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臺灣省為什麽叫寶島?!

臺灣省為什麽叫寶島?!

臺灣省與大陸有著深厚而悠久的歷史。在古代,臺灣省與大陸相連。大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沈,海水進入,形成臺灣省海峽,臺灣省島與大陸分離。

臺灣省的早期居民大多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大陸移民過來的。1971和1974年,在臺南市左震區發現了臺灣省最早的人類化石“左真人”。左震人與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系。他們屬於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他們在3萬年前從大陸經福建遷徙到臺灣省,是開發臺灣省的最早開拓者。臺灣省的早期居民中,有少數屬於尼格裏托的矮個子黑人和屬於琉球的瑯琊人。上面提到的臺灣省早期居民就是臺灣原住民(高山族)的祖先。

夏商時期的臺灣省屬於九州的揚州。

臺灣省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大將魏文和諸葛率兵萬余人,戰船三十余艘。

明朝利瑪竇的《大世界地理圖》畫的是臺灣省附近的海域。

船隊到達益州(今臺灣省)是中國大陸人利用先進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三國時丹陽太守沈詳細記錄了當時臺灣省的生產生活情況,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臺灣省的記述。

大陸與臺灣省的交往在隋朝有所增加。楊迪曾三次派朱寬、陳陵等人去琉球(今臺灣省)。從9世紀到10世紀,漢人開始在澎湖定居。

宋元時期,澎湖有相當數量的漢人。開埠後,漢人開始在臺灣省發展,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12世紀中葉,南宋將澎湖劃歸晉江郡(今福建省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把守。大陸與臺灣省的接觸越來越頻繁。

元朝進壹步加強了對臺灣省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員赴臺宣旨,並在澎湖設立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臺灣省島雖然沒有直接並入,但卻是中國中央政府在臺灣省的第壹個正式建制。

明初仍設澎湖巡檢司,因海禁實施,於1387撤銷,居民遷至漳州、泉州。1563年,考慮到沿海治安等因素,重新設立澎湖檢查署。

自明朝以來,大陸和臺灣省的人民壹直保持著聯系。永樂年間,鄭和率船隊駐臺灣省。17世紀20年代,明末大陸居民開始大規模移民臺灣省,極大地促進了臺灣省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當時福建人嚴思齊、鄭誌龍為反抗政府壓迫,遷居臺灣省,從事農耕和貿易,組織武裝力量抵抗倭寇和荷蘭人。1628年閩南大旱,百姓無生計。鄭誌龍組織數萬災民定居臺灣省,各地逐漸形成許多村落。臺灣省從此進入大開發時期。

在荷蘭和西班牙殖民統治期間

隨著15和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世界進入海權時代,歐洲新興海權國家在亞洲擴張勢力。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屬的荷蘭殖民者為了建立與中國和日本貿易的據點,入侵了南臺灣省。從1626年到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還占領了臺灣省北部,被荷蘭人驅逐。

位於Provintia的赤塘樓。

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省長達38年,在臺南市修建了格蘭城堡(今安平城堡)和普洛明城堡(今赤坎塔)兩座城市作為殖民統治的中心,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地區的居民遷居臺灣省開墾,以增加稻米、糖等農作物的產量。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將土地據為己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賦稅,掠奪臺灣省的大米和糖,並將購買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通過臺灣省再出口到其他國家,獲取高額利潤。

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臺灣省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懷義領導了最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最終被鎮壓,但這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出現了危機。九年後,他們與民族英雄鄭成功合作,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省。

明鄭兩代

鄭成功,鄭之龍之子,出生在長崎縣平戶市,在今天的1624。[85]早年以廈為基地反清,被南明帝李詠封為延平王。南京之戰受挫後,他回到廈門整頓船只,並致力於計劃驅逐入侵臺灣省的荷蘭人和收復土地。

1661年4月,鄭成功留部分兵力鎮守廈、金門,以大明名義率領兩萬五千將士、數百艘戰船,從金門羅灣出發,經澎湖進軍臺灣。

臺南夫子廟,鄭成功在臺灣建立的第壹所高等學府。

4月30日,鄭軍在呂二門(今臺南)登陸,在民眾的積極支持下,與荷蘭軍隊展開多次激戰。最後把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臺灣酋長伊伊和敵人的殘余分子圍困在吉蘭市。鄭成功在給八壹的“詔書”中鄭重指出:“但是,臺灣省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中國的土地也是中國人的...現在我來要求它,土地屬於我。”[87]圍困9個月後,臺灣行政長官易綱不得不於1662年2月1日簽字投降。至此,中國人民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占領的寶島臺灣省。[88-89]

鄭成功收復臺灣省後,改赤坎塔為承天府,設壹府兩縣,另設署安撫澎湖。臺灣省叫東都,後來鄭京改名東寧。為紀念故土,改名為安平鎮。同時實行屯田政策,導致數萬士兵及其家屬前往各地大力開墾土地,在南部和西部形成了大量的村鎮。

鄭成功在收復臺灣省後僅四個月就去世了,時年39歲。後來,他的兒子鄭經和孫正柯雙統治臺灣省22年,獎勵糖鹽生產,建立工商業,發展貿易,開辦學校,改進土著農業生產方法,促進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明鄭末年,臺灣人口逼近20萬。

清朝

指揮清軍渡海收復臺灣省施瑯。

主要條目:臺灣清朝

明鄭政權末期,與清政府處於軍事對峙狀態,逐漸演變為地方割據政權。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率領兩萬多水兵戰船從銅山(今福建漳州)出發,前往澎湖和臺灣省。清軍向澎湖守軍發起進攻,鄭軍大敗。鄭克雙率眾歸順清政府。此時,臺灣省處於清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設臺灣省臺下路和廈門* * *部,設府三縣,設臺灣省為府,稱臺灣府。政府設在今天的臺南,管轄臺灣縣(今天的臺南)、鳳山縣(今天的高雄左穎)和竹羅縣(今天的嘉義),隸屬福建省。臺灣省重新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統壹管轄,與大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更加密切,成為整個國家統壹不可分割的壹部分。1727年,臺下路與臺灣路分離,路署今遷至臺南,壹府四縣兩廳。

1811年,除去山區原住民,臺灣省居民人數已超過2。

1867道江(現高雄港)哨弓

00萬人,大部分是來自福建和廣東的移民。[104]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臺灣省成為新的農業區,並為大陸提供了大量的大米和蔗糖。從大陸進口的消費品和建築材料使臺灣省的經濟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此時臺灣省距離福建、廣東很近,中華文化更全面地傳入臺灣省。[105-108]

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的侵略矛頭直指中國,中國邊疆危在旦夕,而臺灣省戰略地位突出,成為英、美、日、法等列強軍事侵略的重點。自西方列強強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以來,臺灣省(今臺南安平)、虎威(今新北淡水)、基隆(今基隆)、大溝(今高雄)在65438年至0860年間相繼開埠。[109]香港開埠後洋行眾多,茶葉、糖、樟腦創匯甚多,刺激了經濟社會的快速變化。

明治維新之初,日本確立了侵略總方針,琉球(今沖繩)和臺灣省成為其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1874年5月,日本借口琉球漂泊者在臺灣省被殺,侵略臺灣省,10年10月,中日簽訂《北京特別條約》。盡管清政府與日本達成了妥協,但《北京特別條約》仍然表明中國對整個臺灣省行使主權。臺灣省是日本第壹次對外侵略擴張的首選目標,給清政府敲響了警鐘,暴露了日本占領臺灣省的野心。此後,清官員建議臺灣省為壹省。

1883年,法國挑起中法戰爭,波及中國東南沿海,侵略目標是臺灣省,使劉銘傳被清政府重新啟用,派往臺灣省。劉銘傳來抗法軍,成功保衛臺灣省。

中法戰爭後,為加強海防,清政府於1885年(清光緒十壹年)將臺灣省由福建省升格為臺灣省行省,成為中國第二十個行省,劉銘傳成為臺灣省行省首任巡撫。1887年完成臺灣省建省行政工作。曾有三府十壹縣三廳壹直隸府,省會設在彰化縣喬子土(今臺中)。1894年,省會遷至臺北。

劉銘傳在臺灣省積極推行洋務運動,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船只,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修建鐵路。買軍艦,加電池,成立機器局,自己造武器;成立煤炭局,安裝新的采煤機;成立公司推廣城市,修建街道和道路;創辦西學、電報學校,培養建築人才。臺灣省在現代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馬關割臺之前壹直是中國最先進的省份之壹。

  • 上一篇:中國歷史上最牛逼的聖旨出自哪位皇帝?
  • 下一篇:如果美國股市繼續大幅上漲會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