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僑鄉賢

僑鄉賢

朝陽桂魚片

朝陽區貴嶼鎮是壹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華僑華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鄉賢熱心支持家鄉的教育事業,為家鄉捐款捐物。

據不完全統計,該鎮有貴嶼中學、華美初級中學、華美小學、玉倉小學、桃園小學、南安小學、鳳新小學、鳳崗小學、山前小學、石廈小學、嘉安小學等12所學校,累計獲得華僑和國內鄉鎮領導的學校建設資金6631。

貴嶼中學百年變臉。

朝陽貴嶼中學是壹所由民辦學校演變而來,歷經世紀變遷的學校。

學校占地30余畝,包括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圖書館、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中心等配套設施。

整個校園布局有序,鳥語花香,和諧文明。

海外華人自古就有捐錢促學的傳統。

新中國成立前,貴嶼華美村華僑陳耀渠先後以1911、1927兩次捐贈巨款,支持貴嶼中學的前身何潔中學的創辦。

65438年至0947年,貴嶼華美村企業家陳伯宇在貴嶼投資興辦平民學校和女子學校,並在貴嶼中學的前身何潔中學任教。

可見海外華僑、鄉賢有著關註家鄉教育發展、捐資助學貴島的光榮傳統。

因此,祖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面對祖國發展的大好形勢,廣大華僑和鄉賢更加熱心幫助和支持家鄉建設學校。

1995年,旅美華僑陳伯宇的女兒陳素秋命令子女回貴嶼中學捐款5萬美元,修建壹座名為“陳伯宇紀念樓”的教學樓,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

鄉賢接力延續僑校風采

繼承了僑鄉先輩捐資助學的傳統,離開貴嶼的後輩也在事業有成後,紛紛回國支持黎姿的公益事業。

陳邵青,貴嶼鄉賢,深圳信立康集團董事長,2016回鄉成立信立康基金會,以助學為宗旨。

基金會成立7年來,累計發放獎學金200.9萬元。

去年基金會在貴嶼中學組織了壹次活動,發現學校宿舍和功能教室不足。為解決學校發展的“瓶頸”,陳捐款654.38+05萬元,並動員莊、李、陳佩娟、等其他熱心村民捐款550萬元,* * *為學校修建了壹棟五層樓的漂亮樓房。

2022年5月,雅秀大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400多平方米。配有學生宿舍、圖書館、食堂、禮堂等功能設施。,為住校生提供600張宿舍床位、辦學條件和學生住宿條件。

就這樣,貴嶼的華僑、鄉賢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的慈善行為代代相傳,蔚然成風,貴嶼的教育也隨之興盛起來。

給鳳崗和南安兩所小學捐工資的村支書。

鳳崗小學,原名鳳老小學,創建於1952,開始設在盧氏大宗祠。後來經過改造,改名為鳳崗小學,但校舍還是簡單的平房結構。

2000年,鳳崗村村委會多方集資,主要依靠華僑和家鄉盧希安梅峰的慷慨解囊,集資1.4萬余元,將平房校舍改造成四層教學樓。

新建學校總占地面積51.20平方米,配有標準教室、教師辦公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音樂室、美術室、科學實驗室、心理咨詢室、圖書館等。同時建設200米環形亞克力跑道、籃球場等設施。

2017年,為促進教育事業更好的發展,鳳崗村各界鄉村聖賢捐款160余萬元成立公益教育基金會。

在這些捐款的鄉賢中,特別值得壹提的是現任鳳崗村書記、村委會主任陸。

年輕的時候,他去了深圳創業。成功後,他回到村裏被選為書記。他以“不再窮教育”為理念,盡力改善村裏的辦學條件和質量。

在集資成立公益教育基金會時,魯拿出自己當秘書三年的工資1.1.000元,再自掏腰包籌集1.20萬元,全額捐給基金會。

魯的心學教育是為家鄉建設和發展的壹種自覺行為,受到鄉親們的稱贊和支持。

無獨有偶,同樣創辦於1952的南安小學也開始在南安村楊氏宗祠建立。

1986年3月,南安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由香港同胞楊煥波牽頭捐款,* * *集資90萬港幣重建新校舍。

1987 65438+2月,新校舍竣工,占地1850平方米,建築面積3380平方米。三層建築的頂部用琉璃瓦裝飾,典雅美觀。

在南安小學的重建和辦學過程中,南安村領導也給予了全力支持。

楊書記每年全額捐出工資7.2萬元,並自掏腰包籌資65438+萬元,為村裏做了三件好事。壹是給村裏70歲以上的老人發慰問金,二是給學校發獎學金,三是獎勵考上村裏大學的學生。

楊這樣做的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支持學校的發展,讓學校辦好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

鳳崗村的陸和南安村的楊作為村級基層幹部,願意為村集體利益和發展教育事業貢獻力量,他們的精神得到了村民的廣泛贊譽。

華僑家長陳積極推動華美中小學建設。

貴嶼華美小學原設在該村的陳石祠堂內,華美初級中學設在河頭祠堂內。

這兩所學校都是在外國遊客的捐贈下離開祠堂進入建築的。

改革開放的春風溫暖了祖國,海外僑胞紛紛開始走親訪友,生活在泰國的貴嶼華人陳就是其中之壹。

陳出生於1929美麗的新河頭貴嶼。

抗日戰爭時期,他隨母親和弟弟到泰國,與早年到泰國謀生的父親陳重聚。

為了生計,他在泰國當過搬運工和煤老板,後來奮鬥多年,成為泰國最大的雞肉、飼料供應商和雞肉出口商,被譽為“泰國農牧之王”。

生活在泰國的陳壹直很想念他的家鄉。

從65438到0982,他了解到家鄉教育基礎薄弱,與華美鄉的陳、陳迎賓、等多位華僑合作,捐資40余萬元興建華美華僑學校。

這所學校於1983建成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華美鄉的教育條件。

1991年春,陳再次回到家鄉探親。得知隨著經濟的發展,家鄉的中小學校舍跟不上時代的需要,他多次在自己華麗的家鄉泰國和香港召集會議,商討為家鄉捐資辦學。

會上,陳率先表態:“我將盡我所能支持家鄉的教育事業。

會後,他和他的兄弟* * *,參加了隆重的儀式,並捐贈了654.38+03萬港元來建造學校。

其他華僑親屬也積極參與,委托汕頭設計院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規劃設計。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新學校於1993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這座新建的學校占地4萬平方米。學校的主樓有五層樓高。配有教室、圖書館、教師辦公室和宿舍、禮堂和食堂。美麗壯觀,可容納中小學共同辦學,為華美鄉新學期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

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了管理方便,華美中學搬至1983初建的華美華僑學校,與華美小學分開辦學。

此後,華美村華僑鮮香再次踴躍捐款。在當地黨政部門的支持下,2008年8月新建了華美初級中學。

這所新建的中學占地面積18650平方米,總投資1450萬元,其中788萬元捐贈給陳創文等220位華僑先賢。

臺橋父母陳,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為貴嶼華美小學、華美初級中學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榮獲汕頭市榮譽市民稱號。

貴嶼僑鄉看重花的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朝陽區貴嶼鎮有著尊重文學、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

改革開放以來,貴嶼鎮廣大華僑壹直十分關註家鄉的教育,盡最大努力改善鄉鎮辦學條件,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於倉小學於倉村客莊德茂,1925出生在村裏的壹個農民家庭。早年在香港做木匠,後創辦德茂集團(加拿大)、德興樓酒店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

1978年,莊德茂回老家探親。當他看到村裏的孩子還在老祠堂裏上課時,他就急了,覺得這種情況必須改變。

於是,他和香港的親戚商量,提議為家鄉建壹所小學。大家盡量捐,他最後總結。

1985年,莊德茂捐款84萬元,村裏新建了占地7685平方米、建築面積2520平方米的兩層校舍,容納了800多名學生,解決了村裏的小學生問題,結束了祠堂辦學的歷史。

桃園學校桃園學校原為寶島新厝小學。

2008年,鄉村聖賢莊楚雄見原校舍危房漏雨,即帶領多名熱心鄉村聖賢慷慨解囊,集資10.8萬元,於2013年新建校舍,於2015年6月前竣工投入使用。

新校區占地約25畝,建築面積1.05萬平方米,其中小學5000平方米,初中5500平方米。

學校設有多功能電腦室、電腦教室、美術室、音樂室、科學實驗室、閱覽室和體育活動室,可容納200人。操場區域還建有200米橡膠跑道、籃球場和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

全校設施齊全,校園文化濃厚,學生課余生活豐富,學校健康、和諧、穩步發展。

1991年,山前村幹部赴泰國、香港等地看望僑胞,與大家壹起捐資助學,得到了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香港同胞郭恒達、泰國華僑郭、郭華閣等16戶村民捐款83萬元,在村裏建了壹所山前小學。

2004年,香港同胞郭恒達、郭分別捐資人民幣1.48萬元、港幣1.63萬元擴建學校校園。

本次擴建後,千山小學占地面積7892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基本滿足了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2022年4月,向大和、郭先河、郭先超、郭先池、郭先喜每人捐款1萬元,重修了校門口的水泥路,進壹步改善了學校的整體環境。

石廈小學石廈小學原位於小北山腳下的老房子群中。由幾間低矮陰暗的土木結構平房組成,學校環境惡劣。

1997年8月,石霞村用向先籌集的資金在村東新建了壹所小學,其中向先鄭捐款3.8萬元。

新建學校占地4200平方米,主教學樓為兩層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建築,面積960平方米,供六個班的學生學習。

此後,隨著時代的發展,鄭昌明、鄭等鄉賢於2015年集資44萬元,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建成了教學樓三樓,擴建了多功能廳、圖書館、美術書法室、電腦室等設施。

2016成立了以鄉賢鄭書明為首的石霞鄉村教育基金會,籌集教育經費20余萬元,幫助學校聘請代課教師,使學校教育活動得以正常開展。

2000年,嘉安小學由農村聖人楊慷慨捐助80萬元,加上654.38+0.5萬元的市、鎮資金和村集體集資,開始籌建嘉安學校。

學校於2002年3月建成,建築面積2338平方米。擁有兩層教學辦公綜合樓、美術室、音樂室、體育器材室、圖書館、微機室、科學實驗室、百米直道、籃球場、羽毛球場。

如果妳對自考/成考有任何疑問,不了解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點擊最下方咨詢先生官網,免費獲取復習資料:/xl/

  • 上一篇:汕頭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捐了什麽辦學?
  • 下一篇:勞動技術學科如何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