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本本教材内容包括下面:100以内以内以内的的加加加,的减法的的二),认识单位厘米和米的长度,认识角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目的和简单的精确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分析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重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数学理解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丰富多彩儿童丰富情趣的内容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处于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中学习。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一、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法、减法的说明方法,简要介绍方法的多样性。

二、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二一

  三、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五、能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物体的形状,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直观图形体验;了解面对镜称现象。

六、初步了解统计的含义,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了解释,并推测学会用具体的数据绘画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很简单。

二、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

★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Ⅲ、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寻找从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中,培养学生洞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形成初步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情绪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家人与有关的一些事情有兴趣,能积极参与情感、理解的教学活动。

<2、在别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够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别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发现大意。

五、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养成认真作业、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

(()(4课时)(4课时)

((((100))100以内以内,,,,减法减法(减法减法(减法减法减法减法(减法(减法减法)

1,

2,,,,位数

3,连加,连加,连加> 整理和复习

我长高了

【三)角的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 (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复习和整理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

看看摆

((((统计统计统计统计统计统计统计统计统计统计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左右课时课时()(2课时课时)

((()(4课时课时)

第一第一: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观察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测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

1,注意知识形成形成,使学生学生通过。。。

2,,,,通过通过多多种种方式方式方式方式帮助学生学生建立学生学生建立厘米厘米厘米/p>

Ⅲ、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Ⅲ、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际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能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认知,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p>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长度单位的过程,熟悉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长度单位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作测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项目作测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胡萝卜、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场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想要老师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来自学生周围的熟悉人的事物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事物作标准量相同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货架,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圆形、曲别针、三角形)有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数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又一样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使用的是不同的标准物品作为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使用相同的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他们展示测量的

由:要要得到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同样同样的物品物品。。

()

1、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手动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品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学生启发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不一样长?

>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接触到:因为使用不同的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一)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遇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项目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一、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思考地判断蔬菜共有几个方格那么长。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货架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货架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做作标准物品,一接个地来量,而而地地地用用一一个个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看图,先估计所测项目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视觉进行测量。用视觉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效果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来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演练,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接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 上一篇:用y3150滾齒機如何操作鍋輪
  • 下一篇:超級演說家的第三季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