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全國卷歷史主觀題

全國卷歷史主觀題

供2014參考。

2014高考文科綜合試卷(新課標全國卷壹)

(2014-07-08 10:58:49)轉載▼

2014高考是河南省文科綜合考試,使用的是課程標準全國卷(文綜卷壹)。與2013年的考試相比,2014年的考試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進行了壹定的變化和調整,可以說是穩中有變。要探究這些變化,就要為2014探究這些變化。

綜合文史部分題型的考點分布及其分值。

1,中國古代史:58.5分(必選、客觀、主觀題28.5分,選擇題30分)。

24題,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秦漢政治制度(必修1政治史)4分;25題,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唐代實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題,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宋明理學中對人性的認識(必修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7題、中國古代經濟與清初對外貿易情況(必修2經濟社會生活史)4分;第40題(1)問宋科技成果的特點,第(2)題問宋科技成果未被重視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45題,中國古代法律改革(選修課歷史重大改革回顧1) 15分;48題,對歷史人物包拯《包青天》的評價(任選4條中外歷史人物評論)15分。

2.中國近現代史:43分(必考客觀題和主觀題28分,選擇題15分)。

①中國近代史(39分,其中必考24分,選擇題15分):28題,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遷,中國,鴉片戰爭後中印兩國對英國棉布和棉紗消費的差異(必考2經濟社會生活史),4分。※29題,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1898康梁發起廢除八股運動遭到多人抵制(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30題、媒介技術的發展與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必修2經濟社會生活史)4分;41,抗日戰爭修訂抗日戰爭在中國六十年代歷史教科書中的目錄(必修1政治史)12分;46題,對清末預備立憲主義的認識(選修2近代社會民主思想與實踐)15分。

②中國近代史(必修部分:4分):31,新中國壹五期間糧食計劃供應制度的實施(必修2經濟社會生活史)4分。※.

3.世界史:43.5分(必選、客觀、主觀題28.5分,選擇題15分)。

①古代世界史(4分):32題,古希臘羅馬政治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必修政治史1) 4分。※.

世界近代史(39.5分,必修24.5分,選修15分):33題,理解美國憲法的內容和特點(必修1政治史)4分。※34題,對蘇聯工業化和新經濟政策的認識(必修2經濟社會生活史)4分;35題,歐洲壹體化進程,對歐元巨大作用的認識(必修2經濟社會生活史)4分;問題40 (1),牛頓科技成果的特點,問題(2),牛頓科技成果被廣泛重視的社會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47題,關註二戰後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簽署(選修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

簡而言之,在所有歷史試題的全部145分中,中國歷史部分:1065,438+0.5(必考56.5,任選45),世界歷史部分:43.5(必考28.5,任選15)。其中,政治史:92分(必修32分,選修60分),經濟社會生活史:20分(必修20分),科技思想文化史:33分(必修33分)。

縱觀試卷,歷史必修部分主要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秦漢政治制度、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唐代實行三教並行政策、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宋明理學、《人欲泯滅》中對人性的認識、中國古代經濟、清初對外貿易情況、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中國,鴉片戰爭後中國和印度對英國棉布和棉紗的消費差異,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18989年康梁發起廢除學者八股運動時很多人的抵制,媒介技術的發展和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 新中國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計劃糧食供應制度的實施、古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美國1787憲法的內容和特點、蘇聯的工業化和新經濟政策、歐洲壹體化進程在歐元問世中的巨大作用、17世紀中國傳統科技與同時期西方現代科技的比較、不同時期對抗日戰爭的認識

綜合文學史若幹問題的特點

總的來說,與2013新課標全國卷壹綜合歷史試題相比,可以說整體難度略有降低,但學生想拿高分並不容易。

2014新課標全國卷壹綜合歷史試題較2013新課標全國卷壹綜合歷史試題穩定。

現有:(1)從試卷結構和分值分布來看,壹直保持穩定(必考部分12選擇題,48分+2)

主觀題37分,共85分,選修4選1分數為15分);(2)從命題形式來看,試卷繼續保持。

“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創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用新史料指導考題,最大化

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比較分析能力,12選擇題都是材料分析題,而在選項的設置上,

比2013更科學規範;(3)從能力考查的角度來看,試題仍然突出“四種能力”,即習得。

以及解讀信息、描述和闡述事物、調動和應用知識、論證和討論問題的能力;(4)從調查了解的情況來看

在知識點分布上,重點考查了主要知識,如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等

觀念的演變:古代中國的商業和對外貿易,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近代中華民族反侵略求民主的走向,近代東西方的科學技術,近代西方代議制的建立,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化等。,都是課本上的主要知識。此外,三大板塊(即必考的政治史、經濟史和科學文化史)的分布與去年相比總體穩定;從中外歷史來看,中國還是有很大比例的歷史;(5)適度關註現實政治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如歐洲壹體化35題,實際關註今日中歐關系,抗日戰爭41題,實際關註今日中日關系;(6)2014中可選項目的設置繼續保持2013的模糊性。12選擇題中的第24、25、28、32、34題都是“反思”題,第27、29、30、35題是“指示”。

同時,2014新課標在2013新課標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和創新,其調整和創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新課標2014全國卷壹歷史部分最大的變化是41題的變化。2010、2011、2012三年的短文題目,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受到了師生的壹致好評。2013高考變成了信息解釋題(稱為“比較解釋題”)。2014新課標全國卷壹歷史綜合試題41題在2013的變化基礎上有了新的變化和創新,成為“修改解釋題”。本題給出了1960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抗日戰爭”目錄的摘錄,要求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

其次,與去年相比,2014新課標全國卷I綜合歷史部分整體難度略有下降。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壹歷史部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難度大增,特別是非選擇題難度增加幅度較大,導致學生40題和41題的成績大幅下降,也導致2013年綜合文綜總成績創歷史新低。在整體設計上,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在壹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2014選擇題選項的設置在文字和語言方面更加完整、科學和規範,壹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閱讀量;(2)2065 438+04的40道題,無論從材料的選取,還是題目的設置,都沒有超出高中生的理解範圍。17世紀東方傳統科技與西方現代科技的比較,同學們比較熟悉。另外,問題的答案與材料的聯系比較緊密,只要學生靜下心來仔細閱讀材料,還是可以回答出來的。(3)2014的41題雖然由2013的“比較解釋題”改為“修正解釋題”,但仍然是開放式解釋題。另外,經過去年的改變,在2014的復習備考中,老師和學生都對2065433感興趣。

再次,2065438+2004的40題設計,除了上面提到的難度降低,還有壹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今年的40題沒有關註現實中的熱點問題。2011、2012、2013的40個問題都或明或暗地關註了熱點問題。比如2011的40題,考的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選拔人才的制度和標準,其實關註的是201638。2012考察紅綠燈的變化,工業革命和科技進步,實際關註中國的交通擁堵,尤其是壹些大城市的交通擁堵;2013調查海洋利用情況,實際關註2065 438+02-2065 438+03中國周邊的海上形勢和海上安全。中日釣魚島矛盾和菲律賓占領南海島嶼導致中國海洋局勢空前緊張,嚴重威脅中國海洋主權和海洋安全。今年40題考察17世紀傳統東方科技與現代西方科技的比較,與政治、經濟、文化現實熱點聯系不緊密。

第四,克服和避免了2013試題設計中的壹些缺點和缺陷。新課標2013全國壹卷歷史部分存在兩大缺陷和不足。壹、2013第34道選擇題考查選修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的內容,增加了考試難度,違背了課改精神,也會給高中歷史的教與學帶來很多困惑和困難。第二,考題的設置和考試的內容有重復的嫌疑。選作題目的第45題考察了清末新政與戊戌變法(1歷史上重大改革述評)的比較,第46題考察了洋務派與維新派在辦報(取近代社會民主思想與實踐)上的差異及不同影響。這兩個話題都涉及到維新派和維新運動,雖然考察的角度和內容。還有29題46題都涉及和考察洋務運動。今年的考試設計避免了上述問題,是對今年考試的改進。

第五,新課標2014的全國卷壹綜合歷史部分中國古代史的比重較2012和2013的題型有較大增加,而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歷史的比重略有下降。2012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分別39分、58分、48分;2013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分別45分、55分、45分;2014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分別得分。我不認為這是有規律的,只是出於命題需要的巧合和偶然現象。今年文言文的閱讀材料也明顯減少。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命題人在考慮降低歷史試題的難度。

五、2014新課標全國卷壹歷史部分的45題,也就是選修壹(歷史重大改革回顧)回到了考查教材意外改革的軌道。新課標綜合試卷中的45題,也就是選擇題(歷史重大改革綜述),2010,20112都是課本之外的改革,2010考查柳巖推廣的鹽法。2012考王莽變法,而2013新課標全國卷壹選修壹(歷史重大改革回顧)內容涉及戊戌變法第九單元相關內容,考查清末新政與戊戌變法的異同,但206548+04,這也是今年試題的壹個變化。

總之,2014新課標全國卷壹歷史部分的生活系統是非常成功的。認真研究這組問題,對於我們2015的復習備考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2015高考復習備考對策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的每壹道題都是在考察學生的能力。在“考試說明”中體現了核能

力所要求的四種基本能力是獲取和解釋信息、描述和闡述事物、調動和應用知識、論證和討論。

質疑的能力。這四種能力的考查是歷史學科考查的主要目標,意在重點考查考生的基礎歷。

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考察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考察科學歷史觀指導下的主體性思維和學習的運用

用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貫穿其中。基於此,

在接下來的復習準備中,我們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壹是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考試大綱的內容。這樣才能在教學和復習備考中有的放矢。

二、做好第壹輪復習,不求速度,要求質量,夯實基礎。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抓住主要知識和主要知識中的詳細知識點,壹定要把基本的史實和概念講清楚,理解透徹,對歷史事件有全面、多角度、深層次的了解;(2)構建清晰的知識網絡,三門必修教材中的每壹個題目都有自己的知識脈絡和知識結構,政治史、經濟史和思想文化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需要掌握它們的內在聯系;(3)要註意歷史的階段性特征和同壹時期東西方的比較。今年的40題是東方傳統科技與西方現代科技的比較。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避免用題海戰術代替基礎知識的死記硬背和理解。

三要精挑細選試題,規範訓練。壹是試卷要標準化,培訓試卷要與高考模式壹致,使試題具有示範性,采用12+2+模式;二是能力要求高考,即試題難度和能力要求要與高考相當。總之要練速度,練準,練感覺,練規範,練能力。

第四,在加強選擇題訓練的同時,對非選擇題進行有針對性、有步驟的指導和訓練,提高學生回答非選擇題的能力(包括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材料的選擇必須多樣化,包括文字標題、表格、圖形、文物和地圖圖形等。,使學生從各種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引導學生堅持歷史與理論相結合,從歷史出發,多角度、全方位論述,用充分的史實支持自己的論點,並結合材料加強對史實的分析能力。

第五,與語文教師適當結合,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和理解的能力。近年來,歷史試題都采用了“三創”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創設新情境、提出新問題,以新的歷史材料引導試題,最大限度地測試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比較分析能力。而且政治、歷史、地理三科中,歷史試題文字最長,閱讀量最大,材料閱讀理解難度最大,高考時間有限,所以要求學生。但現實情況是,無論是平時還是高考,很多學生都無法準確理解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導致歷史失分率很高。基於這種情況,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常規的、長期的、系統的快速閱讀理解訓練。

第六,作為壹名歷史教師,尤其是作為壹名高三歷史教師,要學習,關註歷史研究的前沿,開闊視野,不斷充實自己。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壹是在網上搜索資料,從網上看壹些史料;第二,看歷史專著,如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裏·阿諾斯寫的《世界通史》,北師大劉宗旭教授寫的《世界近代史三十講》,白壽彜寫的《中國通史》,呂思勉寫的《中國通史》。第三,訂閱壹些歷史雜誌,比如《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第七,師生都要關註時事、紀念日等重要問題,關心國內外重大問題,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壹是現實熱點問題,如十八大、民生、中日釣魚島、南海問題、烏克蘭問題、中東政局、巴西世界杯足球賽等。第二,重大紀念日問題。2015高考備考要關註與05或15相關的事件,以及與兩周年相關的事件,如04或14。

第八,加強教師間的合作,齊心協力做好復習備考工作。第壹,要加強同學和老師的合作,集合大家的智慧,讓高考的復習和準備更加全面紮實。二是加強綜合科相關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立有效的綜合科籌備組組長,協調綜合科之間的合作。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望指教!!!

  • 上一篇:2013 10電影上映時間表
  • 下一篇:明朝的評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