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抵抗挫折的方法

小學生抵抗挫折的方法

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或認為自己無法克服的障礙,使自己的需要或動機得不到滿足。中小學生應對挫折有消極方式、妥協方式和積極方式。

1.挫折後的消極應對方式

攻擊性行為:又稱攻擊和對抗。分為直接攻擊和間接攻擊。(1)直擊。當壹個人受到挫折時,就會引起憤怒,直接攻擊構成挫敗感的人或事。(2)間接攻擊也叫轉身攻擊。間接攻擊是把受挫後的憤怒轉移到自己、當事人或無關的人和事上。原因是:①對自己缺乏信心,悲觀,容易把攻擊的目標轉向自己,責怪自己;(2)當個體感知到引起挫敗感的真實對象無法攻擊時,就把憤怒發泄到其他人或事物上;(3)當挫折來源不明時,這種情況下,個體找不到明顯的攻擊對象,就會把情緒發泄在與真正的挫折無關的人或事上。

隨性行為:指部分學生多次受挫,產生“我不行”的消極心理,自暴自棄,遲到、早退、逃課,自由散漫。

逃避行為:指在現實生活中,當與社會和他人發生矛盾和沖突時,不能有意識地去解決,而容易回避。(1)逃到另壹個觀點;(2)逃向幻想世界;(3)逃向精神病。

固執行為:指壹些經常被老師指責的學生變得冷漠,對事情視而不見,失去喜怒哀樂等正常的心理反應。他們雖然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不當,但仍然不接受教訓,反而重復無效行為。

逆反行為:指部分學生在受挫後不能理性思考和對待失敗的原因,而是放任自己的情緒,盲目或有意地抵制、反對、抗拒、排斥壹切。

倒退行為:又稱退化,是指個體為適應挫折而產生的倒退反應。也就是說,個體在遭受挫折後,失去了追求目標的動力,以幼稚的對挫折的依賴來應對困難。

2.挫折後的妥協應對方式

妥協的方式包括合理化、宣泄、轉移和壓抑。

(1)合理化又稱裝飾,是最常見的自衛反應方式,是指當行為目標無法實現時,當事人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焦慮,尋找各種冠冕堂皇的可以原諒的理由或借口來為自己的失敗辯解。其表現為:(1)酸葡萄反應;(2)甜檸檬反應;(3)推諉。

(2)表意功能是指添加他人所具有的品質,使其對自己產生羨慕的感覺。表現為模仿被害人的行為,冒充他人的行為。

(3)投射是把自己不喜歡、不能接受的性格、態度、思想、欲望轉移到外界或他人身上,不自覺地減輕自己的罪惡感和壓力。

(4)反向動作(Reverse action)又稱反向形成,是壹種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采取壹種與自己本意相反的行動來控制內心的焦慮。換句話說,逆向行動是人們用來應對壹些無法接受的欲望和沖突的壹種防禦手段。弗洛伊德認為,反向動作是潛意識的自我保護,是由本我的對立引起的。

3.挫折後的積極應對方式

壹次又壹次的嘗試;調整目標;替代;心理咨詢等。其中,替代:如果個體對壹個對象的動機、感受和態度不被社會所接受,或者當他認為自己會遇到困難時,就會把這樣的感受和態度轉向其他對象來替代。具體包括:

(1)補償:當個體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阻礙,或者個體因自身缺陷而無法實現目標時,他會用另壹個可能成功的活動來代替。

(2)升華:改變不被社會接受的行為目的,在更高層次上表現出來,以滿足社會要求,跨越挫折。

  • 上一篇:初級英語通用句100句
  • 下一篇:學生寒假有必要延長到兩個月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