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白蓮井歷史

白蓮井歷史

1.華牧街的歷史沿革華牧之名,因其種植花木的悠久歷史而得名。它的土地原是花園,是清代壹位名叫淩的富商所建。

華牧鄉,唐宋時屬華亭縣長平鄉;元朝二十九年(1292),屬上海郡;清雍正三年(1725),屬南匯縣,隸屬南匯縣張江區北蔡鄉。1950年6月,由南匯縣劃歸川沙縣。1959年5月,林家人民公社成立。同年9月,改名為華牧人民公社。從此,出現了壹個“花樹”。家鄉在1984,城鎮在1995。1997,面積12.6平方公裏,人口2.3萬,轄龍王廟、蔡佳、華牧、龍溝、潘橋、樂瞳、秦農、界溝、建國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000年,撤銷華牧鎮和堰橋鎮,建立新的華牧鎮。2001年,撤銷沁陽鎮和華牧鎮,建立新的華牧鎮。2006年7月17日,經上海市批準,撤銷華牧鎮,設立華牧街。

花木集鎮,原名龍王廟鎮,是華牧鄉黨政機關所在地,南北壹街之隔。余家浜仙塘浜在鄉東北交匯,向西經白蓮涇到達黃浦江。鎮內有造紙機械廠、醫院、中心小學等單位,鎮西有上海聯合化工廠、淮海制藥廠等市政工廠。近年來,在老街的東邊建了壹條新的商業街。古龍王廟位於鎮南,創建時沒有參加考試。1959年,部分寺廟房屋被拆除,建成華牧中心學校。

2.黃浦江歷史悠久的黃浦江不僅是上海燦爛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歷史的見證。

古往今來,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在黃埔沙灘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黃浦江是歷史上最早人工開挖疏浚的河流之壹。發源於青浦縣澱山湖,在吳淞口匯入長江,全長114公裏,寬約400米。

黃浦江貫穿上海百裏港區。雖然沒有名山可看,但有其獨特的魅力。在明清時期,“黃浦陶丘”是上海的八大景點之壹,農歷八月十八,在陸家嘴可以看到“殷桃墻像山壹樣矗立”的景象。

近年來,黃浦江中遊有過江隧道,上遊有松江縣車墩至葉榭之間的黃埔大橋。關於黃浦江的挖掘,有壹個感人的傳說:很久以前,上海曾經是壹片荒涼的沼澤,壹條淺淺的河流蜿蜒在它的中心。

雨水多了,就會泛濫;雨水少,河底倒掛。人們深受其害,詛咒它為“破河”。

戰國時,楚命謝來到“斷頭河”岸邊,費盡周折弄清了它的來龍去脈,並帶領人們對它進行了疏浚和治理,使它北上直入長江口,瀉入東海。從此,大江兩岸安居樂業,不畏旱澇。

人們感激黃歇的仁慈,因此稱這條大河為黃歇河,簡稱黃埔。後來,黃歇被封為淳沈駿,又名淳申江。

春日沈駿黃歇,戰國四君子之壹,食客三千人。據《清同治·上海縣治》記載,明朝永樂年間戶部尚書夏元吉疏浚黃浦江,匯入吳淞江,經範家浜至吳淞口入海,成為今天的黃浦江。

黃浦江位於上海中部,貫穿上海,其下遊將上海分為浦西和浦東。它是上海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西面澱山湖口的澱山峰,上遊河段有堵港、巴河、斜塘、橫寮涇、垂直廖婧,到達松江米市渡後才稱黃浦江。

南宋時有記載,曾稱黃浦塘、黃浦港、黃埔、大黃浦,清代稱黃浦江,又稱黃龍浦、黃斜浦、春申浦。黃歇鋪、春申鋪等名稱,皆因後世所附黃浦江是戰國時春申軍黃歇所掘而得名。

黃浦江流經青浦、松江、奉賢三縣和閔行、徐匯、盧灣、石楠、黃浦、虹口、楊浦、浦東新區、寶山9個區,在吳淞口匯入長江。長113.4公裏。

黃浦江水系接受了太湖總排水量的78%,是太湖水系向長江傾瀉的最重要通道。盆地面積約24000平方公裏。

地處長江三角洲前沿,水勢平緩,受潮汐影響較深。漲潮最大流速可達每秒2米,落潮最大流速為每秒1.8米。黃浦江是上海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具有航運、泄洪、灌溉、漁業、旅遊和氣候調節等綜合功能。

河流上遊可用於生活用水,龍華以下主要用於航運。江面寬約550米,最大水深17.4米,航道最淺處水深9.1米。黃浦江吳淞口至松浦大橋航道可接駁萬噸級船舶,松浦大橋至朱茂港可接駁65438+萬噸級船舶。龍華港以下兩岸是裝卸區,龍華港以上有壹些淺灘。

上海60%以上的進口貨物和98%的外貿物資全部通過這條水路進出,客運線路年客運量在600萬人次以上。三林塘港位於浦東新區西南。

東起浦東新區和南匯縣交界處,西經楊司港流入黃浦江。因為它穿過林三鎮,所以被稱為三林堂。

它大約8公裏長。河道寬6~10米,深0.8~1.8米。

下遊原本從林三往西南方向進入黃浦江,後來由於河口淤積,在1952冬季人工開挖,改為西北方向的新涇港。同時,新涇港更名為三林塘港。可供30~40噸級船舶使用,受益農田約1000公頃。

荊位於豐縣西南部。西起玉井塘,東經法華橋、新寺,與南沙港、南珠港、南橫涇港相交,東至苗晶港。

長11 km。枯水期航道水深1米,可航行10噸的船舶,受益農田1.330多公頃。

位於閔行區南部,南匯縣中部。是上海1977至1979段開挖的人工河道。

因撥亂反正,加強國家治理而得名。西起黃浦江,經閘港、陸匯、宣橋,與太清港、奉新港、浦東運河、義馬河、烏池溝、白龍港、隋棠匯合,東至東海。

長36公裏,河寬102米。枯水期航道水深4.2m,高程-2m,底寬64m。

具有航運、灌溉、潮汐泄洪、排水調蓄、沖汙等功能。可通航3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31,000公頃。

大正港位於松江縣西部,青浦縣南部。也被稱為唐大政。

據清光緒《青浦縣誌》記載:“塘在濮陽之南,此處有濮陽古王墓,故名蒸土。”它起於松江縣三尖嘴滬杭鐵路大橋以西的謝靜,止於浙江東部的紅旗塘。

流經青浦縣鄭店鎮、鄭瀟鎮和松江縣新浜鎮。長10.2公裏。

底高-3~-4米。這是壹個六級航道,可航行80噸級的船只。

灌溉農田約1300公頃。是浙北泄洪的重要通道,也是浙江與上海之間的重要水道。

小欖港位於青浦縣、松江縣和閔行區的交界處。南起澱浦河,北至蟠龍塘。

它大約8公裏長。原名小賴普,壹個叫小賴普。

歷史上朱崗塘和普會塘交匯處的北面叫小賴鋪。上橫涇位於金山縣東部,豐縣西南部。

西起萬丹塘,東與南沙港相交,到達柘林,進入南珠港。它流經喬虎、柘林和其他城鎮。

長10.3公裏。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5-10噸級船舶可通行,受益農田1200多公頃。

尚(港)位於徐匯區西部。南起漕河涇港,經曹豹路、三橋、上唐傲,北至普惠堂。

它大約有2公裏長。可通過10~15噸位的船只。

何川洋位於浦東新區的南部。西起黃浦江,東至楊司、孫橋、川沙,流入長江口。

它長約29公裏。1978 165438+10月~ 1980 65438+10月人工挖掘。

3.楊靜街的滄桑是浦東,東有東海,北有長江,西有黃浦江,南有魯超港。是長江帶來的泥沙,在海浪的支撐下由西向東逐漸堆積。水網縱橫,魚米之鄉。

海洋步道屬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唐中期成為陸地。到宋元時期,海岸線已經延伸到老湖塘(老防海塘)壹線,外八團(川沙城東)和九團是下沙第三鹽場,清寧寺以東地區是當時的南厝鹽場。自永樂初年戶部長夏元吉挖範家浜使黃浦江與吳淞江合流後,這裏成為浦東的小三角,地勢平坦,土質疏松,河網密布,地面標高在32米至4米之間,且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四季分明,空氣濕潤,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略低於市區,年平均無霜期約227天。明弘治《上海縣誌》曾這樣描述這裏的地理情況:“雖近海邊,但遼闊肥沃,天下無陸。””因此,元史稱之為重要的臨海之地。前誌說深山老林無礙。這裏雖然是澤國的故鄉,但大多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形勢依洋,吳淞在北,世人所聞也,勝者莫強。”。這說明在明代,這壹帶是重要的邊疆,魚米之鄉。

上海黃浦江水系在變海為變田的過程中,形成了古八景。有兩條古老的巴京河流經浦東,壹條是楊靜,又名東洋京浜;另壹條是流經浦東中心區的白蓮井。

在古代,楊靜被黃浦江分割成東、西兩部分。浦西河段稱為西洋涇,浦東河段稱為東洋涇。

歷史上的西洋涇浜是壹條來自黃浦江的河流,流經現在的四川路、河南路等地到達周靜(現在的* * *中路地區),泛濫壹側是河漫灘農田。兩岸建房,人口大增,商賈雲集,西洋涇浜水日益汙染,妨礙交通衛生。1914年,英法租界當局開始填河修路,1915年底完工的道路就是現在的延安東路。

浦東東洋涇浜從黃浦江向東流經莊家寨、盛家興等十多個自然村,最終通向楊靜鎮的楊靜港。在乾隆時期,這條河不僅允許船只通行,而且對長江沿岸居民區的形成和農田的灌溉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莊佳家的村民還在河上建了壹座橋,叫莊佳橋。到清朝末年,東洋涇浜西端完全被淹沒,淹沒的河道被掩埋修路。洋涇浜東段,又稱定水浜,位於申遠路以東,因長期失水,於上世紀80年代逐漸淤塞,後被市政建設掩埋。曾經有壹條以河命名的定水路,在楊靜鎮成立了定水路居委會,居委會旁邊還有壹所定水路小學。

除了西洋涇浜和東洋涇浜,實際上還有第三條河,名叫楊靜,是楊靜的港口。流經楊靜鎮的楊靜港也被稱為北洋涇浜。楊靜的地名由此而來,楊靜古鎮也因困難而得名。

楊靜港起於黃浦口,至浦東大道7號橋,向南流經桃閘、楊靜鎮橋、南楊涇橋,向南過楊高路9號橋,匯入華漕達,稍轉向三八河,全長42公裏。楊靜港的支流包括定水浜、地柴浜、二塘浜和中草浜。地柴浜位於浦東地區的西部。西起楊靜港,向東流經南南、仁和、朱灣、高廟村,經金橋、張橋,進入馬家浜。長4公裏,江面寬12米。它形成於明朝。因城中草多,故名地柴浜。

1951,水利部門全面疏浚楊靜港,1969修建楊靜水閘和防洪墻,加深河床。之後灌溉面積15341公頃,排水面積19343公頃,允許40噸級船舶通過,年吞吐量約23噸。

新中國成立後,楊靜港流域發生了巨大變化。治理後的河道煥然壹新,楊靜古城也煥然壹新。洋涇港這條歷史長河在新形勢下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浦東發展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今年世博會已經舉辦了好幾年了。自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第壹屆展覽以來,世博會已經舉辦了40屆。

上海是第41

世界博覽會清單(綜合博覽會)

1851倫敦世博會

1853紐約世界博覽會

1855巴黎世博會

1862倫敦世博會

1867巴黎世博會

1873維也納世博會

1876費城世界博覽會

1878巴黎世博會

1889巴黎世博會

1893芝加哥世博會

1900巴黎世博會

1904聖路易斯世博會

1915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

1926費城世博會

1930列日工業科學世界博覽會

1933-34芝加哥世博會

1935布魯塞爾世博會

1937巴黎世博會

1939-40紐約世界博覽會

1939金門世博會

1958布魯塞爾世博會

1962西雅圖21世紀世博會

1964-65紐約世界博覽會

1967蒙彼利埃世博會

1970日本世博會

1975沖繩海洋博覽會

1982諾克斯威廉國際能源博覽會

1984新奧爾良國際河流博覽會

1985國際科技博覽會

1986戈文* *國際交通博覽會

1988布裏斯班國際休閑博覽會

1990國際花卉和綠色博覽會

1992塞維利亞世博會

1992熱那亞國際船舶和海洋博覽會

1993大田國際博覽會

1998裏斯本國際博覽會

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

2005年愛知世博會

2010上海世博會

2015米蘭世博會

5.為什麽第壹屆世博會在19世紀上半葉在英國舉辦?歐洲的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英國,自從維多利亞女王登基以來,當時的英國在世界工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同時,隨著資本的快速積累和運作,英國也成為了當時歐洲的金融中心。這些因素引發了英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主角的願望。

此前,歐洲國家舉辦工業博覽會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特別是英國和法國,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舉辦了幾次有影響的工業品博覽會,宣傳本國的工業生產技術,推廣新產品。1761年,第壹次成功的工業展覽會在英國舉行,僅兩周。從1828到1845,英國在中國組織了很多類似的展覽。1849年,英國在伯明翰首次設計並建造了展覽的臨時場館。工業博覽會的頻繁舉辦也使英國能夠舉辦壹次世界各國參與的博覽會。

皇家藝術協會成立於1754,壹直承擔國家級展覽的組織工作。艾伯特王子作為皇家藝術協會的主席,具有不同於傳統觀念的開放思想和創新精神。在他的組織下,成功舉辦了1847和1848工業博覽會。1849年,當藝術協會開始籌劃更大規模的博覽會時,艾伯特提出了“博覽會必須是國際性的,展品要有外國產品參加”的主張,要求在倫敦海德公園找到最好的展覽場地,舉辦大型世界博覽會。艾伯特認為,藝術和工業創作不是某個國家的專屬財產和權利,而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產。

“天時、地利、人和”促成了英國第壹屆世博會的誕生。

  • 上一篇:如果李鴻章當初堅決拒絕簽署《馬關條約》,清朝的結局會是怎樣?
  • 下一篇:請詳細介紹兩位在中國的中國畫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