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滎陽的歷史沿革

滎陽的歷史沿革

滎陽,由歷史上的東郭、京畿、滎陽、高程、泗水、迎澤、五臺、印盒、光武等縣和地區演變而來,下轄鄭州市西部,泗水虎牢關以東,嵩山東部伏羲山以北,黃河中下遊交界的光霧山以南。在這片廣大的土地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山川秀美,有滎陽關、虎牢關等險關,有光霧山、Gap等名山、名谷、名河。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縣2200多年,歷代都是重要的政治區域和軍事重鎮。

滎陽是歷史上重要的政治要地。東有淮河與泗水之隔,北有邙山,南有黃河,南有索河山,西有洛陽與長安。地勢險要,交通便利。這裏曾是歷史上重要的縣治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全國,建立秦朝後,設立三川郡,轄滎陽、鞏、長安。西漢時三川縣改為河南縣,轄滎陽、高程(今滎陽習水鎮)、固始(今鄭州西北)、密縣、中牟、新鄭、沅陵五縣。西晉太史元年(265年),滎陽縣被河南郡分割,郡治滎陽。

北魏時,在五老(即虎牢關)設立北豫州部,設立滎陽郡。北周滅北齊後,由滎陽及其附近地區組成的北豫州改為滎州,州郡設在高程(即五老關、虎牢關)。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後,北周的邢州改稱鄭州,轄滎陽、、糜、內牟(即中牟)、沅陵(今新鄭東北)等縣,鄭州州府仍設在(即虎牢)。唐朝時,鄭州的行政建制發生了變化,管轄範圍變成了密縣、泗水縣、滎陽縣、迎澤縣和高程縣。直到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鄭州州政府才從高程遷到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

1949年1月,豫西四師改組為鄭州地委、鄭州專員公署(開封地區前身),由登封大金店遷至滎陽,轄新鄭、正縣、密縣、登封、珙縣、滎陽、高程縣,辦事處設在滎陽。直到2月,1954,鄭州地委、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至開封,改稱開封專區。

滎陽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在有記載的歷史中,滎陽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楚謹爭霸,曾在此征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後,為了加強對中原的控制,在滎陽光霧山腳下修建了安敖倉,這裏儲存了大量的糧食,重兵駐守,使滎陽成為著名的軍事重鎮。公元前209年,陳勝、光武率軍圍攻滎陽,與秦軍交戰,光武死於滎陽。楚漢戰爭時期,滎陽是爭奪的中心,劉邦和項羽在這裏長期對峙,反復交戰,最終以鴻溝為界瓜分天下。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呂布在滎陽的虎牢關(今滎陽市泗水鎮)作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英反呂布之戰”。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滎陽虎牢關、牛口峪與割據勢力竇建德決戰,以三千鐵騎擊潰敵軍十萬大軍,迫使以洛陽為根據地的王向唐朝投降,奠定了唐朝統壹天下的基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虎牢大戰”;明末崇禎八年(1635),、張等十三名農民起義軍在海陽寺聚眾鬧事。按照李自成提出的“分兵指揮”的思路,各路叛軍從四面出擊,開創了農民起義輝煌、明朝開始崩潰的新時代。

滎陽在歷史上是水運樞紐和儲糧中心。大禹在迎澤把大河分成下水道,引向東南。魏惠王開了壹個缺口,開在滎陽(邢口)以北,引黃河水經莆田入大梁。秦始皇架橋溝通淮河和泗水,把淮河南北的糧食運到滎陽敖倉。楊迪大規模修建了洛河、黃河和汴河,稱之為通濟渠,溝通了南北,連接了東西。是當時的水運樞紐。到了唐朝,天下的糧食都運到五倉和河陰倉,再運到長安。北宋時,汴河被視為國家命脈,四面八方的糧食都通過水路運往汴梁,被滎陽人稱為運糧河。當時滎陽經濟發達,市場繁榮。

滎陽在歷史上是“天下聞名之地”。公元前360年,戰國時期的魏國在滎陽挖了壹個缺口,引黃河從滎陽向東南,與淮水、泗水、吉水、汝水匯合,將滎陽與陳(今淮陽)、山東定陶、江淮等名城連接起來。缺口既可用於水運,又可用於農田灌溉,在戰國至秦漢魏晉的長期歷史發展中,對鄭州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滎陽,峽與黃河交匯處,自春秋戰國以來壹直處於上升地位。從西漢到西晉北魏,滎陽壹直是縣治地,管轄著今天鄭州和開封的大部分地區。此時的滎陽不僅是鄭州的中心,也是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壹。這是滎陽的繁榮時期。西漢掌管財政的桑弘羊將滎陽列為“天下名城”之壹,與姬(今北京)、邯鄲、洛陽等名城並列。

  • 上一篇:據傳鬼谷子是中國第壹所古代軍事學院的院長。本文探討了其歷史依據。
  • 下一篇:他年輕時是個聰明的歷史人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