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針灸發展史上的三大總結是什麽?

針灸發展史上的三大總結是什麽?

(壹)針灸理論體系的初始時期

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個人臨床實踐對針灸知識的初步了解,大約在《黃帝內經》這本書問世之前。

代表醫家有傳說中的齊白石、高波、余韶,以及春秋時期的名醫易慢、易和等。

65438-0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醫用帛書中,關於經絡的古代文獻有“足臂十壹脈灸經”和“陰陽十壹脈灸經”兩種。

其中論述了十壹經的循行分布、癥狀和灸法,是現存最早的針灸文獻,反映了經絡系統認識的早期面貌。

(二)針灸理論體系的建立時期

主要從戰國到秦漢,以《黃帝內經》這本書為標誌。

《黃帝內經》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為主要內容,從整體上論述人體的生理病理、診療方法和原則,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其中對經絡循行、疾病、腧穴、針刺方法、適應癥和禁忌癥也有詳細論述。特別是《靈樞》有大量篇幅專門論述針灸理論和臨床治療,故稱《針灸經絡》,標誌著針灸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

這壹時期的漢書《黃帝八十壹難經》以《黃帝內經》的闡發為要旨,其中對奇經八脈和元氣的論述,補充了《黃帝內經》的不足。同時提出了八會穴,並用五行學說詳細解釋了武術穴的理論和應用。

失傳的《唐明孔穴姚智》應該是這壹時期的腧穴專著。

華佗還研究了針灸,建立了“華佗夾脊穴”。

張仲景在東漢時期創立了六經辨證,在《傷寒論》中也記載了許多針灸處方,主張針藥結合,辨證論治。

這些成就豐富了針灸的發展。

(3)針灸的學術發展時期

魏晉皇甫謐在《魏幹錄》(公元256-260年)中將《蘇文》、《靈樞》、《唐明孔雪瑤》的針灸內容合而為壹,編成壹部。

《針灸A-B經》收錄了349個穴位的名稱、位置和針刺方法,對各種疾病和證候的針灸治療進行了總結和論述,成為現存最早的針灸專著,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對針灸的又壹次總結,在針灸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針灸臨床實踐的深入,出現了許多臨床醫生和針灸專著。

如晉代名醫葛洪撰寫的《肘後備急方》,共收錄針灸處方109張,其中艾灸處方99張,極大地促進了艾灸的臨床應用。

隋唐時期,針灸有了很大的發展。唐朝初期,針灸已經成為壹門專門學科,有“針灸師”、“灸大師”等職稱。

隋朝至唐初的甄權和孫思邈都是精通中醫各學科的偉大醫學家,他們在針灸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針方》、《針經鈔》、《唐明圖》(均已失傳)等。

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唐組織甄權等人對明代圖經進行了修訂,可見當時對針灸的重視程度。

孫思邈在《備急千女》中廣泛收集了上壹代針灸師的經驗和親身體會,繪制了《唐明三人圖》,其中人體的前、側、背十二經脈用五色標註,奇經八脈用綠色標註,成為歷史上最早的彩色經絡。他還創造了“阿是穴”。

唐代是全國針灸教育體系建立的開端。唐太醫署主管醫學教育,設有針灸學專業,包括“針灸學博士壹人,針灸學助教壹人,針灸學士十人,針灸學士二十人,學生二十人”,為針灸學的規範化教育奠定了基礎。

  • 上一篇:歷史書籍
  • 下一篇:秘訣是計算劉伯溫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