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恐龍的歷史和進化(恐龍的歷史)

妳好,我來回答關於恐龍歷史和進化的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還不知道恐龍的歷史。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1.恐龍曾經是地球歷史上“稱王稱霸”的動物。它們生活在2億年前的中生代,6500萬年前突然滅絕。

2.遺留下來的骨骼化石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材料。

3.恐龍屬於爬行動物,對地球上動物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因此,對恐龍的研究意義重大,已經成為壹個

恐龍的歷史和進化(恐龍的歷史)

妳好,我來回答關於恐龍歷史和進化的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還不知道恐龍的歷史。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1.恐龍曾經是地球歷史上“稱王稱霸”的動物。它們生活在2億年前的中生代,6500萬年前突然滅絕。

2.遺留下來的骨骼化石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材料。

3.恐龍屬於爬行動物,對地球上動物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因此,對恐龍的研究意義重大,已經成為壹個

恐龍的歷史和進化(恐龍的歷史)

妳好,我來回答關於恐龍歷史和進化的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還不知道恐龍的歷史。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1.恐龍曾經是地球歷史上“稱王稱霸”的動物。它們生活在2億年前的中生代,6500萬年前突然滅絕。

2.遺留下來的骨骼化石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材料。

3.恐龍屬於爬行動物,對地球上動物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因此,對恐龍的研究意義重大,已經成為壹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4.恐龍是冷血動物嗎?恐龍是什麽顏色的?和恐龍的奔跑速度都是科學家們的困惑。根據壹些化石和科學想象,這些謎題正在被攻克。

5.恐龍是冷血動物嗎?恐龍是冷血動物還是溫血動物?目前生物學家持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這兩種觀點都是基於地球上動物的現狀。

6.持冷血動物觀點的學者的主要依據是,恐龍和現在的爬行動物壹樣,屬於低等動物,鱷魚、青蛙、蛇都是典型的冷血動物。

7.這些動物的體溫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升降,可以節省體能消耗。維持血液循環不需要強大的心臟,皮膚上也不需要汗腺。當遇到高溫時,汗液被釋放出來,以保持身體各部分的溫度恒定。

8.大多數冷血動物都有“冬眠”的特性。找壹個溫度適宜的洞穴,防止體溫降到0℃以下,否則會凍死。

9.主張恐龍是“冷血動物”的學者有麻煩了。

10,對,恐龍壹定要“冬眠”嗎?這麽龐大的身體能藏在哪裏?冬眠期間的安全問題怎麽解決?如果不冬眠。

11.寒冬對於冷血動物來說是壹個難熬的季節。恐龍是如何度過漫長的冬天的?此外,即使是冷血動物,體溫過高或過低也會缺乏活力。比如鱷魚只有在35℃左右的溫度下才能自由活動。

12.它們如何獲得最佳溫度?主要是曬太陽,從太陽中獲取能量,體溫逐漸上升到35℃左右。

13.那麽,巨型恐龍是靠什麽達到最適溫度的呢?如果妳也靠太陽,那就很難自圓其說了。據推測,最重的恐龍重達80噸。這樣壹個龐然大物,靠太陽取暖,必須不斷轉動它龐大的身軀,壹面曬完另壹面,這簡直不可想象!而且恐龍為了生存,不停的吃食物,吃的很多,不可能整天懶洋洋的曬太陽!因此,其他學者提出恐龍是體溫恒定的“溫血動物”,就像今天的大象壹樣。

14,根據進化論,有壹種恐龍是鳥類的祖先。

15.妳要知道恐龍也下蛋。像鳥類壹樣,最近對恐龍化石的挖掘發現了軟組織羽毛的痕跡。鳥類是恒溫動物,體溫恒定,羽毛禦寒。

16,這個理論看起來是有道理的。

17但是“溫血動物論”遇到了更大的麻煩,還是恐龍龐大的身軀帶來的問題。是的,最大的恐龍有9米多高,20多米長,80噸重。它需要多麽巨大的心臟啊!為了促進如此大量的血液和維持血液循環,以滿足身體各部分的需要!即使是最簡單的恐龍血液循環系統,壹旦繪制出來,也立刻被人斷然拒絕,動物界也沒有辦法讓如此強大的心臟為其供血。

18,“溫血動物理論”又遇到了壹個問題,那就是“血壓”。

19,長頸鹿吸引了科學家,因為長頸鹿可以把頭擡起到離地4.5米的高度,低頭喝水,這需要壹個特殊的血液供應系統。

20、因為我們有這樣的經歷,長時間蹲在地上猛的站起來,經常眼睛發黑,頭發暈,這是心臟及時給頭部供血造成的。

21.長頸鹿能把血液壓到離地4.5米的頭部。它的血壓是人類的2~3倍。它的心臟又大又厚,泵血能力強,可以直接送到高處。

22.有趣的是,當它把頭低下地面時,頸動脈的“閥門”會自動調節血容量,保持低頭時的頭部血壓穩定,所以長頸鹿既不會出現“腦缺血”,也不會出現“腦出血”。

23.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恐龍高達9米,是長頸鹿的兩倍。它需要多高的血壓?需要什麽樣的動脈“瓣膜”?生物學家很難。

24.到目前為止,說“溫血動物”的科學家都無法解釋:恐龍是如何保持“恒溫”的?恐龍是“冷血動物”還是“溫血動物”?現在還沒有定論。

25.沒人能自圓其說,但這個話題很重要,對恐龍的生活和滅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人們在等待,希望揭開這個“自然之謎”!恐龍是什麽顏色的?我們看過很多關於恐龍的電影,也在自然博物館看過恐龍的模型。壹般都是暗淡無光,有的是土黃色,有的是灰綠色,就像現代的大象壹樣。

26.我們知道,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現在只剩下恐龍骨骼化石。利用這些骨骼化石還原恐龍的身體,再加上科學的想象力,就可以看到壹個完整而生動的恐龍形象。

27.經過長期深入的研究,科學家們逐漸搞清楚了恐龍的種類、高矮胖瘦、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生活環境。

28.但是恐龍是什麽顏色的呢?是壹個非常困難的謎,因為我們誰也沒有見過活著的恐龍!傳統觀點是“色鈍論”,即參考大象的膚色還原恐龍。

29.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恐龍和大象壹樣大,壹樣笨重。為了保護自己,它們的皮膚必須很厚,顏色必須暗淡。

30.誠然,當動物過於臃腫龐大時,它們的皮毛和膚色就顯得單調灰暗。

31,有人提出恐龍不是哺乳動物,是卵生的爬行動物,所以看看兇猛的鱷魚,顏色也很單調,大型爬行動物沒有五彩繽紛的顏色。

32.大多數學者堅持這壹觀點,也是有說服力的。所以在自然博物館和大型科幻電影中,臃腫的恐龍都是土黃色或灰綠色,沒有華麗的色彩圖案。

33.挑戰傳統觀點的是“多彩論”。他們認為恐龍在古代是當時地球的霸主,沒有必要保護自己。

這些學者的主要論點與“鳥”有關。壹種理論證明鳥類的祖先是恐龍。

35.雖然恐龍早已滅絕,但通過進化發展起來的鳥類卻存活至今。

36.我們都熟悉鳥類五彩繽紛的世界,所以它們的老祖先恐龍也應該具備鳥類的基本特征,比如像孔雀壹樣美麗的羽毛。

37.有學者指出,除了人類和類人猿,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色盲,沒有分辨顏色的能力。爬行動物是色盲,而鳥類有分辨顏色的能力。

38.我們知道動物的顏色和它們的視力密切相關。既然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那麽它們的視力壹定在分辨顏色方面做出了努力,所以可以推斷恐龍會把自己打扮得很鮮艷。

39.這種討論真的很吸引人。最近,國外舉辦了壹場豐富多彩的恐龍展。大大小小的各種恐龍都裝飾得非常漂亮,它們的身上布滿了美麗的圖案,甚至還有蝴蝶般閃閃發光的圖案。

40.這場別開生面的展覽“恐龍公主”吸引了大批遊客,讓人大開眼界。

41,兩種觀點如此對立,誰也說服不了誰。

42,於是就有了第三種調和,折中了兩種意見。

43.他們認為大型恐龍的顏色是暗淡的,而中小型恐龍是多色的。食草恐龍的顏色是土黃色的草綠色,而食肉恐龍是彩色的;同類恐龍中,雄性色彩鮮艷,雌性單調。

44.這好像是在說“繞口令”,目前似乎還沒有權威結論。

45.恐龍的奔跑速度是多少?壹億多年前,在壹個美麗的小湖中,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

46.壹只巨大的恐龍正在尋找食物。它全身土黃色,是壹種“食草恐龍”。

47.它吃很多:它喜歡草、綠葉、樹枝和水果。這是壹個“雷龍”。

48.突然在它的身後,壹只兇猛而色彩斑斕的食肉“恐龍”盯上了它,並逐漸向獵物靠近。它很小,但非常兇猛,有著鋒利的牙齒,它的名字叫“躍龍”。

49、雷龍發現敵人,立即停止吃草,快跑!龐大臃腫的身軀笨拙地奔跑著。

50.兇猛的躍龍怎麽可能把“肥肉”放在嘴上,跳出來追?

51,不壹會兒,可憐的雷龍被人追著,咬著,吃著!兇猛的躍龍舔了舔嘴唇,驕傲地離開了湖面...這個“數億年前的謀殺”不是人們的“科學幻想”,而是科學家根據古地層中的恐龍化石精心研究的戰鬥場景。

52.美國古地層中發現了壹組恐龍“足跡”:壹個是吃植物的“雷龍”足跡,接著是吃肉的“躍龍”足跡。很快發現“腳印”之間的距離變大了,說明大家都在跑。後來,“雷龍”號的足跡突然消失了,但“躍龍”號的足跡依然清晰。

53.經過仔細的考證和科學的想象,科學家們描繪出了壹幅億萬年前的活動圖景,這種“天底下的罪惡”留下了永恒的無可辯駁的證據。

54.這種新穎的考證方法,叫做“動態考古”,意義重大!今天的人很難知道壹億年前恐龍的奔跑速度,因為恐龍早就滅絕了,只剩下壹些骨骼化石,而這些珍貴的化石只能還原恐龍的身體。

然而幸運的是,地球上仍有壹些角落留下了恐龍足跡的化石。

56.恐龍曾經是地球歷史上“稱王稱霸”的動物。為了生存,他們走遍了世界各地,但是要保持幾億年是非常困難的。

57.要在濕度適宜的泥濘沙地上行走,形成“足跡”。風幹後,新的泥砂迅速掩蓋並保持穩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為“足跡”化石。

這種化石非常珍貴。

59.1802年的壹天,美國農民的孩子普林尼深入康涅狄格山谷,偶然發現了大量奇怪的腳印,這些腳印似乎是刻在石頭上的。

60.回到家,我領著大家看。有人說這是古代巨鳥留下的足跡,但它只有三個腳趾印!然後就是“神鳥”“妖怪”的傳說。

61,居然被權威古生物學家鑒定,居然是億萬年前恐龍的“足跡”!這壹發現引起巨大轟動,普林尼成為世界上發現恐龍足跡的第壹人。

62.後來有了壹些發現。在美國的壹些州,四川省彭縣,雲南省晉寧縣都發現了非常清晰的“足跡”化石,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恐龍的有趣知識。

63.通過測量腳印的大小和深度,我們可以推斷出恐龍的體重和身高。在壹個山坡上發現了壹條5米長的尾跡,說明恐龍是拖著尾巴走路的(幫助身體保持平衡);有些地方“腳印”非常密集,重疊在壹起,說明恐龍也有群居的習性。

更有趣的是,科學家根據“足跡”化石計算出了恐龍的奔跑速度!他們研究了大量動物的奔跑速度與步幅的關系,發現動物的奔跑速度與步幅成正比,與腿長成反比。

65.為此進行了大量的數據統計,找出規律,簡化成壹個“經驗公式”:V = 1.4 (λ/h)-0.27,其中V代表速度,λ代表步長(兩個腳印之間的距離),H代表臀部離地高度(可根據腿骨估算數值)。

  • 上一篇:弩的發展史在哪裏?
  • 下一篇:歷史鴨綠江大橋模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