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楊迪對中國歷史有什麽影響?

楊迪對中國歷史有什麽影響?

說起隋朝,大多數人只知道它和秦朝壹樣,都是昏君統治,導致了老二的死亡。那就盡量在這裏給大家還原壹個真實的隋朝吧。

隋文帝,隋朝的創始人,原本是北周貴族。在北周滅北齊的戰爭中,他憑借出身和戰功迅速贏得了很高的政治威望。北周兩個短命皇帝之後,只留下壹個8歲的太子。於是,在壹系列手段下,隋文帝成功取代了孫子的王位,建立了隋朝。並選擇自己家的稱謂?隋國公?作為國號,是給隋朝的。

隋文帝作為歷史上著名的節儉君主,在隋文帝的苦心經營下,民生富足,人民安居樂業,政治穩定,國家發展迅速。那麽為什麽這樣的超級大國在第二年就夭折了呢?

有人會說,楊迪皇帝的暴政激發了農民起義,並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其實是不對的。楊迪皇帝並不像後人說的那麽悲慘,農民起義也不僅僅是農民那麽簡單。具體原因下面慢慢分析。

先說隋朝的千年大計。

千年大計之壹:科舉制度的誕生

科舉制度就不用多說了。從隋朝誕生(587年)到清末(1905年),科舉制度壹千多年來為中國選拔了無數人才,證明了它的優越性。甚至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都有科舉制度的影子。科舉制度是歷史上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制度,沒有之壹。

(科舉制度的真正誕生時間其實是有爭議的。現在主要有四種學說:漢朝說、隋朝說、唐朝說、漢隋說。隋代論只是現在學者的主流觀點。至於具體原因,這裏就不贅述了。)

科舉制度在壹定程度上保持了階層的流動性,給了下層民眾向上層過渡的可能,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國家的穩定。畢竟壹個人如果沒有追求,什麽都有可能。人是有希望的,對生活有希望就不會鬧。科舉制度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上層階級和底層農民階級的矛盾。

另壹方面,隋文帝雖然無力統壹南方,但其統治其實並不穩固。因為長達百年的南北戰爭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

於是隋文帝想出了兩個辦法,壹個是給南方士族做官的機會,於是就做成了?明靜?用什麽?書生?兩個科目,說?宮菊?。正式成立所謂的後人?科舉制度?。

二是派楊光鎮守揚州。事實上,楊光也很有能力。他利用南北朝時盛行的佛教,通過與南傳天臺宗創始人智毅的密切交往,在楊光守護的十年間獲得了極高的聲譽。楊光能以征服者的身份贏得南方士紳們的認可。楊光也利用這段時間培養了自己的團隊,並獲得了朝鮮內閣大臣蘇陽的支持。另壹方面,他欺騙了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獨孤皇後。可見其能力和手腕都不差,甚至很高。

楊迪繼位後,創立了進士科。從此,明靜、秀才和進士並肩而立?長工?。這才是後世真正的科舉。而且考上進士的人數還是非常多的。初唐的許多名臣,如方、侯,都是讀書人。

第二個千年計劃:挖掘吉曲、漢、永濟、江南河流。

大業元年(605),開鑿冀運河和漢運河。經濟運河連接黃河和淮河,漢運河連接長江和淮河。

大業四年(608),開鑿永濟運河。

大業六年(610)開鑿江南河。江南河流連接長江和錢塘江。

這是大運河。從杭州到洛陽,全線2000多公裏。

這壹系列工程動員了數百萬人,僅用了六年時間就溝通了所有的河流。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它仍在造福中國人民。

雖然開鑿大運河在壹定程度上激起了民眾的不滿,但這是壹種必然的選擇。當時南方的經濟很發達,但是北方的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帝國。因此,為了給北方朝廷輸血,加強南北經濟交流勢在必行。低成本的水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大運河成功打通所有河道,為隋帝國註入了壹劑強心劑。因此,楊迪之所以能夠遠征朝鮮,與大運河給他的輸血是分不開的。

甚至在壹千年後的明朝,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明朝後期,海運開埠後,水運占北方總供應量的70%,水運走大運河。如果沒有大運河,沒有江南這個租稅之地,也許以後的朝代早就滅亡了。大運河甚至可以說是國家的命脈。

第三個千年計劃:巡視全國,奠定國家版圖的基礎。

許多人認為楊迪皇帝的滅亡在於他的奢侈和殘忍。他兩次去江南,做了許多旅行,浪費了人和錢。但事實是什麽呢?

楊光在位十四年,但在這十四年中,他真正呆在首都長安的時間不到兩年。我在東都洛陽住了不到四年。換句話說,他即位後,花了比平常更多的時間在外面巡邏。歷史上有哪位皇帝在位期間壹半以上的時間都花在路上?楊光做到了。

楊光西行至西域。當時南北分裂剛剛結束。五亂之後,戰火蔓延到西域,政權更叠頻繁,西域從此再無繁華。

大業五年(609),西域被谷渾占領,隋文帝此行的目的是解決谷渾問題,收復西域。楊光親自率領軍隊在谷渾取得了勝利。然後獎勵三軍。據記載,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位出使西域的皇帝,也是唯壹壹位在此打過仗的皇帝。

大業七年(611),為了完成真正的統壹大業,楊迪決定出兵朝鮮。(韓國說中原局勢被侵蝕,占領了遼東四郡的土地,也就是漢朝的四郡)

第壹次遠征高句麗。當時,為了這次遠征,楊迪動員了幾乎全國的軍隊,包括南方的水軍,並補充了壹系列後勤物資。動員了壹百多萬人,僅正式部隊就有35萬人左右。當時朝廷幾乎認為這是壹場不可戰勝的戰爭,但現實給了他們當頭壹棒,35萬大軍幾乎損失殆盡。這完全激怒了楊迪皇帝,然後他開始準備第二次遠征。

第二次遠征高句麗。這壹次動員力量更大,至少有60萬兵力。這次高句麗被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幾句話就要棄城投降。但高句麗似乎是上天保佑。由於蘇陽的兒子楊玄感造反,封鎖了河南的大運河,糧食滯留在河南,楊光的後方陷入混亂。再加上壹部分貴族的回應。皇帝沒有食物,立即返回李叛亂。放棄了高句麗,壹只到手的鴨子。

第三次遠征高句麗。大業十年(614),楊迪皇帝再次崛起,這是高句麗最後壹次害怕,希望以諸侯的身份媾和。然而,楊光無視它,堅持進攻。但第三次遠征時,國內民眾怨聲載道,最終激起叛亂,形成三個農民集團。而軍隊裏的兵役也開始逃亡。大業十三年(617),沒過多久,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爆發,紛紛造反。

大業十二年(616),楊迪因無力抵抗,乘龍舟避難於揚州。大業十四年(618),被叛軍殺害,從此,他的逃亡生活結束。

據說楊迪皇帝死於奢侈和殘忍。我不同意。

這敢嗎?偉大的事業?作為壹個同齡人,真的很殘忍嗎?

大業,什麽是大業,統壹全國就是大業。作為壹個立誌要與漢武皇帝比肩的皇帝,他壹生都在為此奮鬥。北抵土耳其,西達西域,南遊越南。不知道哪個皇帝能做到這壹點。壹直在路上的人,最後倒在了路上。

最後,歷史也證明了楊迪皇帝的這些政策並不是暴政,只是他走得早了壹點,快了壹點,也匆忙了壹點。

大冶,這個顯示楊迪皇帝野心和抱負的稱號,僅僅過去了十四年。楊迪皇帝也是壹個可悲可嘆的人。

  • 上一篇:古代名言
  • 下一篇:費德勒和納達爾,誰更偉大?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