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築特色是什麽?

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築特色是什麽?

摘要:贛南客家圍屋是江西贛南地區的壹種民居建築。它得名於圍繞其主屋而建的高墻炮塔。圍屋融合了精美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建築技藝,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那麽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築特色是什麽呢?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築功能是什麽?讓我們和邊肖壹起深入了解贛南客家圍屋的建築風格吧!贛南客家圍屋是江西贛南地區的壹種漢族民居建築。它得名於圍繞其主屋而建的高墻炮塔。圍屋是精美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建築技藝的結合,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2001年,中國中央電視臺做了兩次多方位的報道,從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圍屋,延伸到客家風情、客家民俗、客家文化、客家民居建築,引起了世界的關註。目前,許多國內外遊客對參觀客家圍屋和享受客家風情越來越感興趣。贛南是客家人的大本營。客家圍屋約500間,其中370余間在龍南縣,其余130間位於大余、定南、全南、新豐、安遠、尋烏縣。龍南是壹個典型的客家縣城,因其客家圍屋數量多、風格完整、保存完好,也被稱為“客家圍屋之鄉”。

壹.歷史發展

近十年來,隨著客家文化研究和海外客家人尋根尋祖熱潮的興起,客家圍屋作為客家歷史和客家文化藝術的綜合載體,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並引起國內外研究客家和民居建築的專家學者的關註。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和實地調查,隴南周邊的房屋大多建於明末清初。此時,由於社會動蕩,戰亂頻繁,人民缺乏安全感,遠離家鄉生活的客家人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設計創造了防禦強大的城堡式民居建築。龍南縣目前最早的圍屋是明朝萬歷年間修建的東水烏石圍、楊村,以及崇禎年間修建的武當田心圍。清初建造的圍屋約占總圍屋的30%。最具代表性的是楊村伊彥圈舍(建於清順治七年)和關西圍(建於清嘉慶至道光年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末建造的圍屋數量最多,約占總數的60%,如光緒年間建造的裏仁沙壩圍、民國三年建造的文龍窯三圍等。進入民國以後,由於封建專制的衰落和民主文明的興起,交通和社會趨於穩定,土匪和宗族勢力大大削弱,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壹定程度的保障,於是這種城堡式的圈地被制止了。

二。主要封閉式住宅區

1.關西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圍場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占地約8000平方米,是贛南現存500多座客家圍屋中最大的壹座。圍場內的主體房屋結構是壹個典型的由三個入口和六個開口組成的九廳十八廳建築。圍屋工藝精湛,大量木雕石雕,是贛南最具特色、最珍貴的客家民居建築,是贛、閩、粵圍屋中的明珠,被譽為“東方古羅馬城堡”。關西圍場整體結構看起來像壹個巨大的“回”,圍場的核心建築在“口”的中間。其結構在客家民居特點的基礎上擴展為“三進三開”,從而形成了具有124間正房的“九樓十八廳”的典型建築。“三進”是指下廳從大門出來,中廳和上廳依次向上,逐級遞進,層層遞增;“六開”是以正殿為中軸線向左右均衡延伸。兩邊的院落和房子都是對稱的,門窗也是對稱的。中軸線向左右延伸的結構使正殿成為整個圍合的核心,體現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關西圍不僅處處體現著別出心裁的建築之美,連繪畫和裝飾之美也令人驚嘆。正殿大門前有壹對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獅子。左邊的公獅趾高氣揚,張著嘴,兇猛而有力,右邊的母獅優雅端莊,顯示了工匠們精湛的雕刻技藝。大門框上有圓柱形的八卦“中幹”、“坤”石刻,堂內十余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刻有各種圖案或文字。大廳的庭院和廂房鑲嵌著許多龍、虎、麒麟、鳳凰等動物木雕,栩栩如生,雕刻精美。

2.伊彥圓形住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圍場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占地面積1367平方米,高15米。是眾多兩層客家圍場中最高的圍場。它的主要特點是,客家民居在主屋四周用高墻圍起來,而在伊彥圍屋,所有的房屋都是四面用高墻圍起來的,但圍場中間應該是主屋的位置卻是壹個很大的空坪。這種獨特的布局別有風味。伊彥圓形建築以其高度和堅固而聞名。300多年後的今天,它依然是楊村尾鎮最高的建築。當地人和來這裏的人,欣賞屋頂的景色,欣賞自然風光和田園風光,感受淳樸濃郁的客家風情,覺得很有意思。清道光年間,時任贛州知府的周玗函被科舉欽點探花,來到楊村伊彥環院賞花。他在圍場頂上眺望雲菲,賞月看日落,贈酒清風,為圍場作詩,幾日不舍。1937年秋,剛剛擔任國民黨贛南行政公署專員的蔣經國先生也來到楊村伊彥環房,在圈地裏住了三天。他稱贊了300多年前在山裏建造的高大壯觀的房屋,並對楊村淳樸的客家風情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3.李元偉

李元偉是贛南最大的圍屋,位於龍南縣任真鎮,占地68畝。它建於心有弘治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周圍的墻都是瓦礫堆,數百間房屋錯落有致,密密麻麻。圍場內三個魚塘並列成湖,沿岸散布著竹影柳影。雖是典型的客家圍場,卻有江南風光的韻味。李元偉的居民都姓李,據說他們是明朝將軍李清恭的後代。李將軍跟隨著名儒家將領王陽明聯合軍隊平叛,戰功卓著。回到家鄉後,他用自己給的土地建了壹個封閉的房子。據說“李元偉”這幾個字都是王陽明親筆題寫的。李元偉著名的地方是壹廟三廳,即:吉嘎祖廟,糞廳,新廚房大廳和梨樹廳。其中吉嘎祠堂是整個圍屋的主廟,各族來此開會,婚喪嫁娶。新廚堂落成於嘉靖末年,這裏誕生了兩位五品大夫,成為李元偉著名的“大夫第”。第二位五品大夫李雨涵在95歲時,和孫子孫女們在壹起非常開心,“五世同堂”第壹次成為佳話。相傳500多年前,這裏有壹片數百畝的板栗林,名為“栗樹園”。栗林西邊有幾十棵梨樹,形成壹個天然的梨園,被稱為“栗園”中的“園中園”。有壹年夏天,天氣很熱,李家很多人得了肺熱,久久不能痊愈。壹位路過的老婆婆告訴大家,旁邊梨園裏的梨非同壹般,可以清熱解毒潤肺,然後挖掉根部,用水煎成藥膏,就可以治病了。村民們照他們說的做了,他們很快就康復了。這時,教方子的老婆婆已經不見了。壹個旅行的道士發現了這個秘密。原來,這位老婦人是李山的老母親,她為了拯救人民免受災難和疾病。因為挖了太多根,梨林慢慢死了。但這個“梨園”卻留在了李家的心裏。李元偉擴建時,在“梨園”的位置建了壹座“圍鐘偉”,取名“梨樹下”,祠堂裏還備有李山母親的牌位,對她給予李家的幫助壹直心存感激。

4.五十圩

客家文化底蘊深厚的楊村烏石圍,因門前有壹塊大烏石而得名。建於明至正三十九年,是贛南客家圍場中最古老的圍場。其特點是圍屋從前到後形成半圓形,在贛南眾多圍屋中獨樹壹幟。據相關資料顯示,烏石圍是客家文化最深厚的圍屋。從明萬歷年間建立圍城到清末的300多年間,武士威家族有70多人通過鄉試,被授予三級大夫稱號。新中國成立後,有36人考上高等院校,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是央視直播節目的主角。

5.龍光圍

桃江的龍光圍,整個圍場都是麻石漿做的。這個圍場建於清代嘉慶午後,這種堅固的建築在客家民居圍場中並不多見。龍光衛為正方形,四角有瞭望塔,高約6米,厚0.8米。圍合的房屋面積近1.200平方米,僅在西面開了壹個拱門作為出入。

6.謝屋圍

位於唐林鎮黃竹背,是隴南客家圍場群中唯壹的圓形圍場,建於清同治年間。這個圓的直徑約為60米。主屋建有圍墻,中間是四排房子,只有壹個門供人進出。

三。建築特色

1.建模結構

作為特殊歷史環境的產物,客家圍屋的出發點是實用。從造型結構上看,龍南客家圍場以方形為主,主屋四周用高墻增強防禦,但也有少數其他圍場,如唐林黃竹皮的謝屋圈、裏仁家園的八卦圈、楊村東水半圓的烏石圍、古龍圈、西昌圈,在向塘、關西沿山形不規則建造,與福建永定的圓形土樓有較大區別。龍南客家圍屋多為磚石結構,墻基用麻石或花崗巖,墻體用青磚和河卵石,整個圍擋用麻石,如桃江鄉的龍光圍,當地人稱之為“石圍”,極為堅固。砌墻用的膠大多是石灰、桐油、紅糖的混合土,特別粘,千百年也不會松。

隴南客家圍屋與普通民居的顯著區別是易守難攻,在極端條件下具有較強的防禦功能和生存功能。

2.防禦功能

客家圍屋是壹種特殊的建築,主屋四周有高墻,四角有炮塔。城墻和炮塔上有許多炮眼,可以交叉火力,形成抵禦外敵入侵的火力網,具有很強的防禦功能。墻壁都是0.5到2米厚,可以抵擋輕重武器。比如楊村的伊彥圓屋,在1938被日本侵略軍飛機襲擊,西邊外墻至今還有未被日軍機槍打穿的彈孔。為了增強防禦功能,圍場的大門都裝上了木門和厚木門,有的還釘上了鐵皮。大門用大木桿或鐵條栓住,極為堅固。楊村伊彥圍屋的大門有壹個從高到低的漏鬥,以防止敵人燒門攻火。為了防止敵人在地上挖洞襲擊決賽選手,圍欄的墻基多為大塊的石頭,深度在5米以上。

關西圍的墻基前,還有深達10米的梅花樁插著鐵木棒,不可能從地下挖洞攻擊圍場。為了防止敵人從屋頂進攻,很多圍屋的屋頂上都有很多有毒的三角釘,楊村東水尾和上新尾的天井都布滿了鐵絲網,即使敵人在屋頂,也無法進入圍屋。

3.生存函數

客家圍屋不僅具有很強的防禦功能,而且在圍屋圍城方面也有獨到之處。為了讓堅守封閉房屋的人沒有食物和水,大多數封閉房屋都有水井,而壹些封閉房屋,如楊村的伊彥圓形房屋,有內外兩個水井。通常,封閉房屋內部的井是封閉的,使用封閉房屋外部的水。壹旦封閉房屋被困,封閉房屋內的水井將被激活,以確保裏面的人正常生活用水。客家圍屋也有儲存食物的巧妙方法。例如,楊村的伊彥圓形房屋用紅薯粉砌磚,在裏面的高層建築上建造假墻,並在墻上畫食物。壹旦圍起來的房子長期被困,食物匱乏,這些專門儲存的食物可以拿來救急。這種專門儲存的糧食,周圍的人可以吃半年以上。

更多江西相關文化:江西傳統風俗文化知識大全> & gt& gt

  • 上一篇:關於橋梁的諺語、諺語和對聯
  • 下一篇:歐洲戰鬥機臺風大事記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