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空軍飛行員標準

空軍飛行員標準

空軍飛行員標準

當年真正的軍用版59式手槍幾乎都披上了這種盾徽——這很公安,但實際上公安系統裝備的59式手槍數量並不多。

59式手槍,仿制原型是蘇聯馬卡羅夫PM手槍。如果讓河馬用壹個詞來形容PM手槍,我會選擇壹個當代中國語境下非常重要的褒義詞:實事求是。

PM手槍於1951正式列裝蘇軍。這種手槍的研制是基於7.62×25mm托卡列夫手槍彈藥和武器的經驗教訓。7.62×25mm托卡列夫手槍子彈源於7.63×25mm毛瑟手槍子彈,是壹種彈頭小、初速高的手槍子彈。這使得它用在PPD、PPSh、PPS等帶長槍的沖鋒槍上相當不錯,可以摧毀壹些薄弱的掩體殺傷對手。但用在槍管較短的手槍中,如TT-33(我國仿制手槍為51/54)時,就存在止退效果不夠的問題。

二戰結束後,蘇軍總結戰時經驗發現,與步槍和沖鋒槍相比,手槍在實戰中的使用率極低;再加上托卡列夫手槍固有的壹些缺點,我們決定研制壹種新型的軍官防身手槍,要求這種半自動手槍比托卡列夫手槍更小巧、更安全、更無效。最後壹個要求直接決定了壹種新彈藥的誕生————9×18mm馬卡羅夫。

9×18mm馬卡羅夫和9×19mm魯格(Parabellum)雖然名字相似,但實際上9×18mm是比較弱的彈藥,彈頭較粗,實際直徑為9.27mm,所以9×18mm馬卡羅夫的手槍型號,如PM及其改進型PMM、stechkin自動手槍都是自由槍;但9×19mm子彈的手槍,往往是鎖死的(主要是布朗寧式槍管偏移鎖死)。

對比三種最常見的9mm手槍,可以看出59 /PM手槍的9×18彈藥尺寸明顯小於9×19彈藥。

PM是壹把非常成功的手槍。《槍支世界》網站將其描述為“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是同代人中最好的緊湊型自衛手槍之壹”。這個描述非常準確。這把手槍除了醜,我真的找不出什麽毛病。視覺上更喜歡全尺寸的戰鬥手槍,更喜歡有特殊設計的再入彈簧導桿(59 /PM的槍管就是它的再入彈簧導桿)。不管怎樣,這不是我的槍。醜只是壹個字。我會說很多遍。

PM手槍的成功還有另外壹個證明:雖然蘇聯/俄羅斯在輕武器的設計上很有成果,但也有很多奇葩,新壹代手槍的很多型號已經開始列裝;但是PM手槍及其彈藥仍然是俄羅斯最常見的手槍及其彈藥。很多讀者都知道,手槍的生命力往往是極長的,但近幾年PM逐漸有點“不動”了。

PM手槍

在PM手槍剛剛裝備的時代,手槍的主要目標是軟目標——也就是沒有裝甲的人體。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單人防彈裝備的普及率越來越高,PM手槍配套的9×18mm彈藥早已殺傷力不足。即使換了推進劑,能把子彈初速提高到420m/s的SP-7還是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俄軍不缺土匪。

在對威力要求較高的軍事領域,9mm彈藥家族的彈藥,如DAP92、7N21、M1152,其特點是裝藥更強,初速更高。與這幾款相比,先天不足的9×18mm彈藥顯然沒有發展空間,所以采用SP-7彈藥、增加彈藥容量、改變握把設計的PMM手槍依然命運不佳。

改進後的PMM手槍采用雙排單入彈匣,12發,握柄形狀也有明顯修改。

當然是幾十年後的事了。中國決定仿制PM手槍的時候,絕對對得起12這種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字眼。所以國產版PM從1959開始抄襲,很快在團級指揮員中試驗裝備。但是裝備不久就發生了多起安全事故,使得59式手槍僅在部隊裝備不到1年,就在1960年被迫停產拆除。

9式的產量太小,導致空軍航空兵裝備了壹些54式手槍作為補充。

模仿是任何發展中國家的必由之路。59式手槍“快仿快拆”的經歷也證明了“輕武器不輕”的事實。當年中蘇關系破裂後,蘇聯援華技術專家撤離時,給我們留下了壹些PM手槍的樣品和圖紙。但是,光有圖紙和樣品是絕對做不出合格產品的。輕武器雖小,但仍需要所謂的“技術包”:原設計生產方派出的人員攜帶技術資料,對技術資料解釋(翻譯)到生產應用的每壹個過程進行監督、指導和糾錯。後來中國援建其他國家的輕武器生產線,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蘇聯PM手槍及其槍套

59式手槍及其原型PM是壹種原理上比較簡單的手槍——免持手槍。但原理的簡單性也帶來了設計制造上的相對困難,因此需要優化調整槍栓質量、後坐彈簧力和後坐力之間的關系:如果槍栓質量過大,後坐彈簧過強,不僅射手難以拉動套筒操作手槍,還會導致半自動射擊;如果槍栓質量過小,反沖彈簧過弱,那麽槍栓後座(因為是自由槍栓,靠反沖彈簧和槍栓的質量實現鎖緊)太快,可能導致脫殼等危險情況。

根據《槍炮世界》網站上的描述,59式手槍的突然退出,與新中國成立不久,壹切技術都要補課,壹切資源都很缺乏是分不開的。原蘇聯版9×18mm馬卡羅夫彈藥是低摩擦的銅殼,而我們用的是高摩擦系數的鋼殼,增加了槍機的虛質量(可以簡單解釋為槍機太“重”)。

鋼殼彈藥帶來了很多問題。此外,建國之初,我們沒有建立完善的彈藥檢測機構,彈殼材質和子彈直徑的細微差異,以及推進劑顆粒的大小和形狀、燃燒表面、化學成分、溫度和成分的變化,都影響了子彈的射擊質量。

眾所周知,蘇聯擁有深厚的材料科學知識、冶金和金屬加工能力。這使得外人很難復制他們在輕武器設計和制造方面的壹些技能。比如為了避免銷釘松動對PM手槍可靠性的影響,盡量不使用銷釘,而是將轉軸直接加工在零件上,不僅工藝復雜,工時多,而且在加工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也意味著很高的廢品率。

紅色箭頭所指的地方是鐵電阻彈簧和懸掛彈簧。這種“壹物兩用”的設計,造的時候簡化了零件,造的不好就什麽都做不好。

新中國成立初期,金屬材料和工藝水平與蘇聯相差甚遠,所以看起來壹模壹樣的產品抗疲勞性能就是跟不上原來的裝彈,這也導致國產59手槍使用時間不長就出現各種問題。總之,在當年的技術水平上,“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成本低廉”,59式手槍基本上壹把都沒有實現。

然而,59式手槍慘淡的拆解,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中國手槍領域,尤其是警用手槍發展的更多令人遺憾的波折。使用壹把威力合適、殺傷力適中的自由手槍(結構簡單),是仿制PM手槍帶給我們的寶貴經驗。此外,52式7.65毫米手槍(主要用於安全系統)是從PP之前仿制的,此時,中國已經初步積累了壹些警用手槍;但他們的下壹代產品,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6式4手槍,則眾說紛紜。

對這支槍最友好的評價主要來自公安戰線的女同誌。

新中國兵器工業的前輩們對舊中國歷史的苦澀記憶,導致他們堅持設計制造壹種特殊的彈藥,讓入侵的敵人無法直接使用我們的彈藥。這種堅持的產物之壹——6·4手槍配套的7.62×17mm彈藥,是“小碎炮”評價兩極分化的重要來源。

從河馬的角度來看,如果59式手槍及其彈藥的技術路線能夠繼續發展,顯然是比6式4式手槍更適合國內環境的緊湊型手槍。當然,歷史不允許,以事後諸葛亮的態度要求前人也不現實。

然而,59式的故事並沒有在拆解之後結束。據有關資料顯示,除了源於1959的真正軍用59式手槍(其中部分槍支在60年代期間用於援助越南等國),80年代以後,北方工業還委托壹些廠家生產了壹批外貿59式手槍,並開發了使用不同口徑彈藥的改型,以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

這些手槍把手上有這樣壹個五星會徽,但是他們繼續使用59式手槍的名稱。

另外,隨著我軍近年來每年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相當壹部分科目需要用俄羅斯提供的PM手槍完成;為此,陸軍從倉庫中調撥了部分質量較好的59式手槍,用於國內選拔階段參賽隊員的適應性訓練。雖然不是什麽正經的作戰裝備,但是半個多世紀後59式從部隊歸來的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

在“軍醫接力”比賽中,我軍女隊員使用的是俄羅斯提供的PM手槍。多年來,我軍女兵在使用PM手槍方面壹直成績優異。2018年,下士鄒星月以185的總成績獲得男女手槍射擊比賽第壹名,這是“軍醫接力”項目舉辦以來馬卡羅夫手槍射擊的最好成績。

在空軍航空兵的飛行員隊伍中,自服役之日起,59式就從未真正退出使用——畢竟平時不怎麽用,軍隊的退出令也管不了他們。時至今日,仍有壹些飛行員使用這種比92式更便於攜帶的緊湊型手槍作為防身武器。

人民空軍的輕武器很有意思,比如圖中的54式。除了較新的11型,還有64型和77型。空軍雷達站現役仍有56-2步槍,但有59手槍也不足為奇。

雖然是該系列中有年輕壹代的人民軍現役裝備,但作為《輕武器9尾系列》壹文的開頭,59手槍的光芒確實不算耀眼。

  • 上一篇:學前兒童遊戲教育實施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下一篇:裝修效果軟件app哪個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