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寧德福鼎古茶亭和排嶺關的由來

寧德福鼎古茶亭和排嶺關的由來

福鼎縣誌:嶺名“排嶺”,其頂名“排嶺關”,亦與閩浙交界;離海壹百多裏的前途海山,極其險峻,城墻上有牡蠣屋,人們也說不清它是從哪裏來的。在那些被列在中南部的人中,在昆西鄉,有壹座南屏山,它橫跨屏障,遠離五社。在金溪鎮,有壹座高聳入雲、以峰形著稱的馱驢山;還有宋宗正朱夢煥墓所在的黃金和朱山;在謝陽鎮,有壹座險峻的山峰,筆直地矗立在雲的頂端。在官洋鄉,有上覆巖石形成的峒室,不是假的人造巖頭山;還有壹個蜿蜒的走向,就是霞浦山脈南麓。古閩浙路是石頭鋪成的,不過不超過米寬,在路旁三五裏。

有休息的亭子或茶亭,大部分是當地富裕家庭通過捐贈籌集的。他們選址建亭後,還附贈水田、田畝、山地進行助產,並招募當地貧困戶住亭,燒水敷茶,以維持亭內茶葉的長期正常敷用。這就給這個愛情結構增添了壹絲“扶貧濟弱”的意味。排陵閣年久失修,上面的椽子早就不見了。亭子的梁柱雖然還在,但已經極度頹廢,榫頭上長著耐旱的野草,上下壹片銅綠。大樓的框架嚴重傾斜,橫梁上有墨跡。可以清楚地辨認出,在北方是“太乙忠臣紀國增,樂於助銀十二”,在南方是“派義忠臣何廷生,樂於助銀十二”。

據考證,紀國增是泰順塔頭底村人,是塔頭底紀氏始祖的曾孫,因此推斷該亭應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紀國增是浙江人,但他來福建建茶亭似乎令人費解。其實並不是。第壹,古冀氏是閩北浙南的大家族,其財富在首屈壹指。它有能力捐壹些錢來建壹個亭子。第二,排陵閣和楊亞只是壹山之隔,語言風俗相同,婚姻算是當地的;第三,排嶺是古閩浙之路的樞紐,是福建進入浙江的最後壹站,惠及吉氏宗族和村民。

民國時期的關隘裏有壹座閩浙界碑,碑上長滿青苔。但仍可讀出:“福建省福鼎縣、浙江省泰順縣之界,定於民國二十八年三月”。但拜陵更大的名氣和歷史價值在於壹場抗日戰爭。據泰順文保部門考證,關隘南山上壹間抗日草堂的圍墻遺跡,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據《溫州誌》和《分疆誌》記載,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3000余海盜從福鼎銅山登陸,經楊亞直擊泰順縣。當地學生田琳組織項勇在楊亞排嶺頭,築堡立寨,靠險與敵血戰。最後寡不敵眾,戰死沙場。日軍入侵後,從楊亞到三魁壹路掠奪,在部隊滯留10天,成為泰順歷史上最嚴重的壹次倭寇災難。這場戰爭也是這個縣唯壹有記載的抗日戰役。田琳是壹個正直的人,後來被朝廷封為“神醫”。在他的家鄉泰順縣泗溪縣半地洋村,至今還保留著紀念田琳的“忠義寺”。

▍平面編輯:溫寧策劃

  • 上一篇:疫情越來越嚴重,車企互幫互助。今天,讓我們再次為慈善機構點贊。
  • 下一篇:鼓浪嶼有壹個歷史名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