,第4版,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7月。

  • 上一篇:寫作文的五大優勢
  • 下一篇:小學特崗教師考什麽科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