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濟寧城市的變遷(上)

濟寧城市的變遷(上)

濟寧的城市在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變化頻繁。後來位於現址,由大運河開發,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

秦漢時有康福城,明清時在集寧南25公裏(讀史地紀要)。東漢時“王莽改位龍巖閣”(今稱中甲淺)。魏晉時期,濟寧曾稱“高平郡”,《晉書·地誌》說“綿城即高平市,位於郡東,漢代。.....王莽改成了高平”。所以《山東省續考古誌》說:“今小南門(今濟寧市市區小南門)為其郡治遺址。”

《集寧縣誌》載:“魏末任城縣故城(指民國集寧縣)二裏以南”“今稱小南門”。據《太平宇宙》記載,北魏的任城郡,“隋屬兗州陸郡,唐屬河南道,均稱任城”。《濟寧直隸州誌》載:“任城舊址在南關,唐代任城縣故城也”。因此,北魏末年,古任城由鐘家淺址遷至濟寧市小南門。這座城市的情況,可以從大詩人李白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來任城居住後所寫的《任城縣令堂墻》的描述中看出:任城不僅是壹個風俗古老、格調崇高的地方,更是壹篇傳世之作,“行者讓路,照顧者輕,扶老攜幼”。而且是壹個“地廣人稀,川廣人稀”,“農人無遊子手,飛蛾之女難得,春來陶然”的城市,勤勞樸實善良的勞動人民安居樂業。是壹個非常繁華的商業城市,有“萬商往來,四海綿歷,真春貨”。是“涼都”葛翔依日,淩欲飛,石橋搖搖,虹驚而不去”,“魯地七百裏”,“東在瑯琊,西控巨野,北在爵國,南在共鄉”。根據杜甫的壹首詩和濟寧地方誌,隋唐五代期間,濟寧市中心的小南門有任城遺址的記錄。杜甫《任主簿南池遊》詩曰:“秋水流過溝,城角入舟。涼夜裏看洗馬,林中會鳴蟬。水熟則雨,水瘠則八月。晨曦白露落,舊綠毯遙憶(《濟寧直隸州誌·藝文》)。根據這首詩來看,當時的南池壹定在城娃娃附近。不然杜甫寫《遊南池》這首詩的時候,也不會提到“城角入舟”。

《集寧直隸州誌》有如下描述:“古南池在城南三十裏,土圍門外,壹周約五裏,程波漾碧不流不竭。.....水池在老城南門外,有小西麗徐,很接近杜甫的詩“城角入舟”。其余景色也與杜甫詩略有相似,確是杜甫與徐竹書同遊的南池。”該記載不僅描述了古南池與濟寧“老城”的距離,也描述了明清時期古南池與濟寧城的距離。“老城”是指唐代、五代、宋代的濟寧城。這個“老城”是元代開鑿的濟州運河南岸,所以離古南池很近,古南池在老城南門外。明清濟寧城位於濟州運河北岸,遠離南池,古南池在明清濟寧“城南三裏”。這證明了元代濟州運河開鑿後,濟寧城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城址的變化與元代濟州運河的開通有關。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政府開始“以萬錠為提成值,仍予糧”開通濟州運河(《元史·河渠誌》)。至元二十九年(1292)匯通河、通惠河開通後,楊迪開鑿的大運河直接從徐州北上,不再繞河南。從此,北起大都(北京),南至杭州的“京杭大運河”經過任城。位於大運河中段的任城,成為溝通南北水道的大碼頭。不僅每年由南向北轉運的“皇糧”約占全國的三分之壹,而且船帆繁忙,兩岸貨物堆積如山,城外出現了商店和作坊,成為長江以北的竹、瓷、茶、皮毛及周邊農副產品的集散地。濟州和集寧雖然後來被元朝統治,遷到巨野,仍是城池,但正如大明司馬徐彪在《西湖論劍》中所說,是“兩個牙不同的城市”,同時並存。壹個是北魏元年修建的老城,壹個是金天德二年修建的新城。

金代海陵天德二年(1150),郡縣遷至任城時,郡縣已位於運河以北,但當時未成城,故未建城垛。到了元朝,情況就變了。元十七年(1280),元政府決定開鑿濟州運河,同時在集寧設置“杜文、四都水運使”。到了元朝,“二十年(1283),從任城開河出發到東阿三百余裏,在路橋設水運司”。至元二十二年(1285)二月濟州船三千艘,仆從二千人。早些年,蔣、淮從曹密調百萬石到,海運10萬石,塑舟60萬石,集智30萬石。淺舟達不到大舟,則為四人壹舟,故夫數增加,濟州水運司兵力在陳武增加二萬二千(《集寧直隸府》)。元朝不僅在濟寧設置了總行政機構,還在濟寧設置了漕運司,輔助漕運兵駐紮於此。再者,元政府規定,要派人到呂梁、百步等防洪閘、濟州閘,監督長江、準港的船只運輸,過鐵路,出閘,不要阻了客流,拿錢或貨物。由此看來,濟寧有大量過往商人,運河北岸的濟寧所因濟州運河的開鑿和通行,形成了交通貿易中心。元代在這裏修建了壹座土城。

“明太祖之初,大軍北上,開田入口,抗獄坡,過曹操進貢梁、金”(《明史·河渠》)。“疏通石莊、之門,北運文、紀,通燕、紀”(《山東通誌》)。“永樂元年(1403)...打開了渭河。.....八年(1410),九年疏浚匯通河(1411),尚書和宋麗利用白英策老人,在代村築城壘壩,阻水西流,使南方繁榮,向南分流三分。七點向北,到達臨清。還疏浚沙河入馬場湖,改東昌通濟橋為水閘,開濟寧渡河,建水閘(山東通誌、運河考)。濟寧運河是明代最早疏浚並投入使用的運河,對濟寧城市的定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未完待續)

  • 上一篇:中國歷史上姓劉的偉大歷史人物有哪些?
  • 下一篇:嶽飛的歷史地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