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的雕塑有哪些(二)?

中國的雕塑有哪些(二)?

富豪禦風

商周時期的玉雕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其精美程度從殷墟傅浩墓出土的大量器物可見壹斑。

傅昊是商朝國王武丁的妃子。1976年,她的墓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西南被意外發現。出土文物1600余件,其中玉器755件。其中大量的動物造型玉雕栩栩如生,工藝水平極高。比如兩只皮毛略帶棕黃色,眼睛大,耳朵長,嘴唇長,短尾巴駝著,彎著的兔子,好像在往前跳。除此之外,還有大嘴利齒的老虎,冠尾漂亮的鳳凰鳥,鼻子嬉鬧的大象,長著傲人喙的鳥,跪著的熊,聰明可愛的猴子。除了鳥獸,還有水生動物和草生昆蟲,還有壹些神話動物,共計20余種,包括猴、兔、馬、牛、羊、鶴、鷹、鵝、鸕鶿、鸚鵡、魚、蛙、龜、蟬、螳螂、龍、鳳、怪鳥等。其中有六七條小玉龍,蛇頭、頸後飄動的長頸,都彎曲成圓形,呈C形,使人聯想到它們與史前紅山文化中C形玉龍在形狀和意義上的連續性。

富豪墓出土玉器20余件,均為平面浮雕,冠高、尾長、喙鉤等特征突出,各具特色,妙趣橫生。以壹對對尾鸚鵡為例。兩只鳥的頭相對,尾巴連在壹起,形成均勻對稱的構圖。從右喙下部經胸、爪、尾至左尾、爪、胸、喙,形成半圓形外輪廓線,穩定連續。兩只鳥的羽冠和羽毛高聳,後翅形成凹線,也富於變化,使作品蘊含靈動和耐人尋味。玉鸚鵡長尾的端面打磨成鋒利的斜刃,可用作玉雕刀,既有觀賞性,又有實用性。

如圖(玉鳳凰,商代良婦墓),河南安陽殷墟出土,高13.6厘米,厚0.7厘米。呈黃褐色,雕刻精美。玉鳳身材苗條,體態婀娜,喙、眼、冠如雞,翼短尾長,羽翼上雕有雄紋。它的前面有通孔,這使得它更加吸引人。富豪墓出土的玉器有755件,玉鳳是唯壹壹件。此器是研究商代人眼中鳳凰形象的最佳實物。

兵馬俑軍隊

秦兵馬俑的重大意義在於開創了軍事題材大型雕塑的先河,從宏觀角度把握了兵馬俑整體效果的宏大與個體細節的精雕細刻之間的關系,不愧為古代雕塑藝術中寫實主義的典範。

寫實是兵馬俑的基本風格,兵馬俑的形象大小與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馬相似。兵馬俑的服飾,如鎧甲、戰袍等,都是對當時軍隊服飾的模擬,而裝備兵馬俑的戰車、兵器則是實物。從陶俑的造型來看,不僅再現了各軍兵種的實際陣容,還成功塑造了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秦軍將領形象。這些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人物,是秦筠不同生命形態的再現。

從人物的身份來看,此人頭戴皇冠,身穿雙層戰袍,身披彩色鱗甲,站在寶劍上,昂首挺胸,高大威武,顯然是壹位具有巨大智慧和勇氣,指揮果斷的將軍;那些頭戴長冠、身披戰袍、披掛長甲、面容嚴肅的人,很可能是善於謀略、輔佐將領的指揮官員;那些頭戴發髻、身穿襯衫、腳穿靴履、手持弩、手持箭的人,無疑是秦軍的輕靈之士;那些沒有頭盔和頭發,穿著戰袍和甲胄,手持遠射或長刀的士兵,顯然是秦軍的重武士,從年齡上看,這位留著長胡須,額頭上有幾道皺紋的老人,顯得沈著、老練、穩重、足智多謀;壯年時臉寬,耳朵大,天庭飽滿,眉飛色舞,顯得柔中帶剛。這個小夥子,微低著頭,舒眉的美眸,看起來安靜而單純。

從官兵的作用來看,頭戴長冠、雙臂向前伸、雙手持韁繩者,是統治者的形象;那些穿著皮鞋、短甲、緊身褲、踝靴,站在馬前,昂首挺胸,目光向前,壹手握韁繩,壹手握弓的人,是秦軍騎兵精明犀利的形象;跪在秦軍的弓箭手形象機警而勇敢,頭挽成發髻,身穿戰袍和盔甲,右膝著地,左腿彎曲,身體向左傾斜,眼睛盯著左前方。那些頭上紮個發髻,腰間系條皮帶,戴上護腿,左腿微微拱起,右腿向後伸展,手肘彎在胸前,左臂筆直向左伸展,頭向左,擡頭看左前方,擡頭挺胸的,都是秦軍的中性姿勢。民族上,關中除了絕大多數的漢人,也有深目高鼻兩須的胡人形象。

從面部表情來看,有人在微笑,有人在滿足;有平淡無表情的人;五官端正、臉型寬闊、身材肥胖者;有穩重優雅、隨和的表情;也有人心不在焉,猶豫不決。這些復雜多樣的面部表情和各種各樣的兵馬俑真實地反映了秦軍的實際情況,因此它們更具有現實主義的藝術特征。這是歷史長河中雕塑藝術運用寫實手法的成功典範。

秦兵馬俑雕塑的寫實手法不僅體現在整體把握上,還體現在細節上,細致入微,生動傳神。如秦俑的發式有螺旋紋、波浪紋等。辮子有三股六股,扭來扭去,移動清晰,發絲清晰可見。陶俑的發屋有單環髻、雙環髻、三環髻、四環髻等,表現了現實生活中各種風格的紮、繞髻。發髻的頭部,有的呈扇形,有的呈波浪形,有的則是搖曳起伏。陶俑的服飾圖案隨身體曲折,刻畫得惟妙惟肖。兵馬俑盔甲的釘子很密集,而且畫得很好。對比實際情況,系在腰間的皮帶和掛鉤,綁腿的系法,靴子鞋子等細節都很像。即使是跪姿的人物,其右腳腳掌的密集排列也是基於腳著地後各部分摩擦力不同的考慮。就像手指上的指關節和指甲壹樣,它們也非常逼真。就連馬濤口中的牙齒這個不為人註意的細節也相當巧妙,塑造了六顆牙齒來表現這匹馬的風華正茂,將現實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它的藝術地位和意義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都占有光輝的壹頁。

註重視覺效果是秦兵馬俑雕塑藝術的壹個重要特點。兵馬俑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基本風格雖然是寫實,但突破了寫實的局限。也就是說,寫實手法不排除雕塑家可以馳騁想象,可以運用傳神、誇張、概括、寓意、象征等多種表現手法。對於人體的壹些局部特征,不盲目追求細微細節的真實,而是力求抓住關鍵部位進行適當的誇張。這種誇張並不會讓人覺得虛假,反而給人壹種清晰脫俗的感覺,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突出。比如人的眉毛和眉骨本來就不粗,秦兵馬俑的眉毛加了粗細,使眉骨有棱角,有棱角。從視覺上看,遠看圖像明亮清晰,近看也不覺得不準確。再比如,人的拇指本來就粗而短,但秦兵馬俑有些半拳的手把拇指弄得很長,翹得很高。因為這只手拇指並沒有和其他四個手指並列,所以在視覺上並不會讓人覺得比例失調,反而給人壹種力量感。還有秦兵馬俑。所有的秦軍士兵真的大腹便便嗎?但是,從視覺的角度來看,人們不會感到不切實際。相反,他們會認為秦軍應該是壹個充滿活力、不可戰勝的英雄人物。馬濤的塑造也是如此,馬頭方方正正,棱角外露,耳朵短,眼大嘴寬,馬身渾圓,腿部肌腱突出,造型生動逼真,極為俊朗。面對沈默的兵馬俑,人們可以通過視覺感受與之產生聯想,了解兵馬俑的藝術風格。

總之,秦兵馬俑精美的雕塑藝術是繼承中國古代寫實藝術傳統,在藝術風格和技法上開辟新境界,註重視覺效果的偉大成就。它標誌著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已經成熟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

秦兵馬俑所傳達的吸引力和震撼力體現了其優越的藝術效果。它巧妙地處理了靜與動的關系,從而使大場面的安排和個體形象的塑造更加和諧,達到完整統壹的藝術效果。秦始皇陵的兵馬俑是時代精神的產物,是古代寫實藝術的巔峰。

騎馬車

《馬背上的飛燕》是東漢時期雕塑藝術與銅鑄技術相結合的傑出作品,代表了我國雕塑史上的最高藝術成就。青銅馬昂著頭,四蹄翻騰,馬尾辮高高揚起,嘴巴張得像嘶嘶聲,在對面以罕見的步伐向前疾馳。第三條腿在空中,然後右蹄踩在壹只正在拍打翅膀的燕子背上。燕谷先是壹臉驚訝,隨聲附和,似乎想弄清楚發生了什麽,都是壹瞬間的事。由於馬蹄的輕盈和馬鬃、馬尾辮的飛揚,宛如天馬行空,以至於燕子都為其重量所驚,增加了銅馬在空中飛翔的氣勢。馬的重量下降了,小飛燕還能承受,體現了設計師的獨到之處。馬與燕子的線條流暢勻稱,奔馳與飛翔的動態表現惟妙惟肖,生動體現了馬與鳥爭第壹的瞬間。這個裝置堪稱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罕見的瑰寶,現在是中國的旅遊標誌,寓意“壹日千裏,立竿見影。”

天回山鼓樂和說唱俑

天輝山陶塑群於1957年發現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門10公裏處的天輝崖墓中。時間是廣和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220)。

打鼓和說唱小雕像

陶俑有男女跳舞俑、聽琴俑、男女熟練俑、持瓶(或鏡鏟)俑、武士俑、說話唱歌俑;動物陶包括狗、馬、雞、鴨、長尾雞等。,都是漢代的精品雕塑。

擊鼓強奸俑,灰陶制作,高55厘米,東漢,出土於四川成都天輝山崖墓,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天回山陶塑,中國東漢晚期陶塑。

俑在漢代雕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從車馬出行到侍衛奴仆,從烹飪宴飲到歌舞升平,反映了漢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這些俑雖然與秦代同類作品相比體積較小,但表現出強烈的寫實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四川漢俑造型獨特,內容豐富。在出土的眾多俑中,最著名的就是這幅《擊鼓奸雄》。說唱俑席地而坐,頭顱巨大,蒙著頭巾,額頭布滿皺紋,赤著腳,左臂圍著壹面圓鼓,右手高舉鼓錘。這個說唱小雕像的表演似乎達到了高潮。他忘乎所以,興奮而誇張,甚至不自覺地跳舞...多麽激動人心的場景啊!雖然人們不知道他說唱的具體內容,但看到這個熱情樂觀、充滿活力、幽默風趣的藝人,他們會會心壹笑,甚至會想象壹群熱情的聽眾在這個說唱小雕像面前聽他精彩的表演!可見漢代雕塑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多豐富。他們並沒有簡單的模仿生活中的場景,而是采用了極其大膽誇張的手法,專註於說唱歌手的特殊空氣。作者通過欣賞者的聯想功能,以虛擬的方式營造出壹個含蓄而富有戲劇性的奇妙場景。這種虛擬的戲劇場景本身也體現了漢代藝術特有的熱鬧氣勢,同時,這部作品也是研究漢代民俗和陶塑藝術的珍貴史料。

龍門石窟2000年底,洛陽龍門石窟在澳大利亞凱恩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全體成員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在古代鼎盛時期留給世界的古典雕刻藝術傑作,從此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保護。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以南12公裏處,是中國四大石窟之壹。這裏有壹條沂水河。因沂水東西兩側的香山、龍門山如天然大門遙遙相對,故古稱沂闕。隋唐以後,稱為龍門。從北魏到晚唐的400多年間,古代工匠在這兩座山上挖洞建廟,使之成為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

石窟創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太和十年,公元493年)前後,在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四百多年間大規模修建,尤其是北魏、唐時期達到150多年。龍門石窟南北長1公裏,兩山洞窟密如蜂窩。其代表洞穴有北魏的固陽洞、賓陽洞、蓮花洞、方耀洞,唐代的千璽寺、萬佛洞、奉先寺、堪景寺等,共有洞穴265,438+000多個,造像97,300多個,碑刻3,600多個,佛塔39座。在石窟中飛翔,或在流動的雲霧中自由飛翔,或手拿果實在空中飛翔,或奏樂歌唱,或鋪展花雨,其輕盈飄逸令人嘆為觀止。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露天龕。唐高宗始建於初年,完成於上元二年(675)。神社南北寬36米,東西長41米。盧舍那佛及其弟子菩薩、天王、力士9尊。主佛盧舍那,高17.14米,面部豐滿,眉長,嘴角微上翹,表現出對世界的關心和智慧。這尊佛像與畫中武則天的五官極為相似,所以人們說這是武則天的化身。兩邊弟子,葉佳嚴謹審慎,阿難溫順虔誠,菩薩端莊矜持,天王蹙眉容光,力士威武雄健。群像形神兼備,刀工嫻熟,是唐代雕塑藝術的傑作。

龍門石窟氣勢恢宏,寓意深遠,雕刻精美,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

唐三彩馬李世民曾命能工巧匠在昭陵刻下這六匹馬,以紀念這六匹與他並肩作戰、同歸於盡的馬。這是舉世聞名的藝術瑰寶,唐三彩馬對唐代馬文化影響很大。時至今日,透過唐代珍貴的三色馬藏品,我們仍能深切感受到這壹點。在他們身上,我們或多或少能看到昭陵六馬的影子。所以馬是唐文化藝術中最常見的題材。

唐三彩馬可以從多方面反映唐文化的輝煌,不僅為人們了解中國唐文化的歷史價值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也使壹批批中外收藏家為其藝術魅力傾倒。唐三彩馬長期受到國內外商家的關註,在中國陶瓷藝術品拍賣中穩坐榜首。

到了高宗和武侯時期,隨葬俑已經顯示出盛唐的風格。鎧甲武士俑的鎮墓俑已改為天王俑,也有文臣武將打扮的人物,其身高與天王幾乎相同。文官戴接口,武官戴皇冠,威嚴。自西晉以來,作為旅行俑隊伍中心的牛車已被亮鞍駿馬所取代。最初流行於南北朝至隋朝,重騎兵是旅行的主要軍事氣氛。此時,它充滿了享樂和歡快的色彩。重騎兵逐漸消失,大量騎士或武裝鷹,或獵犬和獵豹,組成狩獵的行列。隊列中還有馬背上的倡導樂隊和馬球騎手。

這壹時期出現了釉色艷麗、造型生動的三彩俑,達到了中國古代俑藝術的高峰。這是壹種釉色多變的低溫釉陶(燒成溫度為800℃~1100℃)。釉色鮮艷但不透明,顏色以黃、綠、赭色為主,故俗稱唐三彩。其實釉色不止三種,包括藍色和黑色。

開元、天寶年間,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們崇尚奢靡,促使三彩工藝達到頂峰。此時的三彩俑人物豐滿豐滿,尤其是女俑,高髻長裙,富貴面龐,大方面龐,反映了當時社會流行的審美時尚。人物造型準確,輪廓曲線多變,顯示了唐代人物圓雕的高度藝術成就。

唐代三色馬最生動的模型是駿馬,最具代表性的是723年賢寓廷惠墓出土的兩組四匹三色馬。它們的身高都超過50厘米,其中兩只是純白色的,另外兩只是黃馬,白色的蹄子,脖子上有白色的條紋。四匹馬的造型都很傳神,脖子長身體胖,骨骼勻稱,馬尾辮紮成角狀,馬具鮮艷。轡、鞍、秋的皮帶上都裝飾著美麗的黃金花和杏葉。壹對白馬從馬鬃上剪下當時流行的三朵花,另壹對白蹄黃馬只從馬鬃上剪下壹朵花。壹個極為罕見的馱駝樂俑也在賢寓廷輝墓中出土。在駱駝承載的平臺上,塑造了壹個四人樂隊和壹個舞動的綠會半決賽男子。駱駝矯健美麗,音樂人物和舞蹈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

  • 上一篇:扇子起源於何時?古代扇子長什麽樣?
  • 下一篇:歌詩達郵輪的發展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