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覺和軸對稱性

如何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覺和軸對稱性

壹,教材的呈現

教材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讓學生熟悉剪子的刀刃張開、兩只手放在鐘面上、紅領巾的兩邊所形成的角度,幫助他們直觀地理解角度,然後讓他們試著自由畫出角度,知道角度各部分的名稱,最後讓他們在平面圖形中找到角度,學會識別角度。第二部分,首先讓學生通過附錄3中的比較,學會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通過比較大、小三角形板對應的角度,學生初步認識到角度與兩邊口的大小有關,而與邊的長短無關;第三部分是鞏固練習。共有六題,第1和第2題是鞏固第壹部分的畫圖和識別角度的內容,第3題是鞏固第二部分的角度的內容,第4-6題可以作為本課的綜合練習。

二、教科書編者的意圖

北師大教材的特點是內容精而少:對應的主題圖,少量的對話和學生的建議。

有幾個問題。在“理解角”課程中,以圖形為主。老師有必要讓學生根據書上的圖形來了解邊角的基本知識,然後完成練習鞏固嗎?想壹想肯定沒這麽簡單。編輯的意圖是什麽?我認為圖形越簡單,含義就越深刻。作為壹名教師,我們應該仔細思考如何教才能讓學生學得有趣,不僅掌握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現在我們來詳細分析壹下:

第壹部分:對角度的初步認識。

1.在主場景中,教材首先呈現了三件大家熟悉的生活用品——剪刀、鐘表、紅領子。

毛巾,剪刀,兩把開著的刀片,兩只手放在鐘面上和紅領巾的兩邊可以形成角度,角度的圖形是專門用紅線畫在三件物品上的,而這些都是角度。這個過程是讓學生體驗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度的過程,是直觀理解角度的第壹步,由復雜的物理圖形簡化為幾何線條圖形,從而達到直觀。老師在這裏最好用課件的動畫來呈現,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個角,明白這個角不同於桌子的角和我們口語中的角。而且老師上課的時候,學生還可以觸摸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壹角,從物理觸摸——在課件屏幕上顯示物理圖形到抽象到平面圖形角,循序漸進,讓學生直觀深刻地感受幾何。

2.教材只給了畫壹幅圖的題目,然後展示了三幅學生畫的圖。很簡單的三張圖,

但從圖中可以看出,學生畫角所用的工具是不同的,所以要求老師引導學生自由畫角,學生畫角後要通過相互交流和比較來了解角的特點。比如,角的兩條線必須相交,但不能“突出”,只能走向交點。在這裏,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借助身邊的事物學會動手,既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觀察能力和抽象能力,體現了幾何直覺。

3.教材讓學生知道角的名稱和角的記法和讀法,老師可以在那裏畫圖。

鏈接後直接告訴學生,兩條直線叫做角的邊,兩條直線相交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壹般壹個圖形不會只有壹個角,所以為了區分每個角,在每個角上都標上壹個序號,以便區分和讀取。序號標記是什麽,就記為∠幾個,讀作:角幾個。書上標註的角度是1。老師要讓學生知道這個數字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改變的,老師還要強調標記要規範美觀。在這裏,學生可以理解壹個角是由壹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也可以接觸到角的數學符號,感受到幾何圖形和數學符號非常生動、簡單、直觀。

4.教材要求學生在四個平面幾何圖形中各找出三個角,並標出。圖1是學習用的。

學生的演示,剩下的三個圖形角比較多,學生看起來容易發現,但也容易出錯,容易走入誤區。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壹定要註意學生的展示和交流,每個學生只發現三個角,但通過展示,可能會發現所有的打鬥,讓學生進壹步識別角,加深對對角線的理解。同時,學生還可以識別橋洞圖形中曲邊與底邊相交不是角。這個反例比較好。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別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進壹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符號的美,體現了幾何直觀。

第二部分:比較角度的大小。

1,教材是把附錄3中的圖1剪了兩個角,讓學生自己比較。在這

學校的學生只能通過直觀的操作和疊加來比較角度。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先觀察,再猜測,說出哪個角度大,哪個角度小,並說明原因。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在這裏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積極的評價,然後做驗證,讓學生動手做,學生用重疊法驗證。在驗證的同時,讓學生明白重疊的方法是頂點對齊,壹邊對齊。通過觀察另壹邊落在圖形內部還是外部來判斷角度的大小。最後,老師還可以通過課件的動畫演示,增加這個環節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2.教材是讓學生比較兩個三角形的角,讓他們找東西。這個問題是讓學生

通過動手操作,更加清晰地觀察到“角度與張口有關,與邊長無關”的事實。這個環節是否需要提前準備兩個三角形,讓學生先觀察兩個三角形?學生說不壹樣是因為大小不壹樣,但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壹樣是因為形狀壹樣。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形狀相同的原因與三角形的三個角有關,讓學生自己操作,發現兩個三角形對應的三個角相等,讓學生觸摸兩個角對應的邊,發現對應邊的長度不同。既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感受到幾何圖形的形狀和大小與自身的密切關系。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

1.教材中的練習都是對前面學習的兩部分的深化和鞏固。對於第三個問題的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淘氣活動角,想想這個活動角要準備什麽。學生將說出兩根棍子、繩子或兩張薄紙、圖釘和其他物品的名稱。這時候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壹些簡單的物品,分發給學生做壹個活動角度,進壹步了解角度的構成。然後學生可以移動角度,發現角度兩邊都可以移動,從而感受角度的變化。當兩邊拉開時,角變得越來越大,當角的兩邊合攏時,角變得越來越小,這樣學生就能感知到角的大小和大小。在這裏,靜態的平面圖形轉化為對實物的動態操作,不僅使學生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和知識探究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直覺和興趣。

2.教材中的第六題是擴展題,體現了靈活性和多變性,不僅是問題答案的多變性,

除此之外,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操作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剪、畫、折等。所以這個環節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完成。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抽象思維能力都在這裏得到訓練。

第三,教材啟發教師教學。

剛接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的時候,聽前輩說北師大的教材有很多不足。

不過內容雜而多,最重要的是圖多字少。當時覺得很難教,因為不知道教什麽。慢慢教下來,發現北師大的教材是壹本簡單、深刻、有意義的書。知識表面看起來很簡單,但內容卻很豐富,很有內涵,需要老師仔細琢磨。他並沒有給老師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但是給了老師很大的思考空間,讓老師可以根據自己和學生的情況制定教學方法,非常註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比如,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數學抽象能力、幾何直觀能力,可以通過看壹看、畫壹畫、摸壹摸、剪壹剪、折壹折、量壹量等來提高。最重要的是,這些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數學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數學學習事半功倍。對於數學知識的抽象表達,學生很難理解和探究數學的本質,所以圖形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和提取數學知識。因此,幾何直觀能力是學好小學幾何知識的保證,是思考數學問題、發展數形結合思想、形成空間概念的基礎,是學生必備的數學素養。因此,作為壹線數學教師,壹定要認真研讀教材,利用書中的圖片,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方法,讓學生有直觀的幾何能力,在玩中學、學中有樂中學習數學。

  • 上一篇:小學生六年級課堂紀律太差。我該怎麽辦?
  • 下一篇:家長沖動報班會對孩子產生什麽影響?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