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木版年畫的歷史演變

木版年畫的歷史演變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年畫中的門神歷史最悠久。早在漢代就出現了門神“守門將軍”的雛形。唐代以來,佛經版畫的發展、雕版技術的成熟以及宋代民間文化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木版年畫的繁榮。北宋時有專門賣年畫的“畫市”,當時叫“畫紙”。宋金時期已經出現了《思密圖》這樣精美的木刻版畫,是現存最早的木刻版畫。道光年間,“年畫”壹詞正式提出是在李光廷的《鄉村易釋》壹書中。從此,所謂的“年畫”就有了固定的含義,即指每年更換的木塊色套印的年俗裝飾品。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清代中後期,民間年畫達到了頂峰。不僅內容包羅萬象,還有大大小小幾十個產地,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四川綿竹。清末民初,除西藏外,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全國各地都使用年畫。在民間,年畫是新年的象征,不貼年畫就不是新年。年畫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還具有文化藝術價值,是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年畫取材於世俗社會生活,題材包羅萬象。據王樹村先生統計,各種題材的畫有2000多種。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世俗生活、風景名勝、實用新聞、寓言勸誡、仕女玩偶、花鳥蟲魚、吉祥喜慶等等。

木版年畫的歷史演變

年畫是從任濤的古老習俗發展而來的。任濤是符濤,也被稱為符濤董事會和符濤董事會。相傳東海獨朔山有壹棵大桃樹,樹下有壹棵茶樹和壹個陰森森的二神,能吃各種鬼。因此,在正月初壹,申屠和二神的肖像被畫在紅木板上,掛在門戶上,以辟邪。在漢朝,人們在除夕裝飾桃子,在門上畫老虎。在宮殿的門上畫壹個戰士的雕像。隋唐時期,門畫再次發展起來,寺廟裏的門到處都有畫。到了宋代,由於雕版印刷的發展,手繪年畫也發展成了木版年畫。除了詔令畫家臨摹、雕刻唐代畫家吳道子的《鐘馗畫像》之外,民間早已用彩色套印的方式印制年畫。保存在宋代的年畫包括“東方朔偷桃”,現在在陜西省博物館。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木版年畫有了很大發展,主要產於江蘇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山東楊家埠,魏縣,山西楊柳青,天津臨汾,陜西武強,鳳翔,綿竹,四川阜陽,安徽隆回,福建佛山,廣東等地。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印刷方法和藝術風格也各具特色。到了清朝末期,木版年畫逐漸被石版印刷的月份畫所取代。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木版年畫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55,楊柳青年畫社在天津成立。其他傳統產區也對木版年畫進行了整理和研究,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

  • 上一篇:寧姓探源
  • 下一篇:壹個關於名人童年的小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