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果李鴻章當初堅決拒絕簽署《馬關條約》,清朝的結局會是怎樣?

如果李鴻章當初堅決拒絕簽署《馬關條約》,清朝的結局會是怎樣?

自從清政府實行錯誤的閉關鎖國政策以來,大清帝國的力量越來越弱。最終的結果是西方列強相繼入侵清朝,使清末的中國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最糟糕的是,清政府與侵略者簽訂了無數不平等條約,包括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不僅割讓土地,還賠款,所以是所有喪權辱國條約中危害最大的條約之壹。

《馬關條約》的簽訂讓清朝付出了多少代價?

《馬關條約》規定,清廷要向日本人賠款2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日本國民總收入的4倍。同時割讓遼東半島、臺灣省和澎湖列島。是《馬關條約》的簽訂使清王朝垮臺,加速了它的滅亡。

而日本人則借此機會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進壹步擴充軍備。然後日本軍國主義開始擡頭。半個世紀以來,日本不間斷地侵略東亞,甚至叫囂建立所謂的?大東亞* * *榮耀圈?。

簽訂《馬關條約》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李鴻章該不該背鍋?

李鴻章是清廷任命的簽訂《馬關條約》的全權代表,清廷讓他背了黑鍋。如果他當初拒絕簽這個屈辱的條約,清廷早就派張洪章、馬洪章等人去簽了。除非清廷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下令拒簽,《馬關條約》才會被拒簽,所以李鴻章只是個經手人,鍋是清廷強加給他的。

如果《馬關條約》遭到拒絕,中日之間就會爆發戰爭。當時的清廷和日本是什麽情況?

如果當時清廷拒絕簽署《馬關條約》,最終將是與日本人的戰爭。決定壹場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包括武器裝備、後勤補給、人員素質等因素。當時清廷在武器裝備上並不比日本人差。清朝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是從西方列強購買的,而當時日本的武器基本都是國產的。從海軍總噸位來說,清廷也比日本大,噸位大不壹定能贏。清廷的三個水師,只有北洋水師戰力勉強夠用。

當時清廷腐敗,本該花在北洋水師上的1萬兩銀子,被慈禧這個敗家子拿去修頤和園了。此外,清軍各級軍官貪汙受賄、回扣嚴重,海軍軍艦發射的炮彈中出現了壹些啞彈,嚴重影響了北洋水師的戰鬥力。

另壹方面,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內經濟、政治迅速升溫。為了不斷增強國力,日本把目光投向了閉關鎖國的清朝。為了打敗清廷,他們的明治王壹天只吃壹頓飯,和清廷那些過著奢華生活的統治者大相徑庭。當時日本的軍事素養很高,為了打贏對清廷的戰爭,可謂軍民壹家。

當時慈禧太後不想為六十大壽而戰。正所謂清廷的士兵都是領了俸祿過日子的,真正肯下苦功的沒幾個。這樣壹支沒有戰鬥力,怕死的軍隊,怎麽可能不敗?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廷面臨兩種選擇。

論國家綜合實力,清朝比當時的日本強多了。其人口是日本的10倍,財政收入是日本的5倍,土地面積是日本的40倍。可是偏偏清朝的破船是壹個弱女子在掌舵,導致了這麽多的災難。

自旅順、阿哈瓦失陷後,日軍通往京津的門戶被打開。此時日本在軍事上比清廷強大,他們可以以旅順和阿哈瓦為跳板,向北京發動進攻。

此時清廷面前有兩條路可走。壹是遷都繼續抗戰到底,二是割地賠償。可惜清廷選擇了後者。當時兩廣總督張之洞和兩江總督劉坤壹是主要交戰派系,他們要求清廷戰鬥到底。

張之洞提出來的?遷都,勤王?的命題:?他壹個人去遠征,他的糧食彈藥都是海運的。按照分兵的規矩,軍事力量薄弱,不按規矩辦事,他是無法支撐的。?

如果清廷采用張之洞的策略,勝算有多大?

眾所周知,中國幅員遼闊,所以從戰略上來說,遷都抗日,以空間換時間,與敵打持久戰,是非常可行的。比如二戰中的蘇聯和中國,成功證明遷都抗日是可行的。

兩國在進行持久戰的時候,最終是在比拼國力。當時的日本沒有現在強大,還是個小國,日本和中國的差距也沒有二戰時那麽大。當時清廷還是有壹定優勢的。

當時日本侵華戰爭長達八個月,以日本壹個小國的人力、物力、財力根本難以繼續。雖然日軍在戰爭中傷亡很少,但由於水土不服,非戰鬥中有3萬多人失業。

日本最強硬的鷹派人物、外務大臣陸敖宗光在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國內陸海軍備幾乎是空的,去年持續作戰的我軍人員已經很缺軍需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其實日本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果雙方繼續打下去,日本肯定會輸。

所以對於清廷提出的和談,日本當然是非常願意接受的。他們抓住清廷急於議和的心理,威脅清廷割地賠款。也是日本人看到慈禧太後等主要人物的軟弱,才敢壹次次的欺軟怕硬。

結論:

《馬關條約》的簽訂不僅給清王朝帶來了沈重的負擔,也加速了它的滅亡。同時也讓李鴻章背了黑鍋,成了?背鍋男?。滿清的破船,終於在不堪的航程下,沈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 上一篇:BFS++在電廠生產管理中的作用
  • 下一篇:白蓮井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