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地震的時空特征

地震的時空特征

壹、地震活動基本概況

在山東半島城市群地震活動研究區,從公元前70年到2005年有記錄。

在山東半島城市群地震活動研究區,從公元前70年到2005年有記錄。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質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7-7.9級地震24次,其中7-7.9級地震2次,6-6.9級地震6次(其中6級地震2次在研究區內,但不在山東半島城市群8個直轄市所轄區域內),5-5.9級地震10次,4.7-4.9級地震6次。從1970到10月的1到2005年2月的1這36年間,本研究區儀器記錄到ML≥2.0的地震有1736次,其中M ≥ 5.0 ~ 5.9的地震有3次。歷史上這壹帶最大的地震是公元前70年諸城、長樂7級地震和1548渤海海峽7級地震。該地區自1970年以來最大的地震是1992年發生在青島東南海域的5.3級地震。從以上地震來看,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是歷史上6級以上強震的多發地,其中濰坊市發生7級地震1次,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質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M = 1次地震;煙臺市發生7級地震1次;威海市轄區發生6級以上地震1次;青島東南海山東半島城市群地質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發生了1次M = 0的地震。山東半島城市群八市所轄地區或附近發生過5 ~ 5.9級破壞性地震,表明該地區是地震活躍區。1970以來的地震儀器記錄表明,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繼承了歷史地震活動的基本特征,是中小地震和震群的高發區,平均每年約發生3級以上地震10次,4級以上地震1次,地震活動問題不容忽視(見摘要圖10)。二、山東地區地震活動的空間分布特征

山東位於華北南部,北北東、北西-北西向兩組地震帶中有多組涉及或穿過山東省,地震活動服從華北的壹般活動規律。空間分布也具有與大區域壹致的主要特征,即震中分布的分帶性和集群性。以下是對這兩個特點的詳細分析。

1.地震分布區劃和地震帶(區)的劃分

4.75級以上地震的歷史分布圖可以很好地顯示地震的分帶性(圖2-2)。山東地區可分為五個地震帶(區),描述如下:

1)沂沭地震帶:貫穿山東中部,南起江蘇郯城、新沂,北至萊州灣。地震沿東北部的沂沭斷裂帶主斷層及其西北部的分支分布,屬於郯廬地震帶的中段。該地區歷史上發生過兩次7級以上地震,其中郯城8.5級地震1668,為強震活動帶。其主要特點是地震烈度高、頻率低、重復周期長,地震明顯受斷裂帶控制。

2)遼考地震帶:位於魯西,南起河南蘭考,北至聊城、禹城。地震沿東北聊城-蘭考斷裂帶分布,是華北平原地震帶的東緣。歷史上發生過1級7級地震和數次6級以上地震,是山東內陸繼沂沭帶之後的又壹個強震區。該區地震活動的主要特點是中強地震的重復性、地震序列衰減慢、波動大。

圖2-2山東沿海(公元前70 ~ 1990年)主要活動斷裂及4.75級以上地震分布

3)蓬萊-威海地震帶:位於膠東半島北部及其海域,沿渤海-蓬萊-威海斷裂帶的西北部。東南起威海南部,西北至天津附近的渤海灣,是華北地區懷來-京津-煙臺地震帶的東段。該帶歷史上曾發生過4次7級以上強震,但都發生在廟島群島以西海域,東部僅發生過中等地震和壹些中小震群。因此,該帶可以廟島群島為界分為兩段。西段是強震多發段,東段是中小震群多發段。這兩段的地震活動特征是不同的。

4)惠民-臨朐地震帶:位於山東北部,夾在沂沭、遼考地震帶之間,東南起青州、臨朐,西北至惠民,主要沿西北方向的宜都斷裂分布。歷史上沒有發生過7級以上的強震,但6級左右的中強地震較多,所以是中強地震帶,很少發生中小震群。中強地震的特點是成組(對)發生,即壹次地震後,間隔半年至1 ~ 2年或2 ~ 3年又發生壹次地震,然後轉為平靜,孤立地震似乎更多。

5)濟寧-臨沂地震帶: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東南起臨沂、蒼山、棗莊,西跨濟寧至巨野、鹽城,為東南-西北地震帶。與沂沭地震帶相交的蒼山-尼山、新泰-蒙陰兩條北西向活動斷裂,西部壹些北西向、東西向、南北向的小型構造從中穿過,地表切割比較破碎,容易形成壹些應力集中點,多數發生中小地震,最大地震為6級。另外,黃海地震帶北段位於山東東部,史料記載不全,對山東省區影響不大。

從地震帶的走向可以看出,它們主要沿兩個方向發展,即NNE向和NW-NW向,與現代活動斷裂走向壹致,受活動斷裂控制,與區域應力場方向協調,表明地震活動是山東半島城市群現代構造活動在NE-NE向壓應力和NW-NW向拉應力作用下的延續或表現。

這兩個方向的地震帶(現代弱地震可以進壹步劃分)相互交匯,形成壹個破碎的網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有時從東到西,有時從南到北,形成了該地區獨特的地震活動動態圖像。

2.歷史地震區地震分布的聚集性和地震的長期活動性

除了明顯的條帶狀和網狀分布特征外,地震震中也有集群,有三個集群有明顯的中強地震。

壹個是菏澤附近地區,在不到壹平方英裏的範圍內發生了78次5級以上地震。這裏是1937 M7地震的震中,位於現代活動斷層——遼考帶的南端。自1937以來,共發生4次M > 5級地震,震中相對集中。震中集群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該地區現代構造活動強烈,且該地區多組斷層交匯,結構復雜,容易快速積聚能量,形成重復地震。

二是淄博附近,這裏中強地震的叢集性很高,但這些地震主要發生在1484之前,1484之後叢集現象不明顯。

三是膠東東北部沿海叢帶區,震中主要為帶狀叢帶,與西北和東北構造交匯、構造活動強烈有關,也可能與歷史地震區長期地震活動有關。

第三,地震活動的時間分布特征

1.地震發生時間的節律

(1)地震的周期性

地震在時間軸上的分布是非均勻的,表現出相對活躍期和相對平靜期交替的韻律特征。根據M ≥ 6地震的相對烈度,華北地震區(34 ~ 42 N,107 ~ 124° E)自公元1000年以來大致可分為四個地震活動期;第壹個活動期從公元1000年前的某個時間開始到1068年,第二個活動期是1209 ~ 1368年,第三個活動期是1484 ~ 1730年,第三個活動期是18655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震的時間分布受華北地震區地震韻律特征的制約,也具有壹定的周期性。

圖2-3顯示了公元1000年以來山東半島城市群及其鄰近地區的地震M-T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華北地區地震活動的第壹、第二時段只有少量的5級地震活動。第三、四期發生6、7級地震。

圖2-3山東半島城市群及鄰區MS≥4.7級地震的M-T圖。

(2)地震的幕式活動

研究表明,在200-300年尺度的地震活動期中,可進壹步劃分為若幹個約20-20年的地震活躍期和間隔120-20年的相對平靜期。這種過去壹二十年的階段性地震活動,是未來壹二十年地震預測的主要依據。由於幕式地震活動壹般與地震區或大規模地震活動帶的特征有關,而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主要屬於郯廬地震活動帶,因此本文重點分析對該地區地震活動影響最大的郯廬地震帶的幕式地震活動特征。需要註意的是,燕山-渤海地震帶與郯廬地震帶部分合並,為避免重復統計,不考慮作為獨立的地震統計單元。

利用有序樣本的聚類分析方法(又稱最優分割法),對郯廬地震帶第三、第四活躍期的地震活動場景和靜態場景進行了劃分,結果見匯總表2。各種幕布活動的特點如下:

地震活動第三階段,郯廬地震帶共發生7次活動幕,平均持續時間約13年,發生5級以上地震約5次,平均每次釋放應變能10.59×107J 1/2,其中第三、四、七幕為強震活動幕。在此期間,有六個平靜的場景,每個場景平均持續約16年。5級以上地震僅發生0.33次,地震釋放應變能0.04×107J1/2。地震活動第四期,已發生7幕,每幕平均持續9年左右,5級以上地震約4次,每次釋放的平均應變能為5.53×107j 1/2;在此期間,每壹次平靜景象平均持續14年,僅發生5級以上地震0.65,438+06次,釋放的地震應變能僅為0.02×107J 1/2。對比兩個時期的幕式活動可以看出,後期每次活動幕的持續時間更短,應變釋放能也降低。

可以認為,郯廬地震帶第三、四期地震活動的幕式地震活動具有可比性和相似性。考慮到華北地震區的整體活動情況,預測第四次地震活動期仍可能有壹兩個活動場景,持續活動幾十年。

2.山東半島城市群對華北地震幕式活動的參與。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討論華北地震區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震的幕式活動,有助於深入了解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震的時間分布特征。

(1)山東半島城市群及其鄰近地區與華北地區幕式地震活動的關系

從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與華北地震幕式活動的統計關系來看(見《摘要》表3),山東半島城市群及其附近地區是華北地震活動第三、第四幕式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第三活躍期,華北地區最大地震發生了三幕,其中第七幕震級為812的郯城地震是華北地震第三活躍期最大地震。第四次地震活動中,華北最大地震1集,次大地震1集。也就是說,在華北第三次地震活動的幕式活動中,約1/3幕最大地震發生在山東半島城市群及其附近的外圍地區。在華北地震帶第四活躍期,還出現了華北最大地震和第二大地震的景象,說明該地區的地震活動在華北地震活動中確實占有重要地位。

(2)山東半島城市群及其附近地區在華北大地震高潮中的活動位置。

華北地區第三、第四次地震活動活躍期後期,連續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在這壹過程中,山東半島城市群及其周邊地區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地震活動第三階段,大震序列為:1668山東郯城,M812地震→1679河北三河和北京平谷,M8地震→1683山西平原,M8地震→1695山西臨汾,M8地震。地震活動第四期,大地震連續發生過程如下:1966邢臺7.2級地震→1969渤海7.4級地震→1975海城7.3級地震→1976唐山7.8級地震。因此,在華北歷次地震中,山東半島城市群及其附近地區的地震危險性不容忽視。

  • 上一篇:詹天佑京張鐵路聞名天下,但最長的民營鐵路卻鮮為人知,就在南嶽鎮。
  • 下一篇:《雷雨》故事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