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玉樹卓舞的歷史淵源

玉樹卓舞的歷史淵源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同壹個發源地。藏族歌舞文化豐富,種類繁多,內容包羅萬象,被譽為藏族的“歌舞之鄉”。玉樹民間舞蹈主要由卓、彜、熱巴、熱依、果瓦等組成,風格各異,神韻各異,其中卓舞最為著名。

在玉樹藏語中,“卓”意為跳舞、跳躍,部分藏區也稱之為“鍋莊”,是壹種種類繁多、自娛性強的民間舞蹈。在眾多的“卓”舞中,影響最大的是“尋卓”。“秋卓”又稱“切卓”,原是玉樹地區的壹種祈福、敬神、請神的民間舞蹈,因其具有驅邪、祈福吉祥的寓意而被吸收到寺廟舞蹈中,形成並延續到“羌木”(藏傳佛教各寺院舉行的宗教祭祀活動,即大法會上的宗教舞蹈)的表演中。後來從寺院流傳到民間,代代相傳,發展至今。

在玉樹,人們認為“秋卓”是藏族最古老的原始歌舞之壹,早在宇宙形成時就已產生。傳說7世紀文成公主經過西藏玉樹時,玉樹人民為公主的到來舉行了盛大的賽馬和“驛”、“卓”等舞蹈。

“天上有多少星,卓中有多少調;山上的樹有多少,文字就有多少;卓的舞有牛身上的毛那麽多。”這是人們對豐富的卓舞的贊美。卓舞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玉樹卓舞還有很多遠古的痕跡。隨著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樹卓舞逐漸以部落、部落、地域文化的形式發展起來。

“卓”是藏族人對歌舞結合的總稱。“卓”的概念有其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據專家考證,其早期形式與吐蕃時期的“盟誓”活動密切相關。誓詞寫作壹般比較長,不太註重文字修飾,不太好唱,但是能背。宣布誓言時,為了充分表達感情,往往輔以舞蹈,並在此基礎上成為以舞蹈為基本元素的藝術形式,稱為“卓”。這種說法也比較符合“情動於中,形於言,不足,故慨嘆;缺少哀歌,所以歌唱;“缺少唱曲,不知手舞足蹈”的情感發展水平,說明藏初“卓”的含義是有其來源的。

“卓”產生於遊牧社會。早期主要指除了動物舞和鳥舞之外的原始壺舞。是氏族部落娛樂神靈的祭壇儀式,是與誓約文化有關的舞蹈形式。所以,當時的舞法比較正規,低著頭,彎著胸,無聲地跳舞,情緒沈悶,宗教色彩濃厚。卓吾在早期的文化活動中得到了不斷的拓展和轉化,也發展成為藏區的牧民歌舞和各種形式的鼓勵。但今天的卓舞概念是指以舞為主,歌舞結合,唱時少舞,舞時不唱,穿插唱跳的表演形式。卓舞的稱謂因不同地區的方言而異。在康巴叫卓,在拉薩叫郭卓,中文壹般翻譯為郭莊、葛莊。文字不壹樣。

  • 上一篇:陸埠鎮的歷史沿革
  • 下一篇:楊貴妃的結局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