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在世界經濟大潮中該如何面對?

中國在世界經濟大潮中該如何面對?

美國全球化理論權威、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院長約瑟夫·奈認為,全球化的第壹層含義是經濟領域,可稱為經濟全球化,指商品、服務、資金和信息的遠距離流動;第二層是環境。空氣或海洋中的長距離物質傳輸影響全球環境,包括艾滋病和酸雨。第三層是軍事全球化,動武危險促進軍事聯系;第四層是社會與文化的交流,包括宗教的傳播和科技知識的推廣;第五層體現在其他領域,比如政治、法律、娛樂、時尚、語言。

奈的觀點和看法很有趣,但不排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最近舉行了“265438+20世紀論壇”,討論經濟全球化問題。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慧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劉季也對全球化做了類似的劃分。但值得指出的是,各個層面的全球化並不是同時出現的,經濟全球化出現的最早,是各種全球化的基礎和先導。

全球市場

據說“經濟全球化”壹詞最早是由T. Levy在1985中提出的,至今沒有公認的定義。許多學者認為全球化是壹個歷史過程。參加“265438+20世紀論壇”的專家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市場統壹。在全球市場分離的情況下,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和地區之間的自由貿易不等於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有其內在的、本質的動因。他們指出,經濟全球化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並在90年代達到高潮,這是不可避免的。冷戰結束後,曾經占世界市場1/3的“東方集團”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壹個完整的全球市場誕生了。

國際貿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壹個重要因素。從世界經濟整體來看,1978年世界貿易占世界GDP的比重僅為9.3%,而1998年上升到24.3%,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與日俱增。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和載體,跨國公司的大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據統計,跨國公司產值占世界產值的40%,國際貿易的60%,國際技術貿易的60%-70%,對外直接投資的90%。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投資報告》1999指出,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核心,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對外直接投資快速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中國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陳文靜指出,跨國公司在海外設立子公司,不僅可以繞過諸多壁壘,快速把握當地市場需求,有效利用當地資源,還可以通過內部貿易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這促進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全球化,使經濟全球化成為現實。

“新經濟”的出現催生了經濟全球化。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類知識形成的第三種技術儲備在通信、計算機、網絡領域不斷釋放,體現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信息革命和數字革命已經發生。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連接了各個國家和機構,人類在這個全新的基礎上進行生產、貿易、科研、學習、各種社會活動和文化交流,節約了時間和成本,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瑞典愛立信集團董事長拉爾斯·拉姆維斯評價說,互聯網和數字通信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村成為現實,構成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機遇和挑戰

壹些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為融入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說,以1990-1996為例,亞洲“四小龍”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9%以上,而大多數東盟國家為6%-8%,這種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壹直保持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他認為,這與亞洲“四小龍”和東盟國家多年來參與經濟全球化有關。

中國成功參與經濟全球化受到了與會許多專家的稱贊。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說,自從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宣布新經濟政策以來,中國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中國決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於去年6月165438+10月與美國達成協議時,它向世界表明,它正在采取重大步驟將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網絡。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斯文·桑德斯特倫表示,中國有效利用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刺激了自身發展,減少了大量貧困人口。中國的經驗可供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澳大利亞前總理弗雷澤說,中國通過在整個亞洲金融危機中保持人民幣不貶值,穩定了金融市場,防止了亞洲金融風暴的進壹步蔓延。他認為中國貨幣的穩定是亞洲經濟復蘇的重要因素。

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經濟全球化也不例外。它給所有國家帶來好處,但也對它們產生巨大影響。金融危機與經濟全球化密切相關。經濟全球化不同程度地沖擊了處於“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和國內市場,大大增加了壹國經濟波動和金融危機的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世界貧富差距也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埃及經濟學教授圖巴爾、印尼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學者優素福·萬南迪、泰國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維拉蓬·拉曼君等中國專家學者在發言中披露,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差距從1983年的43倍擴大到目前的60多倍,貧困國家的債務超過其國民生產總值的80%。全球超過6543.8億人每天收入不到654.38+0美元,28億人每天收入不到2美元,而全球最富有的20%人口享受著全球85%以上的產品和服務。富國和窮國的人均收入差距很大,前者是後者的200多倍。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最不發達國家的數量繼續增加,從10之前的36個增加到5年前的42個,現在增加到48個。在發達國家,貧富差距也在擴大。以美國家庭收入為例。最富有的(20%)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65438美元+037500,而最貧窮的(20%)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65438美元+03300。兩者相差多達10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康德蘇最近評論說,“貧困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問題,解決這壹問題的速度刻不容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已經成為壹個爆炸性的問題,從根本上影響社會穩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

態度和對策

發展中國家譴責或回避全球化趨勢是沒有用的。許多專家強調,發展中國家應采取積極措施,趨利避害,謀求發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表示,要加強自身發展進步,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包括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觀念和體制、積極與國際接軌等。泰國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維拉蓬·拉曼軍(Veerapong Ramanjun)建議建立新的經濟和金融秩序和體系,以防止或減少世界經濟和金融不穩定造成的影響,並考慮在區域層面建立區域貨幣基金和改革亞洲開發銀行。更多的專家建議,國際組織應該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發達國家有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也應加強團結合作,維護自身利益,推動改革舊的不平等的國際規則和體系,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 上一篇:陳翔寺寺廟史料
  • 下一篇:美西戰爭中的菲律賓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