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妳曾經在公共汽車上寫過書嗎?康有為的政治謊言

妳曾經在公共汽車上寫過書嗎?康有為的政治謊言

北京有壹條默默無聞的胡同,叫大直橋胡同,清代叫柵子橋。在明清時期,這裏是壹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因為著名的松雲寺和松雲草堂就坐落在這條小巷子裏。松雲寺原是明朝嘉靖年間兵部武宣部外交大臣楊繼繩的住宅。這個人很有名。他曾因鼓吹反對秋鸞而被罷官。後來,他因彈劾內閣學者嚴嵩而被皇帝下獄,最後在西施被斬首。他死後,他的妻子上吊自殺了。後來,這對年輕夫婦的故居改名為宋軍廟。

清乾隆年間,嵩雲寺被用作祭拜楊繼繩的祠堂。楊繼繩生前居住的宅星,取名靜賢堂;他寫彈劾案的書房被擴建成了訓誡小屋;他彈劾邱智、嚴嵩的秦骨,刻成八塊石刻,與紀念後人的墓誌銘壹起嵌在敬賢殿的東西兩面墻上。房屋周圍建有回廊和假山,景色幽雅,是宣南地區文人聚會的重要場所。

光緒年間,劉清黨員經常在這裏談論時事政治,這使得宋軍廟備受關註。先說康有為。這個人從自己的話說起,後世的各種書都順著他的話,於是我們在各種史書上看到了這樣的記載:康有為在得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後,邀請了1200多名舉人聚集在宋軍廟簽名售書。與會者在康有為起草的《萬艷書》上簽名。五月二日,各省人排隊站了壹裏,向都察院呈上百萬字,都察院以皇帝在和約上蓋了詔書為由拒絕接收。但這壹次,請願書打破了清朝不許文人從政的禁令,提出了資產階級改良改良的綱領,所以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

其實康有為的說法很有問題。檔案上說,最早反對簽約的不是省舉人,而是壹大批官員。早在4月14日,臺灣省省長唐就給政府發了壹份電報,說給予土地是不可行的。對於土地出讓的賠償問題,以兩江總督張之洞為首的政府官員已相繼發聲反對簽約。北京二等以上的宗室和官員有20多個,二等以下的官員有50多個話語權。國子監、丞相衙門、內閣、六部等民眾、官員都簽署了大規模的聯名信,簽名超過600個。可見,各級官員是反對《馬關條約》的主體。在官員表現的影響下,剛剛在北京參加科舉、正在等待公布名單消息的全國各地舉人也紛紛寫信反對簽約。按照清朝制度,舉人不能直接上朝奏,必須當眾書寫,由都察院奏。

從4月30日開始,都察院每天都會收到各省舉人的來信,並更換。比如5月2日,康有為聲稱都察院拒絕接受舉人上書時,都察院竟然轉發了湖北等7個省的8批舉人上書,署名多達324人。這種轉折直到5月21日才結束。圖書總數達到31本,簽名人數高達1555人。此外,135名公交乘客參加了北京官員領導的7本書。4月30日,梁啟超領導的八十名廣東舉人寫了壹本書,這只是眾多書中的壹本。

根據檔案中的記載,所有信件都送到了光緒皇帝的案頭,所謂都察院拒收信件的情況並不存在。事實是,康有為並沒有提交《萬艷疏》。康有為確實有意發動上書,但計劃在5月2日胎死腹中。原因是人們認為大局已定,無法挽回,而且地點也在宋軍寺而不是都察院。康有為在1895年5月的下句中也承認,所謂的公交車上寫字事件並不存在,他只是打算寫書。最多只能稱之為公開會議。

翁同龢日記中還記載,5月2日上午,光緒皇帝召見軍務大臣,長達壹個半小時,已經意味著批準和約。此時,最高決策層即使看到官員學者聯名簽署的反對信,也不會成為決策的依據。而且光緒皇帝在《馬關條約》上蓋章的具體時間是5月3日,而不是康有為所謂的都察院在5月2日聲稱皇帝已經無可挽回地使用了寶藏。

據康有為說,人們什麽時候在宋軍寺聚會?小小的宋軍神廟能容納數千人嗎?現存的關於公車請願的材料都是康有為和他的弟子們寫的,眾說紛紜。而同時代的其他在京官員學者和在京參加考試的舉人,在書信和日記中卻只字未提這壹重大公車上訪事件,實在讓人十分不解。康有為和他的弟子們對涉及的人數意見不壹。康有為說有1200人,他說3000人。梁啟超有時說有1300人,1000多人,有時說有3000人或幾千人。“公交車上的書”的標題是602人,人數如此之廣,其實也說明了這件事的混亂,甚至讓人懷疑這件事是否存在。

康有為利用這壹莫須有的公車上書事件,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擴大自己的影響。那麽康有為為什麽要編造壹個寫在公交車上的謊言呢?康有為是壹位天才的鼓動家。他沒寫過書,但他寫的文字確實是當時所有反對和約的文件中最精彩、最發人深省的。他把宋雲安作為自己政治崛起的第壹階段,取得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三年後,想象力豐富的他還策劃並鼓動官員去甘青門哭訴,要求變法。雖然沒有實現,但也展現了他撩人的演技才華。

當然,康有為畢竟不是壹個成熟的政治家。可以理解的是,他和他不成熟的變法思想,再加上壹個不成熟的掌控不了政權的皇帝,流產了不成熟的戊戌變法。

參考文獻:康有為的幾次欺騙

康有為引公車說假話。

  • 上一篇:白鷺臺風前世
  • 下一篇:為什麽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