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學生研究報告(論文)有哪些合適的標題(題目)?

中學生研究報告(論文)有哪些合適的標題(題目)?

瀕危動物調查報告。

以下是我寫的:

瀕危動物調查報告

摘要

我們生活在壹個美麗的星球——地球上,這裏有廣闊的原始森林和壹望無際的海洋,同時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他們被稱為動物。

我們人類和動物生活在壹起,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消滅了很多動物,從而使很多動物瀕臨滅絕。像蘇門答臘虎壹樣。韓國從1975到1992共進口虎骨6128公斤,年均進口340公斤,其中3720公斤來自印尼,相當於捕殺了333只蘇門答臘虎。不僅僅是蘇門答臘虎,還有很多動物的命運。

壹.提問

我是壹個動物愛好者。我經常看壹些關於動物的書、電視或資料。壹天,我正在看電視。CCTV10說的是白暨豚,所以我認真看了壹下。上面說科考隊的大叔們壹個月都找不到白暨豚,讓我想起了很多瀕危動物。

二。調查方式

1.有哪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2.找相關例子。

3.在網上搜索動物的瀕危因素。

4.瀕臨滅絕的動物的影響。

三。瀕危動物

有許多動物瀕臨滅絕。如:北方白犀牛、大鯢、草龜、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中華鱘、狐猴、蘇門答臘虎、比克鸚鵡、奧裏諾科鱷魚、僧海豹、小型豬、小嘴狐猴、蘭花龜、奧裏納克鱷、泰國豬鼻蝠、夏威夷蝸牛、綠海龜等。

四。數據整理

1.蘇門答臘虎

由於人類的入侵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性開采,蘇門答臘虎的棲息地不斷減少並被切割成碎片,導致交配和繁殖困難。1978年進行的調查估計,野生蘇門答臘虎的數量約為1000只。1985年,印尼林業局的勘測人員估計26個自然保護區有老虎的跡象,數量在800只左右。到1992,印尼林業部和自然保護協會做了統計,蘇門答臘島的5個國家公園裏仍然分布著400只老虎。

2 .白鰭豚

生活在長江中約2500萬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老遺跡。白鰭豚是鯨目動物家族中的中小型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存的五種淡水海豚(河豚、亞洲河豚、恒常河豚、印度河豚和白鰭豚)中頭部存活最少的壹種。白暨豚不僅被列為中國壹級保護動物,也是12世界最瀕危動物之壹。原本屬於淡水豚科,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我國科學家周開亞教授的建議,單獨成立了白暨豚科。鯨目白暨豚屬的唯壹物種。目前,白暨豚的數量幾乎為0。

3.僧璽

僧海豹是壹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也是世界上唯壹壹種壹生都生活在熱帶水域的海豹。歷史上僧海豹曾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繁殖。今天,由於人類的濫殺,僧海豹在世界其他地方已經很難找到了,只有在夏威夷群島北部才能找到。加勒比僧海豹:2008年6月6日,經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部證實,壹些生物學家此前得出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的結論。夏威夷僧海豹:2008年全球不超過1,200只,夏威夷僧海豹數量正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減少。專家預測,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可能在未來三到四年內減少到1000只以下,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之壹。地中海僧海豹:2008年,全球只有500只左右。

動詞 (verb的縮寫)定量統計

1.蘇門答臘虎:

1978——約1000。1985——800左右。1992 400左右。

2.白暨豚:

1986——300左右。1990——200左右。1997-小於50。

1998——只剩7個了。在2006年,幾乎為零。

3.僧印:

夏威夷僧海豹——未來三到四年不到1000。地中海僧海豹——約500只

不及物動詞動物滅絕的原因分析

所有自然物種及其群落都適應該地區的環境條件。只要條件不變,就能長期生存。即使它們擴張或收縮,它們的進程也是緩慢而漸進的。人類活動的加劇打破了永恒的平衡,導致物種滅絕:

1)棲息地喪失、退化和破碎化。人類可以在短時間內夷平高山,分流河流,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幹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了棲息地的喪失,許多物種賴以生存的家園,使它們瀕臨滅絕。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有49個國家失去了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抽幹,草原被開墾,珊瑚被破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國94%的野生棲息地、香港97%的野生棲息地、斯裏蘭卡83%的野生棲息地和印度80%的野生棲息地已經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消失了,森林裏的猴子和許多動物肯定會無家可歸。

2)過度開發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為被視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吃、器官可入藥”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到破壞。大象的牙齒、犀牛角、虎皮、熊膽、鳥毛、龜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等等,都成為人類待賣的商品。鯨魚,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因為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而被捕殺。慘捕鯊魚,這種進化了4億年的軟骨魚被割掉後被拋棄,只為品嘗魚翅所謂的美味。

3)人類的盲目引入對瀕危珍稀脊椎動物的威脅達到19%,對島嶼物種是致命的。1778年,歐洲人帶來了貓、馬、牛、羊,新種類的鼠鳥病,亂砍濫伐和開荒使17種特有鳥類滅絕。人們引入貓鼬是為了對付之前誤引入的嚙齒動物,沒想到卻把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光了。在新西蘭的斯蒂芬島,有壹種獨特的外來魚鷹。因為守燈塔的人帶來了1只貓,所以掠食者實際上消滅了島上所有的外來魚鷹。1894年,外來魚鷹滅絕,1動物消滅了1物種。

4)環境汙染1962,美國的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世界對農藥危害的關註。出於經濟目的,為了急功近利而向自然界釋放有毒物質的行為數不勝數: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泄漏、固體垃圾、洗滌劑、制冷劑、防腐劑、水汙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的軍隊和船只的噪音汙染也在幹擾鯨魚的交流行為和覓食能力。

雖然只有四個原因,但足以讓大部分動物滅絕。

七。結論-生態平衡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能量和物質輸入輸出的動態狀態在壹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如果生態系統受到外界超出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幹擾,就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壹定時期內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幾乎相等,在外界幹擾下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穩定狀態。當外界幹擾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自控能力,無法恢復原狀時,稱為生態失衡或破壞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持生態平衡不僅僅是維持其原有的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類的有益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實現結構更合理、功能更高效、生態效益更好。

不僅如此,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還有壹個循環。

河馬水生植物鱷魚糞便鱷魚水禽魚藻類河馬

看了上面這個生物鏈,發現裏面的每壹個生物都不能缺少。如果河馬瀕臨滅絕,藻類將無處生長。藻類壹少,魚就沒有食物,然後減少。魚壹少,水鳥就沒飯吃了。水禽壹減少,鱷魚也就減少了。沒有鱷魚的糞便,水生植物無法生長。啊!僅僅壹個物種的減少,就導致壹系列物種瀕臨滅絕。如果人類將壹個物種置於滅絕邊緣,就相當於將壹系列物種置於滅絕邊緣。

八。推薦

1.組織大家去動物園看動物,了解它們的習性,增加對動物的了解。

2.我們去壹些大酒店調查壹下,看看有沒有野生動物。

3.做個統計表,看看人類平均每年捕殺多少野生動物。

九。啟迪

動物是壹種神秘而美好的東西,但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私地奪走了很多動物的生命。我們應該反思他們,想想他們有多痛苦。我們應該采取行動拯救瀕危動物!

附件

由於人類的入侵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性開采,蘇門答臘虎的棲息地不斷減少並被切割成碎片。1978年進行的調查估計,野生蘇門答臘虎的數量約為1000只。1985年,印尼林業局的勘測人員估計26個自然保護區有老虎的跡象,數量在800只左右。到1992,印尼林業部和自然保護協會(PHPA)做了統計,蘇門答臘島的5個國家公園裏還有400只老虎分布。

1995期間,在湖北石首江段捕獲壹只成熟雌性白暨豚,飼養於老長江航道白暨豚自然保護區石首天鵝島。在1996的夏季洪水期間,這條白暨豚因為觸網而死亡。165438+10月6日~ 65438+2月65438+2006年3月3日期間,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瑞士的近40名科學家考察了宜昌-上海長江中下遊1700 km斷面,未發現白暨豚。從1997到1999,農業部連續三年組織了大規模的白暨豚監測行動,三年發現的白暨豚分別為13、4和4只。這次調查的結果是0。1979:中國宣布白暨豚為瀕危物種。983:立法禁止獵殺白暨豚。1986:剩余300頭。1997:不到50(找到23個)。1998:只找到7個頭。2004年:7月,長江南京段發現擱淺的白暨豚屍體。2006年:幾乎為0。2007年:8月19日,安徽銅陵壹市民在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段意外發現壹只白暨豚,並用數碼相機拍下。

加勒比僧海豹:2008年6月6日,經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部證實,壹些生物學家此前得出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的結論。夏威夷僧海豹:2008年全球不超過1,200只,夏威夷僧海豹數量正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減少。專家預測,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可能在未來三到四年內減少到1000只以下,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之壹。地中海僧海豹:2008年,全球只有500只左右。

1)棲息地喪失、退化和破碎化人類可以在短時間內夷平高山、改道河流,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幹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了棲息地的喪失,許多物種相互依賴的家園,這種情況仍在繼續。在瀕危脊椎動物中,67%的物種受到棲息地喪失、退化和破碎化的威脅。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有49個國家失去了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抽幹,草原被開墾,珊瑚被破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國94%的野生棲息地、香港97%的野生棲息地、斯裏蘭卡83%的野生棲息地和印度80%的野生棲息地已經不復存在。俗話說,如果森林沒有了,森林裏的猴子和很多動物肯定就沒有“家”了。“生態”壹詞最初來源於希臘語eco,意為“家”和“居所”。

滅絕的物種中,遷徙能力差的兩棲爬行動物和無處遷徙的島嶼物種更為明顯。馬達加斯加85%的物種是特有的,狐猴有60多種。1500年前人類登島後,90%的原始森林消失,只剩下28種狐猴(包括神秘的、體型較大的指猴)。大陸棲息地的破碎化和孤島化是近百年來日益嚴重的事件,不僅限制了動物的傳播、取食和繁殖,也增加了對生存的威脅。當壹個動物從A地遷徙到B地,被發現和消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目前,中國計劃為大熊貓建造壹條綠色走廊,以解決這壹矛盾。

2)過度開發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為被視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吃、器官可入藥”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到破壞。大象的牙齒、犀牛角、虎皮、熊膽、鳥毛、龜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等等,都成為人類待賣的商品。鯨魚,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因為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而被捕殺。慘捕鯊魚,這種進化了4億年的軟骨魚被割掉後被拋棄,只為品嘗魚翅所謂的美味。人類正在剝奪野生動物的生命,以滿足它們的邊緣利益(時尚、炫耀、享樂和胃口)。對野生物種的商業收購往往導致“商業滅絕”。目前,全球野生動物黑市年交易額超過6543.8+00億美元,與軍火、毒品比肩,侵蝕著人類的良知,加重了世界的罪惡。北美曾經有數十億只旅鴿,隨處可見。大群來了,遮雲遮日。殖民者剝削美洲超過100年,他們殺死了所有這些鳥。當1914年9月最後壹只旅鴿死去的時候,很多美國人都驚呆了,看到這種曾經數量太多的動物在人類的開發利用下滅絕了。他們為旅鴿豎立了壹座紀念碑,碑文充滿了悔恨和自責:“作為壹個物種,旅鴿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滅絕。”

3)人類的盲目引入對瀕危珍稀脊椎動物的威脅達到19%,對島嶼物種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亞人進入夏威夷,引進了老鼠、狗和豬,使壹半的鳥類(44種)滅絕。1778年,歐洲人帶來了貓、馬、牛、羊,新種類的鼠鳥病,亂砍濫伐和開荒使17種特有鳥類滅絕。人們引入貓鼬是為了對付之前誤引入的嚙齒動物,沒想到卻把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光了。15世紀歐洲人陸續來到毛裏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蘭人。同時隨意引入猴子和豬,使得8種爬行動物和19種本土鳥類滅絕,尤其是渡渡鳥。在新西蘭的斯蒂芬島,有壹種獨特的外來魚鷹。因為守燈塔的人帶來了1只貓,所以掠食者實際上消滅了島上所有的外來魚鷹。1894年,外來魚鷹滅絕,1動物消滅了1物種。

4)環境汙染1962,美國的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世界對農藥危害的關註。出於經濟目的,為了急功近利而向自然界釋放有毒物質的行為數不勝數: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泄漏、固體垃圾、洗滌劑、制冷劑、防腐劑、水汙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的軍隊和船只的噪音汙染也在幹擾鯨魚的交流行為和覓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在大規模消失。氣溫的升高,紫外線的增強,棲息地的劃分,化學物質的豐富,讓蟬鳴和青蛙成為了童年的記憶。與其他因素不同的是,汙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壹種潛移默化的、累積性的、慢性的殺死生物的“軟刀”,其危害程度堪比棲息地喪失。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能量和物質輸入輸出的動態狀態在壹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如果生態系統受到外界超出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幹擾,就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壹定時期內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幾乎相等,在外界幹擾下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穩定狀態。當外界幹擾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自控能力,無法恢復原狀時,稱為生態失衡或破壞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持生態平衡不僅僅是維持其原有的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類的有益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實現結構更合理、功能更高效、生態效益更好。

  • 上一篇:意大利海軍的歷史演變
  • 下一篇:打開城門迎接莊王。闖王來了,不收糧食,百姓也不收糧食。闖王吃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