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有沒有確切的史料證明明初有壹個叫“大玄”的和尚?

有沒有確切的史料證明明初有壹個叫“大玄”的和尚?

泉州海角博物館研究員的最新發現——他從臺灣學者陳的《傑出航海家鄭和》和日本學者尚善源的《鄭和下西洋記》中發現:明朝皇帝曾去泉州開元寺出家。

這壹說法在泉州文史界引起了巨大爭議。此間不少專家認為,這種說法純屬裝腔作勢,與歷史不符,不可信。但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沒有記錄,怎麽能全部否定呢?”

“文健皇帝曾去泉州開元寺出家”的說法多少有些可信。請看後續報道。

這壹發現純屬偶然。向記者反映的泉州海椒博物館研究員劉誌成最初是如何得知這壹情況的?

原來,今年年初,壹批臺灣省學者來到泉州考察古窯址。其中壹人是劉的朋友,來之前和劉通過電話。劉說:“當時我正在為鄭和的研討會準備論文。對了,妳們臺灣省有沒有鄭和研究的書?”

不久,這位臺灣學者給劉帶來了陳寫的《傑出的航海家鄭和》。

“沒想到,收獲很大。明朝文健皇帝曾經去全州開元寺出家,簡直是全新的說法!”劉說,當時他就打算把這個觀點提交給鄭和的研討會。

後來他又翻閱其他資料,在日本學者杉山尚的《千年鄭和下西洋》壹書中再次發現了同樣的說法。“這本書是我2003年在泉州曉風書店買的。當時在幾家書店都有賣,現在收藏在華僑歷史博物館資料室。”劉說。

來源很混亂。“來源很模糊!”"這本書的作者在學術界有權威嗎?".....專家學者對這種說法的由來提出了質疑。

根據臺灣學者陳的書,他是從壹位美國學者那裏了解到他的記錄的,這位美國學者是從日本的《大航海》壹書中得來的。日本學者杉山尚千年的《鄭和下西洋記》並未註明出處。遺憾的是,目前在泉州,還沒有人說自己讀過日本的書《大航海》。李玉昆在泉州海角博物館的藏品中只找到了另壹位日本學者,景澤石的《大航海夜話》。

“不過,有壹本書。”李玉坤說他看過壹篇論文,裏面有作者引用了《大航海》這本書。

那麽,從中得出相關觀點的兩位作者是誰呢?記者梳理發現,陳是臺灣彰化人,管理學碩士,農學博士。他也是大學講師和副教授。但日本學者並沒有發現任何關於千百年來杉木信息的記載。

泉州開元寺容不下建文帝?

有讀者提出疑問:

假設明朝文健皇帝在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確實是出家的,那麽泉州的開元寺此時是什麽情況呢?與臺灣省和日本學者的說法壹致嗎?

泉州地方史專家、泉州師範學院歷史系原主任吳教授說,在明朝初期,泉州開元寺只是壹個中等規模的寺廟,主要是東西塔和譚潔。戒壇是密宗受戒的地方。除了北京和杭州的寺廟,泉州的開元寺只有壹座戒壇。

據《泉州府誌》記載,開元寺位於明初泉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代中後期,泉州開元寺開始衰落。以前廟裏有駐軍,士兵還在這裏冶煉兵器。

“所以,我否認明朝文健皇帝來過開元寺!”吳教授說,壹方面,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冒著殺頭的危險收留皇帝。泉州開元寺這種中型寺廟為什麽要冒這個險?另壹方面,泉州開元寺位於當地政治中心,泉州府、晉江縣的辦事處都在附近。建文帝真的去這裏是極不安全的。還不如去深山裏的寺廟。此外,明代的泉州港也沒有以前繁榮。文健為什麽要逃離泉州?

“日本學者是什麽來歷?我們現在沒有辦法證明。就算有證據,也不能靠壹家之言。日本人還說楊玉環終於去了日本。誰單方面承認!”吳教授說。

“文健皇帝自焚說”是站不住腳的?

據有關著述記載,靖南之戰後,關於文健的下落,主要有兩種說法:壹種是文健出家逃亡,另壹種是他自焚。如果“文健皇帝曾去泉州開元寺出家”的說法成立,其前提必須是“自焚說”不成立。記者昨日查閱史料時發現,多數文史專家也對“文健皇帝自焚說”持否定態度。

據永樂年間的記載和《明史稿》記載,文健登基後,“在兵部尚書齊太和、大長卿黃子澄的幫助下,制定了削藩計劃”。身為燕王的朱迪,立即打著“峻青壹方”的旗號南下,發動了“靖南之戰”。不到四年,太子渡過長江,到達南京城下。他的和平不被允許,只好死守,但他的主帥李景隆打開金川門歡迎太子大軍入城,滿清官兵紛紛投降。看到潮水退去,文健皇帝不得不下令燒毀宮殿,突然大火熊熊燃燒。文健和他的皇後馬史跳進火裏自焚,他的大部分妃嬪和隨從也隨他壹起死去。燕王朱迪入宮後,找了他三天。宮中的侍從說文健皇帝自焚,並從火中拖出壹具燒焦的屍體為證。當王子看到屍體時,他分不清自己的臉。在他繼承皇位後,“文健皇帝以皇帝的禮物被埋葬”。《明史》和《方孝孺傳》都持這種觀點。

但《明太祖姚傳》中記載,明太祖曾稱帝,對其自焚而死有所懷疑,有人告訴他燒焦的屍體是的,並剪掉頭發出家逃亡。

明朝的《鄭和傳》也記載,永樂皇帝懷疑文健逃往海外,於是派鄭和和王敬先下西洋尋找他的下落。此外,鄭和下西洋的秘密目的在明代史籍中有明確記載,如許的《葛朝誌》。

文健皇帝最後經由泉州逃到了印尼?

既然歷史學家對“文健皇帝自焚說”有很多疑問,那麽文健皇帝真的會像那兩位日臺省學者所說的那樣,去泉州開元寺出家,最終經由泉州逃往海外嗎?對此,有讀者向本報提供了相關正面證據。

“最近在印尼發現了建文帝的後代!”讀者向本報展示了1997的光華雜誌第四期,其中介紹:

人們發現,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東海岸,有壹個偏僻而獨立的村落,這裏世代生活著壹群中國人,他們多年來保持著古老而濃厚的中國風情。在印尼這個由3000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他們很可能是建文帝的後代。

還有壹點很特別。他們只懂中文,不懂印尼語。他們大多以捕魚為生。每年農歷五月十六,這裏都會舉行罕見的隆重儀式祭拜“皇帝”,其中以燒龍舟節目最為隆重。這壹天,是文健皇帝登基的日子。那天,除了村裏所有的男女老少,還吸引了附近島嶼的村民來觀看這個壹年壹度的儀式。

誰是“皇帝”?沒人知道。耐人尋味的是,這裏的華人大多姓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帝文健的年號都是“洪武”。

據說這是皇帝和他的隨從逃到印度尼西亞後,為了表示他們對祖國的忠誠和懷念,所以他們改姓洪。

文史界早就盛傳文健到過泉州。

“明朝文健皇帝是否去過泉州,故宮博物院的壹位研究員兩年前告訴我,他聽說過相關傳聞。”在泉州市委政法委工作的洪紅昨日告訴記者。

“但是,我搜遍了泉州圖書館的所有相關書籍,都沒有找到相關內容。”洪紅說。泉州海椒博物館研究員李玉坤也表示,沒有發現相關記載。

“沒有記錄也有可能。這時候,如果文健逃到泉州,那壹定是秘密。怎麽會輕易被人知道?”李玉昆認為,“但臺灣學者陳提到的泉州開元寺住持,按常理應該有記載”。

遺憾的是,李玉昆只在開元寺的記錄中查到,明洪武三十年六月,嬴政和尚是全州開元寺的住持。永樂元年,他去了福州的雪峰寺,後又去了南京的靈谷寺。後來記載的原僧是永樂十八年正月開元寺方丈。

17年間泉州開元寺的住持是誰?臺灣省和日本學者提到的念海方丈是其中之壹嗎?史料中的記載是空白的。

“明朝開元寺有多少方丈?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完整的信息。”李玉坤說,即使現在有人補充開元寺的記載,由於年代久遠,其完整性和全面性也不得不受到質疑。

“所以,妳不能全盤否定。”泉州海斯辦事處主任曾慶生表示,質疑新生的觀點是人之常情。只有經過壹番考證,才能知道是否成立。

閱讀摘要

題目:《皇帝去泉出家》?

作者:陸野雅

書報標題:海峽都市報,A4版,6月65438+10月65438+2004年7月。

是純粹的文史劇還是真的可信?連日來,“明太祖文健曾赴泉州開元寺出家”的說法在文史界引發巨大爭議。有人肯定,有人否定,有人懷疑。就在各方激烈爭論之際,昨日,原告密者又“爆”出壹個新故事:泉州柯氏宗譜記載皇帝被收留,臺灣省學者陳撰寫的《傑出航海家鄭和》和日本學者尚善源撰寫的《鄭和下西洋》的相關記載被載入《史可考》——《皇帝入泉出家》,再添佐證?

核心提示:

連日來,泉州文史界彌漫著壹股硝煙,焦點集中在明朝皇帝文健是否曾到泉州開元寺出家。

在多數文史專家質疑的情況下,泉州海角博物館研究員劉誌成昨天向記者展示了壹個新的故事——泉州柯氏族譜記載了壹位祖先在明朝時收留了皇帝!

這與臺灣省學者陳著《傑出的航海家鄭和》、日本學者商山千年著《鄭和下西洋》記載“明朝皇帝到泉州開元寺出家”有關。他們能互相確認嗎?

同壹天,劉誌成還向記者透露,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也增加了新的證據,書中附的壹張實物圖片就可以在泉州海蛟堂找到!

隨著相關史料和記載的出現,“明太祖文健曾入泉州開元寺為僧”的說法似乎有向積極方向發展的跡象。這個困擾了中國600多年文史界的明史案例,真的能在泉州找到突破口嗎?

《柯姓族譜》記載了祖先在時的情況。

當時,他把文健皇帝藏了起來,並且很有可能將他介紹到他的家鄉全州。

“這個說法早些年被泉州文史的人研究過!”劉誌成說,曾在泉州海椒館和泉州市文化管理委員會工作的王洪濤先生就是其中之壹。

王洪濤是泉州早期地方史的開創者之壹,其所著《晚蠶集》壹書對此有所記載,華興出版社於1993年5月出版。

昨日,記者翻閱《晚蠶集》中“柯氏族譜中行蹤實錄”壹章(寫於1975年1月),裏面有壹段話:

柯勛安編的《清苑文獻輯續》中有“清苑舊事流墨”的記載。文章說:“明、景之變難,文健之死疑。我的舊家譜記載,我的叔叔祖世龍是句容縣的縣尉,在江寧府,他建立了文君隱藏,所以他的家人是湮滅!親戚只為他們的裸體服務,以供埋葬...去建造壹座勇敢的神龕……”

靖南之戰後,文健的下落成了壹個謎。柯的《舊譜》中記載,其族中有壹叔龍公,是當時南京句容縣的副將。當時,文健皇帝上當了,全家都被殺了。

據《晚蠶集》記載,柯勛安是清代道光年間進士晉江唐人,著作甚多,其中《清遠文學編續》解放前藏於培源中學,1953年晉江地區文物展覽時被發現作為展品。由於過去保護不力,書中有些地方被蛀壞,後來送到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成為博物館。

“可見石龍公是親建文帝的。當時他把建文帝藏起來,大概是介紹他去泉州老家。文健在開元寺做了壹段時間的和尚後,逃離了全州。”劉誌成說。對此,泉州民間考古愛好者肖祖勝也持相同觀點。

兩位學者的著作:歷史上有據可查

壹個學者有必要花十年時間拿歷史開玩笑嗎?

根據臺灣學者陳的著作,傑出的航海家鄭和用了十年時間才完成,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查閱史料上。

“可見作者是經過壹番研究才寫的,絕不可能是開玩笑。”劉誌成說:“妳覺得壹個學者有必要花十年時間拿歷史開玩笑嗎?”

在這本書中,“文健皇帝曾去泉州開元寺當和尚”可以追溯到日本學者的《大航海》壹書。據泉州海角博物館研究員李玉坤介紹,學術界引用《大航海》這本書的人很多。既然這麽多人引用,那肯定有它的史料價值。

日本學者尚善元所著的《鄭和下西洋》壹書圖文並茂。“書中的信息和圖片都是有據可查的。比如碑文所附的拓片照片,是泉州官員赴波斯(今伊朗)的墓碑之壹,現在墓碑藏於泉州海角博物館。”劉誌成說,幾年前,正是他被泉州海角博物館下令延長墓碑,然後博物館裏有人把它送到了日本。

"所以,雖然沒有說明這本書的出處,但其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泉州民間考古愛好者肖祖勝說。

"此外,在國外許多地方還有許多丟失的中國文史資料."肖祖勝進壹步介紹,比如被視為韓國國寶的《祖堂集》,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禪宗史料集。是由全州肇慶寺(原屬開元寺管轄,位於清源山中部巖附近,後毀於戰亂)禪師景、俊編纂的集子。但是為什麽泉州乃至中國之前就失去了呢?最後在日本再版出版,集祖寄回國。

“壹些鮮為人知的中國歷史是從國外學來的,也有先例。泉州與海外學術界早期就有交流。《泉州府誌》中記載,自唐代以來,日本、朝鮮等國都有專門的學者到泉州搜集書籍和文史資料。而且明代泉州有僧人去海外傳經講學,可能也會帶壹些當地的書籍資料。泉州大開元萬壽寺編纂的《慕安禪師跡年》中也記載,慕安和尚是明代曾到過日本的高僧之壹。”蕭祖勝說道。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海外學者的新發現在中國失傳,就輕易否定它們。”劉誌成說。

鄭和下泉可以證明文健皇帝下泉。

然而,這應該是基於“鄭和下西洋是為了找文健皇帝”的隱藏目的。

“如果文健皇帝在泉州開元寺出家的說法得到證實,必將為鄭和下西洋再添壹份證據。”泉州文史愛好者鄭孟標說。相反,如果後壹種說法成立,是不是也是對前者的壹種印證?

目前多數文史專家,如泉州海蛟博物館研究員李玉坤,肯定“鄭和到過泉州”,“鄭和走香碑、泉州府誌為證”。

“當然,兩者的關聯應該是建立在肯定‘鄭和下西洋是為了找文健皇帝’這壹隱藏目的的基礎上的。”劉誌成說。

國內學者的研究表明,鄭和下西洋本身就是壹個矛盾,壹方面打著提升國威、擴大海上貿易的幌子,另壹方面當代朝廷實行“海禁”政策。此外,隨著鄭和下西洋的結束,“海禁”更加嚴格,這壹定有其隱藏的動機,即尋找皇帝文健的蹤跡。這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記載,而且是最早的,流傳最廣的。

許立群在《中國歷史故事:三寶太監下西洋》壹節中寫道:“永樂皇帝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了找到文健皇帝。因為永樂帝篡奪建文帝的皇位後,建文帝就消失了,永樂帝怕他逃到國外,將來回來復辟,就派人去找他。“其他的,如範文瀾的《中國簡史》和吳晗的《外交政策》以及明初的鄭和下西洋,也認為鄭和下西洋伴隨著皇帝的秘密使命,那就是尋找皇帝的下落。

讀者的反應:

這個理論有助於提升泉州的知名度。

文史愛好者鄭夢標:

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明太祖文健曾去全州開元寺出家”:1。歷史之謎的新解答不能被思維模式輕易否定。如果能找出開元寺住持念海的相關記載,豈不是壹個新的解決方案?2.不可否認,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之壹就是尋找文健,這並非空穴來風。更何況“自焚論”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但從“正史”中找資料作用不大,民間傳說要搜集。3.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有助於提升泉州的知名度。如果這是真的,也是鄭和下泉州的有力證據。

我曾經在泉州開元寺發現過明代的玉佩。

熱心讀者林先生:

看了海峽都市報的報道,讓我想起了26年前的壹件往事。65438到0978我在泉州工作。有壹天我在開元寺東西塔的東塔玩。我在壹棵龍眼樹的土墻旁發現了壹個奇跡:腳下有壹塊和田玉“龍帶板”。它長8厘米,高6厘米,厚0.8厘米,重約80克。由白玉制成,透明如玉,氣勢磅礴,為多層鏤空雕刻。主題是飛龍,左右是朱雀和蝙蝠。下半部為器物(香爐、傘),下中央為“橋”,下層雕有草紋。作品極其精細,就像壹個緊密的格子,立體感極強。上面布滿了灰塵,我洗了很久。今年上半年,該文物被省博物館的專家鑒定為阿明王朝文物。能證明明朝文健皇帝去過泉州開元寺嗎?

相關背景:

明代的“靖南之戰”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死於公元1398年,文健繼位。他繼位後,和他信任的大臣們實行“削藩”政策。先是出兵攻開封,逮捕周王朱肅,廢其為文官,貶其為雲南。接著又攻打朱邊(湖南武岡分封)、白澍(湖北江陵分封)、朱伯(山東益都分封)、朱貴(山西大同分封)等,或棄之為平民,或囚禁高墻。白澍得到消息,全家人自焚而亡。各地的王子都很害怕。

文健第二年,燕王朱迪在京舉起“峻青壹方”(意為肅清文健身邊的壞人)的大旗,發動了“靖南之戰”。文健皇帝派遣他的軍隊去十字軍東征。起初,朱迪被擊敗,幾乎被摧毀。中央軍擁有各種優勢,但由於用人不當等原因,兩年後(公元1402年)被朱迪擊敗,南京被破。當時皇宮失火,下落不明。有人從廢墟中挖出壹具燒焦的屍體,指出文健和朱迪用皇帝的禮物埋葬了它。後來,他當了皇帝,史稱明成祖。

明故宮真的有隧道。

關於文健皇帝的下落,記載不計其數,用“汗流浹背”來形容也不為過。文健的很多“死亡論”都認為文健是從明故宮的地道裏逃出來的。如明史專家黃教授在《明史考證》所引《馬生龍鳳凰臺筆記》壹文中說:“宮中下水道直通土城外,高二尺,寬八尺,足可壹人壹馬而行,可謂深思熟慮。”因此,發現這條地道將對證明文健皇帝出逃具有重要意義。

據報道,上世紀80年代,在明故宮的基本建設過程中,南京的考古學家確實挖出了壹處“尹達溝”的舊路遺址,這可能是漁溝的背道。江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紀也表示,太平門外確實有壹條從明故宮延伸出來的排水通道,中間很寬,可以容納人。

皇帝來泉是有先例的。

“皇上第壹次來泉州!”泉州退休教師吳廷輝告訴記者,宋朝最後兩位皇帝都去過泉州。很多泉州人都知道這壹點。

據查,《泉州縣誌》、《晉江縣誌》、《福建通誌》均有記載,宋端宗(1276 ~ 1278在位)在元兵進攻時,與其弟宋逃往泉州,意欲將泉州作為抵抗元朝的基地。結果當時任泉州地方長官的蒲守庚見他們氣勢盡失,關了城門,宋端宗只好去了廣東。

“有祖宗為鏡,他有難來泉州也不是不可以。”劉誌成說。

閱讀摘要

題目:明朝皇帝文健去泉州開元寺當和尚。

作者:陸野雅

書報標題:海峽都市報,A版15,2004年6月15。

這可能是今年泉州文史上爭議最大、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館研究員向本報反映,他從臺灣學者陳的《傑出航海家鄭和》和日本學者尚善源的《鄭和下西洋》中發現,明代皇帝曾在泉州開元寺出家。

核心提示:

明朝文健皇帝朱允炆曾在泉州開元寺當過和尚,但鄭和下西洋的壹個秘密目的竟然是追尋皇帝文健的下落?

這是壹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有書可以證明。

據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館研究員介紹,臺灣省學者陳所著《鄭和》壹書(2000年2月由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和日本學者尚善元所著《鄭和下西洋》壹書(2003年5月由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對這壹內容有確切的記載。

文健皇帝真的去泉州開元寺出家了嗎?他為什麽來?還是這只是謠言?

文健的下落曾是歷史上的“四大謎團”之壹。

根據歷史記載,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父親朱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長子。他早年被封為王子,不幸英年早逝。後來,朱元璋封朱允炆為皇帝的曾孫。朱元璋死時21歲,登基為帝。

然而,文健登基僅四年,就被他的叔父、後來的明成祖朱迪篡位,這就是歷史上的“靖難之變”。從那以後,文健皇帝的下落壹直是壹個未解之謎:他是自焚身亡還是削發為僧?甚至生活在海外?眾說紛紜,使得這個懸案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謎團”之壹。

文健皇帝去泉州做候補飛行了嗎?

據《傑出的航海家鄭和》和《鄭和下西洋》兩部書的記載,以及劉誌成的介紹,在文健大帝災前,明太祖朱元璋給他留了壹個鐵箱,以備災時打開。在“京南之變”期間,文健皇帝打開鐵盒子,發現裏面有度牒(這是出家的身份證明)、袈裟、剃刀和壹些白金。

於是,按照明太祖的指示,他的皇帝和隨從們化裝成僧侶逃跑了。

文健皇帝和他的隨行人員從南京沿長江來到武昌的羅漢寺。羅漢寺方丈大玄和尚,是中國知名的高僧。當時泉州開元寺很多僧人都是他的弟子,包括泉州開元寺住持念海和尚,現在還很難確認。大玄看到的官方記載後,趕緊把壹行引進寺內,並聯系了泉州開元寺方丈念海,讓等人路過。

後來,文健經江西鷹潭等地南下,於永樂元年(1403)年底到達全州。在開元寺做了壹段時間和尚後,漂洋過海。有人說,文健到泉州開元寺出家,就是為了等待逃跑的機會。

明成祖曾經派人四處搜尋文健?

明成祖永樂皇帝登基後,壹直擔心文健會在死前出逃。鄭和下西洋之前,曾在內陸地區追蹤過文健的行蹤。鄭和下西洋不僅提升了中國的國威,擴大了中國的海上貿易,還追尋到了文健的下落。

永樂二年底,明成祖派鄭和的老朋友李廷到武昌追查文健的蹤跡。李廷從武昌羅漢寺證實,永樂元年(1403),有兩個和尚來訪,壹個三十多歲,壹個二十多歲。他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白面書生氣質,臉上略顯疲憊。根據推算,當時文健皇帝的年齡應該是25歲左右。如果他出家了,他就是個小和尚。

據為兩個和尚服務的小作坊老板回憶,他曾聽到過他們之間的誦經聲,其中年輕的和尚們吟誦著“當河水朝著滿月神秘地變寬時”和“我們曾聽到壹個突然的聲音,壹把吉他劃過水面”。老僧響應白居易《琵琶行》中“我在潯陽河夜行送客”的詩句。

李廷從詩中聽出他們好像是向潯陽(古稱江州,今九江)進發,立即前往潯陽。他壹個壹個地詢問了當地的寺廟,但是他沒有找到文健皇帝的下落。終於找到了運水的人,被告知:“去年九月(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有兩個和尚在江州南部幸子鎮的江原寺裏遊蕩,後兩個乘船去了鄱陽南。”李廷也立即南下,途中聽聞:“兩個和尚從鄱陽湖東岸入鄱陽湖,留宿仙山寺。之後,我租了壹條船去新疆。”

李廷前往新疆谷地,盡力尋找文健的下落。他搜索了新疆山谷鷹潭的街道、城鎮、定居點和山坡。我無意中聽到,永樂元年,壹個鹽商陪著兩個和尚,從江西鷹潭出發南下,可能是去福建。

鄭和下西洋是奉命尋找文健嗎?

這個消息使李廷想到文健皇帝可能想到福建,然後逃往海外。

福建省泉州市,位於福建南部,福州以南,緊挨著晉江和洛陽江的入海口。自宋代以來,泉州壹直是中國最大的港口,綽號“刺桐港”。如果文健皇帝逃到海外,從全州走是最方便的。

李亭隨後迅速抵達泉州。他首先拜訪了大玄的弟子、開元寺方丈念海和尚。據悉,永樂元年年底,兩人在阿拉伯航線上搭船前往印度尼西亞,隨後商船在廣東擱淺,漂流至海南島。李廷得到這個信息,趕緊乘船到海南島瓊州(今海口)探險。逛了壹個多月,深入南端的崖州,真的看到了壹艘破碎的阿拉伯船。與此同時,有人告訴他,他看到壹個長得像文健皇帝的年輕人在亞洲等待乘船去印度尼西亞。文健皇帝可能乘船去了海外。

李廷向明匯報後,明要他隨鄭和下西洋,繼續尋找他的皇帝。鄭和下西洋時曾到過泉州,這是泉州大多數文史專家的認識,有鄭和在聖墓的香案為證。

如果這是史實,為什麽開元寺沒有記載?

臺灣學者陳和日本學者杉山尚千年的記述是否權威可信?

根據陳水遠的書,他是從壹位美國學者那裏了解到他的記錄的,而這位美國學者是從日本的《大航海》壹書中得到的。日本學者杉山尚千年的《鄭和下西洋記》並未註明出處。“但它是由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翻譯出版的,出版肯定有它的史料價值。”劉誌成認為。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於6月5438+03日走訪了泉州開元寺的幾位專家和僧人。

大家都說沒聽說過“明太祖文健去全州開元寺出家”的說法。泉州文史專家對此也持懷疑態度。壹方面,開元寺沒有相關記載;另壹方面,這種說法必須建立在否定“文健天皇自焚論”的基礎上。但永樂皇帝朱迪登基後,下令尋找建文帝,據說有壹定的歷史依據。

6月38+03日,記者和幾位高僧壹起搜索了開元寺的記錄,沒有發現與此事相關的記錄。就連《傑出航海家鄭和》中提到的明朝永樂元年開元寺住持念海和尚,也沒有找到相關記載。對此,劉誌成說:“《開元寺誌》成書於明代,主要記載了唐五代及其宋元時期開元寺的高僧,但明代高僧的記載並不多。”

泉州佛教博物館老李曼贊仁拿出他新增補的《開元寺誌》,補充了明代以後開元寺高僧名單,以及《泉州府誌》、《晉江縣誌》、《舒敏》記載的高僧。“應該說這些資料已經很全面了,開元寺的和尚基本不會錯過。”李老伯肯定地說。但我還是沒看過海的名字。“因此,有必要打個問號,和尚念海是否真的存在。”李老伯說。

當文健皇帝不能證實念海的時候,人們怎麽能相信他是真的在全州出家呢?

  • 上一篇:文化之旅哪個版本是正版?
  • 下一篇: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壹位怎樣的詩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