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我想了解九江。有什麽傳說嗎?

我想了解九江。有什麽傳說嗎?

百歲坊毗鄰長江,位於北路和九華門之間的曾故居前。這是曾家為許太太辦的生日聚會。廣場為青石結構,額頭嵌有景德鎮燒制的“百年老廣場”三字瓷匾。整個牌樓美觀大方,氣勢恢宏。

曾是湘軍首領曾國藩家族的成員。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曾歸田,定居九江,靠經營茶米發了財。徐老太99歲時,曾家按照“以九代十”的習俗,慶祝百歲壽辰。為此,他們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首先,他們在原有的宅基地上擴大土地,重建豪宅。新建豪宅的主體建築是壹座兩層小樓,院子裏有壹個“回”字形的天井。掀背車是由隔墻隔開的許多房間。木結構精雕細刻,栩栩如生,古樸現代,大宅前有青石“百年坊”。房子竣工那天,曾家租了九江大酒店設宴慶祝。壹時間,曾家為許夫人祝壽的消息傳遍了旬陽。這是壹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婦孺皆知,百歲老人之家也是人盡皆知。

辛亥革命後,曾氏家族開始衰落,“百年坊”因百年風雨的侵蝕,尤其是屢遭水災,變得陳舊不堪,破敗不堪。上世紀末,九江市統壹規劃市政建設,擴建了濱江大道。經曾後人反復協商,於1990拆除。九江傳奇I

——————————————————————————————————————

大眾求真,講述泥淖不沾的荷塘故事。

蓮花池在原官學前面,今朝陽小學對面。由明代成化知府蘇治中所開,占地約五畝,民國年間填平。

荷花池因周敦頤《愛蓮說》而得名。周敦頤(1017-1073),又名毛叔,湖南省濂溪縣人。曾任九江虢國寧(今修水)都督,統領南康軍(今幸子)。他在江州創辦濂溪書店,晚年辭官到九江濂溪居住。生前有“吾子孫為九江濉溪人”之令。1073年底,老九江與母親鄭泰夫人夫婦合葬在廬山北麓梨樹嶺。周敦頤是我國宋明理學的創始人,在我國文化、哲學、思想、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以其高風亮節、高尚情操,像《愛蓮說》中的荷花壹樣被後人所崇敬。

周敦頤愛種荷花,盛贊荷花的高貴品質是“出淤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直透外,不匍匐,清香清麗,婉約清純,遠觀而不可笑”。他追求名利、不求富貴的崇高境界,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文人階層。在文人眼裏,荷花成了廉潔自律、剛正不阿、淡泊名利、不求富貴的象征。

九江市的荷花池雖然早就被填平了,但它的名字並沒有消失,只是被路名取而代之。蓮花池路北起潯陽路,南至甘棠南路,全長約300米。路中段以北,清乾隆五十年(1785)開辦的原濂溪書院,位於九江戲班、五中附近。這條路又長又靜,彎彎曲曲,踏入其中還蠻有意思的。九江傳奇I

——————————————————————————————————————

市民蔡厚春講述了梅展坡誤讀的美好回憶。

梅展坡位於旬陽市區。東臨五桂廠,南臨潯陽路,面對蓮花池,西臨文廟,北靠大眾路。長約200米,最寬處約7米。原本是天然的斜坡。在過去,斜坡上有幾條上下的人行道,四通八達。這裏的房子原來大多是矮民居。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開發商就在這裏從事房地產開發,這個斜坡已經被鏟平。

關於“梅展坡”這壹地名的由來,更詳細的說法是:清朝崇德年間,壹位在國外經商壹年多的梅姓商人,回到尋訪定居。買了地在坡上蓋了房子,在坡前的街角開了壹家布店。此人特別喜歡“長春花”(俗稱“四季梅”),在他住的房子前帶著幾株植物。這種花花量大,花期特殊,花朵茂盛,生機勃勃。秋天,花開雕零,但四季梅花還是那麽耀眼。即使在冬天,它也有“陽春”和“四季梅”的美譽。附近的居民看到了,都很喜歡,紛紛過來要種子種下。壹時間,梅花開遍了山坡上下。“梅展坡”由此得名。

值得指出的是,九江人經常用兩種方式來念這個地名。壹個說“梅鼎坡”。這應該是個錯別字,因為“占”字的右邊正好是“定”字。那正是我說的:“長子讀壹節,矮子讀壹半。”第二:“煤坡”。這應該是九江人的口誤和耳誤。九江話只要把“梅展坡”這個字念得快,聽起來就很像“煤坡”。

今天的“梅花坡”,既沒有“梅花”,也沒有“坡”。然而,它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和對成勛未來的期望和憧憬。九江傳奇I

——————————————————————————————————————

市民求真,講述徐浦路濃縮的九江千年歷史。

從原來的龍凱河口到今天的大眾路,徐浦路全長約1裏。

九江在歷史上曾被稱為“贛城”。龍凱河的源頭是“趕水”,它與長江的接口叫“趕水頭”。“趕水”發源於瑞昌青幹山,全長150裏。因青幹山頂有壹口古井,故名贛江。歷史上,趕水經龍凱河流入長江,九江人稱之為“幹浦”,就是這個名字。

唐代白居易曾在《泛甘水》中寫道:“好湖光山色遍,最愛甘水頭。泗水從東南流入河中。”那年白居易住在河邊。他在他著名的長詩《琵琶行》中寫道:“我的住處在河邊,又低又濕”。由於琵琶旅行的巨大影響,後人在“甘浦口”(位於九江長江大橋橋底東側的琵琶亭並非古琵琶亭舊址)修建了古琵琶亭,以表達對白居易的敬仰和懷念,旁邊的道路命名為“甘浦路”。

1861年3月,英帝國主義根據《中英天津條約》和《中英貿易章程》與江西地方簽訂《九江租地協定》,將九江客運碼頭(現為農工商商城)和原龍凱河以東的大片土地劃為英租界。1862年,英國人在租界內填平了漵浦港,大興土木,修路建房,拓寬了原有的漵浦路,九江人當時稱之為“洋街”。這裏曾經有壹個英國領事館,壹個日本領事館,壹個英國警察所,壹個法庭,壹個法國天主教堂和壹個天主教堂醫院。這條道路是英帝國主義打著“通商”、“租界”的幌子對中國人民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有力見證。

10月至3月25日,1927、65438+九江工人市民在中國* * *的領導下,在北伐革命軍的支援下,壹舉收復了英租界和松浦路。九江人的這壹壯舉,已被載入中國近代革命史冊。今天,壹些原始的建築和遺跡仍然保留在徐浦路上,如日本領事館的舊址。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九江人民愛國反帝的絕佳教材。

松浦路文化底蘊深厚,記錄了從唐代白居易琵琶之旅到清末英租界壹千多年的歷史淵源,是九江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有力佐證。

市民蘭萍講述西園。

九江城市的縮影

西園位於九江市中心,東起郁亮北路,南至大眾路,西至環城路西入口李紅選,北至濱江路,總面積6公頃。清末是九江府所在地,府西側有壹個大花園,叫西園。當時,西園以其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風格而聞名。1918年,政府拆除府衙,衙門變賣基業遷建,西園漸衰。後來很多人在這裏占了基建房,西園逐漸變成了居民區。後人為了圓滑,將西園的名稱改為西園,故名西園。

1938年,侵華日軍占領九江,為了集中控制中國人,將龍凱河以西的居民強行遷到西苑。後來,江蘇、安徽、湖北等地的流民也在西苑定居。因此,八年抗戰期間,西苑被稱為“難民區”。從抗日戰爭到解放前夕,西苑的居民大多是城裏的窮人。他們有的賣魚賣菜,有的拉人力車,有的幫人挑水,有的賣九江風味小吃。西苑公園各行各業都比較齊全。在方圓的這個小社區裏,有經營雜貨店的,有釀酒作坊的,有醫生和從業者的,有私立學校的,有算命的,可謂是如饑似渴,五花八門,有72行。小西園是九江城的縮影。

西園有“五絕”,為人們所稱道。第壹,道路和車道相互交織,錯綜復雜。據統計,整個西園共有92條車道,最長的車道有250米,最短的車道只有30米。路面最寬4m,路面最窄1m。二是巷子深。和捷夫裏壹樣,長30米,寬1.5米。李晞媛巷由此得名,充滿了文化色彩,介紹了富源,取大福之意。銅人,取自韓愈《原始人》,是“聖人平等相待,遠近親疏”的壹句話;同德裏取自《當書·金淑》“同德同心”壹句。第三,寺廟分布其中。第四,水井星羅棋布。抗戰前,西苑有20多口井。現在,除了古井郎靜,只有壹口井。第五是環境衛生。從65438到0954,西苑為九江成為“國家衛生模範城市”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從1962開始,西苑人對全區大小巷進行全面整治。從1963開始,西苑人年年被授予全區、全市衛生模範社區榮譽稱號。

西園雖然只是九江市中心的壹個彈丸之地,卻濃縮了九江百年來的政治風雲、經濟興衰、文化底蘊。2003年,九江市政府對西苑區的房屋進行了拆除重建,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涉及65438多戶居民和企事業單位。2005年建成集購物、休閑、旅遊、餐飲、娛樂為壹體的大型城市購物廣場。百年西園,作為壹段歷史,將永遠留在九江人的記憶裏。九江傳奇2

——————————————————————————————————

保留這座城市的歷史

有壹天,我和幾個朋友去參觀壹座古宅,繞著濱城走了很久,也想不出“嶽石門”在哪裏。不知道為什麽要問路人,更別說指路了。走累了,幹脆和朋友在潯陽河邊坐下來,叫上對九江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原來“嶽石門”就在江邊,我們要找的古宅就在不遠處。看著沿河比賽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我們突然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感到有些陌生。

都說九江是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歷史,但是看看現在的市區。還有多少歷史遺跡?不要說清朝以前的老房子屈指可數,就算是民國時期的建築。好在九江很多老地名還在。老地名是另壹種遺存,是壹座城市歷史的“名片”。壹個個充滿文化內涵的老地名,壹個個美麗傳說的老地名,壹個個方言中地域風情濃郁的老地名,是成勛不可再生的文化積澱。如果城市是壹本滄桑的古書,那麽古老的地名就像泛黃的首頁上的索引。壹旦消失不見,城市的歷史可能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很難再找到。因為沒有口惠而實不至,歷史文化有時候需要“憑據”。如果沒有建築遺跡,沒有歷史遺跡,甚至沒有名字,如何傳達歷史信息?當壹個城市沒有基本的歷史證據,只有人們共有的高層建築時,說它是歷史文化名城就有些牽強了。壹個沒有歷史根源和文化個性的城市是乏味的。

“七省相連,商賈雲集”的成勛,當年的繁華可見壹斑。“渡長江,控川鄂,橫掃三吳,染指中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廬山的清韻,鄱陽湖的美景,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佳作,都為成勛人民留下了朗朗上口、歷久彌新的老地名。市文化局文物科高萍女士告訴記者,成勛老地名可分為幾類:壹類與九江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壹類與歷史人物在九江的活動有關;三是反映九江人的精神風貌;第四種以方位、數字、景觀命名。這些老地名從不同的角度和程度反映了九江2200多年的歷史,也反映了三國文化、儒家思想和現代政治。比如荷花池,出自周敦頤的名作《情蓮》,隨著荷花池地名的延續而代代相傳。成勛的居民崇拜濂溪先生,所以他們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他們生長和繁殖的地方。濂溪墓和濂溪港,都寄托了對這位生活在九江,熱愛這裏的大聖的深情。松浦路是九江歷史的縮影。古時候松水入河的地方是天然良港,白居易說“送客於松浦口”。近代是租界,見證了“扁擔收回英租界”的偉大勝利。《石悅人》紀念嶽飛抗金小分隊的勝利。還有考彭路,是九江中小學和中專的發源地。東晉名臣郁亮引以為傲的郁亮路;鞏俐壩,因感謝李伯體察民情,興修堤防,溝通南北而得名。九江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母親河,開江;成勛最早建成也是最繁華的,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老街——大眾路...諸如此類。

九江老地名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不僅僅是壹個街區的標誌,還涵蓋了成勛的歷史、地理、文化、經濟、人文等方方面面。毫不誇張地說,只有了解九江的老地名,才能了解九江的歷史、山水和人。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地名信息的更新換代也在加快,新的地名不斷湧現。隨著歷史的變遷、經濟中心的轉移和城市建設項目的實施,壹些老地名在實際應用中已經消失或瀕臨消失。在成勛,有很多已經消失的老地名:比如屯河裏、培德裏,曾經在環路上;濱江路的石悅門;西園七十二巷,西園郎靜巷、鴻軒巷;電影公司附近的蓑衣胡同等等。遺憾的是,壹些富有文化背景的老地名消失了。

有人說九江有太多經典的老地名,比如郁亮路、鞏俐大壩、百歲坊、蓮花池。它留下了多少年?市作協主席吳青亭說,仔細品味,很多老地名都是那麽可愛,鶴立雞群。是專屬於九江人民的財富,如果缺失,是九江人民的壹大遺憾。

市文物部門的專家吳建議,保護舊地名是九江每個人的責任,他們應該像愛護自己的財產壹樣愛護它們。有條件的話,盡量用老地名,讓年輕壹代熟悉。沒有廣泛的用戶,老地名的最終命運只能是悄然退出歷史舞臺。實在保存不下來的地名,應該作為歷史文物引進記載,保存在地方誌中,多找些史料,給後人留點東西。九江傳奇2

——————————————————————————————————

舊地名

摘自九江日報、長江周刊。

郁亮路北起濱江路,南至塔林南路,全長約1 km。當妳提到郁亮路時,妳壹定會提到郁亮大廈和郁亮。郁亮是東晉時期的著名人物。任江州巡撫期間,人稱郁亮樓。大廈東路,郁亮路,分為兩段,即郁亮北路和郁亮南路。

考棚路南接潯陽東路,面向市政府大院,北接北四路,長180米,寬3.5米。是九江中小學和中專的發源地。

鞏俐壩九江人,俗稱小壩,橫跨湖面,北起南門,南至甘棠公園東門,全長300多米。唐立波任江州刺史時,在湖上築堤,方便兩岸交流。後人把他命名為“鞏俐壩”,以感謝和紀念他。

杜甫巷位於潯陽區中部,南起大眾路,北至都督府(現九江軍分區駐地),連接柴桑路,全長135米,寬12米。三國時期,三國總督周瑜鎮守柴桑,在此建府。後來通往大宅的路叫杜甫巷。

小橋巷就是今天的柴桑支路,東起柴桑路,西至都田巷。它長約300米,以三國名將周瑜的妻子小喬命名。

都田巷,都田寺附近的壹條街,叫都田巷,在潯陽區閻誌山腳下,南起大眾路,北至濱江路,全長500米。

正式牌位於濱興街道辦事處以西約1.5km,東至淳安裏,南至飛機壩,西至九江水泥廠,北至長江。北京路、南京路、九瑞路有壹段。過去被稱為“爛卡座”,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壹直是戰略要地。

  • 上一篇:通過美求古代小說的標題
  • 下一篇:達成交易的法則:營銷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