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為什麽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為什麽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80多年前,第四路紅軍先後撤出辛辛苦苦創建和經營的蘇區,翻越千山萬水,歷盡艱辛,勝利完成了決定中國命運的革命力量的戰略轉移,創造了人間奇跡。

偉大的創舉必須符合時代的需要。那麽,紅軍長征是在什麽背景下發生的呢?

紅軍長征發生在中國面臨民族危亡,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當務之急的時候。

九壹八事變是日本企圖毀滅中國的開始。1932年,日軍對上海發動進攻,制造了“壹二·二八事變”,進壹步加快了侵華步伐。1933年春,日軍先後攻占山海關、熱河,並侵占長城以北部分地區,矛頭直指平金。日軍加緊侵華,中華民族的危機日益嚴重。團結抗戰、抗日救國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政治主題和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

然而,蔣介石卻逆歷史潮流而動,頑固地以“忙外必先內”作為處理內外關系的基本國策,壹再向日本妥協,不斷調動重兵“圍剿”蘇區和紅軍。1933年4月6日,蔣介石在《告將軍引清匪再談抗日電》中宣稱,“剿共”前線的將軍們“若在北方請命,無意剿匪,絕不稍容”;“聲言抗日”“立斬不赦”。在蔣介石集團的不抵抗政策下,“壹二·二八”抗戰和長城抗戰均以失敗告終。

在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下,蔣介石的“外忙中先安頓”政策,遭到國人的不滿和輿論的譴責,甚至遭到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壹些人和地方勢力集團的反對。《獨立評論》發表的壹篇題為《如果我是蔣介石》的文章批評不抵抗政策是“最糟糕的自殺政策”,它把中國變成了“壹塊大肥肉”,然後日本人“壹刀把它切掉”。

在廣東的國民黨中央委員致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認為“除抗戰外,別無他途”,要求國民政府切實進行抗戰。

1933年5月,馮玉祥在張家口建立了察哈爾人民抗日聯軍,隨後收復了察哈爾省的全部失地。

正當中央蘇區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處於被動地位的時候,國民黨駐閩第19路軍將領陳、蔣光鼐、蔡廷鍇聯合國民黨內李等反蔣勢力,於6月1933+065438+10月20日發動“福建事變”,公開宣布反蔣抵抗。

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始終高舉抗日旗幟,不斷發表宣言,強烈譴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對日宣戰,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日;提出紅軍準備在立即停止進攻蘇區、保證人民民主權利和武裝人民三個條件下,同任何軍隊簽訂停戰協定,共同抗日。幫助和加強察哈爾抗日聯軍。1934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其任務之壹就是“發動最高級的閩浙抗日運動”。盡管各方力量不懈努力,長征前中國的民族危機仍在加劇,合作抗日似乎遙不可及。

在日本加緊侵華,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興起的時候,高舉抗日旗幟的中國* * *,本應根據國內階級關系劇變的新形勢,進壹步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以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以抗日戰爭為中心的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但是,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者在黨內取得了統治地位,在革命的生死存亡問題上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使黨和紅軍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

他們雖然主張抗日,但卻忽視了“九壹八事變”後中國國內民族矛盾上升所引起的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否認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中間勢力的抗日要求,否認國民黨在抗日問題上被分化,認定中間派系是日本革命最危險的敵人,排斥壹切上層分子和中間勢力,只要是“兵”,不要官。他們武斷地認為“目前中國政局的中心是反革命和革命的殊死鬥爭”。

為此,他們無視敵強我弱的客觀現實,反對紅軍行之有效的“誘敵深入”政策,主張先發制人的進攻戰略。在這種進攻戰略下,他們反對必要的遊擊戰和運動戰,“要求完全依靠主力的陣地戰和所謂‘正規’戰”等等。在軍隊建設上,他們采取了壹系列“改造紅軍”的措施:壹是實行宗派幹部政策,改組黨和紅軍在各蘇區的領導機關;第二,取消黨委集體領導制,強化政治委員的個人決策作用;第三,取消紅軍的籌款和做群眾工作的任務,強調紅軍的任務僅限於戰鬥;4.反對紅軍必要的遊擊性,片面強調正規化,從而削弱紅軍的戰鬥力。

王明“左”傾錯誤的惡果,就是鄂豫皖湘鄂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和華中、湘、贛、湘、鄂、贛、閩浙贛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相繼失敗。紅軍損失慘重,軍隊建設遭到嚴重破壞,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被迫實施戰略轉移。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失敗,改變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總格局,影響了其他蘇區,使長征發生了從局部到全局的戰略轉移。

兩次重大危機考驗了瀕臨絕境的中國和紅軍,以生存發展為目的的長征在中華大地上展開了。

  • 上一篇:妳曾經在公共汽車上寫過書嗎?康有為的政治謊言
  • 下一篇:歷年NBA總決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