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陸埠鎮的歷史沿革

陸埠鎮的歷史沿革

陸港舊稱蘭溪,據記載說:“蘭溪,自發於河,四周藤蔓環繞,色深可染,故名。”蘭溪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先民在這裏生活和工作,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古老的文明。在唐昱的古代,藍溪屬於揚州。夏商周三代還是揚州的疆域。當時是蠻荒之地,不斷紋身,刀耕火種,與中原沒有任何聯系。春秋時期,魯布鎮的領土屬於越國管轄。後來因為越國和吳國互相埋怨,打了很多年仗,蘭溪的領土在武勝屬於吳國,在月升屬於越國。春秋時期,公元前473年,越國終於滅亡了吳國,向周進貢,以尊周室,稱霸諸侯,號令華夏。而在這個時候,張成定了壹句話。周元王讓人給了簡謙壹句話,把他的壹生叫做博。諸侯畢何。戰國時,朱踐六世之孫無界攻楚,楚威王與之作戰,打敗石悅,打散越國,取吳越故裏。蘭溪的領土屬於楚國。

秦國滅六國,建立郡縣制。余姚縣和張炬縣建於秦始皇三十七年,屬會稽縣。目前,陸路口岸以蘭溪為界,東部隸屬張炬縣,西部隸屬余姚縣。此後,陸港壹直歸余姚和張炬管轄(張炬之後,分屬丹縣和慈溪縣)。歷後漢朝三國西晉不變。只是在東漢時期,成山城曾是會稽縣城東的壹個校尉所在地。東晉隆安四年(400),因孫恩叛軍入侵成山,張炬縣由成山遷至小溪(今銀江橋)。南北朝時,劉宋元嘉二十七年(450),楊穎刺史李欣逃離兗州兵,遷居蘭溪,封“蘭溪王”。隋將、余姚、鄢、郅三縣並入縣,蘭溪境內屬縣。唐武德四年(621),廢張喜安郡,復余姚郡,耀州、秦州並列。蘭溪屬於耀州。武德七年廢耀州,八年廢鄞縣,改鄞州為郡,蘭溪屬余姚郡,治郡。余姚、易縣屬於越州都督府。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十路,越州劃歸江南路。屬於藍溪地區的余姚、義縣,仍屬越州都督府管轄。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因采訪齊歡,改縣為明州,縣分為慈溪、奉化、翁山、杞縣四縣。蘭溪以東屬慈溪縣石臺鄉,劃歸明州。蘭溪西部屬於余姚縣同德鄉,屬於越州。越南國和明朝都屬於江南東部。

唐天寶元年(742),明州改余姚郡;甘源元年(758)改稱明州,余姚縣仍屬越州,明、越州劃歸浙江東道,蘭溪歷屬之。五代時,屬藍溪以東的慈溪郡劃歸吳越國,明州望水師。北宋第三年(978),吳越國歸宋,慈溪縣李良、浙魯之路明州任國軍。蘭溪以東仍屬慈溪縣石臺鄉。蘭溪以西屬於余姚縣同德鄉。南宋邵熙五年(1194)十壹月,明州升為清苑府,慈溪縣屬清苑府,現在蘭溪以東的陸港疆域仍屬慈溪縣石臺鄉。石臺鄉轄王江裏、小順裏、竹嶼村、廣德村,隸屬慈溪縣。元代延年間,石臺鄉轄十四都、十五都、十六都、十七都、十八都、十九都,陸港、蘭溪以東為十八都、十九都。從元朝到正念時期,石臺鄉轄有98個社。

宋元之交以來,因蘭溪集市貿易繁榮,故稱蘭溪市,成為傳統名稱。元二十七年(1367),即吳元年,朱元璋投降方國珍,改清原府為明朝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改州府為寧波,劃歸浙江政務院,蘭溪市不變。從此,陸氏壹族定居蘭溪市,並在溪邊設立了四家商號,生意興隆。為了方便市場,陸在蘭溪兩岸修築堤壩和碼頭,供商船停泊,稱為陸家埠。港口位於大樹西側的河邊。港口的下遊叫洋溪,港口的上遊叫蘭溪。於是,蘭溪市改名為陸家埠市,簡稱“陸港”。

明代陸家埠市蘭溪以東,屬寧波慈溪縣石臺鄉李太平十八、十九都。蘭溪以西仍屬余姚縣東南角,同德裏不變。明代慈溪縣石臺鄉設十四都至十九都,共六都四十二圖,十九都在蘭溪以東。藍溪以西仍屬余姚縣城東南角,通往德裏。清代紹興、寧波、臺州三地建寧紹臺路,余姚縣所屬的紹興、慈溪縣所屬的寧波等地屬寧紹臺路。雍正年間,慈溪縣石臺鄉設六都29圖,陸港蘆溪以東仍為十八都、十九都,直至清末未變。民國元年(1912),余姚縣、慈溪縣直屬浙江省軍政府。民國三年,在原寧紹臺路設置會稽路,十六年廢止路制。民國十九年,陸家埠市蘭溪以西,屬余姚縣第壹區同德裏。同德裏隸屬於:祿步鎮(何華陽西,陸家埠市)、姜家鎮(東臨席勒朱暉橋)、樹湖鄉(姚煥,壹個在湖裏遊泳的石頭人)、新樹鄉(裏嶴、高橋、古河張州)、杜妍鄉(張樓、周琛、中堡灣)。民國二十壹年後,余姚縣、慈溪縣劃歸浙江省行政監管區。余姚縣分為八個區,五十五個鄉,十二個鎮,陸港蘆溪以西屬於余姚縣梨洲鄉和蘆嶴鄉。慈溪縣分為四個區,四十二個鄉,陸埠區轄陸埠鎮、郭牧鎮、尹達鎮、劉徹鎮、南山鄉、石巖鄉。

民國三十五年撤區並鄉,蘭溪以東為祿步鎮、慈南鄉。明年,慈南鄉將更名為南山鄉。魯布鎮保持不變。藍溪以西屬於余姚縣。民國時期,余、、王甲、南澳等。隸屬於慈溪縣石臺鄉十五都第二圖;杜旭坳、羅章、石窩山、馬援、解家、上下陳等。屬於石臺鄉十七都地圖;翁家坳、秋坳、松坳、石筍、花蓋山徐、孔坳、江坳、廟下掌、王石坑、黃土嶺屬於石臺鄉二圖。東丈陸家埠市楊航街以南,沙路、黃岐坳、Xi坳、戴家嶺、梅嶺、石門、外洲、崗山山、夏征屬於壹張石臺鄉地圖。贛西、桑園、魯管、王艷等。屬於石臺鄉二圖。習之坳、內外崗山、陸家、魯管王艷、陳元、烏丹等。屬於石臺鄉。沿許、等東山而下。屬於石臺鄉十九都地圖;普下張、徐家莊、關家、姚佳、九四方裏、黃埔大橋裏、、、西江畈、朱橋頭屬於石臺鄉二圖。燕、後池頭、蘭樹會、、五馬山下、楊興街北、三坊趙、四壹坊趙、馬弄、花家橋、於集府等。屬於石臺鄉。李家塔、楊家塔、朝東塢、張淑俠等。屬於石臺鄉。李氏家族,宗祠和王,四鳳王,分屬十九都和石臺鄉五圖。

民國三十七年,思明縣壹度建在思明山區,甘溪、南山鄉以南土地全部劃歸思明縣,但名存實亡,隨即廢止。

1949年5月23日、24日,先後解放余姚縣、慈溪縣,調整行政區劃,廢除保甲制,設立區、鄉、鎮、行政村。陸路口岸屬於余姚,部分屬於城南區蘆嶴鄉和梨洲鄉。慈溪縣隸屬於寧波專員公署,寧波專員公署將張婷區的姜鐘、江嶼鄉劃為陸埠區,從陸埠鎮析郭牧鄉,從南山鄉析東山鄉,隸屬於慈溪縣。65438年6月至0950年6月,陸埠區管轄範圍包括:陸埠鎮、南山鄉、蘭山鄉、車馬鄉、姜妍鄉、和睦鄉、石巖鄉、尹達鄉、祁陽鄉、水藍鄉、紅山鄉、雷山鄉。

1954+00期間,余姚、慈溪兩縣情況調整。姚貝的棉花種植區劃給了慈溪縣,堯東的水稻種植區劃給了余姚縣。今年,路北區的路西東區、尹達鄉、祁陽鄉、石巖鄉和和睦鄉劃入余姚縣。當時,陸埠區下轄十壹個鄉鎮:陸埠鎮、祁陽、水藍、劉徹、姜妍、藍山、南山、紅山、雷山、石巖、和睦、尹達。1956年2月,縣撤區並鄉,尹達、石巖、祁陽、和睦四鄉並尹達鄉。陸埠區分為陸埠鎮、蘭山鄉、紅山鄉和姜妍鄉。1957 12、紅山、藍山分為南山、藍山、紅山。1958 10,實行人民公社,推進政社合壹。原陸港區更名為陸港人民公社,轄陸港、濱江、切斯特、洪山、蘭山、南山、尹達六個鄉鎮管理區。祁陽鄉11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光緒、千山、星光、捷勝、五星、高盛、祁山、明樂、王壹、聯盟、祁陽)劃入鄞縣。1961年4月,恢復區建制,縮小公社規模,管理區域改為公社,更名為魯布區,轄魯布、尹達、劉徹、姜妍、郭牧、蘭山、南山、紅山8個公社。1981年,魯布公社更名為鎮。1983年9月,政府機構分設,下屬公社改稱鄉鎮。陸埠鎮隸屬於:陸埠鎮、姜妍鄉、藍山鄉、南山鄉、紅山鄉、劉徹鄉和尹達鄉。1985年7月,余姚撤縣設市,陸埠區歸余姚市管轄。1986年7月,陸埠鎮成立。65438年至0987年,余姚市改九區五十六鄉十五鎮。陸埠區有陸埠、尹達兩個鎮,姜妍、蘭山、南山、劉徹、紅山五個鄉。

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撤區辦,合並陸埠鎮、姜妍鄉、蘭山鄉三鎮,組建陸埠鎮。2003年秋,紅山鄉並入陸埠鎮,形成陸埠鎮的版圖。是余姚市重要的集鎮。

  • 上一篇:歷史上關羽帳下的關平等人命運如何?
  • 下一篇:玉樹卓舞的歷史淵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