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朱治廷

朱治廷

專家簡介朱治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信息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數字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兼教育信息技術學科組組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專家組成員,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教育技術分委會主任;上海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CNU聯絡中心副主任兼首席專家;若幹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

我想談四個問題:壹、翻轉課堂的發展脈絡;第二,翻轉課堂在中國的應用實踐;三、翻轉課堂智慧亮點;第四,翻轉課堂應用的發展空間。由於時間限制,我只講壹些重點,省略了很多案例演示。

壹,翻轉課堂的發展情境

翻轉課堂起源於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埃裏克·馬祖爾,他在20世紀90年代創立了同伴教育。他論述學習* *分兩步走:首先是知識傳遞,然後是吸收和內化。即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知識轉移,通過同伴協助完成吸收和內化。2000年,美國的莫琳·拉赫、格倫·普拉特和邁克爾·特雷格裏亞發表論文《課堂倒置:創造包容性學習環境的門戶》,介紹他們在邁阿密大學講授《經濟學導論》時,利用萬維網和多媒體讓學生在家或實驗室觀看講解視頻,並在課堂上分組完成作業。另壹個早期的翻轉課堂實踐來自科羅拉多州的伍德蘭中學。2007年,該校兩名化學老師用截屏軟件錄制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聲音,並將視頻上傳到網上,幫助缺課的學生補課。

與翻轉課堂應用相關的是可汗學院的視頻微課。2004年夏天,仍住在波士頓的可汗得知他在新奧爾良上七年級的表弟遇到了壹道數學題。可汗隨後使用繪圖和語音軟件遠程輔導表弟,在10分鐘內錄制了壹段以知識點為單位的視頻片段。這些視頻上傳到網上後,幫助壹大群孩子解決了學習問題。他隨後建立了可汗學院網上圖書館,收集了數千個自己錄制的輔導微視頻,免費提供給全世界。這個項目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翻轉課堂的研究熱潮,這種“混合學習* *”模式被加拿大《環球郵報》評為2011年度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

視頻微課和翻轉課堂密不可分,被認為是近年來推動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技術。我們所謂的翻轉課堂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傳統教學過程的兩個階段首先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然後在課後內化知識。事實上,當學生需要攻克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時,老師往往不在現場。翻轉課堂的基本思路就是把這兩個階段反過來。學生通過課外自學、看視頻、做習題等方式傳授知識,然後在課堂上進行小測驗,解決重點和難點,使知識內化。這種學習模式可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翻轉課堂給了我們壹些啟發。創新信息化教學必須實現三個突破:時空的突破、思維的突破和教師角色的突破。信息化教育的創新不能只盯著課,只盯著那40分鐘,要做好課內外的全面規劃。

重慶市江津區聚奎中學是全國最早開展翻轉課堂實驗的學校。自2011起,該校以視頻微課支持“先學後教,課內實訓”的教學實踐。另外,目前全國最大的翻轉課堂實驗學校是山東省濰坊市昌樂壹中。學校現有學生8000余人(以高中生為主),168個班,本學期全部實行翻轉課堂教學。事實上,我國早期的許多課改項目也有壹些“翻轉課堂”的特征,如江蘇省楊司中學的“先學後教,課內訓練”,陜西信江中學的“自學-示範模式”,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的“問題導向自主學習* *模式”,雖然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研究。

接下來詳細分析幾個翻轉課堂案例。長樂壹中提出“兩階段四步驟十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法”:學生先通過自學提問(分為目標引導、教材自學、微課輔助、合作互學、在線測試五個環節)提升知識,再通過訓練演示(分為難點突破、訓練演示、合作推進、評價指導、總結反思)。事實證明,這種課堂教學結構的改變,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學會自主合作。

另壹個典型案例是在上海閔行顧美高級中學,翻轉課堂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整合:課前,學生利用電子書學習* *“多媒體電子教材”,通過動畫詳細講解每個知識點,通過自測、課堂反饋和提問解決和反饋問題,課後觀看微視頻學習解題過程。

廣州天河區有“青雲工程”,將翻轉課常態化。壹位初三政治老師結合初中政治的學科特點和家校的客觀情況,只拿出有限的課時做翻轉教學,將課時設置為A類和B類,再組合成AB、AAB、ABB翻轉模式。

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的案例也很典型,其翻轉課堂學習的任務很明確:課前學習基礎知識,課中深入學習。

通過分析以上案例,我做了壹個對比圖。可見,各個學校的翻轉課堂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也有各自的特點。比如長樂壹中,學生晚上自習,然後第二天的課就是訓練演示。顧美中學有課前課後之分,福洲二中也有課前課後之分。天河政治課只有課內,南山也有課前。然後學前活動包括自習、看視頻、交流、做作業、提交錯題等等。從技術上來說,主要有三種技術:壹種是看微視頻;二是線上培訓;第三是在線交流。

第三,翻轉課堂的智慧亮點

如果從智慧教育的角度分析,翻轉課堂確實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智慧的亮點。智慧的第壹個亮點:壹定程度上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因為讓學生自己看微視頻有助於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紹興電化教育館王主任做過壹個實驗,壹半學生看視頻微課,另壹半聽老師講課。他發現,在看視頻微課的學生中,只有十分之壹的人看了壹遍又壹遍才明白,有的人甚至看了六遍,也就是說每個學生平均要看兩三遍。所以,每個人的速度都不壹樣。慢的同學可以多看幾遍或者隨時停下來思考。僅從這壹點來說,也體現了壹定的以人為本的思想。

毫無疑問,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但並沒有真正把學生當人看的教學理論。現有的教/學理論基於壹系列隱喻:說教主義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行為主義是把學生當成可訓練的動物;認知理論視學生為計算機;社會建構主義將海量在線學習視為壹個蟻群,可以將非結構化的行為轉化為結構化的結果(如蟻巢);個人建構主義與發展心理學有關,行為主體和植物生長壹樣,只是為其提供了“用品”;聯結主義將人視為學習生態學中的“物種”。人文主義需要真正把學生當人,因為學生有思想,會使用工具,會自學,有個性,需要交流。

我覺得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把學生當人看。因為學生也是人,這個道理可以用“把人當人”來代替,聽起來很可笑,但其實是人類的終極問題!

在教育中,有很多我們不把學生當人看的行為,尤其是很多地方“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從高中競賽到初中,從初中競賽到小學,從小學競賽到學前教育,甚至到胎教。為什麽我們的學生學習這麽努力?8歲就該學的東西,那就沈到了5歲;五歲該學的東西,沈到三歲。孩子能不痛苦嗎?所以我說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把學生當人看。

智慧的第二個亮點是人機分工。任何有規律的、可重復的工作,機器都可以做,也就是說,人和機器的合理分工,讓人們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這也是壹種智慧。智慧的第三個亮點是基於O2O(線上線下)的混合學習,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和整體優化。智慧的第四個亮點是發揮集體智慧,教師集體備課,學生合作學習。智慧的第五個亮點是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領導。凡是用好教室的學校,都是那些很有勇氣,抓住機遇勇於改革,有膽識,有膽識,有遠見,精心組織,機制保障的校長。

第四,翻轉課堂應用的發展空間

第四,我想談談翻轉課堂的發展空間。在翻轉課堂的應用實踐中,我們需要反思壹系列問題:微課的使用是翻轉課堂嗎?課外學生的深入學習是否發生?學生的主動學習是否發生在課堂上?精通在現在的翻轉課上有體現嗎?翻轉課堂的支柱之壹是學習文化的改變。現在的老師的教學觀念有變化嗎?教師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

所以我說翻轉課堂只是信息化推動教學改革的初級階段,我們應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提出了壹個發展潛力的立方模型,包括六個發展面。第壹個方面是提高學習資源質量,設計讓學生“興奮”的視頻微課。怎麽搬?那就是要做問題+故事,科學+有趣。雖然國內湧現出了大量的視頻微課,但真正讓人心動的並不多見。此外,為了共享微課資源,需要提高微課的“通用設計”水平,體現小粒度、富媒體、自給自足、不粘連的特點

今天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數字化教材的應用。大家心目中理想化的數字教材是什麽樣的?2010 110華東師範大學牽頭成立“電子教材和電子書包標準專項組”,制定電子教材和電子書包的技術標準;其中電子教材信息模型規範於2013年3月進入國家標準計劃項目。我們已經在實驗室開發了壹些基於標準的電子教科書的原型。我來演示壹小段:這是壹本小學語文課本,讓學生練習畫紅色;這壹段是數學課本,可以反復練習。這是壹本中學物理教材,在上面可以做模擬實驗;這是壹本高中化學課本,用3D展示了分子模型。這是壹本初中地理課本。點擊左側頁面地圖中的區塊熱點,右側頁面會呈現相關數據。這壹段是歷史教科書。我們用時間軸來表現歷史事件,有歷史縱深感。這是壹本生物教材,既有高清圖片,也有記錄魚類生活的視頻。如何設計交互式數字教材?我認為數字化教材應該以學習為中心。子曰:“學而時習之,未嘗不可。”可見,學習和* *是兩種不同的活動。前者主要接收知識信息,後者與知識轉化和應用實踐有關。所以不僅要有“學習資料”,還要有“* *資料”:前者以內容為主,學習工具為輔;後者以工具為主,內容為輔。想了想,我覺得“數字教材”這個名字已經不合適了。我們應該稱之為“數字科學資源”嗎?

第二個發展方面:循證評估,精準教學,推進綜合評估。可以加強過程評價,收集數據建立電子檔案,設計結構化、索引化的評價量表。整合過程性評價、學生主體性評價和大數據分析,實現針對性幹預和精準教學。上面說的可汗學院,用的是大數據分析。目前國內非常缺乏這種基於大數據的評估工具。

第三個發展方面:發展高階認知。按照教育目標的分類,認知階段從低到高分為六個層次——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而目前的翻轉課堂實踐主要停留在較低層次的記憶、理解和應用,很少涉及分析、評價和創造,這是留給智慧課堂的發展空間。

第四個發展方面,教師的角色從“教”變成了“輔導”。當越來越多的內容被做成數學資源,包括視頻微課,那麽老師就不應該講那麽多,必須轉換角色。我覺得老師應該從講師變成教練。有壹個故事,前東德國家遊泳隊有壹年拿了世界冠軍。隊員們非常激動,把教練舉起來扔進了泳池。結果他差點淹死。後來發現教練根本不會遊泳。他主要通過看錄像指導運動員做遊泳練習。我和我的團隊已經預見到教師向教練轉變的發展方向,正在和德國的壹家咨詢公司合作開發壹個培訓平臺,培養教師的執教能力,也是采用基於視頻的情景模擬培訓方式。

第五點是提高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教育部提出了教師綜合技術應用能力國家標準。我是這個項目的首席專家,組織了全國各地的大量專家進行調研,最終制定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國家標準》。標準根據信息化教學環境的不同,對教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壹類環境是學生不能上網,以多媒體為主,要求教師利用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另壹種環境允許學生上網,包括網絡多媒體教師和無線移動學習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利用技術改變學習方式。怎樣才能優化課堂教學?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案例。壹所小學裏有壹位語文老師。她發現學生三言兩語就寫完了作文,不夠透徹細致。如何啟發學生?她從網上找了兩個視頻:壹個是姚明在NBA扣籃的視頻,學生看了壹下發現用了24秒;還找了壹本日本動漫《灌籃高手》,從中拿出壹段流川楓灌籃的視頻剪輯,發現用了兩分鐘。老師做了壹個視頻課,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差異,展示文學作品中的時間和現實生活中的時間可以有很大的不同,揭示如何深入細致地寫活動的秘密。再來看另壹個案例,關於如何用技術改變學習* *的方式,是上海市閔行區玫瑰小學提供的。這所學校經過多年的努力,把壹所薄弱的農村小學變成了國內外知名的智慧學校,連《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都采訪過它。另外,上海普陀區進壹步改變,鼓勵學生做微課,讓學生做小老師,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還有壹個問題。國家重視教師信息化能力的發展。那麽,學生的數字化化學能力發展如何呢?誰來處理這件事?

第六個發展方面是超越翻轉課堂。讓我們用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模型來說明問題。目前我們翻轉課重點實現三個層次低階目標:識記、理解、運用。而且我們也不要高估視頻微課的作用。根據國際著名的黃金金字塔原理,自上而下,最好的視頻微課只能到第三層。如果只看微視頻,兩周最多只能記住20%,比只聽課(如果聽課,兩周只能記住5%)要好。再往下看,有幾種效果比較好的方法:示範、討論、練習、再練習;還有就是教別人,效果最好,能達到90%。因此,我們需要優化教學生態。現在翻轉課堂只是為了尋找知識型教學的突破點。為了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目標,需要采用問題化學和項目科學,它們可以像兩個輪子壹樣相互嚙合。而且項目科學越來越重要: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它偏向於右腦科學,右腦科學有助於培養綜合思維,從而培養創造能力。2001版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將第五級由“綜合”改為“評價”,第六級由“評價”改為“創造”,凸顯了創造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所以我最近提出了壹個創意驅動的學習模式。據我所知,創造教育的理論可以追溯到近代杜威的“做中學”理論。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進壹步發展了杜威的“做中學”理論,提出了獨具特色的創造教育理論,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們最近才發現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前身)3月1933的精彩演講。他說行動產生想法,想法產生新的價值。這就是創造的過程。他還用白話文把這個道理解釋得更透徹:行動是老子,思想是他的兒子,創造是他的孫子。

語文教育如何實踐創造教育?現在我們有壹個來自天堂的好機會:創客運動。2065438+2005年10月4日,總理在深圳參觀“柴火創客空間”,引起了全國範圍的創客熱潮。我們團隊目前正在研究創客教育,我們把它作為智慧教育的壹部分。前面講了學習資料,我還想補充壹下“創客資料”(創客活動裝備),這就構成了壹個比較完整的智慧教育資源。

怎樣才能超越翻轉課?我提出了智慧的生態框架圖,基於教學組織結構分為四層:班級差異化教學、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個人興趣拓展學習和大眾在線生成性學習。班級層面主要以差異化教學為主。借助信息技術,我們可以讓每個人100%學習基礎知識和核心技能,而不是以60分作為及格標準。60分就是0.6。當這個單位是0.6,下壹個單位是0.6時,累積效應可能變成0.36,然後是0.216,逐漸下降,最後完全失效。所以要提倡善於學習(以前有個中文翻譯叫“掌握學習”),每個人都要100%,這樣成功才會有保障。群體層面,主要是協同學,其實就是“研究”,動手+動腦;個人層面,根據興趣自主選擇豐富的特色課程;互動生成學習是在大眾層面的互聯網上進行的,聯系廣泛。還有我們剛才講的創客教育,可以是群體層面的,也可以是個人層面的,也可以是大眾層面的。

當然,要讓信息化推動教學改革和創新,最重要的是創新學習文化。看看這個三層金字塔圖,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什麽是文化了。塔底代表人普遍具有的屬性,即自然;塔頂代表壹個個體的屬性,簡稱人格(包括個人秉性和* *),是半遺傳的。塔代表文化,是指特定環境下壹群人的共同屬性。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觀念價值、行為模式、產品。根據這種層級模式,我們可以嘗試塑造壹種我們所希望的“微文化”。文化的核心內涵是理念和價值觀。可以借鑒21世紀教育學的框架,特別關註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鼓勵反思,多使用項目化學,培養綜合解題能力,采用信息化工具,采用多樣性評估。

回過頭來看,翻轉課堂的發展空間在哪裏?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提高微課和學習資源的質量,包括學習資料、學習素材和創作素材;開發基於數據的學習分析和教學決策工具;開展高等認知教學;轉變教師角色,提高教師技能;最後,要全面超越翻轉課堂,打造翻轉課堂2.0版,這才是我們希望的智慧教育。

最後通知大家,我在國家教育“十二五”規劃中承擔了壹個國際級項目“智慧環境建設與應用研究”,計劃在全國選擇壹批實驗區和學校。歡迎有意者加入,共同推動中國智慧教育的發展。

(本文基於視頻直播)

  • 上一篇:論“翻轉課堂”應用的教育智慧
  • 下一篇:法國有哪些好吃的食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